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劣按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习性
大劣按蚊是典型的野栖蚊种,常见分布于山麓丛林或林缘地区,其栖息场所有草丛、灌木丛及竹林等处。通过 窗阱观察,它吸血后绝大多数即飞离人房。胃血沉淀试验表明它嗜吸人血;在人、牛同时并存环境中,吸人血的 占96%,而吸牛血的仅占4%。夜间吸血活动,在日落后1小时左右先后龟入人房四周树丛中栖息,约晚上9点钟逐 渐入人房,11—1点钟达高峰,吸血时间很短。季节消长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据海南岛调查资料,1—10均有发 现,以6—7月份捕获成蚊较多。孽生在有浓荫遮蔽的森林中、石穴或溪床积水中。
大劣按蚊(5张)成蚊翅纵脉6有黑斑6个以上,纵脉1分脉前黑斑伸向基部不超过前缘脉黑斑的中央;各足股节、 胫节和部分跗节有白点,后足胫节和跗节关节处有一个显著的宽白环。幼虫的头毛2-c和3-c简单;各胸节侧毛的 长毛简单,前胸内肩毛(1-p)的基瘤大而且发达,与中肩毛(2-p)的基瘤完全或者部分相连;腹节前背片正常,不 包围后背片。
感谢观看
本种提示
过去我国海南岛和云南芒市、瑞丽、盈江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均记载巴拉巴按蚊。已证实,海南和云南的为大 劣按蚊,而我国台湾的则为高砂按蚊。
国外,Colles(1956 ),将白踝按蚊种团(An. leucosphyrusgroup)重新分类,定出了10余种、亚种或 型。Reid(1968)对马来亚和婆罗洲等地白踝按蚊和巴拉巴按蚊成虫、蛹、幼虫的形态作过比较,认为由于翅分 脉前黑斑在纵脉1部分长度、后足跗4基白环以及蛹的特征等等,提出巴拉巴按蚊有不同的类型。Peyton和 Harrison (1979,1980)对泰国的巴拉巴按蚊以及巴拉巴岛、巴拉望岛、菲律宾、北婆罗洲等地的巴拉巴按蚊模 式标本作了比较后,认为泰国过去记述的巴拉巴按蚊有所差别,另立为大劣按蚊。同时,他们又对我国台湾巴拉 巴按蚊进行了研究,同意Morishita (l946)描述台湾白踝按蚊高砂亚种,并与巴拉巴按蚊和大劣按蚊作了比较, 将亚种升为种即高砂按蚊,但Pal等(1981)从细胞学等实验认为大劣按蚊非独立种。Sucharit等(1983)对巴 拉巴按蚊和大劣按蚊的雄蚊尾器作了比较观察,证明这两种是可以区别的。国外关于大劣按蚊的鉴别曾进行过许 多研究,包括形态、染色体、同功酶谱、DNA探针等。从广泛野外采集及种群细胞学研究结果,“大劣按蚊”确 切地讲是一个复合体,它至少包括A, B, C, D, E, F及takasagoensis等7种(Baimai et al., 1981, 1984, 1987, 1988 ),它们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传疟作用也有差异。我国大劣按蚊的鉴定与命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 历史过程,早在50年代初期,何琦教授等在海南岛抗疟资料中将它鉴定为白踝按蚊(An.leucosphyru,1974年邓 达等将它更名为巴拉巴按蚊An. balabacensis,1982年邓达等又将它更名为人劣按蚊An.
物种危害
大劣按蚊是我国海南岛丛林和山区疟疾的主要媒介,有高度的自然腺感染率,达1.7%—5.9%。它也是东南亚 的许多地区疟疾的重要传播者。
主要价值
大劣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后第5d和第15d,电镜下分别观察退变的卵囊周围血细胞的反应。感染后第5d卵囊 发育较小,卵囊周围即可见血细胞附着;第15d卵囊有些已明显空泡化,其外周可见较多血细胞,血细胞内、血 细胞和卵囊之间、甚至卵囊内有许多微管结构之颗粒及其它颗粒,有些卵囊已黑化,其外周仍可见到血细胞的残 骸及黑色素样颗粒。提示对约氏疟原虫不易感的大劣按蚊引起囊退变后可引致血细胞趋附,后者可释放颗粒物质 或许还有其它物质,这对包被形成和卵囊黑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劣按蚊
蚊科按蚊属动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形态特征
03 本种提示 05 主要价值
目录
02 生态习性 04 物种危害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蚊科,按蚊属的1种。分布于海南岛的山林地区,是当地疟疾传播的重要媒介。 此外,广西、云南和西藏也有记载。这种按蚊也是东南亚疟疾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
形态特征
它是热带丛林蚊种,主要孳生于林丛遮蔽,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山涧石穴、溪床积水、渗出水等环境中。雌蚊偏 吸人血。侵入室内吸血后即很快飞离到野外栖息。它们也在野外作刺叮。
足股、胫和跗节1都有白点;后足胫节与跗节l关联处有一显著的宽白环。
翅副分脉白斑通常不扩展到前缘脉和亚缘脉;前缘脉亚缘白斑通常比亚端白斑为窄。
幼虫头毛2-C和4-C毛基间距较小;4-C通常伸达或接近3—C毛基水平;胸毛1-P具发达基瘤;3-P位于2-P基 瘤上。
雌蚊
小型至中型蚊虫,翅长3.0—3.9mm。头:头顶具淡色斑,顶刚毛单排,形成额突丛。触须基部粗糙,具4个 白环;端白环最宽,为端黑环的l—2倍;其余3个白环较窄。喙除唇瓣淡黄色外一致暗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