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原因、表现和结 果。 2.归纳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正确认识战后资本主 义经济调整的实质。
知识点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74大字、小字和图文材料)
(一)背景
1.惨痛教训: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
2.理论基础:
3.成功案例:罗斯福新政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实践经验
艾德礼
英国养老院
24年不工作狂吃政府救济 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F,24
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 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 补贴维持生活,每个星期为99.75 欧元(大约1 000元人民币)。除 了每月的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 开销都由政府埋单。此外,他可以 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 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
【思维点击】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些指导思想?
材料一: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 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甚至限制商品进口。
重商主义
材料二:《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 行调整机制。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 由贸易。
自由放任
材料三: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用措 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消费,通过增加需求促进 经济增长。
提示: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课堂探究】股票持有者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有何 作用?
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规模扩大。
作用:(1)缓和了社会矛 盾。 (2)吸收了大量资金; (3)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 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 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经营者革命”
金 阶级概念淡化 字 社会矛盾缓和 塔
4.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
5.新的形势: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表现
1.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
(2)制定
,指导经济发展。(日、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
。(美国)
2.评价:
(1)利: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20世纪70年代的 “滞胀”现象
【归纳总结】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表现: 新政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新保障——“福利国家”的建立 新结构——第三产业兴起并迅速发展 “新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核心——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拓展延伸】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 新变化? 提示:(1)战后资本主义通过调整而出现黄金时期的 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的生产力的发 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 (2)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的最低限度是不改变资本 主义制度,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解 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 现象就是突出反映。 (3)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的出现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76大字、小字和图文材料) 1.前提:二战后,生产力提高 2.社会福利资金的组成: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特点: ①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多;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 结果 (1)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 “黄金时代”。 (2)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的“滞胀”现象。 (“滞胀”含义:“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 针对滞胀现象各国采取的措施: 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③消减社会福利开支。 6.评价: (1)积极性:福利国家的出现使 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性: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
(2)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率低下的弊端。
知识点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规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 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 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 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 —人民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3)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大量吸收
,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
。
2.“经营者革命” ——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
技术知识。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
——戴高乐言论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说明,法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点是什么?你还能举出类似 的国家吗? ⑵简练概括出材料二中的“自由的缺点”吗?“计划的优点”又是什么?
【对点训练】
1.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为 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 能必须扩大……”上述理论的提出( B )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义 国
人民资本主义
黄陷 金入
家
时滞
罗斯福新政 经
经营者革命 期 胀
济
苏联的强大
调 整
福利国家
【对点训练】
4.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 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 C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新经济”的出现
资
经济大危机 本 国家干预经济
主
凯恩斯主义
新中间阶层 新中间阶层
【对点训练】 3.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 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 之一。”“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B )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国家干预经济
课堂探究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时间 15世纪——18世纪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内容
背景
重视商业发展,采取有利于经济发 欧洲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生产
展政策Βιβλιοθήκη 力欠发达。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工业革命的推动
国有企业发展。国家开支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例增高,
新自由主义
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 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
2.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 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 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在本质上表明( A ) 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D.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
知识点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营。
(3)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二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课堂探究】
哈哈!买了 股票,我也 是老板了!
“Boss”Jack
战争结束快十年了,Jack全家过着简单而 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他回家后眉飞色舞的 对妻子说:“我买了公司的股票,以后我 也是老板了!”可是之后的日子里,他依 然过着跟以前一样的生活,工作量没有减 轻,没有一点像老板的样子,只是到年末 他都会从公司领一大笔钱,但是按他的话 来说“现在每天都干得特别起劲”。请思 考这是怎么回事?
复习提问
1.大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有哪些?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 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 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 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 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 “福利国家”。
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堂探究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时间
原因
15世纪——18世纪 欧洲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生产力欠发达。
自由放任(自由主义)
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工业革命的推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 年代初
吸取大萧条的教训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自由主 义)
20世纪70年代后期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的出现
【课堂探究】
Jack在工作中意外的受了伤, 企业安排他在家病休,他突然 发现在家病休期间一天所享受 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居然比 上班一天挣的还多,于是他开 始装病,打死也不去上班了。 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提示: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建设福利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
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 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 会保障。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 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 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 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 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 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 能得到抚恤金。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75大字、小字和图文材料)
1.“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
(1)背景: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
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股票分散化、资本社会化)
知识点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74大字、小字和图文材料)
(一)背景
1.惨痛教训: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
2.理论基础:
3.成功案例:罗斯福新政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实践经验
艾德礼
英国养老院
24年不工作狂吃政府救济 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F,24
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 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 补贴维持生活,每个星期为99.75 欧元(大约1 000元人民币)。除 了每月的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 开销都由政府埋单。此外,他可以 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 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
【思维点击】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些指导思想?
材料一: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 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甚至限制商品进口。
重商主义
材料二:《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 行调整机制。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 由贸易。
自由放任
材料三: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用措 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消费,通过增加需求促进 经济增长。
提示: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课堂探究】股票持有者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有何 作用?
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规模扩大。
作用:(1)缓和了社会矛 盾。 (2)吸收了大量资金; (3)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 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 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经营者革命”
金 阶级概念淡化 字 社会矛盾缓和 塔
4.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
5.新的形势: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表现
1.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
(2)制定
,指导经济发展。(日、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
。(美国)
2.评价:
(1)利: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20世纪70年代的 “滞胀”现象
【归纳总结】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表现: 新政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新保障——“福利国家”的建立 新结构——第三产业兴起并迅速发展 “新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核心——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拓展延伸】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 新变化? 提示:(1)战后资本主义通过调整而出现黄金时期的 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的生产力的发 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 (2)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的最低限度是不改变资本 主义制度,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解 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 现象就是突出反映。 (3)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的出现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76大字、小字和图文材料) 1.前提:二战后,生产力提高 2.社会福利资金的组成: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特点: ①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多;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 结果 (1)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 “黄金时代”。 (2)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的“滞胀”现象。 (“滞胀”含义:“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 针对滞胀现象各国采取的措施: 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③消减社会福利开支。 6.评价: (1)积极性:福利国家的出现使 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性: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
(2)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率低下的弊端。
知识点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规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 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 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 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 —人民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3)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大量吸收
,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
。
2.“经营者革命” ——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
技术知识。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
——戴高乐言论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说明,法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点是什么?你还能举出类似 的国家吗? ⑵简练概括出材料二中的“自由的缺点”吗?“计划的优点”又是什么?
【对点训练】
1.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为 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 能必须扩大……”上述理论的提出( B )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义 国
人民资本主义
黄陷 金入
家
时滞
罗斯福新政 经
经营者革命 期 胀
济
苏联的强大
调 整
福利国家
【对点训练】
4.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 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 C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新经济”的出现
资
经济大危机 本 国家干预经济
主
凯恩斯主义
新中间阶层 新中间阶层
【对点训练】 3.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 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 之一。”“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B )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国家干预经济
课堂探究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时间 15世纪——18世纪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内容
背景
重视商业发展,采取有利于经济发 欧洲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生产
展政策Βιβλιοθήκη 力欠发达。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工业革命的推动
国有企业发展。国家开支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例增高,
新自由主义
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 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
2.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 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 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在本质上表明( A ) 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D.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
知识点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营。
(3)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二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课堂探究】
哈哈!买了 股票,我也 是老板了!
“Boss”Jack
战争结束快十年了,Jack全家过着简单而 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他回家后眉飞色舞的 对妻子说:“我买了公司的股票,以后我 也是老板了!”可是之后的日子里,他依 然过着跟以前一样的生活,工作量没有减 轻,没有一点像老板的样子,只是到年末 他都会从公司领一大笔钱,但是按他的话 来说“现在每天都干得特别起劲”。请思 考这是怎么回事?
复习提问
1.大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有哪些?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 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 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 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 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 “福利国家”。
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堂探究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时间
原因
15世纪——18世纪 欧洲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生产力欠发达。
自由放任(自由主义)
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工业革命的推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 年代初
吸取大萧条的教训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自由主 义)
20世纪70年代后期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的出现
【课堂探究】
Jack在工作中意外的受了伤, 企业安排他在家病休,他突然 发现在家病休期间一天所享受 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居然比 上班一天挣的还多,于是他开 始装病,打死也不去上班了。 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提示: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建设福利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
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 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 会保障。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 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 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 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 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 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 能得到抚恤金。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75大字、小字和图文材料)
1.“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
(1)背景: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
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股票分散化、资本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