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王安石变法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农田水利法 (1)措施:兴修水利工程,开垦荒地; (2)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6、方田均税法 (1)措施:重新清丈土地,根据土地等级交纳赋税; (2)作用:打击了地主漏税行为,一定程度抑制土地兼 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巩固基础,突破难点
思考:“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 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2、募役法(免役法) (1)措施:以钱代役; (2)作用:保证了生产时间,扩大了农业生产,增加 了财政收入;
3、均输法 (1)措施:发运使就近采购,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一)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一、经济措施【富国(中心)】
4、市易法 (1)措施:设市易务,购滞短出,调节市场; (2)作用: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 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4、军器监 (1)措施: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2)作用:武器产量增加,质量改善;
(一)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目的:关注人才的选拔、
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
三、教育措施【育才】
舆论
1、科举改革 (1)措施:废诗赋取士旧制,以经义策论取士; (2)作用:利于选拨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2、改革学校制度
政治方面:
①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三冗两积局面,国家内忧外患; ②与辽和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频繁;
文化方面:
①三大发明取得划时代成就、影响深远; ②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心学; ③世俗文学勃兴,成绩斐然。
第一节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北宋中期的三冗二积局面(兵虚财匮)
一、根源:
为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局面,赵 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 加强中央集权。
⑤统治者支持: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⑥个人因素:王安石具有改革精神,提出 变法措施;
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
富国(中心)、强兵、育才
(一)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目的:解决财政危机,
改变积贫局面,巩固 一、经济措施【富国(中心)】 统治
1、青苗法 (1)措施:政府低息贷款、贷粮 (2)作用:使农户免受高利贷剥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总结: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
①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弱, 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社会 ②政治危机:土地兼并和苛捐杂税,导致阶级 危机 矛盾日益尖锐;(内部矛盾)
(根源) ③边疆危机:辽和西夏的侵扰加剧了边疆危机, 使民族矛盾尖锐;
有利 条件
④经验教训:“庆历新政”失败加剧了社会矛 盾,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开源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均输法
节流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 础设施,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
发展 生产
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改善“积贫”
(一)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目的:整顿、加强军队,
二、军事措施【强兵】
③边疆危机:辽和西夏的侵扰加剧了边疆 危机,使民族矛盾尖锐;
解决危机的尝试 庆历新政
“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
社会危机,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
野的共识。宋仁宗庆历三年(即
1043年),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
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
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主张,开始推行新政,这就是
“庆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 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
(1)措施:改组太学,撰注教材《三经新义》,作为考 试依据; (2)作用:为变法制造舆论,为改革培养人才;
3、唯才是用:打击恩荫制,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 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
措施 富 国
强 兵
目的
内容
作用
发展生产, 改变积贫
局面
均输法、市易法、 有利于减轻人
青苗法、农田水 民的负担,发
利法、免役法、 展生产,增加
加强了皇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②忧消外措极患施:,社分造会散成危军“机权三。冗”军 斗和队 力积战 弱贫积弱的积局弱面局,面内
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之一:
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 弱,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二)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和边疆危机(内忧外患)
1049年 (仁宗)
1065年 (英宗)
收入(贯) 15 085万余
12 625万余
1l 613万余
支出(贯) 12677万余
12 611万余
13 186万余
知识回顾:“三冗”与积贫积弱形成简表
措施
增设 官僚机构
冗官
措施 扩充军队
冗兵 积贫局面
①思积措考极施::北改养战宋变兵争初了养赔期长官 款加期藩强镇中冗割央费据集的权分的裂影局响面,?
二、表现:“三冗二积”
2、“冗兵”
(1) 原因: ①国家每逢灾年就将大量流民编入军队; ②为应付辽和西夏侵扰,在边防大量屯边;
(2) 政策: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守内虚外”政策; ②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收禁军统率权; (将领统兵权、枢密院调兵权)规定禁军轮 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更戍法)
(3) 影响:降低军队战斗力;边防危机加剧;军费开
范仲淹
的激烈反对。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
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三、解决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范仲淹改革)
1、背景:北宋与西夏战争惨败,社会危机迅速加深; 2、人物:范仲淹、富弼等; 3、中心:整顿吏治; 4、结果:措施激进,遭到官僚贵族的反 对和诽谤,宋仁宗废止新法;(失败)
5、影响: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 革的序幕;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免 役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 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那些?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
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 “高校”录取?
唐地

方 割
前 蜀
四 川

成 都

四 川

成 都

江 苏

江 苏

浙 江
扬 州

南 京

杭 州
北 宋
据 政 权
闽 国
福 建 福 州
南 楚
湖 南 长 沙
南 平
湖 北


州汉
北 广


西
汉 广



893—945 896—951 907—963 905—971 951—979
907年唐亡——960年北宋建立:五代十国时期
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
要做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 信心,这样改革才能成功。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
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政治 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时 入朝主张变法,但未被接受。
直到年轻的宋神宗即位后,才 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
中央:分相散权 集中行政权
参知政事: 分行政权 枢密使: 分军权 三司使: 分财政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 通判监督知州
集中财权: 设转运使
2021/12/19
知识链接:两宋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经济方面:
①经济重心南移、改变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经济格局; ②商业取得重大突破,打破时空限制、出现最早的纸币;
第6课 王安石变法
课标:了解王 安石变法的历 史背景。王安 石变法的主要 内容,评价其 历史作用。
唐—北宋政权的更迭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0—960
后 中原 梁
后 唐
后 后 后 赵匡胤



“陈桥兵变 ”
891—925 925—965 892—937 937—975 893—978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之四:
④经验教训:“庆历新政”的失败加剧了社会 矛盾,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思考: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①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 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支剧增;(军事上积弱、财政上积贫)
二、表现:“三冗二积”
3、“冗费”
(1) 原因:①军队开支巨大; ②官吏的俸禄和贪污剥削; ③大兴土木费用; ④皇室开支不断增加; ⑤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
(2) 影响:政府开支浩大,入不敷出,沉重的财政负 担导致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
年代 1021年 (真宗)
先易后难 先南后北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
1038-1227
907—1125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河南开封)
960—1127
937-1253
知识回顾: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
集中军权
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外相制”
二、表现: “三冗二积”
二、表现:“三冗二积”
1、“冗官”
(1) 原因:①实行一职多官制; (重文轻武)②通过科举考试大量授予官职;
③通过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
(2)影响:①官僚机构膨胀; ②行政效率低下; ③财政开支增加(财政上积弱);
1. 7万 1万
2. 4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一、阶级矛盾(内忧) 1、原因:
①政府纵容土地兼并导致大量 土地被官僚、豪强兼并;
②政府苛捐杂税,地主压榨;
阶级矛盾尖锐
2、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
3、影响:给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之二:
②政治危机:土地兼并和苛捐杂税,导致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王小波、李顺起义
(二)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和边疆危机(内忧外患) 二、边疆危机(外患)
“拗相公”王安石
革新。 王安石能进行变法的前提
有三:对民间疾苦的了解和丰
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他的“三不足”精神;宋神宗的 大力支持。
“三不足”精神
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
(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 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
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 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 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
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司马光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 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1085年,宋神宗去世,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临 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结果 新法逐渐被废除,变法派相 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 “ 元 佑更化”。
方田均税法
财政收入
整顿加强军特点精兵:、以保甲富法国、 强节省了政府开
队,改变积 保兵马为法、核将兵心法、 支,提高了军
弱局面
设军器监
队战斗力
育 人
关注人才的 选拔、培养 和使用,为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编撰
教材
变法造舆论
培养了变 法人才
穿越时空 角色体验
王安石变法推行过程中,处在社会不同阶级、 阶层的人各有何不同反响呢?请你选择一个角 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1.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 益关系? 2.假如你是个农民,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 3.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 要有哪些? 4.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
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
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
宋夏议和
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 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
(二)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和边疆危机(内忧外患)
二、边疆危机(外患)
1、原因:辽和西夏对北方边境的侵扰;(“澶渊之 盟”、“岁币”)
2、影响:加剧边疆危机;加剧政府的财政危机和人民 负担;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之三:
1038-1227
907—1125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河南开封)
960—1127
937-1253
澶渊之盟
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 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 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 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给 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 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巩固统治
1、保甲法 (1)措施:农闲时组织保丁集合训练,夜间轮流维持治 安,战时编入军队;
(2)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确保了兵源,减轻了 政府财政负担;
2、保马法 (1)措施:农户代养官马; (2)作用:节约了政府的财政开支;
(一)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二、军事措施【强兵】
3、将兵法 (1)措施:淘汰禁军,整编军队,设置专门军官进行训练; (2)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了政府财政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