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各级减灾中心科技支撑作用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初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挥各级减灾中心科技支撑作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初步思考■ 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 庞陈敏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提升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该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突破。
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明确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科技支撑工作模式,建立科技支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应加快建设各级地方减灾中心,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加强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地方各级减灾中心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对于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失为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值得努力推进。
省级减灾中心发展现状
省级减灾中心自1997年起陆续成立,“十三五”以来机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截至2017年末,全国已成立25个省级减灾中心,共获批编制453名,实有人员331名。
北京、山西、广东、广西、海南、西藏等省份正以加挂牌子或增加职能等方式,积极推动省级减灾中心机构设立。
目前,省级减灾中心开展的业务主要包括灾情管理、灾害损失评估、宣传教育、物资储备等,在信息交流、技术服务和决策支持中初步发挥了作用,得到了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减灾委、民政厅(局)的认可。
特别是四川、江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减灾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业务体系,在本省防灾减灾救灾格局中具有一定地位。
比如,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在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工作组的指导下,四川省减灾中心具体承担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较好支撑了四川省减灾委的统筹协调和灾后重建工作。
江西省减灾中心在厅机关指导下,依托省减灾委专家组,承担了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具体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决策支撑作用。
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省级减灾中心在机构建设、职责完善、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也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独家策划EXCLUSIVE REPORT 上下协同 多措并举——地方减灾中心发展纪实
中国减灾·2018·2月上
一是人员结构有待优化。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83%,但灾害学、地理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防灾减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仅占20%,比例明显偏低。
二是业务发展不平衡。
已成立的25个省级减灾中心中,仅有14个承担灾情管理,7个开展过灾害损失评估,2个尝试开展过灾害遥感监测,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是尚未形成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协同联动的业务链条和系统能力。
各地减灾中心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纵向衔接不够,各地减灾中心横向协作薄弱,难以发挥上下一盘棋的业务优势。
省级减灾中心的发展思路
省级减灾中心在各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救灾处的业务指导下,可为本省提供灾害信息、技术支撑和决策咨询服务,主要承担灾情统计分析、灾害评估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等基本职责,有条件、有能力的地方还可承担灾害遥感监测、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力量动员、救灾物资储备与救灾捐赠管理等职责。
2017年,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在历年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设立评估指标、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业务培训等方面,加大推进
省级减灾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力度。
例如,将是
否成立省级减灾中心纳入2017年度民政重点工
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召开第七届全国减
灾中心业务交流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
立国家减灾中心分部门牵头联系省级减灾中心
合作机制。
年底,在对省级减灾中心建设情况
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编制印发《全国省级
减灾中心建设与发展指引》,从职能与业务体系、
分阶段业务建设内容、机构与人事管理以及民
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发展
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下一步,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将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提升防灾减
灾救灾能力为目标,结合部党组加强基层基础
工作部署,继续加强对省级减灾中心的支持。
一是继续协助推进设立省级减灾中心,力争在 “十三五”期间实现省级减灾中心全覆盖。
二
是依托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持续加强对省级
减灾中心业务能力建设的支持。
三是充分发挥
国家减灾中心分部门牵头联系合作机制的作用,
强化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省级减灾中心之间
的业务协同和联动。
四是通过召开全国减灾中
心业务交流会、人员互派互访等方式,不断提
高省级减灾中心人员的专业技能。
月上·2018·中国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