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陈亮《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龙岩2023学年高一上期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岩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陈亮①
风雨满苹洲。
绣阁银屏一夜秋。
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
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
浪卷涛翻一叶浮。
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
宋玉②方悲庾信③愁。
【注】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力主抗金。
②宋玉,楚国诗人,曾事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
③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祖籍南方,后半生居于北方,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开篇两句,既点明时令,也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奠定全词基调。
B.词人对比往昔欢聚的情景和如今独对烟波的处境,不由得潸然泪下。
C.下片紧承上片的烟波,写到浪卷涛翻,舟中的人心魂不定,情寓其中。
D.词人将秋景之悲凉与心境之苦楚融为一体,自然贴切,读来令人动容。
11.从全词看,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
析。
(6分)
10.C
11.①怀人之愁。
上片通过不知“当日袜尘何处去”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写出主人公对故人的怀念。
②家国之恨。
全词最后一句写宋玉的“悲”和庾信的“愁”,包含了怀念故国、力图早日恢复故国山河的复杂情感。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舟中的人”理解错误。
“天际目归舟”,意思是诗人远望一叶扁舟,用此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怀人之愁。
上片“当日袜尘何处去”,古人习用“凌步微波,罗袜生尘”来形容体态、脚步的轻盈,由此可以想象得出相思之人与所思之人曾有过花前月下、并肩芳径的美好时光。
然而徒留下温馨的回忆而已,眼前人却空居绣阁银屏之中,独以风声雨声为伴,面对千里烟波,不禁潸然泪下。
通过不知“当日袜尘何处去”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写出主人公对故人的怀念。
②家国之恨。
结尾最后一句“宋玉方悲庾信愁”,从表面看来,此句只是照应了上片的“绣阁银屏一夜秋”,仍是以环境的萧瑟衬托主人公心中的凄苦而已。
但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其生平志业和创作倾向来考察,词人这里用宋玉、庾信之典是有深意在的。
宋玉《九辩》所抒发的主要是自己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以及对妒害贤良的奸谗小人的憎恶。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这
就是宋玉之悲。
而庾信之愁在“乡关之思”,则是不待言的。
由此看来,陈亮以宋玉、庾信来形容自己的悲愁,绝不仅仅是悲秋怀人,而是怀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北国大地,渴望朝廷扫除奸邪,改变苟安的现状,早图恢复。
可见全词最后一句写宋玉的“悲”和庾信的“愁”,包含了怀念故国、力图早日恢复故国山河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