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高密度展示“绿色智能”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TERPRISES 企业
82 201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哪里?回首
2015年,能够非常明确地知道,重点首先是在
治理环境的前提下获得发展。
北京在2015年12月
连续两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500多万
辆机动车执行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
日立高密度展示绿色智能技术
——“中国制造2025”的外企机会
文/本刊记者 王 琤 张军红 本刊特约记者 陈 言
这座数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进入应对空气重污染的紧
急状态。
中国其他城市也开始制定红色预警,在发
生空气严重污染的时候,同样会采取上述措施,这
说明加重环境负担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足取,绿色发
展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也依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东北、中原、成渝等几大城市群的培育,
类似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在内陆开始逐步形成。
新的城市需要智能制造,
需要建成智慧城市。
这会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另
一个重要内容。
外资企业中,日立制作所(以下简称日立)迅
速作出了反应。
《经济》记者在2015年多方接触
日立公司人员,从日立2015年11月23日举办的“中
国制造2025技术交流会”,12月4日举办的“日
立技术论坛”看,其高密度地向中国政府、企业展
示了日立绿色及智能技术,说明日立将“中国制造
2025”看成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通过传播日立的
相关技术,协助中国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上获
得相关技术,并继续拓展中国业务。
强化在华的“绿色”与“智能”特色
在2015年11月23日日立主办的“中国制造
2025技术交流会”上,《经济》记者看到,中国电
子商会、大量中国企业负责技术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
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
文、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能源环保部长等在会上
做了发言。
从各位专家的演讲内容看,资源与环境
问题是中国国家、企业最为关心且需要立即解决的日立制作所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83问题。
日立则从企业社会贡献(CSR)、节能技术、
智能制造等方面,回应了中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
十分具体的解决方案。
日立这些年特别重视研究中国产业政策,并及
时将其业务范围调整为积极顺应中国产业需求,在
调整中获得发展。
在2015年12月4日的日立技术
论坛召开之前,《经济》记者有机会采访了日立制
作所执行役常务、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及执行役
常务、CTO(首席技术官)兼研究开发集团长小岛
启二。
本刊曾多次采访过小久保总代表,这次一见
面,小久保再次强调了日立的中国总战略:“我们
非常重视中国业务,在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这里的
业务。
”小久保注意到,2015年10月29日,十八
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特
别是其中谈到的“中国制造2025”。
从日立的角度
看,中国提出的转型,意味着生产方式从过去使用
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同样产品,转向开始更加重
视基础设施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融合交流,
以此来提升生产的效率,生产出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了建设信息网络强国、健
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等各种各样的内容,这些与我们
日立的技术或者我们开展的工作密切相关,我们的
技术可以用于中国这些方面,这是我们今后继续加
大在中国的工作力度的主要动力。
”小久保说。
消费者如果将观念停留在20年前,因为自己
消费过日立家电,就认为日立是个家电厂家的话,
这就与现实的日立存在巨大的差距。
小久保希望《经
济》杂志向中国读者这样介绍现在的日立,他说:
“日立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在基础设施、生产和
IT 技术方面都拥有很好的技术及能力的为数不多的
企业之一。
”换句话说,日立与西门子、通用电气
(GE)等公司一样,可以制造出生产装置,但比这
些企业多了IT 技术。
但同时日立也具有与IBM 等
公司相同的业务,是一家拥有信息技术的企业。
两
者兼而有之,让日立的企业特点别具一格。
“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便是这种特色的
体现之一。
小岛启二向《经济》记者介绍了日立研
究开发的最新动向,他说:“现在我们面临的世界局势十分复杂,诸多课题亟待解决,其中包括能源环境的问题、食物和水资源的问题,还有交通系统的问题,再加上网络安全的问题等。
要想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研发新技术,围绕这些新的问题来思考如何与客户协同创新,共同解决。
”在制造领域,日立从自己保有的大量技术中,着重从智能与绿色两个方面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并同时扩大在华业务。
智能及绿色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经济》记者在1上述日立技术论坛上,看到了该公司在地下管网信息控制方面的技术,并请小岛启二CTO 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开发与运营状况。
小岛说:“在日本,日立在此方面做的主要是对地下的各种各样的管网信息进行维护,以
及在地下管网进行设计规划时进行模拟仿真。
”
日立制作所CTO 小岛启二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ENTERPRISES 企业
84 为此,日立正在推进一个描绘与地下管网相关的
地图坐标信息系统(日立称之为“四维地图系统”)
的研发项目。
地下管网随时会发生变化,日立所
开展的研究,力图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体现地下
管网的变化情况。
在日本,各种各样的地下管网分属于不同的供
电或者燃气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把所有的地下管
网综合在一起的统一数据库。
因此,在日本也会发
生进行挖掘工程前因没能完全掌
握地下情况,而破坏了其他管网
的事故。
日立正在以智能化技术
帮助解决这些课题。
小岛说,中
国在建设新城市、改造城市公共
设施时,“建设全市综合地下管
廊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也会给日立带来很好的商机”。
绿色及智能制造技术是如何
在日立公司中诞生的?在检测方
面常年积累的优势技术,是让日
立领先于其他企业的主要原因之
一。
小岛对《经济》记者说,“日
立的研发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这种研发工作的起源是,考虑到
客户在使用日立最初生产的产品
时,可能会发生操作不畅或者故
障,为此日立专门成立了解析相
应原因的研究部门。
当时最需要的是检测技术。
在
百余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之下,日立的检测技术已
经是全球一流水平。
”
从与日立技术论坛同时开设的技术展示会场
上,《经济》记者看到,静脉识别技术、脸部识别
等检测技术均在这里有所展示。
日立开发出了全球
分辨率最高的电子显微镜,检测精度达到43皮米
(PM),可以更加清晰地观测氢原子内部,能够
对磁场及电池等材料进行检测,以帮助更好地进行
研发。
使用这种电子显微镜技术,日立制造出了很
多优势产品,其中之一就是半导体检测设备,它能
对半导体的各个部件进行精密的检测,并占有全球
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检测技术方面日立领先
于全球。
”小岛非常自豪地说。
除了特别高精尖的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
相关的物联网,由于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传感,
因此日立的技术也能充分发挥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2016年中国在环保及新城市建
设方面会产生大量的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日立
及时地向中国政府、企业高密度展示自己的技术特
点,在满足中国对技术的需求的同时,也一定能进
一步把握住中国商机。
“目前我们在华员工达到了5万人,在华的企
业数量一共是182家。
日立在华的销售额达到了
600亿元人民币,其中85%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
销售所获得的。
”小久保对《经济》记者说。
2016
年,日立将用其绿色技术及智能技术开拓中国市场,
应该能做得更好更大。
城市地下管网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