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和“一”的认知语义及其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类号 : H0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1 3 9 5( 2 0 1 4 ) 0 3 —0 1 0 8 —0 3
数词“ 1 ” 作 为 万数 之始 , 形体 简 单却 蕴含 着 丰富
的意 义 , 在 人们 对世 界 的认 知活 动 中 , 起 着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近年 来 , 越 来 越 多 的研 究 开始 关 注这 一 特 殊 数 字 。据 C NKI 互 联 网平 台搜 索 结 果 显 示 , 研 究 者对 英汉 数词 “ 1 ” 的研究 , 多 集 中在 其 文 化 意 义 ] 、
的概 念 化 。 [ 1
汉数 词 “ 1 ” 的意 义提供 了很 好 的参 考 , 但 大 多却 只停 留在 对其 的描 写 和 总 结 上 , 较 少 解 释 。为 什 么 1在 英汉 语 中 都 有 除 数 量 义 之 外 的 丰 富 义 项 ( 认 知 语
义) , 这些 意 义是 如 何 产 生 的 , 有 什 么 特 点 ?诸 如 此 类 的问题 , 都 是需 要在 今 后 的研 究 中予 以回答 的 。 本 研究 以《 柯 林 斯高 阶英 汉双 解 学 习词 典 》 、 《 新
数 概念 是 人 在 认识 世 界 的过 程 中 , 对事 物量 的
概括 表 征 。人们 共 同的认 知机 制 , 使 数 概念 的形 成
具有 普 遍性 。尽 管 数 的 表示 法 在各 种 语 言 里 不 同 ,
但 它 的概念 、 意义 与用 法却 是 一致 的 , 世 界 通用 的阿 拉 伯数 字便 是最 好 的 例证 。英 汉 数 词 “ 1 ” 最 基 本 的 意 义都 是最 小 的正整 数 , 然而, 随着 人 们认 知 活动 的 丰富, 认 知 范 围的不 断 扩 大 , “ 1 ” 的数 概 念 一 步 步 被 扩充 , 语义范畴不 断扩展 , 由数 量 域 向 多 个 域 源 投 射, 从而 具有 了表 达 数 量 以外 的其 他 意义 。这 就 涉
长江大学学报 ( 社科版)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t z e Un i v e r s ie s )
Vo 1 . 3 7 NO . 3
Ma r .2 O1 4
2 0 1 4年 O 3 月
语义 发展 的脉 络 , 可 以发现 , “ o n e ” 和“ 一” 的数概 念经 隐喻或 转喻 的方 式不 断被 扩充 , 语 义 范畴不 断
扩大, 从 而形 成 了丰 富 的认知 语义 。其 认 知语 义 的差异 性大 于相 似 性 , 各 自的语 法特征 有 很 强的个 性, 并 显示 出不 同的发展 趋势 。 关键 词 : o n e ; 一; 认知语 义 ; 隐喻 ; 转喻
本研究以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辞典2007年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8年新华字典2011年中关于数的词条为语料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英汉数词认知语义产生的原因探讨它们经怎样的认知方式而具有了相同或相异的语义对one的认知语义进行归纳并进一步考察这些语义的语法特征
第 3 7卷
第 3 期
“ o n e ’ ’ 和“ 一’ ’ 的 认 知 语 义 及 其 对 比研 究
那 剑
(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四川 绵 阳 6 2 1 0 1 0 )
摘 要 : 数词“ 1 ” 作为 数量 系统 的发 端 , 在人 类 的认 知活 动 中, 起 着 重要 的作用 。其 认 知语 义是 对 比认 知语 言 学研 究 的重要 范畴 。从 几部 常用 的英 汉词 典 中摘取 语 料 , 梳 理 数词“ o n e ” 和“ 一” 认 知
哲 学 内 涵[ 2 ] 、 修 辞 特 色 。 “ ] 、 语 义 特 征 、 组 合 功
能l - 7 ] 等 。从 认 知语 言学 角 度 进 行 的研 究 , 涉 及 语 义
引 申机 制 [ 8 ] 、 数 词 虚指 的认 知 基 础 [ g ] 及“ 一” 的认 知 语义[ 1 。而从 对 比语 言 学 角 度 对 其 进 行 的研 究 则
知方 式 而具 有 了相 同或相 异 的语 义 , 对“ o n e ” 和“ 一”
收 稿 日期 : 2 o 1 3—1 2—2 0
很少 , 仅 有两 项研 究 , 用传 统方 法 比较 了它们 的语 义 特征 和语 法 功能 , 从 对 比认 知 语 言 学 角度 对 其 开 展
的相 关研 究 还较 缺 乏 。已有 的研 究 , 为人 们理 解 英
的事 物 发生 某种 联 系 , 对其 进 行归类 , 并 不 断进 行新
的认 知语 义进 行 归 纳 , 并进 一 步考 察 这 些 语 义 的语 法特 征 。文旭 特 别 指 出 , 数 量 系 统将 作 为 今 后 对 比
认知 语 言学研 究 的重要 方 面 。 _ l 1 妇 希 望 本研 究 在 这 方 面做 些有 益探 索 。 认 知语 言 学认 为 , 人 的语 言 能 力 是 人 的 一般 认 知能 力 不可分 割 的 一部 分 , 语 言 意 义 与人 类 的一 般 认知 能 力 和 方 式 具 有 密 切 的关 系 。 D 2 3 L a n g a c k e提 出了意 义是概 念 化 的 著名 论 断 , 认 为大 脑 的认 知 活 动, 是在 已记 忆知 识 的基础 上 , 以最 节 约 的方 式 进行 的, 随着 人们 对新 事物 的认 识 , 大脑 总是 在记 忆 中寻 找 已存 在 的概 念 , 根据 新事 物 的属性 , 将 其 与 已认 识
及 到 了隐喻 或转 喻 。
牛津 英 汉双 解大 辞 典 》 ( 2 0 0 7年 ) 、 《 现代汉语 词典》
( 修 订本 , 1 9 9 8年 ) 、 《 新华字典》 ( 2 0 1 1年 ) 中关 于数
词“ 1 ” 的词条 为 语 料 , 用 认 知 语 言 学理 论 , 分 析 英汉 数词 “ 1 ” 认 知语 义产 生 的原 因 , 探讨 它 们经 怎样 的认
数词“ 1 ” 作 为 万数 之始 , 形体 简 单却 蕴含 着 丰富
的意 义 , 在 人们 对世 界 的认 知活 动 中 , 起 着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近年 来 , 越 来 越 多 的研 究 开始 关 注这 一 特 殊 数 字 。据 C NKI 互 联 网平 台搜 索 结 果 显 示 , 研 究 者对 英汉 数词 “ 1 ” 的研究 , 多 集 中在 其 文 化 意 义 ] 、
的概 念 化 。 [ 1
汉数 词 “ 1 ” 的意 义提供 了很 好 的参 考 , 但 大 多却 只停 留在 对其 的描 写 和 总 结 上 , 较 少 解 释 。为 什 么 1在 英汉 语 中 都 有 除 数 量 义 之 外 的 丰 富 义 项 ( 认 知 语
义) , 这些 意 义是 如 何 产 生 的 , 有 什 么 特 点 ?诸 如 此 类 的问题 , 都 是需 要在 今 后 的研 究 中予 以回答 的 。 本 研究 以《 柯 林 斯高 阶英 汉双 解 学 习词 典 》 、 《 新
数 概念 是 人 在 认识 世 界 的过 程 中 , 对事 物量 的
概括 表 征 。人们 共 同的认 知机 制 , 使 数 概念 的形 成
具有 普 遍性 。尽 管 数 的 表示 法 在各 种 语 言 里 不 同 ,
但 它 的概念 、 意义 与用 法却 是 一致 的 , 世 界 通用 的阿 拉 伯数 字便 是最 好 的 例证 。英 汉 数 词 “ 1 ” 最 基 本 的 意 义都 是最 小 的正整 数 , 然而, 随着 人 们认 知 活动 的 丰富, 认 知 范 围的不 断 扩 大 , “ 1 ” 的数 概 念 一 步 步 被 扩充 , 语义范畴不 断扩展 , 由数 量 域 向 多 个 域 源 投 射, 从而 具有 了表 达 数 量 以外 的其 他 意义 。这 就 涉
长江大学学报 ( 社科版)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t z e Un i v e r s ie s )
Vo 1 . 3 7 NO . 3
Ma r .2 O1 4
2 0 1 4年 O 3 月
语义 发展 的脉 络 , 可 以发现 , “ o n e ” 和“ 一” 的数概 念经 隐喻或 转喻 的方 式不 断被 扩充 , 语 义 范畴不 断
扩大, 从 而形 成 了丰 富 的认知 语义 。其 认 知语 义 的差异 性大 于相 似 性 , 各 自的语 法特征 有 很 强的个 性, 并 显示 出不 同的发展 趋势 。 关键 词 : o n e ; 一; 认知语 义 ; 隐喻 ; 转喻
本研究以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辞典2007年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8年新华字典2011年中关于数的词条为语料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英汉数词认知语义产生的原因探讨它们经怎样的认知方式而具有了相同或相异的语义对one的认知语义进行归纳并进一步考察这些语义的语法特征
第 3 7卷
第 3 期
“ o n e ’ ’ 和“ 一’ ’ 的 认 知 语 义 及 其 对 比研 究
那 剑
(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四川 绵 阳 6 2 1 0 1 0 )
摘 要 : 数词“ 1 ” 作为 数量 系统 的发 端 , 在人 类 的认 知活 动 中, 起 着 重要 的作用 。其 认 知语 义是 对 比认 知语 言 学研 究 的重要 范畴 。从 几部 常用 的英 汉词 典 中摘取 语 料 , 梳 理 数词“ o n e ” 和“ 一” 认 知
哲 学 内 涵[ 2 ] 、 修 辞 特 色 。 “ ] 、 语 义 特 征 、 组 合 功
能l - 7 ] 等 。从 认 知语 言学 角 度 进 行 的研 究 , 涉 及 语 义
引 申机 制 [ 8 ] 、 数 词 虚指 的认 知 基 础 [ g ] 及“ 一” 的认 知 语义[ 1 。而从 对 比语 言 学 角 度 对 其 进 行 的研 究 则
知方 式 而具 有 了相 同或相 异 的语 义 , 对“ o n e ” 和“ 一”
收 稿 日期 : 2 o 1 3—1 2—2 0
很少 , 仅 有两 项研 究 , 用传 统方 法 比较 了它们 的语 义 特征 和语 法 功能 , 从 对 比认 知 语 言 学 角度 对 其 开 展
的相 关研 究 还较 缺 乏 。已有 的研 究 , 为人 们理 解 英
的事 物 发生 某种 联 系 , 对其 进 行归类 , 并 不 断进 行新
的认 知语 义进 行 归 纳 , 并进 一 步考 察 这 些 语 义 的语 法特 征 。文旭 特 别 指 出 , 数 量 系 统将 作 为 今 后 对 比
认知 语 言学研 究 的重要 方 面 。 _ l 1 妇 希 望 本研 究 在 这 方 面做 些有 益探 索 。 认 知语 言 学认 为 , 人 的语 言 能 力 是 人 的 一般 认 知能 力 不可分 割 的 一部 分 , 语 言 意 义 与人 类 的一 般 认知 能 力 和 方 式 具 有 密 切 的关 系 。 D 2 3 L a n g a c k e提 出了意 义是概 念 化 的 著名 论 断 , 认 为大 脑 的认 知 活 动, 是在 已记 忆知 识 的基础 上 , 以最 节 约 的方 式 进行 的, 随着 人们 对新 事物 的认 识 , 大脑 总是 在记 忆 中寻 找 已存 在 的概 念 , 根据 新事 物 的属性 , 将 其 与 已认 识
及 到 了隐喻 或转 喻 。
牛津 英 汉双 解大 辞 典 》 ( 2 0 0 7年 ) 、 《 现代汉语 词典》
( 修 订本 , 1 9 9 8年 ) 、 《 新华字典》 ( 2 0 1 1年 ) 中关 于数
词“ 1 ” 的词条 为 语 料 , 用 认 知 语 言 学理 论 , 分 析 英汉 数词 “ 1 ” 认 知语 义产 生 的原 因 , 探讨 它 们经 怎样 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