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宝泉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区内最古老的变质深成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 部出露面积大,与中下奥陶统宝泉组(O1-2b)地层不整合接触, 岩石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具中花岗变晶结构、碎裂结构,普 遍含富铝矿物石榴石等,发育片麻状、条带状构造,呈片状粒状 変晶结构,交代蠕虫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基体和脉体组成。 矿物由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蚀变特征 :黑云母化呈脉 状。长石高岭土化。榍石大块和大量出现。 2.2.2 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T3ηγ)
关键词 :伊春市 ;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 :P6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5004(2020)01-0028-2
工作区位于小兴安岭至张广才岭构造带南段,该地区地质 历史演化较为漫长,地质构造复杂,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发育, 为金及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热源。
本区属于小兴安岭 - 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的五星-西 林-朗乡铁、铅、锌成矿亚带上,为黑龙江省重要的金、铅、锌、 银、铁、钨、钼等多金属成矿带组成部分,矿区附近主要矿产有 亮子河铁、桦皮沟铁矿床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1)中下奥陶统宝泉组(O1-2b):区内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中 东部,汤旺河两侧,岩石组合为千枚状板岩、石英长石砂岩、含 砾片理化凝灰砂岩、条带状板岩,粉砂-细砂质板岩、凝灰角砾 熔岩、凝灰质板岩、变流纹斑岩、变流纹岩等。
矿体目前尚未控制从钻孔信息来看金品味虽然不高但矿化蚀变的位置基本沿着砂岩及板岩的层理矿体产出的形态受地层的产状影响明显矿体的产状与岩石层理角度近似所以从矿床类型来看属典型的层控矿床使得本区成矿前景十分乐观在以后工作中可对该矿体产出的位置进行重点工作相信在矿体规模上定会有所突破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1)硅化。主要发育在北北东向构造蚀变岩及糜棱岩带中, 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石英质矿物沿裂隙充填,形成细 脉状或网脉状石英及硅质细脉 ;另一种 :石英在构造岩中以团 块状、碎斑、碎粒、碎粉状产出。凡具硅化的岩石均非常坚硬、 金的背景值一般较高(55×10-9 ~ 160×10-9)。 (2)黄铁矿化。在地表一般表现为褐铁矿化,局部见假象褐铁 矿、常与硅化紧密伴生。其分布形态主要有团块状、细脉浸染状、 星点状,晶形为自形半自形及它形,多沿构造裂隙面充填,常与石 英细脉共生,它形细粒黄铁矿密集的分布地段,含金丰度普遍较高。 (3)褐铁矿化。主要分布于地表氧化带中。呈网脉状、薄膜 状(火烧皮)、团块状产出。由于氧化淋滤作用,硫化物流失,往 往形成蜂窝状,溶蚀孔洞,其中有时见有硅质残留骨架。 (4)绿泥石化。在二长花岗岩和片麻岩中均为常见,分布极为普遍。 (5)高岭土化。主要分布在岩体和片麻岩类岩石受风化较强的地区。 2.5 金矿(化)地质特征 查区已发现金矿(化)带有佘冲、平阳畈及洪家共三处,分 别位于查区北部、东部及西南边部。 (1)佘冲含金糜棱岩带(Au- Ⅰ)。位于查区北部小寨 - 佘冲 一带,含金糜棱岩带呈北东 75°方向展布,长条带状,陡倾,分 布长约 1250m,宽 40m。含金糜棱岩带内岩石具硅化、绿泥石化、
(2)中 生 界 中 侏 罗 统 太 安 屯 组(J2t):前 期 地 质 工 作 认 为, 该组地层属火山构造的火山颈相,该组主要岩性有流纹质角砾 熔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岩为主,呈椭球状,工作区内有 两处,①北部中下奥陶统宝泉组地层内火山颈相(岩筒),长轴 北走向,与围岩不整合接触。②产在中部古元古代混合花岗岩 (Pt1γ)的火山颈相(岩筒),东部与中下奥陶统宝泉组地层接触, 长轴近南北走向,与围岩不整合接触。该套火山岩与本区金砷异 常和含金强硅化带关系密切。全新统低河漫滩冲积物(Qhal): 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南部,岩石组合主要为砂、砂砾石、亚粘土、 碎石及卵石。 2.2 侵入岩 2.2.1 古元古代花岗岩(Pt1γ)
(下转 30 页)
28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壳岩组合中,其中酸性岩脉出露量最多,规模最大,中性岩脉次 之,基性岩脉最小。 2.4 围岩热液蚀变
查区曾遭受多期构造运动及热液交代作用,岩石蚀变强烈。 主要表现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铅锌矿化、萤石化、绿 泥石化及高岭土化。
1 区域地质 1.1 区域地层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为古元古界至新生界,主要有古元古界 桦皮沟组(Pt1h)、下寒武统晨明组(∈ 1c)、中下奥陶统宝泉组 (O1-2b)、中侏罗统太安屯组(J2t)、第四系下更新统别拉洪河组 (Qp3b)、全新统现代河流堆积物(Qh2)。
(1)古元古界桦皮沟组(Pt1h):分布在晨明幅北部,近南北 向分布,地层产状,倾向 210°~ 300°、倾角 5°~ 10°,主要 由白云母石英片岩、含钙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及条带状大理岩 等组成。
本区处在 1 :5 万矿调晨 08Hs-42 综合异常内,该异常面积 14.20km2,形态为不规则状,长轴走向北西,异常以 As、Au 为主,
两 种 元 素 套 和 紧 密,形 态 规 整,浓 集 中 心 明 显。同 时 叠 加 Hg、Bi、Zn、Ag 等元素,As、Au、Hg 峰值较高。异常中 As 最高 含量 134.3×10-6,平均值为 38.5×10-6,面积为 14.155km2。出露地
收稿日期 :2020-01 作者简介 :杨明浩,男,生于 1988 年,汉族,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 :地统宝泉组,侵入岩主要为晚 三叠世粗粒二长花岗岩、晚奥陶世二长花岗岩。地表蚀变较强, 见毒砂、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绿帘石化。 1.5 区域矿产特征
(2)下寒武统晨明组(∈ 1c):分布于南岔幅东南隅,由于受 大面积花岗岩和中生代火山岩吞噬,呈捕虏体产出,该组地层呈 北东向展布,地层产状,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约 20°~ 30°, 主要岩石类型粉砂质板岩、板岩、变砂岩、变石英砂岩、沥青质 灰岩。 1.2 区域岩浆岩 1.2.1 侵入岩
侵入岩区域上主要以中深成的花岗岩为主。包括早奥陶世 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早侏罗世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 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构成。 1.2.2 火山岩
黑龙江省伊春市宝泉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杨明浩,董艳秋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研究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 要 :黑龙江省伊春市宝泉金多金属矿的资源储量已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本文针对该区域地质情况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区
域内侵入岩,已圈定出的 3 条矿化体具体特征,得出该多金属矿有较大找矿远景。
在工作区西南部少量出现,岩石类型为中粗或粗中粒似斑 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中粗二长花岗岩,岩 石大多因风化多疏松易碎,局部形成巨大球形风化或石蛋地貌。 岩石多呈灰色、灰黄白色。具中粗或粗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局 部岩石具由中粗—粗中粒似斑状结构的渐变变化,块状构造。 2.3 构造
工作区内的构造主要为北西向的涵洞沟断裂,该断裂是南 北向的汤旺河断裂的次级断裂,对成矿十分有利。
区内从古生代—中生代火山活动较频繁,但规模均较小。古 生代火山岩被后期构造岩浆破坏而出露零星,晚古生代火山岩 出露面积相对较大。根据火山岩形成、分布的特点,将区内古生 代以来的火山岩划分了 2 个岩浆演化旋回。 1.3 区域构造
区域经历频繁的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岩浆侵入及变质作 用,造成区内不同性质不同时期的断裂、褶皱构造十分发育,主 要为汤旺河大断断裂,低序次的断裂裂隙发育,褶皱主要为宝泉 背斜和桦皮沟背斜。 1.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