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元练习 人民版 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2、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能战胜其他社会思潮的根本原因是()
A、李大钊等宣传
B、中国社会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革命性
D、五四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点是()
(1)具有反封建思想(2)宣传资产阶级革命
(3)具有两面性(4)提出救国主张
A(1)(2)(3)(4) B(1)(3)(4) C(1)(4) D (3)(4)
4、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是
A、全盘否定
B、全盘接受
C、毫无关系
D、继承与发展
5、在近代中国宣传进化论影响最广泛的是
A、《革命军》
B、《新学伪经考》
C、《原富》
D、《天演论》
6、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了民族危机
B、推动了政治改革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
7、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B、推翻了清政府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8、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
D、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9、有人评论辛亥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
天下岂有与暴民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国同毙耳。
这段话的意思是
A、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B、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C、革命只会导致社会动乱
D、清政府统治一定会灭亡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
B、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1、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B、编译外国的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12、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是
A、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D、启迪人们挣脱封建统治牢笼
13、《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A、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
B、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C、批评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14、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15、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
A、敲响民族危亡的警钟,号召救亡图存
B、用科学理论阐述社会发展规律
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
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
16、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
17、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
18、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改良主义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20、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1、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二者共同点的归纳,不准确的是
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22、“随着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中国文化有了进步
B、文化要受社会现实制约
C、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混乱
D、中国文化的特点新旧交替
2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大的区别是
A、革命性质不同
B、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
C、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D、革命的结局不同
24、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政治
D、利用西方政治学说说明儒学合理性
25、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与民主共和绝对不相容
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的内在联系
26、“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继续”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反对复古尊孔
B、主张实业救国
C、反对封建主义
D、主张民主共和
27、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的不足,其表现是
A、彻底批判了儒家正统思想
B、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
C、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
D、掀起反
封建斗争的浪潮
28、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都是
①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信念②根据亲身实践、审慎思考而抉择的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吸引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②③全正确
D、①②③全不正确
29、下面属于五四新思潮的有
①无政府主义思想②泛劳动主义③新村主义④实用主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30、“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进化的。
”你认为这是谁的主张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二、材料解析题
31、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
材料三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
32、材料一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二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
”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
三、问答题
33、近代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是;欲张国是,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试归纳这段议论的核心思想,并对郑观应等人的早期维新思想作一简要评价。
3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可以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简介其代表人物、内容特征以及特点。
答案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
1-5 ACBDD 6-10 DACCC 11-15 BADCA 16-20 BDCCD 21-25 CBCAD 26-30 CACDD
二、材料解析题
31、(1)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制夷”就是抵抗外国的侵略
(2)先购买,再仿造;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3)变官制;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教育和政治制度
32、(1)儒家学说。
(孔教)(2)拯救中国,挽救民族危机。
(3)新文化运动时期。
三、问答题
33、核心思想:制定宪法,取信于民,设立议院。
它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技传播,有利于否定封建专制统治,具有进步意义,并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34、(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
特点: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
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2)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代表人物: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
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特点: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
以天赋人权进化论为武器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不仅学习技术,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3)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主张:民主与科学到社会主义
特点:学习西方的思想文明。
前期以民权平等学说为指导思想。
彻底否定封建传统。
后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宣传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