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保持F的方向竖直向上不变,将杆由A位置匀速转动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F 将()
A.先变大后变小B.始终变大C.始终变小D.始终不变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O 是杠杆的中点)转动,现在B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在A端竖直向下施加一个作用力F,使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则
A.F 一定大于G
B.F 一定等于G
C.F 一定小于G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重为12N的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通过轻质细绳与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动滑轮重为2N,重为6N的物体B通过滑轮拉动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0.2m/s,2min后,物体B着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为3N
B .1min 内拉力对物体A 做功为36J
C .2min 内B 物体的重力做功为144J
D .若用一个向左的拉力F 使 A 向左匀速运动,则F =8N
4.如图甲所示,重为160N 的物体在大小为20N ,水平向左的拉力F 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 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 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了1m ,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
A .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 1的功率P 1=60W
B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 =20N
C .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 2=40N
D .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 2所做的功W 2=80J
5.如图所示,某人用扁担担起两筐质量为m 1、m 2的货物,当他的肩处于O 点时,扁担水平平衡,已知l 1>l 2,扁担和筐的重力不计.若将两筐的悬挂点向O 点移近相同的距离△l ,则
A .扁担仍能水平平衡
B .扁担右端向下倾斜
C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2-m 1)21
l
l l -
D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2-m 1)
2l l l
- 6.初中物理中我们用斜面做过多次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是利用斜面“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B.图乙是利用斜面”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
C.图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如图乙木块B中,B木块的重力和木板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
8.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杠杆将会()
A.A物体下移,B物体上移B.A物体上移,B物体下移C.仍将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直尺AB,将中点O支起来,在B端放一支蜡烛,在AO的中点C放两支与B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此时直尺AB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将三支蜡烛同时点燃,且它们的燃烧速度相同,那么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直尺AB将()
A.A端将逐渐上升
B.始终保持平衡
C.B端将逐渐上升
D.不能保持平衡,待两边蜡烛燃烧完了以后,才能恢复平衡
10.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为探究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2N。

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则动滑轮重为______N,将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30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______cm。

(不计一切摩擦及绳重)
12.如图是一种轮式垃圾桶,拖动时它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垃圾桶底部的小轮子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若拖动时垃圾桶总重为120N,且动力臂为阻力臂的3倍,要保持垃圾桶平衡的拉力F为______N。

13.如图,物体A重120N,物体B的体积是1dm3,此时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以0.2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以原速度匀速上升,需要对A施加100N水平向左的拉力,不计滑轮摩擦,绳重及滑轮重,则此时绳子对物体B的拉力功率
______W;物体B密度___kg/m3。

14.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中,OB=AB,物体均重为G,两轻质杠杆均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比较力F、'F的大小,满足关系式 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一重100N的物体M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F=20N,绳子拉出了6m,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物体前进了_____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

(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16.一根均匀的长方体细长直棒重1.5牛,下底面积为20厘米2,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
并有1
4
的长度露出桌面外,如图所示.
(1)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帕.
(2)在棒的右端至少应施加_____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才能让它的左端离开桌面.
17.如图所示,一长为3m的粗细不均匀的水泥电线杆,用竖直向上的力F1=1200 N可将A 端抬起(B端仍在地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2=600 N可将B端抬起.则该水泥杆重G=_____N,重心与A端距离x=_____m.
18.国产165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直径为65毫米,活塞冲程长为55毫米,满负荷工作时,燃气平均压强为9.59×105帕,飞轮转速为1500转/分,则该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的功率为_____瓦.(不计摩擦)
19.如图所示,某人用一个定滑轮将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60 kg的物体往上拉,此人的质量为50 kg.当此人用450 N的拉力拉物体时,则物体________被拉上来(填“能”或“不能”),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N.若此人用650 N的拉力往上拉物体,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物体拉上来(g=10 N/kg).
20.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一重为 90N 的物体匀速前进了 0.2m ,若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物体重力的 0.1 倍,则木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J 。

如果小勇对绳的拉力 F =4N ,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以杠杆中点为支点。

(1)小明在杠杆两侧挂上钩码,调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直到杠杆水平平衡,如图甲所示,此时小明将两边钩码同时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后,杠杆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下沉;
(2)小明在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①如图乙所示,有一根均匀铁棒BC ,其长为L , O 点为其重心,其所受重力300N ;OA =
4
L
,为了不使这根铁棒的B 端下沉,所需外力F 至少应为_____N ;若F 的方向不变,微微抬起这根铁棒的B 端,所需外力F '至少应为_____N ;
②如图丙所示,C 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5Pa 。

现将C 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 端,杠杆的B 端悬挂D 物体,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C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 ,已知:D 物体的质量为2kg , OA :AB=1:4。

要使C 物体恰好被细绳拉离地面,则可以移动支点O 的位置,使O 'A :AB =______。

22.小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机械效率η 1 2 0.10 1.0 66.7% 2 3 0.10 1.4 71.4%
3
6
0.10
2.5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绳端移动距离为_____m.
(2)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
(3)分析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_____N.
2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
(1)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与第一次相同,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或“<”)F1,此
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________(选填“>”、“=”或“<”)第一次做的功.
(3)如果他想探究杠杆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在上述(1)实验基础上,接下来他应将
3只钩码悬挂在________点(填“B”或“C”),并使钩码上升________高度(填“相
同”或“不同”),测出拉力和A点移动的距离.
24.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F A×OA=F B×OB.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
理?________.为什么?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其移动的距离为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___(用题中字母表示).若将钩码移动到B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的高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 (>/=/<) F,杠杆的机械效率η′_____ (>/=/<)η25.小明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如图所示。

他将测得的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计算得出的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等数据一并记入下表:
实验次数G/N F/N h/m s/m W有用/J W总/Jη
12 2.10.10.10.20.2195.2%
22 1.20.10.20.20.2483.3%
320.90.10.30.20.2774.1%
420.90.30.90.60.81★
520.60.10.50.20.3066.7%
(2)比较1、2次实验数据可知: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
(3)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
(4)比较3、5次实验数据可知:在被提升的重物一定时,所用滑轮组的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四、计算题
26.如图是建造楼房时常用的混凝土泵车,它使用柴油提供动力,能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抽到高处进行浇灌,该车满载时总重为2.5×105N,为了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它装有四只支腿,支腿和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m2,该车正常工作时每小时可以将60m3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求:(g=10N/kg,ρ混凝土=4.3×103kg/m3,q柴油=4.3×107J/kg)
(1)该车满载时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
(2)该车将60m3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克服混凝土重力所做的功;
(3)该车将60m3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消耗柴油2kg,则泵车的效率为多少?27.如图所示,长方体A、B是两个形状相同,材料不同的柱形物体,他们之间用细绳连接,并与滑轮组的动滑轮D连接。

在向长方体容器C中缓慢加水时,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子自由端不动,其示数F与加水质量m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忽略题中所有绳重以及摩擦,加水过程中A、B间的绳子始终是绷直的。

已知:容器C的内底面积S C = 80 cm2,物体A的底面积S A =20cm2,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求:
(1)加水多少cm3时,物体B刚好接触水面?
(2)物体B的高度是多少?
(3)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是多少?
28.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的B端挂一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A端用一细绳将杠杆系于地上,细绳与杠杆间的夹角为30°,OA=1m,OB=0.4m,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现在0点放一质量为5kg的物体,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以0.1m/s的速度向左匀速滑动.问:
(1)物体在0点,杠杆水平静止时细绳AC的拉力是多少?
(2)物体运动到距A点多远的地方,细绳AC的拉力恰好为零?
29.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利用箱子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重力不同的建材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箱子和绳重忽略不计。

求:
(1)若工人用200 N的拉力,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6 m,工人所做功;
(2)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400 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所运送建材受到的重力。

30.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物体A,已知A的重量为300N,动滑轮的重力为
100N,某人的重力为600N,现正用绳子将A物体拉到2m高的台子上。

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
(1)拉力做的功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考虑到人的体重,他利用该滑轮组所能拉动的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少牛?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如图,杠杆在A 位置,因为杠杆平衡,所以
F ×OA =
G ×OC
所以
OC F G OA
= 杠杆在B 位置,OA '为动力臂,OC '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因为杠杆平衡, 所以
F OA
G OC '⨯'=⨯'
所以
OC F G OA ''=
'
如图,又因为 OC D OA B ''∽
所以
::OC OA OD OB ''=
因为
::OD OB OC OA =
所以
::OC OA OC OA ''=
所以
OC OC F G G F OA OA
''==='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A 位置匀速提到B 位置的过程中,力F 的大小不变。

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2.B
【详解】
由题意知,O 是杠杆的中点,所以G 的力臂与F 的力臂相等;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 F 一定等于G .故ACD 错误,B 正确.
3.D
解析:D
【分析】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绳子拉力公式、速度公式、做功公式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等,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详解】
A .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 =2,不计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绳子的拉力
116N 2N 4N 2
B F G G n '+⨯+动=()=()= 物体A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和向右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
4N f F '==
故A 项错误;
B .由s v t
=可得,1min 内物体A 移动距离 A A 0.2m 60s 12m s v t ⨯===
拉力对A 物体做的功
A 4N 12m 48J W F s '⨯===
故B 错误;
C .2min 内物体A 移动距离
A
A 0.2m 120s 24m s v t ''⨯===
B 物体下降的距离
B A 1124m 12m 22
h s '⨯=== B 物体的重力做功为
B B B 6N 12m 72J W G h ⨯===
故C 错误;
D .若用一个向左的拉力F 使 A 向左匀速运动,此时A 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4N ,以A 为研究对象,A 受到向左的拉力F 、向右的绳子拉力F '和摩擦力f 处于平衡状态,其合力为零,则有
4N 4N 8N F f F '++===
故D 正确。

故选D 。

4.C
【分析】
【详解】
A .由图甲可知,绳子承担物体受到的拉力的段数n 为2,物体以3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拉力作用下绳子末端的速度为
223m/s 6m/s v v ==⨯=物 则物体向左运动时,由W Fs P Fv t t
===可得拉力F 1的功率 1120N 6m/s 120W P F v ==⨯=
故A 错误;
B .图甲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而绳子承担力的段数n 为2,所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12220N 40N f F ==⨯=
故B 错误;
C .物体向右运动时,由于物体和地面没有改变,则所受摩擦不变,方向向左,同时物体向左还受到两股绳子施加的拉力,每股绳子的拉力为20N ,物体右侧的滑轮为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为2F 2,则有
212280N F F f =+=
解得F 2=40N ,故C 正确;
D .在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时,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 2所做的功
22240N 21m 80J W F s ==⨯⨯=
故D 正确。

故选CD 。

5.D
解析:D
【详解】
AB .原来平衡时,m 1gl 1=m 2gl 2,
由图知,l 1>l 2,所以m 1<m 2,
设移动相同的距离∆l ,则左边:m 1g (l 1−△l )=m 1gl 1−m 1g △l ,
右边:m 2g (l 2−△l )=m 2gl 2−m 2g △l ,
因为m 1<m 2,所以m 1△lg <m 2△lg ,
则m 1(l 1−△l )g >m 2(l 2−△l )g ,则杠杆的左端向下倾斜,故AB 错误;
CD .因为m 1(l 1−△l )g >m 2(l 2−△l )g ,故往右边加入货物后杠杆平衡,
即:m 1(l 1−△l )g =(m 2+m )(l 2−△l ) g ,
且m 1gl 1=m 2gl 2,
得m =(m 2−m 1)2l l l
-,故C 错误,D 正确.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小车在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小球推动木块移动,是研究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实验;
(3)研究机械效率时,用测力计拉着物体上升到顶端;
(4)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详解】
A、图甲中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故A错误;
B、图乙中通过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反应小球动能的大小,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故B错误;
C、图丙中测量出斜面的长度和高度,物体的重力和沿斜面的拉力,可以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故C错误;
D、图乙中,木块B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与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同一的物体上,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D
【详解】
由图可知,物体与滑轮的总重由两股绳子承担,且两根绳子的拉力的方向不平行,所以2F >G动滑轮+G物=10N+50N=60N,即F>30N,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D正确为答案.8.C
解析:C
【详解】
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体积不同的两个金属块A. B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杠杆平衡,m=ρV ,所以G A×OA=G B×OB ,m A g×OA=m B g×OB ,ρV A g×OA=ρV B g×OB,即:V A×OA=V B×OB;若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则:左端=(ρV A g−ρ水V A g)×OA=ρV A g×OA−ρ水V A g×OA ,右端
=(ρV B g−ρ水V B g)×OB=ρV B g×OB−ρ水V B g×OB ,
又因为V A×OA=V B×OB,所以ρ水V A g×OA=ρ水V B g×OB,即ρV A g×OA−ρ水
V A g×OA=ρV B g×OB−ρ水V B g×OB,因此杠杆仍然平衡.
9.B
解析:B
【详解】
设一只蜡烛的质量为m,直尺长度为L,因为
2m×1
4
L=m×
1
2
L
所以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三支蜡烛同时点燃,并且燃烧速度相同,所以三支蜡烛因燃烧减少的质量m′相同,因为
2(m−m′)×1
4
L=(m−m′)×
1
2
L
所以在燃烧过程中直尺仍能平衡。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当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如果动力臂不变,只改动用力方向,其动力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设拉力的力臂为L,则由题意可知,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G×OD=F×L
由此可得:F=
因为G,OD不变,OD=L=r,故F=G,由于F1、F2、F3的力臂都为圆的半径,相等,故
F1=F2=F3=G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平衡问题的分析能力,此题关键是力臂的确定.二、填空题
11.2 10
【分析】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在进行测量工具的读数时,要先认清分度值;
(2)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F=(G+G轮)求动滑轮
解析:2 10
【分析】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在进行测量工具的读数时,要先认清分度值;
(2)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F=1
3
(G+G轮)求动滑轮的重力;
(3)由图可知,该滑轮组绳子的段数为n=3,根据s=nh可以判断出钩码上升的高度。

【详解】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拉力大小是2.4N。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1
n
(G+G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轮=3F-G=3×2.4N-6N=1.2N
[2]由图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则由s=3h得,钩码上升的高度
h =
13s =13
×30cm=10cm 12.省力 减小 40 【详解】
[1]由图知道,拖动所示垃圾桶时,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相当于
是一个省力杠杆。

[2]垃圾桶底部安装小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
解析:省力 减小 40
【详解】
[1]由图知道,拖动所示垃圾桶时,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相当于是一个省力杠杆。

[2]垃圾桶底部安装小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力。

[3]根据题意知道,垃圾桶总重是G =120N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所以,由杠杆原理Fl 1 =Gl 2知道,保持垃圾桶平衡的拉力是
2212
120N 40N 3GL L F L L ⨯=== 13.【详解】
[1] [2]B 物体下滑的速度为
当物体A 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A 受向左的摩擦力f 和向右的拉力2F1,B 物体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1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B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由
于,,所
解析:3310⨯
【详解】
[1] [2]B 物体下滑的速度为
2=20.2m/s=0.4m/s B A v v =⨯
当物体A 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A 受向左的摩擦力f 和向右的拉力2F 1,B 物体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 1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 B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12f F =,1B F G =,由于G mg =,m V ρ=,所以
222B B f G m g Vg ρ===①
当A 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A 受向左的拉力F 和向右的摩擦力f 以及向右的拉力2F 2,B 物体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 2以及竖直向上的拉力F 浮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 B ,因为物体A 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f 的大小不变,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2F f F =+
()22B F G F =-浮
()2B F f G F =+-浮②
因为物体B 始终浸没在水中,所以V V =排,则
F gV ρ=浮水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
42F Vg gV ρρ=-水

()
33-3333-33100N+2 1.010kg/m 10N/kg 110m 2==310kg/m 4410m 10N/kg F gV
Vg ρρ⨯⨯⨯⨯⨯+=⨯⨯⨯水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f 为
33-3322=2310kg/m 10N/kg 10m =60N B f G gV ρ==⨯⨯⨯⨯
B 物体的重力为G B =30N ,B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33-33=1.010kg/m 10N/kg 10m =10N B F gV ρ=⨯⨯⨯浮水
物体B 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绳的拉力为
2=30N-10N=20N B F G F =-浮
拉力的功率为
22=20N 0.4m/s=8W B P F v =⨯
14.【详解】
在左图中,LOB 是阻力臂,LOA 是动力臂,因为LOB=LAB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右图中,LOB 是动力臂,LOA 是阻力臂,因为 ,所以
由①②可知。

解析:4F F ='
【详解】
在左图中,L OB 是阻力臂,L OA 是动力臂,因为L OB =L AB ,所以
12
OB OA L L =
又因为OA OB FL GL = 所以 12
F G =…① 右图中,L OB 是动力臂,L OA 是阻力臂,因为OB OA F L GL '= ,所以
2F G '=…②
由①②可知4F F ='。

15.2 40
【详解】
[1]由图可知:滑轮组上绳子的有效股数n=3,所以物体M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f=nF=3×20N=60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0N 。

[2]物体移动的距离
物体前进
解析:2 40
【详解】
[1]由图可知:滑轮组上绳子的有效股数n =3,所以物体M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f =nF =3×20N=60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0N 。

[2]物体移动的距离
116m=2m 33
=s s =⨯物绳 物体前进了2m 。

[3]弹簧测力计与定滑轮相连,定滑轮上有两股绳子,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弹=2F =20N ×2=40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

16.1.5
【详解】
(1)直棒对桌面的压力:;
有的长度露出桌面外,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

(2)在棒的右端施加力,使左端抬起,此时直棒相当于杠杆,支点在桌边,如图所示:
支点左侧重,即阻力
解析:1.5
【详解】
(1)直棒对桌面的压力: 1.5N F G ==压; 有14
的长度露出桌面外,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
421.5N 1000Pa 12010m 14F p S 压-==
=⎛⎫⨯⨯- ⎪⎝⎭;
(2)在棒的右端施加力,使左端抬起,此时直棒相当于杠杆,支点在桌边,如图所示:
支点左侧重,即阻力为:34G ,左侧的重心位置距离支点,即阻力臂为:33428
L L =;
支点右侧重:14G ,此部分重的力臂为:11428
L L =; 在棒的右端施加力,力臂为
14
L ,使左端抬起,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3311148484
G L G L F L ⨯=⨯+⨯ 解得: 1.5N F G ==.
【点睛】 重点是压强的计算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及计算,关键是确定支点后,正确判断出动力臂及阻力臂.
17.1
【解析】
分析:设杠杆的重心位置距杠杆一端的距离,然后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列出两个关系式,联立方程组求解.
解答:如图所示,
电线杆的长L=3m ,设电线杆的重心与A 端的距离为x ,结合图示
解析:1
【解析】
分析:设杠杆的重心位置距杠杆一端的距离,然后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列出两个关系式,联立方程组求解.
解答:如图所示,
电线杆的长L=3m ,设电线杆的重心与A 端的距离为x ,结合图示可知,重心到细端的距离为L 1=3m-x ,离粗端的距离为L 2=x ,将A 端抬起(图1),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11F L GL =,代入数据得:120033N m G m x ⨯=⨯------()①;将B 端抬起(图
2),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22F L GL =,代入数据得:
6003N m Gx ⨯=-----②;联立①②解得:18001G N x m ==,
故答案为 (1). 1800 (2). 1
【点睛】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确定两种情况下的力臂大小是关键. 18.2189
【解析】
活塞的面积: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min 转动1500周,要做功750次, ,

解析:2189
【解析】
活塞的面积:
2323213.146510m 3.3210m 2
S r π==⨯⨯⨯≈⨯﹣﹣(),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5329.5910Pa 3.3210m 3184N F ps ﹣==⨯⨯⨯≈;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3184N 0.055m 175.12J W FS ==⨯=;
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min 转动1500周,要做功750次,
750175.12J 750131340J W W =⨯=⨯=总,
131340J 2189W 60s
W P t ===总. 19.不能 150 不能
【解析】
(1)当此人用450N 的拉力拉物体时,绳子上的拉力为450N,此时物体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故物体不能被拉上来,物体此时受到了绳子对物体 解析:不能 150 不能
【解析】
(1)当此人用450N 的拉力拉物体时,绳子上的拉力为450N ,此时物体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G mg 50kg 10/600N kg N ==⨯=,故物体不能被拉上来,物体此时受到了
绳子对物体向上拉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本身的重力,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受力平衡,所以F N G +=,故N G F 600N 450N 150N =-=-=
(2)若此人用650N 的拉力往上拉物体,拉力大于了人的重力500N ,则不能将物体拉上来.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不能;150;不能.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定滑轮两端拉力大小相等,可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和力作用的相互性进行分析.
20.875%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0.1G=0.1×90N=9N,
木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W 有=fs 物=9N ×0.2m=1.8J;
(2)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
解析:875%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 =0.1G =0.1×90N=9N,
木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W 有=fs 物=9N×0.2m=1.8J;
(2)由图可知,n =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 绳=ns 物=3×0.2m=0.6m,
拉力做的总功:
W 总=Fs 绳=4N×0.6m=2.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1.8;75. 三、实验题
21.左 100 150 1:7
【详解】
(1)[1]设图甲中的一个钩码重力为G ,杠杆一小格的长度为l ,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3G ⋅2l =2G ⋅3l
小明将两边钩码同时远离支点移动nl 距离后,杠杆左右两边变成
3G ⋅(2l +nl )=(3n +6)Gl ,2G ⋅(3l +nl )=(2n +6)Gl

(3n +6)Gl >(2n +6)Gl
所以杠杆左端下沉。

(2)①[2]据题意知,为了不使铁棒的B 端下沉,需用外力来保持平衡,此时铁棒的A 为杠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