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同步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版七年级上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同
步练习(含答案)
济南版七年级上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共18题)
一、选择题(共15题)
下列使用显微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A.物像非常模糊——调节粗、细准焦螺旋
B.物像太小——调节粗准焦螺旋
C.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使用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目镜看物镜使镜筒下降
B.观察时左眼睁开,右眼紧闭
C.对光时,使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显微镜镜头脏了,要用专用擦镜纸擦
某校学生在进行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中,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A.随意将实验用具带出实验室
B.将实验废弃物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
C.不在实验室中食用实验材料
D.实验结束后仔细整理实验用具
观察如图显微镜结构图和显微镜视野图片,完成下题。
用显微镜视观察图象,如果图象不清晰,应该调节显微镜的哪一个结构
A.⑤ B.⑦ C.①
小华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环境光线较暗,你建议他选用A.大光圈、凹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C.小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
将手指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其细胞结构是因为
A.光线无法透过手指B.没有聚集到皮肤
C.放大倍数不够D.手指没有细胞结构
下面是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为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好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用左眼注视目镜,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④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⑤左眼注视目镜,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淸晰
A.③②①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④①③②⑤⑥ D.②③①④⑤⑥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先后调节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A.③② B.③① C.④② D.④①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已选用了“”的物镜,如果要把玻片标本放大倍,此时的目镜放大倍数是
A.B.C.D.
在显微镜下,若将图中视野甲变为视野乙,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分别是
A.向右上方移动,视野变亮B.向左下方移动,视野变亮
C.向右上方移动,视野变暗D.向左下方移动,视野变暗
在显微镜下观察写有“”字的玻片时,所看到的物象是A.B.C.D.
若装片上写有“”,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应该是放大的A.B.C.D.
用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象。
其中视野最暗的是A.B.C.D.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中光线较暗,则应改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
宇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最终看到了视野,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A.B.
C.D.
二、综合题(共3题)
请根据以下显微镜实验回答。
(1) 在对光过程中,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 在观察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上方移至上都,则玻片标本应向移动。
(3) 观察草履虫时,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准焦螺旋。
若选用目镜、物镜的镜头组合,则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请根据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回答。
(1) 在对光过程中,转动③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①] 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 在观察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侧移至上都,则玻片标本应向侧移动。
(3) 观察草履虫时,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⑤] 准焦螺旋。
若①的放大倍数是、②的放大倍数是,则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这个学期,我们学会了显微镜的使用,下面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 如图为了方便寻找某一目标细胞,需要尽可能观察到标本更大的范围,应选用显微镜的镜头组合是。
(2) 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
(3) 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发现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下方,要想把观
察目标移动到视野的上都,应该将装片向方向移动。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
1. 【答案】A
2. 【答案】D
3. 【答案】A
【解析】根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等,进行分析判断,随意将实验用具带出实验室不符合规范。
故选择A选项。
4. 【答案】B
5. 【答案】A
【解析】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故选A。
6. 【答案】A
【解析】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簿而透明时;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成像。
手指不透明,光线不能透过,因此将手指放在通光孔的上都,用显微镜观察,视野一片黑暗,导致不能看清手指的结构,A正确。
7. 【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为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用左眼注视目镜,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好对准通光孔④眼睛从侧面注视
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装片为止⑤左眼注视目镜,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D正确。
故选D。
8. 【答案】A
【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从甲调整为乙,物像向下移动了,并且细胞变大了,所以应向上移动装片,然后转动③转换器调换高倍物镜,最后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A正确;
故选:A。
9. 【答案】A
【解析】通过分析已知显微镜要放大的倍数是倍,物镜放大倍数是倍,而目镜的放大倍数就应是显微镜放大倍数除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即,是倍。
故选A。
10. 【答案】D
【解析】在显微镜观察到物像是一个倒像,图乙的物像在视野上都,说明了物像往右上方移动了,所以载玻片应该往左下方移动。
图乙的放大倍数明显比图甲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以从视野甲变为视野乙,视野变暗。
故选D。
11. 【答案】D
【解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原物象得倒像,是原物体旋转后形成的像,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写有“”字的玻片时,所看到的物象是。
故选D。
12. 【答案】A
【解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
所以把写有“”字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A正确。
故选择A选项。
13.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
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
图AB中的细胞体积较C小,较D大,所以亮度在二者之间。
14. 【答案】B
【解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
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
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
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即应该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15. 【答案】C
【解析】在显微镜下首先看到的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题干中的物像位于视野上都偏左方,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移动移到视野上都。
即出现图所示;此时图中细胞结构不清楚,要放大物像,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即出现所示图象,细胞体积放大了,但是图象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清晰,即图。
故选C。
二、综合题(共3题)
16. 【答案】
(1) 反光镜
(2) 上
(3) 细;
17. 【答案】
(1) 目镜
(2) 左
(3) 细;
18. 【答案】
(1) 甲和丁
(2)
(3) 左下
【解析】
(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甲目镜和丁物镜。
如图为了方便寻找某一目标细胞,需要尽可能观察到标本更大的范围,应选用显微镜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丁。
(2) 显微镜呈倒立的像,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3) 显微镜呈倒立的像,发现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下方,要想把观察目标移动到视野的上都,应该将装片向左下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