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6词三首(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01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 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
2.不同点: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 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 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 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②议论涉 及的问题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思索宇宙人生 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 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③苏词多铺 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 折,显得隐晦。
疏通文意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 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 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 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 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 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 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 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 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 北狼狈逃窜。义隆北伐失败至今已四 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 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哪堪回首,而 今侵掠中原的佛狸祠里香火盛烧,一 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 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04字 长调 登临词 怀古词
知背景
在词人中,辛弃疾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 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 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 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 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 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 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 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 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 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 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 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 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 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 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 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体会 从以上内容看,作者登临北固亭,千 古江山,不堪现实,触发了作者对古 代人事的怀想,从中寄寓了作者复杂 的情感。
词作的感情基调如何?
慷慨悲凉
合作学习
1、通过朗读,你了解到词人目睹了哪些不 堪现实?怀想到了哪些古代人事?
古代人事
不堪现实
孙权立国 刘裕建功 义隆败北 佛狸立祠 廉颇饭否
英雄无觅 残照荒草 烽火不再 鸦鼓齐鸣 豪杰被弃
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 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可以增强作品意蕴雄辈出——英雄难觅
朝廷腐败壮志未酬
刘裕建功——义隆败北
前车之鉴
扬州路烽火——佛狸祠鸦鼓
百姓麻木
廉颇有人过问——自己无人问津 不善用人壮志难酬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 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 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怀古词
怀古词的表现手法: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对比、用典;情景交融
怀古词的思想内容
1、感慨身世,观照自我: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 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悲叹年华消 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 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 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 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2、这里用到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 哪些情感?
写这孙刘两位英雄人物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 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 刺南宋统治者的无能。
用典 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和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故事说
明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戒不能草率行事。
用廉颇的典故 以廉颇自况,表明了自己虽有远 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