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w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朱小蓉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点拨法、美读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吧?它形容的是谁呢?对,它形容的是西施、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她们的美貌给她们带来好运不?没有!比如我们学了李商隐的《马嵬》,在马嵬事变中杨贵妃被迫自缢;《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的命运是悲剧性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的命运是不幸的,那么王昭君的命运是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到诗中找找答案吧!二、解题
从题目可知,杜甫以“咏怀古迹”为题的诗歌肯定不止一首,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其中的第三首。
杜甫以“咏怀古迹”为题的诗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内容分别是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主旨是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三、学生齐读,然后教师范读。
四、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诗吟咏的对象是谁?
明确:王昭君
{教师补充:这首诗是杜甫途经昭君故里时有感而作。
[多媒体展示]昭君故里即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
它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
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 }
2、思考:诗中有没有写昭君故里的诗句?
明确:有。
首联。
[学生齐读首联]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3、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多媒体展示]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嫱,字昭君。
晋代因避司马昭之讳,称她为明君或明妃。
昭君自小天资聪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弹琵琶,加之美貌如花、艳可倾城,所以年方二八就以秀女身份被挑选入宫。
而当时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元帝无法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寿画像。
昭君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
昭君因此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
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
传说“昭君出塞”时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掉落在地。
“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昭君到匈奴后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yān zhī)。
封「宁胡阏氏」,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
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
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公元前19年,33岁的绝代佳人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后人称之为“青冢”。
4、指定一学生从诗中找出和以上资料相对应的诗句
明确:
一去紫台连朔漠,写她远离汉宫远嫁匈奴;
独留青冢向黄昏,写她死后葬身塞外骨留青冢;
画图省识春风面,写汉元帝,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
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环珮空归夜青冢月魂,写她怀念故国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学生齐读颔联和颈联]
5、教师提示:在昭君青冢上有这么一段墓碑语:[多媒体展示]“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从这段墓碑语可知,后人提到昭君更多的是歌颂她为和亲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或者死赞美她的“沉鱼落雁“之貌,那么杜甫在这首诗中也是吟咏她的贡献精神或绝世美貌吗?
明确:不是。
6、思考:杜甫在诗中是写道昭君的哪一方面?请找出全诗的诗眼。
明确:怨恨[学生齐读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7、思考:昭君在汉朝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后来她风光出塞,成了千里草原上最尊贵的国母,在很多人看来她应该是千里草原上最幸福的女人,何来的不幸和怨恨呢?昭君怨恨什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明确: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学生再次齐读颔联和颈联]
8、思考: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谁造成的呢?
明确:
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学生再次齐读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再一次感受昭君的怨恨}
9、读完尾联,我们知道了为什么琵琶总是弹奏出那撩人愁思的曲调,那也许是昭君在诉说她内心的哀怨吧!曾经有一位诗人在听到琵琶曲时感动得泪洒青衫,他是谁呢?对,白居易。
诗中有两句诗为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那么感动他的仅仅是幽怨的琵琶曲吗?不是,是琵琶女不幸的遭遇。
诗人因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那么杜甫和昭君可以称为“同是天涯沦落人”吗?为什么呢?联系杜甫生平分析。
[指定一学生概括]
明确:可以。
[多媒体展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10、教师提示:我们刚才主要是从诗眼的角度鉴赏了全诗,下面再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①试分析“独留青冢向黄昏”中“独”的表达效果。
明确:“独”实写青冢孤独地面对着大漠黄昏,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②“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明确:“空”写出昭君生不能归汉,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徒然地归来,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
[教师归纳]炼字题答题模式: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1、播放琵琶曲《塞上曲》,请一学生配乐朗诵全诗。
五、总结
1、古代诗歌从题材上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写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借物感怀诗、边塞征战诗、田园山水诗、临行赠别诗等。
结合标题可知,从题材上讲,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2、鉴赏咏史怀古诗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六、拓展延伸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①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②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①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
②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
思考:1、这首咏史诗吟咏的对象是谁?
2、诗人在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3、分析颔联中“自”“空”的表达效果。
明确:1、诸葛亮
2、诗人在诗中歌颂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抒发
了自己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3、阶前的草独自呈现一片碧绿,隔叶的黄鹂徒然地叫得好听。
映阶碧草、黄鹂隔叶,本来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所含之情大有转折,写出了武侯祠冷清荒凉的特点。
七、背诵全诗
[附板书]
借史咏怀
昭君杜甫
悲昭君以自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