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7名篇名句默写任务名篇名句默写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爱国情怀 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②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渡易水歌》 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⑤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其二) ⑥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5.以迁移运用设境 命题者设置的情境,不再局限在文本内容,而是将诗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 知识作为情境,让学生调用所掌握的知识融合思考,得出所要默写的语句。
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2)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可 以借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话。 (3)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 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 思国之安者 , 必积其德义 ”。
(二)“开放式情境”的三种话题由头 “开放式情境”填写的语句并不是固定某两句,而是符合情境前提下的若干 句,只要能写出其中两句即可。这类情境式默写的特点是:情境具有话题性, 选句开放,答案不唯一。仔细分析题干的情境,我们可以发现“诗词意 象”“文化词语”和“作品主题”是三种常用的话题由头。
1.诗词意象 诗词中的意象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以“意象”为牵引,串联相关名 句是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题的新考法。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辽宁考区,考 查“落木”一词,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除教材杜甫《登高》中“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到“古城疏落木,荒戍密 寒云”(杜甫《南极》),“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杜甫《客亭》),“塞门风 落木,客舍雨连山”(杜甫《秦州杂诗》),“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白居易 《浔阳三题·湓浦竹》),等等。
1.对高考要求背诵的诗文全面复习,做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熟知文意 和技巧特征。 复习 2.不要死记硬背,而要以篇目为中心,做到篇目过关,对文中重要的手法 建议 弄通弄透,弄清楚段落层次和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重要意象和手法以 及重要的文化知识。 3.反复默写,做到手到、眼到、心到,以强化记忆效果。 4.学用结合,能够将文中的名句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动动口背背下面有关意象的名句。 (1)杜鹃 ①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②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③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④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⑤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葬花吟》
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的创作意图在于借古讽今,杜牧在文末以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两句告诫人们
若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2)《五代史伶官传序》以感叹起笔,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

虽曰天命
, 岂非人事哉
”的观点,醒人耳目。
(3)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 度,“ 事不目见耳闻 , 而臆断其有无 ”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考情分析与命题特点
卷别
第(1)题
第(2)题
第(3)题(开放式默写)
说明
新高考Ⅰ卷 《报任安书》 《李凭箜篌引》小刚临摹诸葛亮的画像 两诗一文
2023 新高考Ⅱ卷
《五代史伶官 《临安春雨初
传序》
霁》
小刚创作历史小说《正气 歌》
两诗一文
新高考Ⅰ卷 《拟行路难》 《短歌行》 李白称谢灵运为谢公 三诗
2022 新高考Ⅱ卷
3.作品主题
主题是诗文的灵魂,抓住主题,也就领会了诗文的核心,因此学生可以以“主题”归
类,归纳一类名句的背诵。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其中以
身许国是许多仁人志士的选择,自从霍去病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后,唐宋
诗词中就有大量“
,
”这
样的名句,它激励我们要不怕牺牲,为国奋斗。其答案可以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也可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
勋”(高适《燕歌行并序》),“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其二)],“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壮心未与年俱老,死
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等等。这类名句填写,不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所

有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两句所写景致,
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3)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之后粗暴无礼的对待,
自己的家人不仅不同情,反而还讥笑她,她却只能
“ 静言思之 , 躬自悼矣
”。
4.以观点主旨设境
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将考查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关键句子上,让考生思考整
篇文章的主旨,或某一个重要段落的中心句。
3.以内容关联设境 这类情境式默写,给出的提示语不是对所填句子的解释,而是所填句子前后 句的意思,需要关联起来思考。
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 武昌,接着以“ 山川相缪 , 郁乎苍苍 ”两句描绘其景色。
(2)据《鹤林玉露》记载:金主完颜亮听闻柳永的《望海潮》,欣然有慕于
(2)折柳(风俗类) ①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其一) 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诗》 ④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3)洛阳(地理类) ①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③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崔颢《辽西作》 ④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崔颢《渭城少年行》 ⑤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
能完成的,更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更符合高考的新要求。
动动口背背下面有关主题的名句。 (1)理想志向 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动动口背背下面有关文化词语的名句。 (1)清明(节日类) 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②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③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④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⑤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
(三)生活式情境 对考生语文学习情况好坏和语文素养高低的评价,主要是在真实的语言运 用情境中进行的。生活式情境默写题把名篇名句默写和语言运用相结合, 创设了与考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情境,充分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 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语文学科 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023年高考卷的名篇名句默写题就体现 了这一思想,考题设计紧密呼应新课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 连峰去天不盈尺 , 枯松倒挂倚绝壁 ”两句,
通过绵延的山峰、倒挂的松树描绘出蜀道高险奇绝的景象,给人一种无限
风光在险峰之感。
(2)黄庭坚的《登快阁》中“ 落木千山天远大 , 澄江一道月分明 ”
两句,描写的意境辽远阔大、空明澄澈。清代学者张宗泰评此两句道:“其
2.文化词语 这类词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有着长期的文化积淀,在古诗词中大量 出现,成了一个地域、一种情感、一种文化的标志。以文化词语设题,使名 篇名句默写更具人文色彩。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福建等考区)的“三秦” 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心折 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是)三秦”“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三秦流血已 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等等,都可以是此题的答案。
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
(3)《阿房宫赋》中“ 烟斜雾横 , 焚椒兰也
”两句,描写了阿
房宫内宫人焚香、烟雾缭绕的景象,反映了统治者生活之奢靡。
2.以手法技巧设境
命题者把要考查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手法技巧上,要求考生根据对手法技巧
的理解来调动相关的记忆。
动动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任务 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广为流传,常被人引用、借 鉴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和文质兼美的诗句、文句、格言警句 等。这些“名篇名句”,或揭示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人物 的情貌,富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意深刻,是提升我们文 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名篇名句默写的前提是理解语境,关键是写对字形,写 准词序。从2023年新高考卷开始,名篇名句出现了具有应用性、开放性与 灵活性的题目,这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扁舟 ①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②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③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柳永《迷神引》 ⑤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秦观《风流子》 (3)菊花 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秋望》 ③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④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⑤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彩舟云淡 , 星河鹭起 ”
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淋漓尽致。
(2)荀子《劝学》中“ 骐骥一跃 , 不能十步 ”两句,以马为喻,从
反面强调了学习要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3)姜夔《扬州慢》中“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两
句将扬州城昔日街道的繁华与现在的凄凉情形相比,对比强烈。《园田居》 《蜀相》(其一)
唐宋诗词里出现的“京华” 三诗
《答司马谏议
新高考Ⅰ卷 《屈原列传》 书》
古诗中常出现的“杜康” 两文一诗
2021
《归园田居》
新高考Ⅱ卷 (其一)
《伶官传序》 古典诗词中出现的“落木” 两诗一文
1.从命题方式看,近年一直有情境式默写题型,从2021年开始,第(3)小题 采用开放式命题的形式;2023年,本题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在 命 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学以 题 致用,体现了考查的新意。 规 2.从考查内容看,重点考查我国古代名人名作中具有思想性、哲理性、 律 艺术性,语言简练、含意深刻的句子。 3.从篇目选择和难度看,诗文并重,以高中为主;覆盖范围广,不回避生疏 的句子,难度中等。
学案64 精准解答名篇名句默写题
复习目标:1.了解名篇名句默写题的类型。2.掌握解答名篇名句默写题的 方法。
一、识题型,破解三类情境 (一)“限定式情境”的五个设题角度 “限定式情境”是说题目给定的情境是唯一的,只能在此情境下,根据指定的 篇目,找出符合的语句,填入横线处。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情境的准确限定 性,选句的唯一性。通观近年名篇名句默写所设的语境,不外乎如下几类: 1.以句意解释设境 命题者对所考查的句子在句意上有明显的提示,并在题干中注明句子的出 处。这种情境式默写,关键考查对句意的准确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