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713”极端强降水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作用下,产生了德化的极端降水。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强降水雷达后向传播德化县
[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83(2019)06-0015-05
德化县是泉州市的一个山区县,位于泉州西北部, 由于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具有小气候突出特征。 暴雨的产生是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E,特别是 中小尺度的系统,是产生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而中 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又受大尺度系统的影响、制约, 并反过来影响天气尺度系统。对于中小尺度系统的研 究,主要集中于系统的触发、移动和结构特征分析。赵 宇等[勾研究表明,梅雨锋前不稳定空气的地形抬升和边 界层辐合上升是初始对流的主要触发机制,中尺度对流 系统的组织特征和发生、发展受近地面环境场制约。赵 明轩[3]等同样提出,低层动力场和地形强迫对MCS的 触发、增强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冯晋勤⑷的研究也有 类似的结论,低层辐合和地形是强对流重要的触发机 制。何立富[5]等在华南暖区暴雨研究进展中总结提炼了 3类华南暖区暴雨类型边界层辐合线型、偏南风风速辐 合型,以及强西南急流型的天气系统配置及触发因子。 关于对流风暴的移动方面,俞小鼎等同研究表明,雷达 回波的移动矢量是平流矢量和传播矢量的合成。如果平 均风方向(平流方向)与回波传播方向交角大于90。,称为 后向传播,此时回波移速小于平均风速 ,移动较慢,易导
2019年6月 第6期总第150期
海峡科学 Straits Science
June 2019 No.6, Total 150th
德化县“713”极 * 端强降水特征分析
林雄军'陈臻皓彳 (1.泉州市气象台,福建 泉州362000 2.德化县气象台,福建 泉州362500 )
[摘要]2018年7月13日,德化县出现了一次极端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德化本站小时雨强最大为82.6mm,突破历
12m/s,达到了急流的标准,福州的探空风速也增强到 了东北风8m/s,在德化地区的辐合有明显加强。同时 东南风急流也为对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和不 稳定能量输送,使得大气低层进一步高温高湿,大气层 结趋于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
・16・
图3 2018年7月13 H 08时和20时850hPa高空图
*基金项目: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8Z040);福建省气象局基层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9J04).
• 15 •
HAI XIA KE XUE
海峡科学
2019年第6期
图1 2018年7月13 0 15-19时累积降水及德化站逐5分钟降水分布
2环流形势
从图2可以看出,在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副热带 高压(以下简称副高)588hPa位势高度线可代表副高 控制的区域,在副高控制下,低层以下沉气流为主,不 利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08时,副高588hPa的位势高 度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以多云天气为主,20时副 高有所北抬西伸,在13日下午德化强对流发生时段内,
史极值。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泉州雷达等资料对该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边缘
存在不稳定层结,低层存在东南急流,带来充足的水汽,并有低层风速辐合,抬升凝结高度低,深厚的湿层,为
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对流在德化县东南部由地形和风速辐合触发,风暴具有弱回波区,回波悬
垂和风暴顶辐散等特征,且为后向传播风暴,使得风暴能长时间维持并且移动缓慢,同时风暴的降水效率高,共
致强降水。冯晋勤⑺在研究春季天气系统配置时,揭示 了福建省春季西南急流暖湿强迫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 过程的特征和规律。樊李苗等冈研究了中国短时强降 水、强冰雹、雷暴大风以及混合型强对流天气的环境参 数特征»现有对于福建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研究多针对前 汛期,而对台风季则主要关注其台风降水,对强对流的 研究较少,本文针对2018年7月13日发生在德化县的 极端降水,主要从天气系统和环境配置及对流触发传播 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有 所帮助。
图2 2018年7月13日08时和20时500hPa高空图
根据天气学原理中垂直速度的诊断可以知道,低层 流场如果存在辐合,因为大气准不可压,根据连续方程, 将会产生上升动,有利降水产生。从图3可以看出,在 13日08时,厦门的探空风速为东风4m/s,福州的探空 风速为东北风4m/s,在德化地区存在弱的风向辐合, 而到了 20时,厦门的探空风速明显加强,为东南风
德化处于副高边缘,为东南气流控制,有丰富的水汽和 热量来源,副高控制下沉气流使低层大气增温,大气具 有高温高湿状态,而副高北抬时,层结将转变为热力不 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从图1也可以看 出,大量级的降水都发生在副高的边缘,可见大的环流 背景虽然不直接产生降水,但限制了降水在一定的区域 内发生。
1降水概况
2018年7月13日15—19时,福建省中部出现明 显的短时强降水天气,从图1可以看出这次降水的特点 主要是:雨强大,降水时段集中,降水局地性强。其中 德化县潯中镇17时30分一 18时30分小时雨强为 82.6mm,突破历史最大小时雨强极值。德化县潯中镇 的降水时间集中在17时30分到18时30分,5分钟雨 强最大为11.9mm。
2019年第6期
海峡科学
HAI XIA KE XUE
3物理量诊断
3.1水汽条件分析 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发生,除了需要本地的水汽含量
高之外,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是必要的。从图4可以看 出,在08时和20时,德化地区的比湿都超过了 16g/kg, 具有非常良好的水汽条件,但是在08时全省的水汽通 量散度为正值,为水汽通量辐散,因此虽然比湿较大, 仍不利于强降水的发生,而到了 20时随着低层偏南气 流的加强,在福建省中北部地区转变为水汽通量辐合, 又因为水汽通量的辐合主要为风的辐合导致,可见13 日下午德化有较好的辐合上升条件,有利于短时强降水 的发生。
为逆转,表示有冷平流,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使 得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大,层结趋于不稳定。从TlogP图 可以看出,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都处于很低的 高度,只要有一定的抬升条件就可以触发对流发展,这 对于没有明显系统影响的对流发展尤其重要。另外,从 低层到500 hPa,露点曲线与层结曲线都相关贴近,表 明当天深厚的湿层也是有利强降水的发生 。降水的效率 也是产生强降水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图5可以看出,0 度层的高度达到了 5 km左右,而抬升凝结高度较低仅 为922m,可见暖云层非常深厚,而越厚的暖云层表明 降水效率高。这是很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