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题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测试之一一、综合题:1.哪组拼音没有错误?请打“√”。
A.舫(fǎng)瞻(zhān)矗(chù)()B.砌(镏(liù溯(sǜ) ALIGN='RIGHT'> ()C.幔(màn)嵌(qiǎn)梭(suō)()D.髻(jì)系(jì)卅(sà)()E.逾(yú)堑(qiàn)镶(xāng)()2.给黑体字注音: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二、填空题:1.本文说明方法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三、分析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分析几个问题。
最后来到碑身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
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经登上敌岸的战士,指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
①这幅浮雕刻的内容是什么?②说出这段文章的结构特点?2.“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边”。
①“矗立”在这句话中应如何理解?②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四、问答题:本文的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五、列表题:1.填写下列表格:2.将下列形声字按表格要求进行归类:钢张飘期花望裳围左形右声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外声内形上形下声内声外形参考答案一答案:1. 从略。
2. ①shùshǔshù②lǜshuàishuà③cháozhāo。
3.①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景仰:佩服,尊敬。
②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巍然:形容山那么高的样子。
③矗立:高而直立。
屹立:象山一样高而稳固。
耸立:高高地直立。
④隆重:盛大庄重。
敬重:恭敬尊重。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苏教版七年级下) (7)doc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测试一、给加黑的字注音:二、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____(屹立、矗立、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南部。
2.____(愤激、愤慨、愤怒、愤懑)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3.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_____(峻险、峻峭、陡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____(茂密、茂盛、浓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4.国民党认为不能_____(逾越、跨越、穿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5.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____(坚硬、坚固、坚实)的花岗石和____(银白、雪白、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6.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____(会集、齐集、集中、集结)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7.浮雕上_____(呈现、显现、显示、展示)出抗日战争的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三、熟读课文后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在天安门____和____遥遥相对。
它的兴建时间是____。
2.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____,是用____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方向朝____、__,碑心石重_____,高____,毛主席题字是_____。
4.人民英雄纪念碑共有_____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
•浮雕高_ _____,合在一起共长____。
每幅浮雕里有_____英雄人物。
四、判断下列句子正误,错误的予以改正。
1.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鸦片战争。
2.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3.“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
4.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
5.纪念碑的碑文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和书写的。
五、作者写此文时,带有浓重的感情,阅读下面各段,做练习。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1. (2分)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持之以恒胸有成竹B . 妇儒皆知一气喝成C . 物竟天择脑羞成怒D . 心旷神宜门廷若市2. (2分)下列句子运用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 垂柳的枝条有着小姑娘般的羞涩,鹅黄的叶芽米粒一般,密密麻麻地布满柔枝。
(描写)B . 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发现并善于利用机遇。
(议论)C .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说明)D . 晚上,父亲果然把公社的电影队请来了我们村,电影队在村里连放三天电影。
(记叙)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我的中国梦”演讲,使同学们点燃了爱国激情,放飞了青春梦想。
B . 能否勤洗手、勤锻炼是预防甲型H7N9流感的有效途径。
C . 经过环保部门的大力整治,我市的空气污染指数降低了两倍。
D . 为了防止“中国式过马路”引发交通事故,部分城市对行人闯红灯采取了罚款措施。
4. (2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为了防止禽流感蔓延到我市,工作人员日夜巡查。
B . 通过这次读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C .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定响应团委“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号召。
D .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B .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到只学习好还是远远不够的。
C .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 . 王晓峰刚到我们班才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6. (2分)选出下列加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挑水B . 挑战C . 挑衅D . 挑拨离间7.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019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苏教版191
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01 积累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瞻.仰(shàn)奠.基(diàn)上溯.(sù)B、旌.旗(jīnɡ) 矗.立(zhù) 发髻.(jì)C、逾.越(yú) 天堑.(qiàn) 镏.金(liú)D、镶嵌.(qiàn) 挑衅.(xì) 践.踏(jiàn)(解析:A项“瞻”读音应为“zhān”;B项“矗”读音应为“chù”;D项“衅”读音应为“xì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只有尝遍胜利和失败的滋味,经历走投无路的困境,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B、在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追寻党的丰功伟绩....,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C、上海诞生了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这台射电望远镜将会勇往..直.前.,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任务。
D、“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对这种集体闯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许多司机是怒形于色....,却备感无奈。
(解析:“勇往直前”意为勇敢地一直向前走,比喻有充足的勇气。
语境中用来形容射电望远镜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B、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上。
C、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解析:A项中“面貌”后面的逗号应为顿号。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1苏教版201704111106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基础训练】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瞻仰(shàn) 镏金(liú) 重幔(chòng màn)B. 上溯(sù) 矗立(zhù) 挑衅(tiǎoxìn)C. 旌旗(shēng) 奠基(diàn) 慷慨(kāngkǎi)D. 逾越(yú) 天堑(qiàn) 梭镖(s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
B. 它向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C.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锤不朽!D. 整个纪念碑的造形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昔日的小渔村,如今_______着一座座高楼大厦。
(2)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
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_______行为。
(3)由于宗教原因,他俩的结合有一道不可______的障碍。
A. 矗立挑逗逾越B. 耸立挑衅逾越C. 矗立挑衅跨越D. 耸立挑逗跨越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些大浮雕高约2米左右,合在一起共长40. 68米。
B. 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崇敬和敬仰。
C. 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D. 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5. 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B. 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遥遥相对丰功伟绩永垂不朽B、慷概激昂坚强不屈美观朴素C、光辉业绩喜行于色万分崇敬D、洁白耀眼雄伟峻峭消毁鸦片【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与例句表述不同的一项( )例句:老二按老大的主意开快车,结果出了事故,撞伤了三个行人。
A、三个行人被老二撞伤了,这是老大叫老二开快车所致。
B、老二开快车,是听了老大的话,结果出了事故,把三个行人撞伤了。
C、老二开快车出了事故,撞伤了三个行人,这都是老大的主意。
D、老二的车子出了事故,撞伤了三个行人,原因在于老二按老大的主意把车开得太快。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选词填空( )。
这是中国______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A、有史以来B、有记载以来C、自古以来D、从古至今【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给下列加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A、接近B、流传C、挂下D、低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五卅(sà) 旌旗(jīn)B、挑衅(xìn) 重幔(zhònɡ) 奠基(diàn)C、镏金(liú) 瞻仰(zhān) 发髻(jì)D、上溯(shuò) 天堑(qiàn) 庑殿(wǔ)【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瞻仰(zhān) 隧道(suèi) 滑稽(jí) 应和(hé)B、深邃(suì) 牌坊(fāng) 灵柩(jioù) 镶嵌(xiāng)C、摒弃(bìng) 赫然(h8) 倩影(qiàn) 酝酿(niàng)D、静谧(bì) 轶事(yì) 逾越(yú) 着落(zháo)【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打比方)B、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题文】给划线字注音。
瞻仰()矗立()重幔()髻子()挑衅()旌旗()天堑()锄头()【答案】zhān chù màn jì xìn jīng qiàn chú【解析】试题分析:做题时注意形似字,更不能望形生音,字读半旁音。
“瞻”不能误读成“澹”;“矗”不能误读成“直”;“髻”不能误读成“吉”;“衅”不能误读成“半”;“堑”不能误读成“斩”;“锄”不能误读成“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书写是考试常考的题型,这要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因为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
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2.【题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diàn)_______基执(xiān)_______铲土(liú)_______金(wǔ)_______殿(yú)_______越上(sù)_______梭(biāo)_______(chān)_______扶【答案】奠锨镏庑逾溯镖搀【解析】试题分析: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同音字和形似字。
“奠”不能误写成“殿”;“掀”不能误写成“欣”;“镏”不能误写成“鎏”;“庑”不能误写成“芜”;“逾”不能误写成“愉”;“溯”不能误写成“朔”;“镖”不能误写成“膘”;“搀”不能误写成“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
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3.【题文】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及整个词语的含义。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习题精选十五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习题精选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神态安祥异曲同工挥洒淋漓B、遥遥对峙接踵磨肩举世闻名C、巍峨雄伟纤细入微气势磅礴D、波光粼粼美不生收永垂不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括号内的词语可以去掉的一项是( )A、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B、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
C、这些大浮雕高(大约)2米,合在一起共长(大约)40.68米。
D、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B、纪念碑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C、为新中国成立而献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D、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朔风/追溯瞻仰/赡养画舫/磨坊B、矗立/伫立践踏/贫贱销毁/逍遥C、挑衅/挑剔总督/督战堆砌/彻底D、重幔/漫长绵延/蜿蜒巍峨/飞蛾【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廷拔镏金顶天立地永垂不休B、旌旗祟敬坚强不曲万古长存C、外滩俊峭康慨激昂怒形于色D、奠基浮雕勇往直前丰功伟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给下列加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A、接近B、流传C、挂下D、低下【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C、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最新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四十九篇
最新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四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垂不朽(流传) 上溯(逆流而上)B、丰功伟绩(多,大) 巍峨(大)C、怒形于色(颜色) 五卅(三十)D、风起云涌(涌现) 天堑(壕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本文说明顺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辅,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主,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B、写纪念碑结构时,按台阶、碑身、碑座的顺序,写碑身时,采用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的四周——碑顶的说明顺序,先主后次更好地表达了中心意思。
C、写浮雕时,作者按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的空间顺序,正好与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一致,线索十分清楚。
D、总之,本文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时空结合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还有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遥遥相对丰功伟绩永垂不朽B、慷概激昂坚强不屈美观朴素C、光辉业绩喜行于色万分崇敬D、洁白耀眼雄伟峻峭消毁鸦片【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加线词语理解正确的是( )。
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B、认真仔细地观看C、从近往远观看D、从低往高观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廷拔镏金顶天立地永垂不休B、旌旗祟敬坚强不曲万古长存C、外滩俊峭康慨激昂怒形于色D、奠基浮雕勇往直前丰功伟绩【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选出对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另一种纪念碑阅读训练 苏教版
另一种纪念碑①现在,大凡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
沈先生是凤凰人,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
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
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
当年,一个二十岁的士兵为旧生活所窒息,被新生活所感召,突然决定放下枪,拿起笔,要以文学闯天下,他所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北京。
这个一文不名的青年,在自己的文学梦中几乎冻饿而死,但这个顽强的青年终于在绝境中立定了脚跟,并且终于在文学的山冈上留下一片美丽的森林。
这个闯荡了世界的青年终于又死在北京。
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
②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些话和这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
在这些话和这石头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
沈先生的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③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
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
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
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竟然做成了一件伟业:他用湘西的河水滋润了在一派酷烈的“西风”中枯萎断绝的中国诗魂。
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
再过许多个世纪,当人们回过头来打量中国传统文化分崩离析的过程,当人们辨别中国人的生命样式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时候,沈先生留下的这一片美丽的森林,是会叫人惊奇和赞叹的。
④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苏教七级下)(2)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1一、识字词,跨过阅读第一关1.查阅工具书,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瞻仰()矗立()奠基()砌墙()上溯()天堑()系裙()挑衅() 2.辨字组词:崇()镶()川()幅()镏()拔()碑()销()祟()攘()卅()蝠()馏()拨()啤()硝()嵩()壤()州()辐()榴()泼()俾()绡()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①永垂不朽()()②丰功伟绩()③髻子()④风起云涌()⑤逾越()二、知内容,跨过阅读第二关4.本文的主标题和副标题分别给我们提示了什么?5.本文为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哪些方面的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什么?6.试用本文中的一些词语概括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三、悟情感,跨过阅读第三关7.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本文,你在思想上有何重要收获?四、学写法,跨过阅读第四关8.阅读2-5自然段,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再归纳一下,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总体上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给我们读者的?9.到了"平台"仔细瞻仰,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的?10.十块汉白玉大浮雕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11.本文在说明十块汉白玉大浮雕时,除过运用到了说明,还运用到了哪些主要的表达方式呢?12.在下面两句话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各句分别运用到的主要说明方法名称,并说说其作用。
⑴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⑵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纪念碑是用1.7万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五、深拓展,跨过阅读第五关13.参照本文介绍建筑物时采用的一些写法,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向别人介绍你熟悉的一个建筑物,如"校园雕塑"、"教学楼"、"教室"等。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题2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测试之二一、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天堑上溯镏金逾越巍峨挑衅A.qiànshuòliūyúwēipànB.qànsùliúyùwěixùnC.qiànshuòlíuyúwéixùnD.qiànsùliúyúwēixìn二、按拼音写汉字。
1.zhān___仰2.chù___立。
3.镶qiàn___4.重màn___。
5.diāo____刻6.cháo___穴。
7.五sà___ 8.diàn___基。
9.qì___墙 10.周定fǎng___。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万年长存高尚纯洁怀念敬仰丰功伟绩民族风格新时代精神1.纪念碑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象征着烈士们的(),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
2.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精神()。
3.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
4.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又有鲜明的()。
四、调整句子顺序,并说明这样安排的依据。
①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②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③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④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顺序:______依据:______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习题精选五十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习题精选五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神态安祥异曲同工挥洒淋漓B、遥遥对峙接踵磨肩举世闻名C、巍峨雄伟纤细入微气势磅礴D、波光粼粼美不生收永垂不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与例句表述不同的一项( )例句:老二按老大的主意开快车,结果出了事故,撞伤了三个行人。
A、三个行人被老二撞伤了,这是老大叫老二开快车所致。
B、老二开快车,是听了老大的话,结果出了事故,把三个行人撞伤了。
C、老二开快车出了事故,撞伤了三个行人,这都是老大的主意。
D、老二的车子出了事故,撞伤了三个行人,原因在于老二按老大的主意把车开得太快。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下面咏牡丹的诗句,选出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小碑座四周雕刻牡丹的寓意相同的一项( )A、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唐·裴潾)B、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C、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唐·白居易)D、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唐·薛涛)【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五卅(sà) 旌旗(jīn)B、挑衅(xìn) 重幔(zhònɡ) 奠基(diàn)C、镏金(liú) 瞻仰(zhān) 发髻(jì)D、上溯(shuò) 天堑(qiàn) 庑殿(wǔ)【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出对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苏教版_196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注意字音、字形、词义)瞻()仰镏()金矗()立逾()越天qiàn()tú()手重màn()上sù()2.解释下列词语。
(1)永垂不朽——(2)瞻仰——(3)挺拔——(4)上溯——(5)落成——(6)挑衅——(7)怒形于色——(8)逾越——(9)齐集——(10)浮雕——3.选词填空。
(1)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观看、观赏、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2)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有记载以来、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3)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推翻、摧毁、摧灭)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前进、进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读下列语段,完成4——7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4.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由________亲自起草、________亲笔书写。
5.碑文内容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年以来”指的是____________,“三十年以来”指的是____________,“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____________。
7.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出“历次斗争”中的几个著名战例。
(至少写两个)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埃菲尔铁塔①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决定为隆重纪念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于1889年在巴黎举办一次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
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要在巴黎建造一座千尺高塔。
为此,一下子送来了700个建筑方案。
经部长洛克卢瓦和其他官员的会审,选出了其中18个方案进行严格复审,最后仅确定了一个可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01 积累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瞻.仰(shàn)奠.基(diàn)上溯.(sù)B.旌.旗(jīnɡ) 矗.立(zhù) 发髻.(jì)C.逾.越(yú) 天堑.(qiàn) 镏.金(liú)D.镶嵌.(qiàn) 挑衅.(xì) 践.踏(jiàn)(解析:A项“瞻”读音应为“zhān”;B项“矗”读音应为“chù”;D项“衅”读音应为“xì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只有尝遍胜利和失败的滋味,经历走投无路的困境,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B.在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追寻党的丰功伟绩....,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C.上海诞生了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这台射电望远镜将会勇往直前....,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任务。
D.“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对这种集体闯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许多司机是怒形于色....,却备感无奈。
(解析:“勇往直前”意为勇敢地一直向前走,比喻有充足的勇气。
语境中用来形容射电望远镜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B.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上。
C.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解析:A项中“面貌”后面的逗号应为顿号。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B)A.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把“广泛的”改为“广泛地”,再调到“交换”的前面)B.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在“经过”前加上“我”) C.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
(将“勇气”改为“信心”)D.当代青年应担负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
(在句末加上“的重任”)(解析:B项缺失主语,删去“经过”或“使”。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说明方法的一项是(C)A.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B.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C.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D.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解析:A、D项运用的是列数据,B项运用的是打比方。
)6.(梧州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①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②《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③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④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⑤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A.③⑤①④②B.④③②⑤①C.④②③⑤①D.②①③④⑤7.每一个站在烈士纪念碑前的人都应该保持肃静,以示对烈士的敬仰,可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却常看到一些参观者在这里大声喧哗,这是多么不文明的现象,请你针对这种现象拟写一条宣传语。
示例:烈士在安息,请不要喧哗!02 课内精读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这8个字是碑的主题。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8.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段意。
说明纪念碑的位置、结构、题字、碑文、造型等。
9.对选文第1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A)A.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B.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
C.采用逻辑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
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D.采用时间顺序,先看四周,后看中间;先上台阶,后看碑身;先看背面,后看正面。
10.第二段文字说明事物的特征是(C)A.先烈们的精神万古长存。
B.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C.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D.整个纪念碑经过多种装饰。
11.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有说明和议论。
12.碑文中有“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一句,其中“到”字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
因为纪念碑纪念的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从1840年开始到解放战争结束这一百多年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身的人民英雄,表达了人民对先烈们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去掉后表示的范围就不一样了。
03 拓展阅读显赫的永宁寺古代的寺院格局,一般都是围塔而建,塔是寺院的核心。
永宁寺也不例外,处于全寺中心位置的是塔。
永宁寺木塔,“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
”距离京城百里即可望见。
另《水经注-谷水》记载这座塔的高度是49丈,后有专家考证,认为这个记载是正确的。
如果拿北魏的尺度来折合,49丈可以折合成现在的136.71米,比我国现存最高的山西应县木塔还高1倍。
这样高的木塔,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塔。
永宁寺木塔雄伟壮观,加之“绣柱金铺”装饰华丽,“殚土木之工,穷造形之巧”。
这既说明灵太后为首的北魏统治者佞佛侈靡,也反映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塔正北有一座佛殿,其“形如太极殿”。
杨街之在下文描述永宁寺又提到,院墙“若今宫墙”,南门“形制似今端门”。
太极殿是皇宫的正殿,端门是皇宫的正南门,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一般佛寺的建筑是绝不敢仿皇宫而建的,仅此也足见永宁寺的特殊地位。
其殿内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
“作工奇巧,冠于当世。
”整个寺内僧房楼观多达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璅绮疏,难得而言。
栝柏椿松,扶疏檐霤。
丛竹香草,布护阶墀”。
寺院的东南西北四面各建寺门一座。
其中南面的正门,“楼三重,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并且“图以云气,画彩仙灵,列钱青璨,赫奕华丽”。
这个高大的南门,比现今少林寺的山门还高出数倍。
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出入这么雄伟的寺门,会不由得肃然起敬。
门外有威风凛凛,护卫寺门的四力士、四狮子,“饰以金银,加之珠玉,庄严焕炳,世所未闻”。
东西两门楼两重,装饰亦如南门。
北门一道,没有门楼,为檑星门。
“其四门外,皆树以青槐,亘以绿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
”通过杨街之井然有序、准确细密的描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到,永宁寺是当年洛阳城首屈一指的佛教寺院,也是一个环境幽雅可供时人避尘乘凉的好去处,更是一个集合建筑、雕塑、绘画、装饰多种艺术在一起的华美的建筑文物群。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二月,永宁寺木塔遭雷击起火,致使寺庙惨遭焚毁。
文中记载,火最初从木塔第八级烧起,天刚亮时已火势凶猛,孝武帝虽派遣南阳王宝炬、录尚书长孙稚率领羽林军千人救火仍无济于事。
其时“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
甚至有3名游方和尚哀痛至极,赴火而死。
永宁寺熙平元年(516)所建,至永熙三年(534)被焚毁,仅仅存在了18年,但从焚毁时的情景可以看出,其影响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深入朝野上下。
永宁寺仿佛是北魏政权的晴雨表,寺院兴盛,北魏也兴盛;寺院焚毁了,北魏的气数也要尽了。
永宁寺焚毁的当年10月,“京师迁邺”,北魏政权随后便灭亡了。
经历了1400多年的岁月沧桑,永宁寺虽然再无昔日的辉煌,但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15千米的汉魏洛阳城址内的永宁寺遗迹尚存,仍然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
13.本文重点介绍了永宁寺的哪个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了永宁寺木塔、佛殿、寺门。
14.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个高大的南门,比现今少林寺的山门还高出数倍。
(作比较)(2)永宁寺仿佛是北魏政权的晴雨表,寺院兴盛,北魏也兴盛;寺院焚毁了,北魏的气数也要尽了。
(打比方)15.“一般佛寺的建筑是绝不敢仿皇宫而建的,仅此也足见永宁寺的特殊地位”,“此”指的是什么?指永宁寺的院墙“若今宫墙”,南门“形制似今端门”。
16.文中大量引用杨街之对永宁寺的描述,有什么作用?文中大量引用杨街之对永宁寺的描述,能向读者真实再现永宁寺曾经的雄伟气势。
17.读了本文,请你就如何保护古建筑向有关部门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示例:在古代建筑上安装避雷针,以防雷击起火;在古建筑内安置消防设备,预防火灾。
04 写作创新18.文章采取了以作者的活动顺序为主组织材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来请介绍、说明,显得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试着仿照文中的例子写一段以活动为顺序的句子。
【课文片段在线】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写法分析】作者从“东长安街”向西出发,这时尚“未进入”天安门广场,交代了第一个观察点,这是远望;接下来“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交代了第二个观察点,是近看。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候需要注意交代好立足点,有时还要结合多种顺序来介绍、说明,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完整、具体、清晰的印象。
【例文】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瘦西湖公园”5个大字。
再往里走就是一片绿地,上面有几朵五颜六色的小花,然后是水平如镜的小湖。
湖中有好多鱼儿,湖底还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把脚放进湖水里,啊……透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