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盘点
作者:倪同刚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2年第10期
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从纵向上看,基本稳定在去年的格局上,只有个别省份稍有
变化。
从横向上看,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呈现出不同的态势。
本文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梳理
出十项典型的特点,其中既有特色的展示,又有个人商榷,还有题材、作者的归类,希望为师
生2013年高考备考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
一.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从表中可见,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基本稳定在去年的考查形式上,体现了各地基本固定
的考查模式,主要表现在:
1.题量基本在2-3题,分值稳定在8分左右(只有3份试卷在8分以上,4份试卷在8
分以下),题型以表述题为主,上海、北京沿用表述+选择的考查形式。
考查的能力点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为主,语言考查侧重于炼字。
个别省份(上海、湖南)还考查了作品的风格
和体裁等文学常识。
2.在诗歌体裁的选择上,以唐宋诗词为主。
从表格中可见诗12首,词6首。
在12首诗中,唐诗占5首,宋诗占4首,二者可谓平分秋色。
还有2首元诗,1首明诗。
在6首词中,
宋词3首,金词2首,唐词1首。
3.在诗歌题材上,以写景、咏物、抒情为主。
其中写景诗6首,咏物、抒情各4首,其余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送别诗各1首。
4.就考查的作者而言,中学课本上出现过的作家9位,这些作家同学们或多或少都能知道一些,属于基本熟悉之列。
其余不熟悉的作者7位,基本上也是各占一半,有利于同学将课
本内学到的知识用到课外去。
二.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之最
1.分值最多的考题——北京卷
北京卷围绕明代隐士(山人)金銮的《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出了二道选择题,其中
一道单选题3分,一道双选题4分,另外出了一道阅读延伸题:
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
与去年写读后感式的阅读延伸不同,北京卷今年阅读延伸题特地要求考生脱离文本,分析“其他同类诗歌”,强化了对外部诗歌材料的运用,总的说来还是围绕诗歌鉴赏做文章,这样,北京卷诗歌鉴赏题共计17分,占全卷(150分)的11.3%,堪称货真价实的分值最多的诗歌鉴赏题。
2.题型最全的考题——上海卷
上海卷围绕张九龄的《春江晚景》“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出了三道题目,一道填空题“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一道选择题“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一道表述题“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三道题目三种题型,可谓题型最全的诗歌鉴赏题了。
3.最受关注的作者——杨万里
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涉及18首诗词,唯独宋代杨万里的诗出现二首,一首是安徽卷考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一首是天津卷考的《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所以杨万里可以称得上是本年度最受出题者关注的诗歌作者了。
4.最受关注的作者群——苏门四学士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除最受关注的杨万里外,还有最受关注的作者群。
就是“苏门四学士”,往年四学士中的黄庭坚大受热捧,今年除黄外,其他三学士悉数登场。
山东卷考了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江西卷考了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辽宁卷考了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其受关注的程度可见一斑。
5.考查最多的题材——咏物诗
今年各地试题中,考查的诗歌题材较多的是咏物诗,全国大纲卷考了修睦的《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四川卷考了曹伯启的《子规》:“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天津卷考了杨万里的《野菊》(见上),浙江卷考了钱珝的《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等5首,较其他羁旅诗、送别诗、闺怨诗等题材,可谓首屈一指。
6.最雷人的送分题——全国新课标卷
全国新课标卷考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
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思远人”是词牌,该词牌由晏几道首创,因词中有“千里念行客”,取其意为调名,
可以说,这首词词牌与题目是融为一体的。
命题者就此出了一道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案是“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这个答案不过是将词片或关键句翻译
了一下,只要学生看一下词作,就可以答出,丝毫没有什么思维含量,堪称最雷人送分题。
比
之稍次的送分题还有浙江卷第21题(诗歌见上):“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二首诗的题目中分别有“未展芭蕉”“未开海棠”的字眼,诗中又都有“芳心”一词,考生稍微留意一下,分数即可到手。
平心而论,这种考法与诗歌鉴
赏D级鉴赏评价的能力层级似不相称。
7.考点最为单调的试题——全国大纲卷
全国大纲卷围绕修睦的《落叶》(见上)出了二道题目:(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第(1)题“从写落叶的角度看”实际上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第(2)题
最后一联写松“立”,实际上与叶“落”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
对落叶飘零的感慨,仍然是考查表现手法的效果。
总的说来,这两道题目的考查角度似乎单一
了些,堪称考点单调的试题。
8.答案最开放的试题——天津卷
天津卷围绕杨万里的《野菊》(见上)出了三道题,其中第二问为“请自选角度赏析颈
联(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考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对偶、借代手法的运用,可以从炼字角度赏析“逢”“忙”的好处,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碧”“黄”的效果,可以从
情感分析作者的喜爱之情等等,可以称得上是今年高考最为开放的试题了。
仅次于此的是广东卷,考了元代白珽的《余杭四月》:“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第一问为“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
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考生可以从映衬(衬托,对比,烘托,
渲染)、列锦等角度来答题。
映衬类如: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
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列锦类如:颔联采用意象叠加
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
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9.答案最简洁工稳的试题——山东卷
山东卷考晁补之的诗(见上),出了二道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为“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
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为:“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
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第(1)题答案前者要求考生描述诗句,后者要求考生概括特点。
第2题从两个不同方面考虑,一是从内容上分析意象本身的作用,一是从结构
上分析该意象在上下文中的线索作用。
这两个答案最为工稳简洁,大受考生欢迎。
10.最想不到考查角度的试题——安徽卷
安徽卷围绕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诗见上)出了两道题,其中第一问“请简要
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一般分析形象题正常是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或咏物诗中景物形象,而此诗为写景诗,写景诗正常考查景物的特点、作者的心情、语言的锤炼等。
这道试题的考查
角度出人意料,要求分析诗人的形象。
根据所提供的参考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
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笔者以为还是考查作者的心情更适
合些。
11.最让考生纠结的试题——广东卷
同样是广东卷(诗见上),第二问“‘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这题比较让考生纠结。
首先“一晴生意繁”,难在对“生意”的理解上。
该词
有二个读音,读“shēng yì”时是“生机”的意思,读“shēng yi”时,是“经营商业”的意思,如果考生把握不住“生机”,而理解成“商业经营”的话,答题就麻烦了。
“体现在诗中
哪些地方”也比较让人纠结,主要是界限不明,考生不知“这一地方”是具体的诗句还是具体
的一联。
参考答案为“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
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
荣的‘生意’”,似乎二者都不是,只是将相关诗句所涉及的画面描述一下。
如果考生答具体
体现在二、三、四联,可否算对呢?
12.最体现能力的试题——北京卷
北京卷(见上)第二问“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
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
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既要考生熟悉所列诗中的某一首的内容,又要根据要求写出由景入理的变化,看考生是否真正懂得诗歌,堪称最能体现考生诗歌鉴
赏视野及能力的考题。
13.最具本土特色的试题——四川卷
四川卷考元代曹伯启的《子规》(见上),曹伯启是砀山(今安徽)人,考生在中学课
本中没有接触过。
曹虽然没有到过四川,但这首诗吟咏的对象子规跟四川可有了联系。
子规即
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这一题较好地考查了四川考生对家乡
文化的了解,可谓最具本土特色的试题。
倪同刚,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射阳。
责任编校:石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