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2005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等教育2005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

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

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

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

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
《______________》。

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

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

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

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

()
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

()
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

()
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

()
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

()
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

()
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
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
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

()
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
2.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 B.民族C.地域 D.层次
3.中国的地势地形()。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
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
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A.秦代 B.两汉C.魏晋 D.隋唐
7.“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

A.孟子 B.董仲舒C.韩愈 D.白居易
8.车的发明者是()。

A.神农氏 B.轩辕氏C.伏羲氏 D.有巢氏
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

A.敬财神 B.广告C.唱市经销 D.坐商经营
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的工具。

A.时间 B.长度C.重量 D.体积
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

A.周文王 B.秦王赢政C.汉武帝 D.汉高祖
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山川祭祀等。

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
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提出的。

A.张载 B.朱熹C.陆九渊 D.程颢
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说的。

A.孔子 B.孟子C.庄子 D.老子
15.《牡丹亭》是()的作品。

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
16.“金达莱”这词是从()借来的。

A.越南语 B.蒙古语C.维吾尔语 D.朝鲜语
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修辞方式。

A.对偶 B.顶真C.回文 D.复叠
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

A.南北朝 B.东汉C.隋唐 D.宋明
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

A.元朝 B.明朝C.清朝初年 D.清朝末年
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A.天台宗 B.净土宗C.禅宗 D.华严宗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天下”观念
2.“五服”
3.“周岁”礼
4.避讳
5.“综合创新论”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

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

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
全国高等教育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文特性
2、尧舜禅让
3、阿房宫赋
4、范缜
5、天工开物
6、贸
7、礼
8、浪漫主义
9、桃符
10、梁漱溟
二、判断题
×√×√××√√√×
三、单选题
BABDC DCBBA BCABC DDABC
四、名词解释
1.“天下”观念: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它的—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天下统一。

2.五服:中国传统的孝服分为五等,俗称“五服”。

五服是五种粗糙程度不同的麻布礼服,分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等。

3.“周岁”礼:略。

4.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宜呼其音。

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5.“综合创新”论是20世纪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文化论争中提出的极富价值的学说。

这种文化主张,是在研究和分析了中国近现代文化论争中各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意吸收了“会通以求超胜”论、“民族大众文化”论中的合理因素。

该观点认为,“在现在中国,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与谋旧文化之复活,同样都是死路一条。


五、简答题
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的著作。

答:清初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为:《船山遗书》
顾炎武的主要著作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落》
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为:《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原君》
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

(P135)
过程:晋人借鉴古代玉玺和石刻经验发明了墨拓技术;隋朝出现真正的印刷术——雕版印刷;唐懿宗咸通九年印刷的《金刚经》表明刊印技术已经达到纯熟;宋代后还出现铜版印刷术和彩色套印技术,活字印刷发明;元代继泥活字后出现铜、木等材料的活字,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出现;明代出现铅活字。

影响:有利于节约用于印刷的人力、物力、财力;方便编排和修改;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有利于知识与技术的推广;极大的推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
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欧洲人采用活字印刷术,大大推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使欧洲更快的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六、论述题
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

思维模式:(1)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

(2)直观思维:所谓直观思维,是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地把握事物本质,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维方式。

(3)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指由两个对象内部属性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

(4)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特征:1、崇尚保守的古典主义;2、喜好以具体形式表达复杂多样性;3、形式具有其合性;4、具有现实主义倾向;5、尊重身份秩序;6、具有折衷融合倾向。

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

科举制作为建立文官体制的前提,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公平合理。

积极有效的选官制度,它在维系民族传统文化、保证中国统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

但科举制的负面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他文化的综合作用,愈益突出。

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点: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