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无放射学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无放射学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6T15:47:45.4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作者:许奎[导读]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放射学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临床应用价值。

当阳市中医医院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放射学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先选取560例患有急性颈椎损伤的患儿,对其临床和放射学的影像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再在560例患儿中,选取普通平片和CT扫描检查均无异常的进一步行磁共振(MRI)检查并对比结果。

结果:有32例患儿入选,年龄3~18岁,平均年龄(10±2.55)岁,均以交通事故及跌落上为主要受伤原因。

该32例患儿经MRI检
查,发现10例正常,22例异常。

结论: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但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结果,早期未见显著异常的患儿,仍有必要及时复查。

关键词:创伤,神经系统;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由外界给力受到创伤导致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受损被称为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在临床常规的CT检查中,其特点表现为没有明显的韧带损伤或骨折,而患者却表现出脊髓受损症状。

儿童相较成人而言颈髓发育慢,因此更易受到损伤。

部分医生由于自身或医院硬件设施的局限性,难以确诊此类病症。

且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在临床上的神经症状与颅脑损伤、脊髓炎等极为相似,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及时对患儿病症做出正确的诊断在临床中十分重要,这关乎患儿的神经系统能否得到及时的恢复。

本研究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发病特点,重点分析磁共振成像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中的早期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以期对临床检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60例患有急性颈椎损伤的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3~6岁)235例,男性140例,女性95例;学龄组(7~17岁)325例,男性213例,女性112例。

2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对560例患儿进行普通平片和CT扫描检查,均无异常者进一步行磁共振(MRI)检查并对比结果。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损伤后,放射学影像未出现脊椎骨折、移位或韧带受损等异常;②未合并其他部位(如上下肢骨折、骨盆骨折等)骨折;③无颅脑损伤;④年龄<18岁。

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合并颅脑损伤;③合并其他部位骨折;④伤后就诊时间>24h[5] 1.3检查方法
应用Siemens公司Avanto1.5T超导型MRI机,颈部线圈扫描。

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TSE-T1WI、TSE-T2WI、STIR 序列,横轴面GE-T2WI序列。

具体扫描参数如下:矢状面T1WI(TR/TE510/10,采集次数2,矩阵220×220,层厚3mm)、矢状面T2WI (TR/TE3200/102,采集次数2,矩阵220×220,层厚3mm)、矢状面STIR(TR/ TE3500/80,采集次数2,矩阵220×220,层厚3mm)、横轴面GE-T2WI(TR/TE300/17,采集次数3,矩阵180×180,层厚3mm)[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的原因比较在560例急性颈椎损伤患儿中,有34例患儿患有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约占总数的6.1%。

其中学龄前组15例,占所有学龄前组6.8%;学龄组17例,占学龄组4.6%,P >0.05。

交通事故为学龄组受伤的主要原因,跌落伤为学龄前组受伤的主要原因。

分别占受伤原因的70.5%和47.1%。

2.2 2组MRI检查结果比较 MRI检查显示颈髓水肿16例(学龄前组10例,学龄组6例)、颈髓挫伤5例(学龄前组2例,学龄组3例)、未见明显异常12例(学龄前组4例,学龄组8例),2组MRI检查损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2组MRI检查结果比较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学龄前组颈髓损伤率高于学龄组,可能与该组患儿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关。

儿童因生理发育的原因,为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主要病患来源。

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常会有严重的神经症状伴随出现。

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佳,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症,且在诊断时,配合度不高,若只对患儿行需要低配合度的检查,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病症,从而延误治疗。

因此,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在临床上十分重要。

MRI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开始发展,可用于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的诊断检查,它可根据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含水量的差异以及水分子的运动情况来诊断,成年人人体含水量约为60%,幼儿则高达80%[2]。

因其具有这一功能,且敏感性较普通CT高,成为了临床及影像科普遍认为较好的诊断手段。

但是MRI不但能够显示椎管狭窄的程度,且仪器和诊断技术的局限性也影响判断的准确度,因此临床医生还需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综上所述,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但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结果,早期未见显著异常的患儿,仍有必要及时复查。

参考文献: [1]邹志孟,李军,曹庆勇,等.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值评估急性颈髓损伤脊髓功能预后的临床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17-21.
[2]赖建铭,吴凤岐,周志轩,等.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脑损伤早期发现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6):446-450.
[3]郑华,伍云,韩彤立,等. 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14例临床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6):433-436.
[4]程广,朱铭,覃文华,等. C T及MR I对儿童大脑大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1).
[5]刘倩,张英华,马晓晖,等. 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6):734-7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