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麻山区中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市麻山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共3题;共24分)
1. (8分)(2013·青岛) 请将下面两首诗歌补充完整。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
________ ,野渡无人舟自横。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________ , ________。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2. (8.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岁月总会在我们心中播下深深的烙印。
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荣辱成败,或给我们深深的 A (启蒙/启迪),或给我们重重的mòliàn……直面内心,我们的目光更为mǐnruì;畅诉心曲,我们的心灵更加chúnjìng。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 。
(3)
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 (8.0分)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沈阳地区公布的学生体质状况最新调查结果。
(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某中学新生入学军训,有53%的新生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
某班进行站姿训练,不到15分钟,全班50人竟有5人晕倒。
材料三、铜仁地区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地区全面启动。
(1)
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
(2)
“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共2题;共25分)
4. (9分) (2016七下·临泽期中) 诗歌阅读。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题目可以理解为________。
(2)
解释划线的字的意思:
①应怜屐齿印苍苔
②小扣柴扉久不开
(3)
本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怀呢?
(4)
从一,二句中,你能看出诗人是怎样的人?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除了写春景外,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5. (1
6.0分) (2017八上·民乐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
③花之君子者也________ ④宜乎众矣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B . 宜乎众矣在乎山水之间也
C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 濯清莲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 . 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 . 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 . 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共2题;共30分)
6. (13.0分)(2011·襄阳) 阅读议论文《决定成功的利器》,完成下列各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
刘伟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
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
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
问原因。
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
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
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
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
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
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
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甲]谓之“圣人”;[乙]谓之“愚人”;[丙]谓之“君子”;[丁]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①才德兼无②德胜才③才胜德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丁]处应填:________
(3)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7. (17.0分)现代文阅读
大国手
白文玲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
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
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
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
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
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
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
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
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
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
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
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
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
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
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
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
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
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
皆说,果然高者在腹。
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
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
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
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
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
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
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
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
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
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
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
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
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
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
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
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
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
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
(1)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2)
文中叙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
文中有两处写“雨”,请你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4)
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赏析。
(5)
施恩与林海同是围棋界泰斗,他们都可称作“大国手”吗?为什么?
四、名著阅读(11分) (共2题;共11分)
8. (4分)(2017·常州)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 . 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 .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 . 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 . 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
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9. (7.0分)(2016·温州模拟) 名著阅读及微写作。
(1)
《水浒》中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杨志因为脸上有一巴掌大小的褐色色素沉着斑,故名为________。
鲁智深叫“花和尚”是因为________,从“醉打山门”一事可见这一点;宋江叫“及时雨”,是因为他重情重义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从________一事中可见这一点。
(2)
下列说法与原著内容符合的一项是()
A . 《名人传》中的主人公遭遇都非常坎坷,如米开朗基罗出身贵族上流社会,却愿做平民,他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开除了教籍,晚年离家出走,最后病逝在一个小车站。
B . 悟空头上戴的金箍是从观音菩萨手里抢来的,后被唐僧变成制服他的紧箍咒,最后被如来佛除去。
C . 《简爱》一书中,罗切斯特先生最后为了救他疯了的妻子不得已放火烧了城堡,而简离开先生是为了他的妻子,也为了自己保留女性的尊严。
D . 《傅雷家书》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傅雷反复告诫儿子傅聪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他甚至对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都提出了建议。
(3)
《格列佛游记》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旅行社借此推出了“皇家公主号”游轮环球三十天项目,名为“格列佛之旅”。
请你根据《格列佛游记》的具体内容以及下面这幅游览路线图,参考示例,做一个旅游产品的简介。
【示例】:这次韩国之旅,我们要搭乘的是歌诗达邮轮,整个行程为期5天。
从上海出发,沿东北向,先到济州岛再到釜山,最后绕回上海。
在济州岛,您可爬韩国最高峰汉拿山,感受它的风多石头多的特点;在釜山,可以到新世界痛快购物;在游轮上,你可以看歌舞喝咖啡参加你感兴趣的休闲娱乐活动。
整个行程轻松休闲,是大众慢情调出游首选。
【要求】说清旅游线路、游玩项目及该产品特色,字数不少于150字。
五、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
10. (60分) (2018七下·深圳期中) 命题作文:总会想起那一幕
生活如同电影,一幕幕闪现眼前。
因为那一幕,你感动过;因为那一幕,你快乐过;因为那一幕,你愧疚过;因为那一幕,你幸福过……于是你总会想起那一幕,它日久弥新,永远盛放在记忆深处。
要求:请以“总会想起那一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抓住细节,以小见大;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参考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共3题;共24分)
1-1、
2-1、
2-2、
2-3、
3-1、
3-2、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共2题;共25分)
4-1、
4-2、
4-3、
4-4、
4-5、
5-1、
5-2、
5-3、
5-4、
5-5、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共2题;共30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7-5、
四、名著阅读(11分) (共2题;共11分)
8-1、
9-1、
9-2、
9-3、
五、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
10-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