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顾颉刚的边疆教育思想和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 类号 ]K 2 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0 . 7 3 2 6( 2 0 1 7) 0 7 . 0 1 2 0 . 1 0
1 9 4 7 年 9月 2 3日,顾 颉 刚致 函弟子 白寿彝 ,曾说从 九一 八事 变 至今 1 6年 间 ,“ 民众 教育 ”和 “ 边 疆工 作 ”两件 大事永 远 占据 了他 的心 。[ 1 】 至少 从创立 禹贡 学会 开始 ,顾 颉刚 的确倾注 了许 多精 力 于边疆 工作 ,学术 界对其 边疆史 地研 究部分 研究较 多 ,却 不太关 注与之 密切相 关 的边 疆教育 思想 和实践 ,极 大
荽 ‘ 繇宕 2 0 1 7 年第7 期
近代知 识 与制 度转 型 ・

民国时期顾颉刚的边疆教育思想和实践
杨 思机
【 摘 要】 抗战时期 ,著名 历史学家顾颉 刚经过西北甘 、宁 、青三省教 育考察 ,认识到边疆 民族具有独特 且悠 久的历史文化 和教 育体 系,形成 了相互尊重、平等 团结 、共 同发展的 中华 民族观和边疆文教观。他向管 理 中英庚款董事会和 国民政 府建议 , 边疆教育方式必须适应环境 , 社会教育和学校教 育相 结合 , 藉此发展 生产 ,
时顾 颉刚关 注边疆 问题侧 重消 除外患 ,并 未就普 及蒙 民教育 做更多 思考 。
1 9 3 6 年1 月,顾颉刚到南京为禹贡学会募款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 “ 正要办边疆教育” ,董事长朱 家骅 以禹 贡学会 也注重 边疆 ,遂给 予 1 5 0 0 0元补 助 。[ 5 】 大致 从此 时开 始 ,顾颉 刚与 边疆教 育结缘 。1 9 3 6 年8 月,顾颉刚由白寿彝介绍 , 频繁与北平 回教人士往还 ,讨论西北问题及沟通 回汉计划。8 月3 1 日,
员谭惕吾是顾颉刚的学生 ,曾跟随内政部长黄绍 考察内蒙古,受顾颉刚帮助 ,将随行搜集资料整理成 《 内蒙之今昔 》 一书 , 其 中详细记录了内蒙古各盟旗教育的落后情形 。结论大体是 ,“ 即凡与汉人最接近
者 ,教育情形最佳 ;接近稍差者,教育亦稍次 ;最不接近者,则至今几无新式教育之可言。 ” 只是当
作者简介 杨 思机 ,华 南师 范大 学历 史文化学院讲 师 ( 广东 广 州,5 1 0 6 3 1 ) 。 ① 李芳、杨 红伟 两人 专文探讨 了顾 颉 刚对 于甘 肃教 育提 出的各 种主 张和 实践 , 曾简单提及 边疆 民族部 分 。参 见 李芳 、杨红伟 : 《 顾 颉刚与甘 肃教 育》 , 《 兰州 教 育学院学报 》 2 0 0 3 年第 2 期。
1 9 2 5 年 ,九世班禅从西藏流亡到北京 ,内蒙古地区许多蒙民远道前来朝拜 ,为顾颉刚提供了近距 离观察蒙古人 的机会。当时北京一般人都瞧不起蒙古人 ,说衣服肮脏 ,智识愚昧,是 “ 劣等民族” 。顾
颉 刚却认 为 ,蒙 古人信 仰热烈 ,令人 肃然起 敬 ,而汉人懒 惰乖 巧 ,贪 图小利 ,没有信 仰 ,整 E t 打牌 与吸

1 20 -
鸦 片混 日子 ,改掉颓废精神 ,必先鼓励 民族通婚 ,换去怯弱体 质。国内汉、满 、蒙 、回、藏五大 民 族 中 ,“ 除了汉族之外都没有什么文化 ,他们还在过游牧渔猎的生活” 。正因草 昧无智识 ,“ 他们 的精 神得保持其新鲜 ,他们的体质得保持其强健 ” 。所 以,汉人要改掉对待蒙古人的冷酷态度 ,一方面应和 蒙古人接近 ,向他们灌输智识 ,使其 自 动改善生活,实现汉蒙通婚 ,另一方面尽力输入西洋文化,使汉 人 自动改掉偷懒的精神。具体办法是 ,组织一个汉蒙联欢会 ,内容除召集欢迎会 ,邀请他们参观学校 、 工厂 、名胜 ,了解近世文化和汉族文化 ,启发改善生活的愿望 ,成立蒙藏学院及佛教会作为永久交换情 意的机关 , 允许组团参观蒙古 , 设立蒙民参政会 , 参与政治活动之外 , 还包括由蒙古人设立蒙民教育会 , 计划普及教育的方法。“ 师资如本地人缺乏 ,可由汉人中挑选 ; 所挑选的汉人先须习学蒙文。 ”嘲


平等 看待 边疆 民族 文化教 育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古史辨 运动 中 ,顾颉 刚号称 打破 民族 自古一统 的传统 观念 ,破 除三 皇五帝 的迷信 ,将 民族 团结建
立在理性信仰上 ,理念上重视汉族以外各族历史文化的研究 , 但实践中并未展开。后来通过亲到边地考
察 ,以及接 触边疆 知识青 年等途 径 ,他对 边疆 民族文 化教育有 了逐渐 深入 的了解 。
1 9 3 4年 夏 ,顾 颉 刚 和燕京 大 学友人 考 察 内蒙古 地 区 ,对 蒙 民教 育现 状有 所关 注 。他观 察 到 ,察 哈
尔省十二旗群 内受小学教育的人只有 7 0 0 余人,受中等教育的 4 0 人 ,读到大学的 6 人。锡林郭勒盟几 乎没有。绥远省盟旗受小学教育的仅 6 6 9 人, 受 中等教育的只有 4 人。拿 内蒙人 口作 比例 ,受教育者占 总人 口的 0 . 5 %。“ 察绥交通方便 ,尚且如此 ,宁夏 、青海的蒙民不用提了。 ”[ 3 南京 国民政府 内政部职
影响了对其民族观的合理解读。 在 《 顾颉刚全集 》基础上 ,辅以其他相关史料 ,顺时序梳理他对于边
疆文 化教育 认知及 参 与边疆教 育活动 的演变 ,并置 于边疆 教育 发展脉络 中把握 ,有助 于澄清其 中华 民族 观 的 内涵外 延 ,管窥 民国时期边疆 教育 的时代 特征和历 史意义 。
改善 边民生活 ,在 尊重各族差异、彼 此交流交往基础上 ,边疆文化和 内地文化互 学互鉴 ,同时改造 ,共 同趋
于现代化 ,最终融合成整个 中华 民族。顾 颉刚的边疆文教思想和 实践体现 了有识之士试 图通过普及教 育实现
民族 团结的灵 活构想和艰苦努力 ,折射 出民国时期边疆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 关键词 】 顾 颉刚 中华民族 边疆民族 边疆教 育 社会教 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