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东南亚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

(2)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哪些了解?”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讲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4)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文化。

3.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四、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东南亚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收集有关东南亚的资料,了解其特色产业和文化。

3. 思考题: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启示?六、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以山地、高原为主,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3. 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 展示东南亚地形、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形、气候特点。

中图版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教案:分析东南亚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中图版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教案:分析东南亚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中图版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教案:分析东南亚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一、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1.气候类型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等。

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最为常见。

2.气温和降水东南亚的气温和降水都比较高,主要是由于赤道的影响和季风气候的作用。

气温稳定在25℃左右,而且全年都比较潮湿,每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

这种多雨、多热的气候特征对于东南亚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影响气候对东南亚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存在导致当地植被繁茂,大量的森林资源为当地的木材、果实和药材提供丰富而有利的条件。

同时,多雨的气候也有利于当地的农业发展,如越南等国家的水稻种植就是利用了当地丰富的雨水资源。

二、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及其影响1.地形类型东南亚地区地形类型也十分丰富,主要有平原、山脉、高原等。

同时,东南亚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东南亚地形的多样性,使得其气候类型也相应多样。

地形如山、海对气候的影响较大,使得气候变化更为多样化。

3.影响东南亚地形的复杂性对当地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平原适宜农业发展,方便交通运输,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工业发展。

而山地、高原上则适宜畜牧业和观光业的发展。

同时,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却一直是当地人民面临的重大风险。

三、东南亚自然条件对当地生活和经济的影响1.环境保护方面东南亚气候、地形的多样化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气候多雨、地形复杂,使得当地植被得以广泛繁茂,也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对当地环境保护构成了挑战。

2.农业方面东南亚气候和地形的特点使得当地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有利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雨水资源为当地的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越南的水稻种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同时,当地的自然环境变化也有可能带来农业上的危机,如El Nino现象会导致气候变干旱,危及该地区的农业生产。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3.理解东南亚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二、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3.东南亚的旅游业发展。

三、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2.东南亚旅游业的成因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地图展示东南亚的位置,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的地理特点。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国家、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位于亚洲南部和东部,包括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讲解气候成因及特点。

3.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及分布:水稻、橡胶、油棕、椰子等。

讲解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分布规律。

四、案例分析1.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以泰国、新加坡为例,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原因及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旅游业。

二、课堂讲解1.东南亚旅游业的成因: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文化、便利的交通等。

2.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旅游业发展迅速。

三、案例分析1.东南亚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模拟旅行社策划一次东南亚旅游活动。

2.各组展示策划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复习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2.思考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学生对东南亚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特点,了解其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文章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南面,涵盖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内,既有山脉高地,也有平原河口,既有草原森林,也有沙漠盆地,这些地形特征的差异造就了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配置,也决定了各国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全面了解和认识东南亚地理及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情况,我编写了以下的七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自然特征,包括地势、气候、水域、岛屿等。

2.认识东南亚各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语言、宗教和文化特点。

3.了解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经济产业、贸易、旅游、人文景观等。

4.了解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历史和现今合作形势。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体系(1)位置: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边界,了解其与邻国的位置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

(2)地势:介绍东南亚的地形地貌,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岛屿,了解其景观特点和区域划分。

(3)气候: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了解其气候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水域:介绍东南亚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了解其资源和文化特点。

2.国家特点(1)人口:介绍东南亚国家的总人口和人口密度,了解各国的民族组成和语言特点。

(2)文化:介绍东南亚国家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东南亚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沿革。

(3)经济: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和贸易方向,了解各国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历程。

(4)旅游: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了解其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引领经济的作用。

3.中外交往(1)历史: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了解彼此的友好合作和资产互补的历史基础。

(2)现状: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领域和发展现状,了解双方的合作重点和前景。

4.资源使用(1)资源保护:介绍社会公众和政府机构如何保护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了解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背景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探索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人口、经济和政治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和趋势。

东南亚地区包括许多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新加坡等,它们中有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另一些则碰到了环境和人口的挑战。

本教案将采用小组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目标学习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够:•识别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国家和其位置。

•描述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地和生物多样性。

•讨论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语言和文化特征。

•研究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情况。

•探讨东南亚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分析东南亚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计划本课程将由6个块组成,每个块包括一个小组活动和一个讨论环节,时间约为45分钟。

块1:介绍东南亚地区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讨论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国家和其位置。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和对他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新的发现。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2:自然环境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地和生物多样性。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3:人口、语言和文化特征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语言和文化特征。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4:经济和政治情况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情况。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5:问题和挑战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影响东南亚地区的未来发展。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__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__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__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__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__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__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

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及矿产资源。

(3)了解东南亚的人种、宗教及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别东南亚的国家及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分析东南亚的气候、农作物及矿产资源分布。

(3)采用比较法了解东南亚的人种、宗教及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及矿产资源。

(3)东南亚的人种、宗教及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作物和矿产资源的影响。

(2)东南亚的人种、宗教及文化特点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东南亚的相关知识和教学内容。

(2)准备教学课件、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东南亚的相关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要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对东南亚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简要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 知识讲解:(1)详细讲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及矿产资源。

(2)分析东南亚的人种、宗教及文化特点。

3. 课堂互动:(1)提问学生关于东南亚的知识,引导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的认识。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东南亚国家,分析其气候、农作物及矿产资源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2)举例说明东南亚的人种、宗教及文化特点在各国的影响。

5. 总结回顾:(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强调东南亚地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示意图。

3. 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深入了解其文化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东南亚的自然资源1. 水稻种植业2. 矿产资源3. 森林资源4. 水力资源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及其特点。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地区)备课教案:东南亚1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地区)备课教案:东南亚1

七年级地理学科集体备课
总课时
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

说出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及
析、比较法的运用。

、自然环境二
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地形;河口三、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
)学生根据自
论。

一、东南亚的范围:包括四、气候特征:中南半岛以
存在的问题:
,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雨林气候为主,所以河流的水量较
、登山鞋
根据东南亚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综合分析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的搭配关系。

板书设计:成
火山、。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

第二节东南亚课标内容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归纳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形特点以及河流的分布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能举例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1.东南亚地区的区域特征。

2.能够运用不同的地图、数据图表、文字资料等,分析东南亚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3.通过东南亚这一案例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

难点:1.学会运用资料分析东南亚区域特征的成因。

2.掌握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一:稻米粒粒香款款入话题辨别实验,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有两种:米饭和馒头。

你平时更爱吃哪种?你知道吗?大米也是有好多种的。

今天老师就带了两种米,请一位同学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看闻,畅谈体会:导入新课:由泰国香米导入盛产稻米的东南亚。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导入方式的设计,也为我后面设计的探究过程奠定了情感基础。

教学环节二:淡淡稻米香幽幽探寻路一探水稻种植:问题引领:总问题:为什么东南亚会成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分析: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有关。

分问题:1.东南亚具体的位置在哪里?2.东南亚包括的范围有哪些?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3.东南亚属于什么气候?气候具有什么特点?这种气候特点对水稻生产有什么影响?4.水稻主要的出口国有哪几个?这几个国家在水稻种植方面,会选择什么样的地形来种植水稻?5.河流在农业生产中可以起到哪些作用?(除了这些作用外,河流还可以如何利用,如何能够趋利避害?这一问题也可以放在后面的话题二中研究。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掌握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3. 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 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3.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教学准备:1. 教材《东南亚》相关内容。

2. 世界地图、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政区图。

3. 东南亚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所在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东南亚位于哪个方位吗?它包括哪些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东南亚》。

环节二:新课教学1. 地理位置教师出示东南亚地形图、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2)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3)东南亚与哪些大洋和洲际相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2. 主要国家及其邻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主要国家有哪些?(2)这些国家与中国相邻的是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东南亚在我国地理位置、气候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你们能回忆一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1. 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特点是什么?(2)这些气候特点对农业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杨河初中舒问标【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指图答题和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并通过分析对比河流流向等特点,说出其对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3.能运用地图,说出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4.能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说出东南亚气候类型和分布范围,能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

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5.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6.能根据位置等因素分析新加坡经济发展原因,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由东南亚旅游导入本堂课的内容。

2.用各种地图和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领会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南亚气候及特点。

4.学会根据地理要素分析地理问题。

5.用读图讲解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授课,由于出现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围绕着读图、问图、讲图进行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互相作用的地理道理。

3.了解东南亚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

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进而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重点】东南亚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重要性【难点】读图分析,总结归纳地理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口说地理法、图绘地理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Flash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东南亚地理知识的习题,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b.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介绍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2.实践作业:
4.学会使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信息,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东南亚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东南亚旅游攻略、模拟水上市场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东南亚文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掌握东南亚主要国家及首都。
2.熟悉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农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热带雨林气候、水稻种植、水上市场等。
3.掌握东南亚的主要旅游资源,如吴哥窟、下龙湾、巴厘岛等,了解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各国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著名旅游景点,如泰国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引发学生对东南亚的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来自哪个地区吗?”学生回答:“东南亚。”
3.教师总结:“是的,东南亚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地区的地理特点。”
c.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东南亚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东南亚

东南亚 第1课时 教学⽬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了解东南亚的⽓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 教学重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导⼊新课 ⼆、学⽣⾃读课⽂、了解课⽂重点和疑点 三、师⽣探究、共同理解课⽂ 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致在30°N⾄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通过地形图分析: ⑴、中南半岛北部地势⾼峻,南部地势低平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岭多、平原少。

3.河流 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地,判断其⽔⼒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做⽐喻加强学⽣对“⼭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⑵、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

指导学⽣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尝试独⽴分析影响东南亚⽓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林⽓候和热带草原⽓候, ⑴、在中南半岛上11⽉~次年5⽉盛⾏东北风、降⽔偏少,为旱季6⽉~10⽉盛⾏西南风、降⽔很多为⾬季。

农作物⼀般在⾬季播种、旱季收获。

⑵、在马来群岛上,终年⾼温多⾬,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年到头都有收获 马来群岛⽕⼭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5、指导学⽣完成课⽂34页的活动题②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河相间分布,地势北⾼南低。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易错点 东南亚的气候分布
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做题时容易将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混淆。
易混点 马半岛与马群岛
马群岛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南部。马半岛是中南半岛向南伸向海洋的狭长部分。马六甲海峡位于马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不是位于马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德育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自
4.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__泰国__、越南、缅甸
__泰国__
__菲律宾__
__马西亚__
__印度尼
西亚__




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探究点一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问题导入
下图是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描述,据图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赤道__~__北回归线__。
(2)海陆位置:地处__太平__洋和__印度__洋之间。
3.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十字路口__”。位于马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七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七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七年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术(1). 认识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地点。

(2). 认识东南亚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季民风候特色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散布。

(3). 认识东南亚人口浓密、华人众多的特色,认识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增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 认识东南亚的旅行资源和社会风采。

2、过程与方法(1).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剖析地形特色和地点特色,培育学生的察看、剖析能力。

(2). 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剖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色,区内差别,培育学生的地区剖析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各国发展应当就地取材的看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秀质量。

二、教学设计重点1.东南亚地理地点的重要性和地形特色。

2.热带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浓密,华人散布集中。

三、教学设计难点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色。

2.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季民风候的主要散布、天气特色和主要差别。

四、课型新讲课五、教学设计方法察看、比较、演示、议论、归纳等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七、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新课]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相互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绘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川相连的东南亚。

[讲解新课]1.课件展现:图 7.17 “东南亚在世界中的地点”和“东南亚政区图”,图 7.18 “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地点。

2.学生回答,教师指引。

(1)范围:包含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多半。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 11 国,此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越南、老挝、缅甸 ) ;内地国 ( 老挝 )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 印尼 ) ,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东南亚
东南亚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
教学重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 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通过地形图分析:
⑴、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
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水准分析河
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增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⑵、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相
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因为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
热带草原气候,
⑴、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
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⑵、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能够随时播种,一年
到头都有收获
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
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5、指导学生完成课文34页的活动题②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山河相间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气候特征: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河流特征:自北向南流,山区水流湍急,平原水流平缓。

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地形崎岖,山岭众多。

气候特征:主要为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河流特征:短小湍急。

㈡、马六甲海峡
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
运输中的咽喉位置。

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

太平洋与大西
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4、学生阅读课文“花园城市——新加坡”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
输中的地位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
物和矿产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富饶的物产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6页图7-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


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4、指导学生完成课文37页活动题
活动题①中南半岛水稻主要分布在泰国、越南、缅甸的平原地区,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题②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热带
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㈡、我国的近邻
1、读图7——8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缅甸——仰光马来西亚——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东帝汶(最新独立)
2、其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3、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4、居民
⑴、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⑵、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