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辩证思维与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思维与全面联系发展地处理问题
(一)辩证法最核心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四个):
要全面的看待事物,就是要看到内部的即对立又统一的两个基本方面
山西左县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是当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4359 元。
对比中可以看出这个资本在吃人,它有负面的作用。
过去有资本被批判,现在有资本被崇拜,这是不是片面的看待问题?所以要全面地看问 题,这样才能避免犯错误。
政府做决策的时候,要做好两件事情:
第二个方面还要规范资本,限制资本。
哪些 一方
面要利用资本,注重资本运作。
领域需要资本,哪些不需要资本,需要多少
资本?这里面是有学问的,不能让资本来统 治社
会。
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当中,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偶然的、有必然的,有 现象的、有本质的。
所以联系的看待事物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内部,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即 对立又统一的本质联系。
比如说蝴蝶效应: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 州的一场龙卷风。
再比如说:美国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都受到了影响。
这些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之间竟然会产生这样的因果关系,这些正符合了哲学中的 观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把握最本质的联系,这才叫做联系的看待事物
发展是指有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性和前进性变化。
关键词是前进性变化, 原来我们讲“经济增长”,后来改为“经济发展”,现在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是强调“前
打个比方,如何来看待资本?
在1978年以前,
我们中国面对资本是“谈资色变”,割 资本
主义尾巴。
人们调侃说“资本论”,论我们留下了, 资
本赶跑了,马克思思想我们拿来了,马克 留给德
国了。
这就是我们只看到资本的吃人的一面, 没有
看到资本拉动中国经济的一面。
1992年以后,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就必 须利用资本要素,于是我们中国人又把赶走 的资本热情的请了回来,我们面对资本脸上 阳光灿烂,我们拥抱资本,让资本来控制我 们的整个社会,像煤炭领域、房地产开发领 域、我们的制造业、资本的控制都相当厉害< 今天我们看到了资本拉动经济的一面,而忽 视了资本吃人本性的一面。
首先看看欧元区,可以说是全盘皆输, 无一幸免,德国、英国经济深深衰退,而刚 刚加入的波罗地海三国,还没有来得及度蜜 月,就已经加入了经济衰退的欧洲大合唱。
再看亚洲,韩国理论上国家已经破产。
日本一直比较脆弱,从1990年到现在,一直 没有恢复元气。
主要原因是在日元大幅度升值之后,催 生了 80年代后期的资产泡沫,不幸的是,这 个泡沫在1990年被戳破,之后五年时间日本 全国资产损失
达到8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 本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进性”的变化。
不但注重数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看一个图片)
这是天津市外环河绿化带的一部分。
当时很多人对这个绿化带不赞成,认为 500米宽、70 公里长的绿地占地太多,是浪漫主义。
李瑞环讲看发展不能离开实际,孤立的看,就道路论道 路,500米绿化带是宽了,50米也不能算窄,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天津的发展,将来三五十年 之后,天津人多了,楼多了,路多了,污染也多了,没有大片的绿地,空气怎么净化,这 500 米的绿化带实际上是天津城市的环境保护圈。
他这话是在1985年讲的,到现在26年,事实证 明他是对的,他当时的发展观点给天津的今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更是揭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司马迁评价春秋时期的政治家 管仲,说他“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这段话是说,作为 领导要小心谨慎地对待危机,把危机造成损害降到最小,并从中寻找可以转化为机遇的因素。
以上就是辩证法的四个核心观点。
(二)把这些观点转化为我们领导干部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辨证思维是立足于客观事物的辩证性而展开的思维。
辩证思维的内涵有两句话
:
这两句话说起来很容易,道理也比较好理解,但是做起来比较难。
比如说文化大革命10年,我们讲的哲学
就是斗争哲学,把一切对象、事物都按照对
现在,我们讲构建和谐社会,统一的东 立的思维贴标签,强调两极对立,水火不容。
西我们应该多强调,但是有些地方只强调统 这个思维方式只看到了对立而忽视了二者之
一而忽视对立,出现矛盾,不去揭示,掩盖 间的统一。
矛盾,回避矛盾,使得每个时期都积累了不
少的矛盾、问题,造成今天的积重难返。
像 农民失地, 工人失业、社会失稳、结构失衡、环境污染, 这些冋题在西方国家二、
三百年间也发生过。
但是当这些问题压缩到 30年里,尤其是压缩到我们后10年里产生, 表现的更加集中,问题也就显得非常严峻。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失误和执行不力,又进一 步地放大了这些问题。
这种现状也对我们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既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又 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看本质,看主流,我们所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领 导干部必须勇于迎接新矛盾,分析和解决新矛盾,绝不能知难而退,回避问题。
这才符合 辩证思维。
有三种具体的工作方法:
这是我们领导干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关于工作的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毛泽东曾 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弹钢琴”,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同 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那么怎么样去抓重点呢?
概括为三句话:就是抓的准、抓得狠、跟得上。
怎样才算抓得准,有三个标准,
要求我们要树立辨证思维
(三)把辩证思维转化为我们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
工作方法。
那就是按照辩证法办事
小平抓的准不准?小平抓的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抓的准基础上还要抓的狠,邓小平是抓的比较狠的典范,他强调两句话:
一句是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第二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就不放,
这就属于抓的狠。
抓的准、抓的狠、还要跟得上,跟得上就是保证重点工作顺利完成的各项措施、政策,方法都马上跟得上了。
(我们来看一个短片)这个短片告诉我们:几美分的密封圈失效,造成7名宇航员牺牲,
20/30亿美元损失,结果令人痛彻心扉。
这给我们怎么样的提示?首先对于构成重点工作的必要细节要亲自抓;对于工作中重要但不必要的细节要亲自过问,并以责任制的方式落实到下属头上。
要求我们用两面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抓重点但是不能把重点看成是唯一。
看看我们中国历史,把重点当成唯一的错误犯的也不少的。
在文革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然后宁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把政治当成唯一。
1978年以后,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有的地方,又把经济建设当成了唯一。
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一句话“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结果出现了靠山吃山、靠煤吃煤、靠油吃油的现象,把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被利用在增长gdp上。
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出现了环境污染、人成为物的奴隶、社会不公等现象,这就是把重点当成唯一的例子。
Gdp
本身没有错,问题是把gdp当做了唯一。
应该从片面追求gdp上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从哲学角度来讲推动事物的发展,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用斗争的方式, 另外一种是用和谐的方式。
一般来讲,在革命战争年代,斗争的方式是主要的,所以我们以战争为主。
在和平建设年代,应该以和谐的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是主要的,在工作中有没有和谐的理念和思维,工作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概括为三种基本方法:多予少取。
以农民为例,说明这一点,在过去我们对农民往往是给的少要的多,所以有些地方农民上访告状,关系不和谐;现在农民种地有补贴,有新农保、新农医,现在给农民给的多了,要的少了,农民有笑脸了,这样发展下去,对推动农村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对台湾问题,我们应以和谐思维来解决。
温总理答记者问的时候,讲了这样一句话“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这话强调的是兄弟之间有分歧,但是仍然以血缘关系为重,我们应该更多强调是共同的,寻求共同就是“寻求共同纽带,寻求共同利益,寻求共同命运。
”这样效果比较好。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并把它们转换为辩证思维,以及把这种思维方式转化为领导干部的三种工作方法。
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它最后送大家两句话:让哲学成就您的人生,让哲学辉煌您的事业,因为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