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测量
·第5课时单元复习·
教案
班级:课时:课型: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单元复习,学生认识了厘米、米,掌握了米和厘米间的关系,并且学会了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为了巩固学生对这个单元知识的掌握而设置单元练习课,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米和厘米及它们的进率。
2.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米和厘米及它们的进率,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整理知识理清思路】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你知道可以用哪些测量工具测量吗?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或学生一起说)
师:测量物体的工具有很多,但是我们要怎么才能知道物体的准确长度呢?
生: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
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我们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子。
1.认识刻度尺。
师:仔细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老师指出这些线是刻度线,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师:除了线,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2:尺子上有数字1、2、3……。
(课件展示数字)
老师指出这些数是刻度数,并和学生一起按顺序读。
师:0以前大家就认识了,想一想,这个0在尺子上有什么作用呢?(课件圈0)
生3: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线就表示起点,当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这个0。
我们叫它0刻度。
生4:还有厘米。
师:真厉害,尺子上的“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可以写作“cm”。
2.厘米和米。
师:1厘米有多长?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同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师总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的1厘米,直尺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你知道吗?请同学们用手势比一比。
同桌之间比一比,说一说。
师:你会用厘米和米填空吗?
大拇指的宽大约 1 ___ 大树高约 2 ___
学生回答,老师核对答案。
生:大拇指的宽大约1厘米;大树高约2米
师:在测量物体时,我们应该怎样选用长度单位?
生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也可以用cm表示;
生2: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也可以用m表示。
师:你知道你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吗?
生: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3.测量物体的方法。
(1)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cm。
师:怎样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
生:我们以0刻度为起点。
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3 cm。
测量方法:①先把物体放正;
②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物体的左端;
③读出物体的右端所对的刻度数。
(2)这块橡皮的长度大约是()cm。
师:你知道怎样测量这块橡皮的长度吗?
生:以任意刻度为起点。
师:任意刻度为起点怎么测量?
测量方法:①先把物体放正;
②把尺子的刻度1对准物体的左端;
③读出物体的右端所对的刻度数为4
厘米。
生:用另一端的刻度减去起始对准的刻度,即4-1=3(厘米),这块橡皮长3厘米。
师总结:从一个刻度量到另一个刻度,这两个刻度之间相差多少,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
4.估量物体的方法。
师:乐乐想知道大树和熊猫的高度,可是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能帮助他吗?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答案了,勇敢的起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指导。
生1:以乐乐的身高为参照物,乐乐身高1米,大树大约有2个乐乐那么高,即2米高。
生2:同样以乐乐的身高为参照物,乐乐身高1米,熊猫的身高约是乐乐身高的一半,也就是50厘米。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我们估量物体的高度时,先确定参照物,再进行比较,得出估测值。
5.测量物体的记录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道题,你知道怎么解决吗?
师:可以选用什么测量工具?
生:用米尺测量。
同桌交流,说一说你的测量方法,老师巡视。
学生汇报:
①把米尺的0刻度对准旗杆底部,在米尺的右端
对准1米处做一个标记;
②接着上次测量做好的标记以同样的方法继续测量,两处整米数后接着量剩下的部分,剩下的部分用厘米表示。
生:旗杆的长度时1米50厘米。
师总结:结果是整米数的用米作单位;结果不是整米数的,1 米以下用厘米作单位,1 米以上可以用几米几厘米表示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引导学生整理巩固,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二板块【常错纠正查漏补缺】
1.填空。
(教材P56)
()厘米()厘米
()厘米()厘米
2.下面物体测量方法正确的是哪一个?在()里画“✔”。
()()
3.聪聪和壮壮谁高?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易错点反复练习,发现不足,纠正错误,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答案】1.4;2;3;1
2.()(√)
3.1米=100厘米,96厘米<100厘米,聪聪高。
第三板块【个体练习巩固基础】
1.剪一根1 米长的绳子,用这根绳子比一比你家中的下面物体(比 1 米长的画“✔”,比 1 米短的画
“✘”)。
(教材P57)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cm 或m)。
(教材P56)
3.画一画。
(1)画一条长 3 厘米的线。
(2)画一条比8 厘米短,比 5 厘米长的线。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学生对乘法的意
义、加法和乘法互相改写的掌握,提高计算能力。
【答案】1.√;×;√;×
2.cm;m;cm;cm;m;m
3.略
第四板块【小组合作逐题解决】
1.选一选。
(1)下面的物品中比 1 米长的是()。
①手机的宽②笔记本的宽③门的高
(2)下面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2.帮小鸭子排排队。
26米3厘米3米100厘米()<()<()<()
3. 比一比,填一填。
(1)()和()一样长,都是()厘米。
(2)木棍比50 厘米短()厘米。
(3)木棍比牙刷长()厘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答案】1.(1)③(2)②
2. 3厘米<100厘米<3米<26米
3.(1)铅笔;牙刷;20 (2)20 (3)10
第五板块【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1.量一量,填一填。
(教材P56)
()厘米()厘米()厘米()厘米
2.做一做,量一量。
(教材P57)
(1)把5个回形针连在一起,量一量一共有多长。
(2)5个小朋友手拉手,量一量一共有多长。
(3)先估计,从你们的座位处走到讲台大约有多长?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3.蜗牛已经爬了()厘米,还有()厘米就到家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时知识点,全面考核学生对课时知识点掌握情况。
【答案】1.5;5;3;4
2.(1)5厘米(2)略(3)略
3.5;3
第六板块【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你知道“限高4米”是什么意思吗?在校园里找一找,4米有多高?(教材P56)
2.用下面的积木搭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厘米()厘米()厘米
3.读一读,做一做。
(教材P57)
米和厘米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长度单位,比如尺和寸。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米=3寸1尺=10寸
设计意图:综合性练习,拓展学生学会利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答案】1.限高4米就是通过的物体不能高于4米。
3米能通过。
2.7;8;11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