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文学常识、课文主题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文学常识、课文主题知识归纳
12《桥》
1.《桥》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的事情,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先人后己心系群众、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老汉凶得像只子。

这句话对老汉进行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冲、,吼”这几个动词写出了老汉没有丝毫的犹豫,果断地把小伙子揪了出来,现了老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写出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的慌乱作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咆哮”突出山洪声之大,“狂奔”形容山洪速度快势不可当写出山洪来势凶猛。

这个比喻句生动写出了山洪不可阻挡的气势。

5,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课文以“桥”为题的原因是:(1)在洪水来时,北面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求生之路,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2)在生死关的时刻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置给己,用身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这座以老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与群众紧密相连的“桥”。

13《穷人》
1.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秦的作品,主要记叙穷苦渔民的桑娜与丈主动收养己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善朴、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她的心跳得很历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心跳得厉害”是害怕丈去责骂她,“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将他们养成人,“非这样做不可”的原因是西蒙的孩子没照顾会冻死,会饿死,这句话反映了桑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文中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呼形成鲜明对比,也说明了主人公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

14《在柏林》
1.《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是奥尔课文叙述的是在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一位神志不清的老人重复数着“二”,遭到了两个小姑娘的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一片寂静,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和渴和平的愿望。

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3.读了这篇小说,我想说:热爱和平,拒绝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