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画风》。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二、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学难点是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
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来读,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

五、创意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六、教法、学法
由于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因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

七、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

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要解决这个问题。


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课件展示三个小朋友现场画画的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

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出示课件)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棒。

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富有诗意的小诗。

(这一环节重在体验性学习,这是新的教学理念所倡导的。

《画风》这篇课文,直接让学生感悟到风看不见,摸不找,是很难画。

这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缺乏的少年儿童来说是很难的。

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边演示课件边解说),并通过读一读、画一画的方式,理解课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这简简单单的一问,立刻激起了学生画画的欲望,于是我用课件播放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也来画风。

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风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出示
课件,学生作品)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学生画的风以后,我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让学生的思维又得到了更好的训练。

八、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

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