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区XX小学小学语文 趣味课堂(故事大王)没有什么不可能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故事大王没有什么不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什么不可能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未让他因为自己残疾而感到不安。
后来他学踢橄榄球,他发现,自己能把球踢得比别的男孩子都远.他专门请人设计了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婉转地告诉他,说他“不具备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请他去试试其他的职业。
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教练给他一次机会。
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孩子这么自信,对他顿生好感,因此就接受了.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赛到来了。
那天,球场上坐了66万名球迷。
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
这时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喊。
当邓普西进场时,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只有55码远,那是由巴第摩尔雄马队毕特·瑞奇踢出来的。
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在笔直地前进。
但是踢得够远吗?几十万名球迷屏气观看,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双手,表示得了3分,邓普西的球队以19比17获胜。
球迷们疯狂了,他们被邓普西创造的奇迹震撼了,很多人泪如雨下。
因为这个“极限球"是一个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右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启示】身怀坚定信念的人,在生活中根本就不会存在“不可能做到”的念头。
那些在常人眼中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成就与成绩,实际上是坚定信念与毅力产生的结果。
趣味对联集锦”中国名胜”
趣味对联集锦"中国名胜":一、写景类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西湖开化寺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昆明黑龙潭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龙井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放鹤亭
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
——峨眉洪椿寺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北京陶然亭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 上海豫园得月楼
石室云开,见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福建永泰方广岩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武夷山石湖涧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 建晋江县草庵
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荅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邵武熙春山
二、写人类
丹心应结平权乐
碧血常开革命花
——杭州西湖秋瑾墓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西湖岳坟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老臣心
——扬州史可法祠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四川眉山三苏祠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成都武侯祠
三、怀人抒情说理类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安徽采石矶太白楼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人
——贵阳城北关头桥
烟雨湖山六朝梦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英雄儿女一枰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南京莫愁湖胜棋楼
庄子送葬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1),若蝇翼,使匠石斲之(2)。
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斲之(4),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5)。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7),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注释】
①郢:楚国的都城.垩(e):白垩泥.慢:亦写作“漫”,涂抹的意思。
“垩慢其鼻端"是说白泥涂抹了他的鼻尖。
②匠石:人名,一个姓石的匠人。
斲(zhuo):用斧子砍削;“斲之”
是说用斧子砍削掉这绳翼大小的小白点。
③斤:斧。
成语“运斤成风”源出于此句。
④听;听任,随意。
尽垩:完全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⑤失谷:没有失去常态。
⑥质:对,这里指相互匹对的对象。
下同此解。
⑦夫子:指惠子。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
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容易读错的词和字
“白山黑水”
《中国剪报》某期第五版有这样一句话:“从1950年10月16日开始,上百万中国英雄儿女,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在白山黑水的三千里战场上,演出了反侵略的胜利壮举。
"文中的“白山黑水"显然用错了.
“白山黑水”是东北与黑龙江的合称,后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而上文作者却将它到朝鲜去了。
此外,还容易使人产生抗美援朝战争在我国东北的误解.其实,朝鲜有其代称,即“三千里江山".杨朔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正是以《三千里江山》为书名的。
容易读错的姓
柏Bǎi 贲Bēn 秘Bì 啜Chuài 杲Gǎo 干Gān 纪Jǐ宁
Nìng 区ōu 繁Pó 仇Qiú 那Nā 召Shào 莘Shēn 燕Yān 应Yìng相Xiàng 乐Yuè尉迟Yùchí 少Shào 哈Hǎ郝Hǎo 冼Xi ǎn 亓Qí 缪Miào 靳Jìn 乜Niè观Guàn
容易读错的地名
蚌埠bèngbù泌bì阳丽lí水长汀tīng海参崴wǎi 綦qí江渑miǎn池台tāi州东莞(音管)滇Diān池
牟Mù平栎Yuè阳涿Zhuō州尉Yú犁栎Yuè阳郴
chēn州
容易读错的成语
暴殄(tiǎn)天物安步当(dàng)车并行不悖(bèi)觥(gōng)筹交错怙恶不悛(quān)大模(mú)大样
衣(yì)锦还乡如法炮(páo)制心宽体胖(páng)卓(zhuó)有成效唾(tuò)手可得徇(xùn)情枉法
涸(hé)泽而渔绿(lù)林好汉不无裨(bì)益大服便便(pián)色厉内荏(rěn)沐风栉(zhì)雨
济济(jǐjǐ)一堂大事渲(xuàn)染泥(nì)古不化汗流浃
(jiā)背踽踽(jǔ)而行
喜迁莺
许棐
鸠雨细,燕风斜。
春悄谢娘家。
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
薄醉欲成还醒。
一春梳洗不簪花,辜负几韶华。
写闺怨之词,难度颇大。
但作者在这首短词中,却用简洁而又优雅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些类似于《特丹亭》中杜丽娘式的少女形象。
她的伤春情绪,她的不甘于深锁闺房的反抗精神,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留恋,就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词从暮春景色写起.“鸠雨细,燕风斜”二句,用笔极优美,一上来就给人以美的享受.词人将细雨斜风倒装成雨细风斜,将意思的重点落在“细”字、“斜”字上;再加以“鸠”字、“燕”字缀成“鸠雨”、“燕风”,又巧妙地给风雨赋予了季节的特点。
将雨时鹁鸠鸣声急,故有“鸠唤雨”之说,诗词中常二字连用;鹁鸠在古时亦称布谷鸟。
布谷催耕,常与连绵的细雨连在一起.燕儿的飞翔,又常与春风“作伴”。
所以上面六个字,准确、形象地交代出了暮春的季节特点,为后文点明“春悄”之“春"
字,作了铺垫。
不仅如此,布谷鸟在细雨中自由地鸣叫,小燕子在斜风中快乐地起舞,这声音与动作,又和下文“春悄谢娘家”的幽静、寂寥,形成了对比.谢娘,原指东晋王凝之妻谢道韫;这里借以暗示词中的女主角是一位贵族人家的才女。
试想,窗外早已是一片生机勃发的春景,而屋内却是一片闷沉的气氛(更何况,被深锁于此的又是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所以女主角那种爱慕大好春光、不甘被锁深闺的心理,就含蓄而丰满地写出了。
从这三句中就不难见到作者用心之深,下笔之细。
接下两句,一反上面那种隐而不露的写法,而出以“怨语":“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时光已抵傍晚,天又不放晴,一块浓重的暮云更遮断了少女凝望天边的视线,故而她就发出了怨恨之语。
意思是:一重帘子就已将我阻隔在深院内室,使得帘外之近竟变成了“天涯”之遥,更何况天上还有重重乌云来遮隔呢?从这两句来看,在她内心深处,藏有一个“心上人"的影子。
她想要与他会面,奈何家规和礼教绝不允许这么做,怨恨之极,只得从“尤人”发展到了“怨天”-—但出于大家闺秀的身份,她却又不能直言其埋怨父兄之情,只能将一股怨气尽撒之于帘子和暮云。
这其间的曲折三昧,尽在文字之外。
于此亦可见得作者揣摸和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深湛功夫和高超技巧。
既然心中充溢着怨恨,那么她必然会有所反抗。
但是她缺乏勇气和机会,因此只能采取比较“消极"和婉转的反抗形式。
“釧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以及“一春梳洗不簪花”这几句就是写她的这种“消极反抗”。
摘下了手臂上的金釧,拔下了头发上的玉钗,甚至一
整个春天都不愿插花打扮,这实际是暗示自己“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
卫风。
伯兮》)的心意,同时又是向她父兄的一种“抗议”行动.可是,她的这种举止行动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父兄并没有让她走出深闺,而所怀的恋人也并不能因此而得见,所以她又一次堕入了痛苦之中.
“釧金寒”的“寒”字,“钗玉冷”的“冷”字,就反衬了她得不到安慰与温暖的失望心理。
而“薄醉不成还醒”更表明她内心的苦闷远非醉酒所能排遣.最妙的则还在词尾:尽管她一春不愿簪花打扮,然而却吐出了一句“真话”:“孤负几韶华!”意思说:让一年的春光白白流逝,让一年的鲜花白白丢抛,从真心而言,实在又是舍不得的。
“韶华”与“孤负”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极为沉重,内蕴又极为丰富。
它所表达的,就正是杜丽娘所唱出的感叹:“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因而,极能代表封建社会中广大青年妇女(特别是有才之女)所普遍怀有的悲剧心理,具有相当深刻的典型意义。
这是本词更深一层意思。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虽跳不出一般婉约词描写“春思"、“闺怨"的窠臼,但从它所写到的反抗心理和悲剧心理来看,却又不乏某种新意。
它从常见的怀人进而写到了对于命运的怨叹,又写到了对于人生的肯定,都显示了思想内蕴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