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期中调研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三地理试题
说明:1。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选择题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否则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08年3月12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网站最近公布了一张“火星勘测轨道器飞行器"拍摄的火星北极新月形沙丘的照片,沙丘上呈现出许多奇异的平滑弧形。

照片如图1所示。

回答1~2题:1、火星北极新月形沙丘照片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现代信息技术中()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在我国境内也有类似的地貌,其中沙丘一侧
也会有平滑弧形。

该地貌是由于因外力作用的结果。

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内陆温差大强风力作用形成
B、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冰川侵蚀的结果
C、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而成
D、北方地区牧业发达畜牧业留下的痕迹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时间),千年一遇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长江流域(如图2阴影所示)。

读图完成3~4题。

图23.日全食发生当日,下列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昼最长的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武汉 D .成都4.当南京地区的人们观看日全食现象时,纽约时间(西五区)约是 ( )A .7月22日22时 B .7月21日14时C .7月22日20时 D .7月21日20时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请回答5~6题 5.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 力作用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 气热力作用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09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

图7
① ②


表一为“华北平原甲、乙、丙三地(同纬度)三天气象资料",读表一完成7~8题.
7.下列表示3月2日甲、乙、丙三地所处天气系统相对位置的四幅图
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8.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
B .大气削弱作用弱
C .受暖气团影响
D .大气逆辐射强
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9~11题。

9.上述“某月”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0.该月份甲地盛行:( ) A .东南风 B .东北

地 点 甲 乙 丙 日 期 1
2 3
1
2
3
1
2
3
最高气温(℃) 12 0 2 12 3 3 12 13 4
最低气温(℃)
2
—7 —6 4
—4
—5
4
5
-3 天 气 晴
阴雨
晴 晴 阴雨 多云
晴 晴


C.西南风D.西北风
11.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下右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读图回答12-14题
12.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文化发展阶段都主要消耗一种能源
D.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13.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大部分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④采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A.①③B.②③C.②④D。

①④
14.下列物质运动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能的是()
A.水循环B.大气环流C.地壳运动D.大洋环流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下图回答15 —18题.
15.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
B.气温a地低于b地
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
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
16.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
A.a处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
B.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多雨带
C.③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北风
D.a处附近可能形成地中海气候
17.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18.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新华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2月15日电,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5日终于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完成19-21题.
19.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热资源的开发B.矿物燃料的燃烧
C.森林的破坏D.太阳活动的影响
20.为减缓气候变化,人类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加强对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与预报
B.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太阳能、核电、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C.加快海洋和沿海滩涂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对公众进行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2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可能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B.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A.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C.溶蚀作用D.堆积作用
23.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24.右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为大理岩
B.乙处宜建大型工程
C.丙处为向斜成山
D.丁处为储油构造
右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

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6.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④曲线时,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京市的白昼较淮安市短
B.恒河下游地区泛滥成灾
C.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D.江苏各地盛行西北季风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三、综合题(共4大题,共60分)
27.下图为“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图中a表示晨线,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北京时
间为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_________,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

(4分)
(2)该日,A、B、C三地中,昼最长
的是,正午太阳最高的是(2分)
(3)此时地球公转线速度较(快或慢);
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分布规律为_______
__ 。

(2分)
(4)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2分)
(5)从洋流性质上看,①洋流属于,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表现为.(2分)
(6)常年控制南极昆仑站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此天气系统近地面的大气运动方向的是。

(2分)
28.读“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图中山脉的形成原因是(2分)(2)F区域的自然景观主要是(2分)(3)F区域向G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是,F地所属的气候类
型区东西狭窄,南北延伸,其主要原因是
G区域的植被类型为(6分)(4)H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2分)(5)20世纪下半叶以来,H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
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现象。

(2分)(6)请在图中粗实线上添加箭头表示H海域洋流流向,并在H附近画一条示意曲线表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

(4分)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中央气象台2008年12月5日6时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东移南下强冷空气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华北大部、东北地区、黄淮、江淮将有5~7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下降8~12℃,部分地区可超过14℃。

材料二:2008年12月5日6时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15)






G
G G D
D
D G
(1)此次大风降温天气是由 天气系统造成的,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

(4分)
(2)甲、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 地,依据是 。

(4分)
(3)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区是 。

(2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此次寒潮产生的主要危害是什么?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分)
30.右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左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关于气
候类型,对
应正确的
是( )(2
分)
A.①——甲B.④——乙C.⑥——丁D.⑦——丙
(2)右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季。

(2分)(3)右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此时,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6分)
(4)若右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⑧附近是著名的渔场,形成原因是________。

(4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三地理试题答题纸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选对一个得1分,选对两个得3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三、综合题(共4大题,共60分)
27.(14分)
(1) , ;
_________________,.(4分)(2),(2分)
(3)(快或慢);________ _ 。

(2分)
(4)。

(2分)
(5),。

(2分)
(6),.(2分)
28.(18分)
(1) (2分)
(2)(2分)
(3),
(6分)
(4) (2分)
(5) 。

(2分)
(6) 作图(3分)
29.(14分)
(1), 。

(4分)
(2) ,。

(4分)
(3)。

(2分)
(4)危害:(2分)
措施:
(2分)
30.(14分)
(1) (2分)
(2); 季。

(2分)
(3) ,;(6分)
(4),________ 。

(4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选对一个得1分,选对两个得3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27.(14分)
(1)冬至日,14(12月22日14),(90°E,23°26′S),90°W向东到180°(每空1分,共4分)(2)C A (2分)
(3)快南北极点为0,其余均相等,为15°/时(2分)
(4)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2分)(5)寒流,降温减湿(2分)
(6)反气旋 B (2分)
28.(18分)(1)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面形成(2分)(2)热带沙漠(2分)
(3)纬度地带性规律(或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及秘鲁寒流的影响,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6分)
(4)上升补偿流带来海底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吸引大量鱼群。

(2分)
(5)厄尔尼诺现象(2分)
(6)绘图首箭头向北(1分)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弯曲(2分)29.(14分)(1)冷锋(2分)气温、湿度明显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好(2分)
(2)乙(2分)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分)(3)A (2分)
(4)危害:①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强烈降温;②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大风;(2分)
措施:①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水产养殖品种应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②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③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④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⑤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⑥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⑦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任答2点,2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30(14分)(1)C (2分)(2)副热带高气压带夏(2分)(3)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分)炎热干燥(2分)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2分) (5)北海道(2分)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