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

本文从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特种设备的范围和当前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特种设备;管理;问题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特种设备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人们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的重视。

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是保证工程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工业不断提高的机械化程度,特种设备也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生产力。

但是,特种设备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时常制约着特种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

如何高效管理这些特种设备,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和企业的效益好坏,因此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特种设备的范围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施工生产设备,如果使用管
理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设备,大型游乐设备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在我们石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特种设备有空压机,储气罐,压力管道,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由于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安装地点、使用地点未完全隔离施工作业与通行区域,因此存在事故隐患大、危害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大。

近几年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也更加严格更加规范。

因此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不仅是企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要求,也是对参与生产人员和周围生活环境的保障。

四、当前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问题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是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做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环节,才可以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然而,即便是目前工作做得最扎实的地方,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上也不是毫无纰漏可言的,无证上岗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纠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认识不到位。

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支出费用,在特种设备操作上明显存在着人多证少的
问题,即多人操作,但有资格证的员工却有限。

更有一些企业,在操作上存在着随意性,只要稍微懂点操作知识的人,就可以去进行特种设备的操作。

这虽然方便了生产的需要,却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现场监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环节在客观上受两个因素的制约。

一是监察人员本身的资质问题。

众所周知,因为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是近年来才重点加强的一项工作,所以基层工作人员大多不是专业出身,对于特种设备的原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有限,故在开展现场监察工作时难以发现不明显的技术隐患。

二是特种设备的检定需要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而这些检测仪器设备往往是体积比较大,没办法带到现场,而企业又不能把特种设备拆下来进行送检。

这两个因素的存在从客观上限定了现场监察工作只能局限在眼看手摸、简易检定及一些设备档案文件的检查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使这种现场监察是完备的,也只是从管理的角度上最大限度地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保证。

因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情况是不可预知的,倘若不能时时进行调整掌握的话,谁也不可能对其安全状况打保票,所以就实际效果来看,管理监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把关,对特种设备安全起直接保障作用的应该是操作人员。

3、对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脱离现实
因为在基层生产领域,企业规模较小,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占了70%以上的比例。

而存在问题最多的也往往是这些企业,这与企业的认识、管理、人才及设备资源密不可分。

然而,从当前特种设备监管的一些法规政策来看,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法规后的处罚力度过重。

一台特种设备一旦违法操作,企业就会面临十几万元的罚款,这对于大多数注册资金不过十余万元的企业而言确实是难以承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只能采取两条路,一是降低管理处罚标准,二是对企业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否则工作就难以开展。

4、违章现象屡禁不止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证制造、无证使用、无证操作、违章指挥现象时有发生,打而不尽,灭而难绝。

安全责任尚不落实。

特种设备相关各方的安全责任,特别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难以全面落实到位,安全监管仍然存在盲区和死角。

5、工作机制尚不完善
社会各方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机制尚未形成,“突出重点、分类监管”的思路尚未全面付诸实施,完整的准人与退出机制尚未建立。

6、服务意识尚未牢固树立
少数单位人员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大局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

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着安全监察工作的有效性,也有损行业形象。

其中,既有主观认识偏颇的原因,又存在能力素质不适应的问题。

五、高效管理特种设备的可行性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

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

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生产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加强特种设备监管和维修
在完善生产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基础上,逐渐向生产作业源头延伸,促进一个全过程的动态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特种设备的维修方面,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故障诊断,及时、正确诊断出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部位和时间,不仅仅能够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频率,还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以便更好的保证企业相关生产作业的正常运行。

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故障诊断工作,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生产作业的连贯性和最大限度的保持机械设备的高效的运行,还可以给企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3、做到企业机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设备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维护人员的积极性,还要采取一些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投资收益,最大限度的实现设备的利用价值。

作为经营者也应该建立并完善设备寿命的周期时间表和设备使用的周期费用,对机械设备要进行从开始规划论证,到设备购买,调试安装,再到设备更新改造和设备报废整个过程都进行管理,把最低的机械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费用作为一个追求目标。

但同时,有必要把设备的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处理技术先进性和设备经济型时,应当把经济性放在第一位,技术先进性必须要服务于经济性。

4、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维护的信息化
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维护的信息化,使设备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完全融合,实现对设备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全过程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应当是以发达,丰富的管理信息做基础的,通过现代先进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社会生产中信息服务体系为特种设备的管理维护服
务。

六、结束语
设备的安全是第一要素。

对于特种设备,因其特殊性,我们要加强对设备管理的重视,严格设备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特种设备管理的新要求[J].技术监督纵横,2011(4):36-39.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0号,2005(2):56-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