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0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2010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评估本院麻醉药品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1~12月麻醉药品处方,对有关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院麻醉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者为吗啡注射液,其次为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
结论基层医院应加强对麻醉药品使用合理性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广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标签:麻醉药品;使用分析;癌症三阶梯止痛;合理用药
麻醉药品是一类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使用合理可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痛苦;但使用不当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该类药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剧烈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及手术辅助麻醉。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类药品的管理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为评估本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现对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1~12月麻醉药品处方,重点统计内容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次数、总用药量及患者性别、年龄、科室等项目。
1.2 方法
参考2005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和第15版《新编药物学》[2]推荐的成人常用剂量及药品说明书,确定DDD值,计算药物使用频度(DDDs),分析用药情况。
DDDs值越大,说明该药品的使用频率越高。
药物使用频度(DDDs)=总用药量/该药DDD值,总用药量=药物规格×该药片(支)数。
2 结果
2.1 年龄及性别分布
见表1。
2.2 使用麻醉药品科室分布
见表2。
2.3 使用的麻醉药品DDDs排序
见表3。
3 讨论
表1显示,本院使用麻醉药品的患者年龄分布广泛,多数在成年人范围使用,集中在20~60岁年龄段(占总人数的65.60%);其次为老年人(占总人数的28.42%)。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4 368例,占总人数的59.5%,女2 972例,占总人数的40.5%。
表2显示,使用麻醉药品科室分布:麻醉科使用量最大(占45.52%),主要是麻醉辅助类药,包括芬太尼针、舒芬太尼针、瑞芬太尼针和氯胺酮针等。
本院为一所基层综合性医院,比较重视外科临床科室的发展,不断派出业务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手术量不断增多,麻醉药品消耗量也
随之增大。
外科系统科室,术后疼痛患者比较多,要求止痛效果迅速,故使用注射剂比较多;内科系统常用于癌痛患者的止痛,要求止痛效果缓慢而持久,使用片剂比较多。
表3显示,在DDDs排序中吗啡注射液居首位。
吗啡注射液为强效镇痛药,起效快(肌内注射1~5 min),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使用广泛,常用于麻醉和手术前给药及术后镇痛,也常用于癌痛患者疼痛的缓解。
WHO将一个国家的吗啡消耗量作为评价该国家癌痛改善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3-4]。
国家规定对癌痛患者镇痛使用吗啡由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5]。
吗啡注射液在本院使用频度最高,消耗量较大,当属合理使用。
在DDDs排序中居第二位是的哌替啶注射液。
哌替啶注射液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能是吗啡的1/10,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长期应用易致蓄积中毒,常用于术后镇痛及各种急性疼痛。
其在本院使用频率较高,消耗量大,属不合理用药;究其原因,(1)患者方面:患者依从性差,认为哌替啶注射液起效快价格便宜,拒绝应用其他止痛药物;(2)医疗人员:部分医疗人员对WHO 提出的“癌症三级阶梯止痛原则”认识不足,沿袭多年来的用药习惯,为癌痛患者首选哌替啶注射液止痛。
WHO已把哌替啶作为衡量癌症疼痛治疗水平的一个标准。
哌替啶用的越多,说明对癌症治疗的认识越低[6]。
在DDDs排序中居第三位的是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是强效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是吗啡的75~125倍,起效快,呼吸抑制及成瘾性比吗啡轻[7-8]。
主要用于麻醉前给药及诱导麻醉,也常用于手术前、中、后等各种剧烈疼痛。
但个别医生将其单独用于癌痛患者的治疗。
其在本院使用频率较高消耗量大,主要是麻醉科应用及外科术后疼痛患者应用。
因为麻醉泵的应用,芬太尼在手术诱导麻醉时剂量可达1.4 mg,且临床上对此剂量已普遍接受。
随着本院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量增多,芬太尼在本院的用量不断上升,使用频率较高消耗量较大。
吗啡缓释片无峰谷现象,只需12 h口服给药1次,即可有效抵抗疼痛;反复给药在体内无蓄积,长期口服吗啡缓释片是公认的治疗癌痛的最佳方案[9-10]。
本院吗啡缓释片使用量小,原因可能有:(1)传统用药习惯,担心药物成瘾性;(2)吗啡缓释片价格偏高。
本院属基层医院面向农村,患者长期服用经济负担偏重。
芬太尼贴剂是芬太尼的强效透皮治疗药物,应用方便。
特点是经皮给药,生物利用度为90%,对慢性疼痛的疗效与吗啡的镇痛效果极为相似,且毒副作用极小。
但本院使用量偏低可能是对新型制剂的认识程度有关。
可待因片在本院主要用于镇咳,使用频率偏低。
羟考酮控释片是本院新引进的麻醉药品品种,使用率也偏低。
本院应该进一步推广“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的基本原则,加强临床医师的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以便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麻醉镇痛药物,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1.
[3]高晓红. 我院2004-2006年不同品种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 中国药房,2007,18(8):573-574.
[4]谈瑄忠. 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利用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11(1):45.
[5]叶伟红,何伟珍,叶筱红. 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药业,2005,14(6):69.
[6]魏胜华. 门诊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J]. 安徽医药,2006,10(1):62-63.
[7]顾群,李玉珍. 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2):94-96.
[8]王芬,梁桂才,谭燕玲. 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 海峡药学,2010,22(3):180-181.
[9]朱洪,马音,朱炜炜. 2005-2008年我院住院部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 华西医学. 2009,24(6):1549-1551.
[10]陆华,陈帜莹,蓝琼妮. 我院2005年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7):97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