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人类学视域下傣药命名的医药文化内涵探析
傣族医药文化浅谈
![傣族医药文化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f7b6ec330912a216147929da.png)
E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t h n o p h a r ma e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 3・
傣 族 医药 文 化 浅 谈
艾罕 炳
云南省新 闻出版局 ,云南 昆明傣医药学是我 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 2 5 0 0多年 的悠久历史 ,她是傣族 人民长期在与 自 然 和疾病 的斗争 中 ,不
断认识 、积累 、总结 出来 的 , 具有鲜 明的地 方和民族特 色的传统 医学 。她 以 “ 四塔” 、“ 五蕴 ”理论为核心 ,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千百 年 来, 傣 医药为傣族人 民和云南边疆各族人 民的防病 治病 、繁衍生息作 出了巨大贡献 ,被认 为是云南省最 具影响 的民族 医药 ,并于上个世 纪 8 0 年代被 国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 民族医药 。
【 关键词 】 傣医药 ;傣族医药文化 ;傣族骨医 【 中图分类号 】R 2 9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3 )2 0— 0 0 0 3 — 0 2
傣族人 民崇 尚水 ,许 多节 日、习俗 都 跟水有 关 。著 名 的就是 “ 泼水节” 。“ 泼水 节” 是傣族 的新年 佳节 ,时 间在 论 的过程 中,佛学理论起 了重大的作用 。 傣历六月 ( 公 历 4月 中旬 ) 。节 日期 间 ,男 女 老幼沐 浴 盛 傣族的 医药文化 主要 指的是傣 族在 自己的历史 长河 中 , 装 ,到佛寺赕佛 。人们互 相泼 水祝福 ,一 是为 佛 “ 洗 尘” , 在 自己的生产 生 活 中 ,与大 自然 开发 ,与 生活 疾 病抗 争 , 二是祈求消灾除病 。接着举行 “ 丢包” 、放高升 、赛龙船 等 与死神较量 的实践 中不 断总 结 、积 累和 丰富起 来 的医与 药 活动。今天 ,傣 族 “ 泼水节 ” 已成为 中外旅游 者踊跃 参 与 的文化 。当然 ,在数 千年 的历 史发 展过 程 中,傣 族 的医 药 的旅游活动 。 文化也 不断地吸取 其他 民族 的先 进医药 文化 和特 点 ,不 断 各 国传统医学 的起源 ,几 乎都 与宗 教相 关 ,甚至 可 以 地 发展 和开放 ,不 断地 交流 和包 容 ,最终形 成 自己独 有 的 说 与宗教有 同一起 源 ,源之于巫 。原始人类 对生命 的困惑 、 傣族 医药文化 ,对我 国 民族 医药 文化 乃至 世界 的 医药 文化 好 奇与探 索 ,积 累起 了对 生命 的理解 与经 验。求生过 程 中 都是一个很 好的补充 。傣族 的 医药文 化之所 以在 国际国 内 的创伤 、疾 患、温 饱 乃 至生 死 ,产生 了各 种 经历 与 体 会。 享有名誉 和地位 ,主要是 赖 以得天 独厚 的热 带 、亚热 带原 各种经验 随着人 类 的进化 而积 累 ,并 在积 累和 沉淀 中进行 始森林植物基 因王 国为大 背景 ,以开 发和应 用各 种植 物基 升华 。在对生命 的关 注和疾 病 的诊治 中产生 了医 学。虽然 因的中草药 物为基础 ,其技法 特殊 、诊疗手 段奇特 ,药 材 、 医学与宗教发展 方 向不 同,但 对生命 的探 索都 是两者 的主 器械 、施治疗法 原理 和疗 效优 良而 著称 。尤 其是 有 的施 治 题 ,两者 皆从其不 同发展 的方 向来 阐释生命 的起 源与发展 。 疗法很是奇特 ,比如傣族 的 骨医就 是傣 族 医药文 化 的特色 据 贝叶经记载 … ,在 2 5 0 0年前 ,傣族 民间 已有零 零散 之一 。 散 以口授 、手教传 播 的傣 医药知识 。南 传上 座部佛 教传 人 我们从多角 度 、多视 角地 去观 察 、思 考和探 索 傣族 的 以后 ,掌握 了傣泐文 的傣族 ,在认真 总结 民间流传的傣 医、 医药文化 ,认真 地分 析和研 究傣 族 医药 的妙 治 ,正 确认 识 傣药基础上 ,吸 收了 随佛 教经 典传人 的印度 医学 、药学 知 其 内在的属性和 把握 它的发 展规 律 ,辨别 和蕴 含 于傣族 医 识和汉族的 中医药 学知识 ,创造 了具有 民族 特点 和地域 特 药文化 中的思维 方式 和行为 模式 ,不 难看 出一 个 民族 的医 色的傣医学 、药 学理论 ,创 立 了许多 辨别疾 病 、治 疗疾病 药文化即是她的生 存 和发展 的 内在取 向 ,也是 生存 和发 展 的方法及奇方妙药 ,使傣医药文化得到 了快速发展 。 的全部 聪明才智 的结 晶。傣 族 的医药 文化 纯粹 就是他 们赖 傣族的医药是 中国少数 民族传 统 医药 的一 个重 要组成 以生存 和发展内在 要求 ,因为人 类 的生存 尤其是 远古 时代 部分 ,在 历史 上傣 族 的医药 曾经为 这里 的 民族 地 区的经济 并 非一 帆风顺 ,从人 的呱 呱落地 就开 始面 对各种 挑 战和考 发展 、社会进 步做 出 了重 要 的贡献 ,尤其 是南 传佛 教文化 验 。远古 时代威 胁人 类 生存 和发展 的最 大 问题是病 魔 ,人 传入 以后 ,傣 族接受 了南 传佛 教传 人 的梵 文作 为 自己 的文 类与病魔 的较量 和抗 争从 远古 到现 在 尚未结束 ,在古 代 的 字 ,助推 了这里 的政 治、经济 和 文化 进 一步 繁 荣 与发 展 。 傣族人 同样 与其 他 民族 面临病魔 折磨 的难 题 ,他 们有 无数 同样在 傣族 医药 文 化 上 也 留下 了许 多经 典 的 著 作 ,比如 次病魔摧残 的苦难 1 3子 ,也有罄竹难 书的一次 次历史悲 剧。 《 档 哈雅 》就是傣族 医药 的一 部重要贡献 ,是一部集傣族医 傣族之所 以能在 西双 版纳 等地 区 的平 坝里 生 活 ,立足 扎根 药 的内外科 和一些 疑难病 症 以及 各种 巫 医于一体 的综 合医 和繁衍 ,与 自己的医药文 化及 生产力水平等密不 可分 。 药之 书,记载有 各种 的傣族 医 药 、诊疗 、施 治 方法 等。而 傣族地 区大 都属 于热 带雨林 区,地 理 纬度偏 低 ,终 年 且类似各种 医药和诊 疗方 法均在 长期 的历史 实践 和检 验 中 无霜雪 ,雨量充足 ,山川 秀美 ,物 产 丰富 ,丛 林 密 布 ,有 疗效可佳 ,可称得 是傣族 优 秀文化 的瑰 宝之一 。傣 医学 尽 美丽神奇的西 双版 纳原始 森林 ,有蜿 蜒多 姿 的瑞 丽 江 、澜 管在实践或理论上 不如 中 医学 的系统 ,但傣 医有 其 自己的 沧江 、把边江 ,非 常适宜 于各 种动 植物 的生 长。所 以傣 族 独特而不可替代 的地位 和作用 ,也有着 自己独特 的理论 体 地区有 “ 植 物王 国” 、“ 天然动物 园” 等美 称 J 。那里水利 系和传统的诊疗方 法 ,尤其 是药材 方 面他们有 赖 以 自己得 资源 、生物资源 、矿 产资 源丰 饶 ,珍 禽异 兽种 类 繁多 。由 天独厚的原始森林 植物基 因库 ,也 就是 中 医药 材 的独特 库 于优 厚的 自然条 件 ,傣族 先 民早就 有较 为发 达 的农 业 ,水 存 ,在这 里有 取之不尽 用之不 竭 的广袤 原始森 林为 依托 和 稻是傣族农业 的主体 作物 。长 期 以来 ,人 们把 西双版 纳称 支撑 ,而且这 些药材纯粹是天然 的 ,触 手可得 ,人无他有 , 作 “ 滇南 谷 仓 ” ,形 容 其 产 量 之 多 。德 宏 种 植 的 “ 遮 放 人有他优 。在诊 疗方 面有很 多都 是与众 不 同 ,有 的甚 至是 米” ,是我 国著名 的优 质稻 米 ,旧时 曾是 进 贡朝廷 的 贡品。 很神秘很怪异 ,尤其是在骨 医方 面很 是神奇。 傣族 的园艺业发展也 较早 ,明景泰 《 云南 图经 志书 》 中就 所谓 的骨 医就 是专 门 医治 骨病 特别 是骨折 等 ,傣族 对 写到德宏 陇川一带 的大芋 有一 尺多 长 ,芒市 的甘 蔗特别 肥 这方 面的医师 称之 为 “ 摩雅 鲁 哈 ” ( 专 门 医治 骨折 的医
我国的传统医药学之一傣医药学
![我国的传统医药学之一傣医药学](https://img.taocdn.com/s3/m/21cc6b1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9.png)
我国的传统医药学之一傣医药学我国的传统医药学之一傣医药学2016年五一期间,笔者去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顺便在5月4日参观了该州的傣医院和四塔傣医传习馆,对傣医有了一个简略的了解。
傣医药学是我国原创医药学中汉医药学(中医药学)之外的四大民族传统医药学(世卫组织确认的藏、蒙、维、傣,另有贵州的苗医药学、宁夏的回医药学世卫还未确认)体系之一。
傣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和治病药方。
同时,在与外界的交流中,吸取了中医药学和古印度医学(包括佛教)的理论与知识,逐步渐形成了以风、火、水、土“四塔”和色、识、受、想、行“五蕴”为基础理论的一门医学科学。
傣医药学的经典是贝叶经(用棕榈科属贝棕树叶刻记的经书),有2000多年的优久历史。
“四塔”:由佛教中的地、水、火、风″四大”衍生而来,傣族传统医药学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风、火、水、土是构成自然界所有物质的四种基本元素,风使万物生,火使万物熟,水使万物润,土使万物长,人体生命的构成也离不开这四种基本物质。
傣医药学用”四塔”说明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认为人体必须保持自身风、火、水、土四种物质元素的相互平衡,以及与自然界风、火、水、土四种物质的相对平衡和协调关系,才能健康成长,长寿而终;反之人体就会得病,比如因淋雨涉水,受风感寒,或饮食失调,导致人体内风、火、水、土失调,就会使人患各种疾病。
风,相当于汉族中医药学的“正气”,是生命活动外在的表现。
在生理上泛指各脏器的功能活动。
风性善动,易游动游走,无处不到,可以带来,也可以带走。
人体内凡属动的功能皆为风所司,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大小便的排泄、呼吸、喷嚏、眨眼、哭、笑、闹、跳。
行走等功能皆由风主管。
一旦风气失调,就会产生与风有关的各种病症。
例如人体内风气不足,就会产生排便无力、大便难下、神乏倦怠、头昏耳鸣、消化不良、胸腹胀满等疾病;而如果风气偏盛,则又发生头目眩晕、头痛、神志错乱、抽搐拘挛、四肢末端震颤、行走困难、高热、神昏谵语以及各种疼痛病。
泰傣传统医药文化浅析
![泰傣传统医药文化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741a3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e.png)
学法教法研究泰傣传统医药文化浅析段忠玉王雪梅(云南中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云南呈贡650500)【摘要】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北回归线的热带北缘地区,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珍奇的动物和地质资源孕育着丰富多彩的药材。
泰国是一个东南亚的热带国家,也是世界上天然药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傣泰医药深受佛教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尊崇宗教的相关理念,在采药行医上有神秘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傣泰医药文化逐步走向世界。
【关键词】泰傣医药形成发展【课题项目】省级精品课程《泰国文化》、《中医泰语》阶段性文章。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242-02每个人在生病时都会寻医问药,泰傣族处于亚洲南部,人们治病从原始状态下的草药开始,在草药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医药文化。
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与傣族地区的地理物候、原始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其建立和发展是原有民间医术与外来医学的结合。
泰族医药是泰族人民发展的历史,其用药行医是常年累积下来的。
一、傣族传统医药文化傣医药是傣族人民创造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根植与傣族的社会生活中。
受地理气候条件雨冷热3季的交替限制,人们身体多受环境影响生发各种疾病。
傣族生活的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北缘,天气炎热,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热带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美丽富饶的“天然南药之乡”。
傣族先民通过对动植物的了解、尝试,不断地积累、传承,才有了“药”的概念,形成一种规律性的认识后,才有了“医”的概念,这种认识疾病与防治疾病的天然能动反应是神奇的雨林赋予傣族人民的。
傣医采药有讲究。
不同地点,时间,气候,温度,湿度下的药,药效的强弱各不相同,因而采药时要在其生长的最佳时令、最佳季节、最佳时间采,并根据药性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
传统的草医是最懂这种时令和地区差异的人,一般“塔药”则种在自家庭院里。
傣族和其他民族医药学
![傣族和其他民族医药学](https://img.taocdn.com/s3/m/3b3ec4a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1.png)
傣族和其他民族医药学一、傣医学的形成与基本理论傣族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傣医药学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和贝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医药在本民族医药实践基础上,一是吸收了部分汉族中医药学理论,二是通过南传上座部佛教吸收和发展了古印度医学理论而形成。
傣族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凝聚着傣族人民的聪明智慧。
千百年来,傣族医药为傣族人民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贡献。
傣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核心的傣医药学,并在诊断、治疗及制药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傣医学将本民族医学与汉族中医学、印度医学三者相融合提出'四塔'、'五蕴'学说,用来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以及指导临床用药。
'四塔'、'五蕴'二词原为佛学概念术语,傣医学吸收佛学中的有关理念使之成为傣医学理论核心。
'四塔'是傣语'塔都档细'的简称,四塔是指风(佤约塔)、土(巴塔维塔)、水(阿波塔)、火(爹卓塔)。
'塔'的意思是有界别、种类。
佛学认为,风、土、水、火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四种基本物质。
傣医学认为这四种物质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这四种物质在体内保持相对平衡,当这四种物质在体内失去平衡就会出现疾病。
傣医学认为,体内水分过多人就浮肿,体内火盛人就会发热,四肢震颤是由体内的风引起,人感觉寒冷是体内土过多。
傣医学引入佛学中五蕴概念说明人体精神现象与机体生理的关系。
傣语称'五蕴'为'夯塔档哈','蕴'有蕴藏之意。
'五蕴'即色蕴(鲁巴夯塔)、识蕴(维雅纳夯塔)、受蕴(维达纳夯塔)、想蕴(先雅纳夯塔)、行蕴(山哈纳夯塔),是蕴藏于体内的五种因素。
色蕴指人体外在表象,即人体形状、容颜及精神状况。
识蕴指人对外界事物的识别能力。
浅谈德宏州傣医的“四塔五蕴”理论
![浅谈德宏州傣医的“四塔五蕴”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949b0f1ee06eff9aff80750.png)
浅谈德宏州傣医的“四塔五蕴”理论摘要:傣医是德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国传统民族医药学中的文化瑰宝。
本文通过对有关德宏的文史材料及傣医药古籍文献的分析研究,对德宏地区傣医药文化中的核心理论——“四塔五蕴”理论作出简要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德宏州傣医四塔五蕴一、德宏州的傣族医药文化据《贝叶经》记载,2500多年前,傣族医药就已经出现。
随着南传佛教自缅甸传入,德宏傣族在掌握原有医药知识的基础上,吸收了南传佛教经典中的印度医药学知识和一部分汉族的中医学知识,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典型地域特征的医学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傣医治病讲究医药相兼、因地制宜,最后达到便、简、验、快。
往往药中有方、方中有药、一病多方、一方多用、一药多用。
所用药物大多数是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用药方法别具一格,除常见的水煎内服外,还有膳食、烟薰、驱避等剂型。
诊治方法除使用验方、单方外,还有针刺、推拿、放血、按摩、薰蒸、外洗、指法等方法。
此外,傣医在药物的鉴别、命名、采集、加工、炮制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傣文化充满了和谐观和朴实的生态观,这一思想也渗透到了傣医学对于生命的论述。
傣医以“和”阐释生命,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持生命和繁衍的前提条件,自然界的一切因素均会制约和影响人类。
同时,傣文化受东南亚文化的影响甚于汉文化,这也促成傣医学拥有鲜明的佛教医药文化的特点。
[1.以上材料参考自德宏州文化馆非遗办龚自麟同志提供的《傣医申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
]德宏州傣医药文化的核心理论被称为“四塔五蕴”理论。
二、德宏州傣医的“四塔五蕴”理论(一)四塔“四塔”一词源于佛教的四大元素(风、火、地、水),塔即元素,傣族医学将四塔引入对生命的阐释,认为四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基础。
四塔先天禀受于父母,称为佤约塔(风塔)、爹卓塔(火塔)、阿波塔(水塔)、巴他维塔(土塔),分别简称为塔拢、塔菲、塔喃、塔拎。
1.佤约塔《帷苏提麻嘎》“那内自身的风,有支持性或动性的,似风的(气),吹动的故名为拢(风气)。
傣医傣药调研报告
![傣医傣药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da4b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1.png)
傣医傣药调研报告傣医傣药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傣医傣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傣族群众起着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傣医傣药的特点、应用范围和疗效,促进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二、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学术文献、书籍、专题报道和网络资料,获得傣医傣药的相关知识。
2. 实地观察:走访傣族地区的医院、药店和民间医疗机构,了解傣医傣药的应用情况。
3. 专家访谈:与傣医药领域的专家、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对于傣医傣药的认识和看法。
三、调研结果1. 傣医特点:傣医注重整体观念,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他们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因此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活血化痰、清热解毒等方法来治疗疾病。
2. 傣药特点:傣药以植物及动物的药材为主,常用的有苦胆、白砒、乳香等,这些草本植物有较好的疗效,并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 傣医应用范围:傣医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病、疼痛症状和一些中暑、感冒等常见病。
对于这些病症,傣医尤为擅长。
4. 现代医学的发展与应用:傣医傣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发展。
许多傣医经验和草药疗效需要经过科学验证,同时也需要加强傣医的培训和传承,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四、调研结论傣医傣药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傣族群众的医疗保健有着积极的作用。
傣医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身心的治疗方法,这一特点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同时,傣医的草药疗效也需要进一步的科学验证,以便在现代医学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五、建议1. 加强傣医傣药的科学研究: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验证傣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2. 加强傣医的培训和传承:培养更多的傣医医师,传承傣医的经验和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傣族群众。
3. 加强傣医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中,加强傣医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傣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浅议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浅议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b30bf1990c69ec3d5bb75ac.png)
浅议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作者:苗丽等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5年第08期【摘要】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孕育发展于云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条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特征。
全面系统认识和掌握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内涵和特征,是有效传承该文化的前提条件之一。
笔者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实际出发,对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作多维度的探讨,以期对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认识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云南民族医药文化;文化载体;表现形式;主要特征【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01-021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含义云南民族医药文化是云南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被本民族或社会所认同并世代相传的,关于治病、防病、保健的相关知识文化的总称,是对云南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抽象与概括。
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治病防病、维护健康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总结。
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层面、技术手段层面、器物层面、价值观层面的民族医药文化。
理论知识层面主要指以图文、符号、口耳相传方式记载传承的医药文化信息。
其中以图文和符号记载的主要有用本民族文字符号记载,用汉字记载,用民族文字与汉字对照记载三种类型。
民族文字记载的民族医药文化信息主要是记载其相关信息的古籍原生文献和后期民族医药工作者、研究人员根据相关文字、符号和口传内容用民族文字整理成册的文献资料。
如傣族“贝叶经”和纳西族“东巴经”中所记载的医药知识信息、彝族古籍《双柏彝医书》、《元阳彝医书》、藏族医典《晶珠本草》等。
用汉字记载民族医药文化信息主要体现在地方志、民族医药志记载的相关医药文化知识和现代对民族医药文化的发掘、抢救、整理后出版的文献资料。
如《云龙县县志》、《云南民族药志》、《中国民族医药志》、《大理中药资源志》、《云南省药品标准》、《云南藏医药》、《彝族医药学》、《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拉祜族常用药》及《中国佤族医药》等。
傣族民间故事中医药文化之探析
![傣族民间故事中医药文化之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83ca1f16fc700abb68fcd2.png)
傣 族 民间故事 传承 和孕 育 了众多 医药 意象 。 患病 、治 病 、用 药 及 医 生 、医德 等 内容 都 以文 学 表 述 的形 式 得 到 生 动 的呈 现 ,笔 者 现将 部 分 内 容 浅 析如 下 。
1 医药 知 识及 经 验
傣族民间故 事里有 大量 内容涉及疾 病 的发 生 和治疗 ,各 种 动 植 物 药 的 性 状 、运 用 、命 名 、发 现 及 寻找 过程 。 1 . 1 疾 病 与治疗 1 . 1 . 1 常 见 疾 病及 疗 法 傣 族 民 间故 事 记 载 了包 括传染性 、肠 胃、皮肤、骨科 、妇科等各科疾病 。 这 些疾 病 在 傣 族 疾 病 史 上 是 真 实 存 在 的 。人 类 的 健 康 与疾 病 受 到 环 境 的影 响 和 制 约 ,环 境 在 一 定 程度上影响傣族 地 区的常见病 、多发病 。常年 在 山区生 产 与 生 活 ,跌 打 损 伤 和 骨 折 在 所 难 免 ; 山 区多蛇 蝎 、猛 兽 ,被 这 些 动 物 攻 击 咬 伤 也 较 常 见 ;山 区潮湿 多 雨 , 因此 关 节 炎 和 风 湿 病 是 傣 族 人 民最 常 见 的 疾 病 ;湿 热 环 境 中皮 肤 病 也 多 发 ; 气 候炎 热 ,人 们 喜 好 生 冷 食 物 的饮 食 习 惯 也 常 导 致肠 胃疾病 的出现 。故事 《 波涛勐雅》 讲到一种旧 时山区地 方 常见 的疾 病 “ 瘿袋” ,俗 称 “ 大脖 子” , 常因食物 中严重缺碘而产生 ,也 即现今所说 的 甲状腺 疾病 。最为严重 的是 由于气候 炎热 、空气 潮湿 ,常爆 发热带传染 性 疾病 ,如疟 疾 、伤 寒 、霍 乱 、鼠疫 等。 在缺医少药的时代这些传染性疾病一旦蔓延开来,其 危害性极大。故事 《 帕播 良治痢疾 的发现》里说 : “ 那个时候 ,西双版 纳疾 病很 多 。瘴 气 刚过 ,死 人 的 坟堆上还没 有长草 ,痢疾病 又传 开 了” ,从 中反 映 了 旧时傣族地 区医疗水平低下 、疾病肆虐的社会 现实 。 故 事 还 涉 及 到 了一 些 具 体 的 疾 病 治 疗 方 法 , 如 治疗 皮肤 病 的阿 雅 ( 洗药 )疗 法 _ 2 ( 《 雅 兰草 的 来 历》) 。接 骨 时采 用 的外 敷 疗 法 ,采 新 鲜 树 叶舂 烂敷于患处包裹起来 (《 接骨药是怎么发现的》 ) 。 1 . 1 . 2 草 医 傣 族 地 区部 分 民众 因能 够 利 用 药 物 实 施 治 疗 ,逐 渐 成 为 当 地 的 民 族 医 生 ,被 称 为
关于傣医药与中医药结合研究
![关于傣医药与中医药结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9610d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1.png)
关于傣医药与中医药结合研究廖国荣西双版纳景洪国荣傣医院云南西双版纳 666100【摘要】我国傣族通过实践以及总结,创建了傣医药学,这一药学形式属于民族医药,在漫长历史沉淀之下,傣医延续其精髓部分,可以发挥造福后世作用。
但是分析目前我国傣医药现状,若仅仅应用傣医药中相关药材、药方,疾病涉及范围不够广泛,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应结合中国传统中医药以及傣医药,意义重大,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能够将两者特质保留,实现融合创新,可以促进傣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傣医药;中医药;结合数千年来,中医药学不断发展。
傣族传统医学形式是傣医药学,约2000年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汉族之间有密切来往,紧密联系我国传统文化、傣医药学发展历程之后发现其可以互补,因此临床提出围绕中医理论基础、中医实践相关经验来改良傣医药学的相关理念,融合两者后,可以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不断推进,意义重大,国际影响力也会相应提高。
1中医药、傣医药基础条件利用医药手段可以控制人吃五谷杂粮导致的常见疾病发生[1],历史阶段不同,医药内容不同,通过不断实践以及总结,可以传承发展医药知识,其中代表性医药类别包括傣医药。
傣族医学很早就有详细记载,数千年政策引导以及朝代更迭,逐渐推广中医药学[2],向贵州、云南等地区流入,当时首领主张将药材交换给他人,文字记载中也有中医药配方详细表述。
在诊疗特点、思想观念、用药配方等方面,中医药、傣医药均有较强相似性,均属于我国传统医药学。
对理论条件进行细细分析,根据中医学诊疗核心理念,傣医药需要预防性引导患者,把控各种条件[3],通过自然界变化规律,可以将疾病发展以及病理改变等阐述、解释,病因探究过程中,兼顾内外因。
诊断过程中,所用诊疗手段也存在相似性,核心理论基础均为四步,即望闻问切,病症辨别过程中,需要对寒热进行区分鉴别,结合本土化药物、外来药物,可以发挥理想应用效果。
2中医药结合傣医药的影响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傣医药发挥不同作用[4],在特定历史阶段,作用重要,影响范围广泛,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换言来说,难以推广中医药传承,要想将发展中医学的困境打破,将社会价值以及影响提高,需要将两者融合,可以借鉴以及传承各自的医药学,将自己发展目标达到,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提高。
认知术语学视角下中药材命名研究
![认知术语学视角下中药材命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8c308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9.png)
认知术语学视角下中药材命名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药材的命名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中药材命名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中药材命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也给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中药材命名进行深入研究,从认知术语学的角度探讨其规律和特点,对于推动中医药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药材命名的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中医药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中药材命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研究还将为中医药学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中医药人才,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深入,中药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药材命名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规范、混乱的现象,这给中药的生产、加工、使用和推广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认知术语学的角度出发,对中药材命名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中药材的规范化命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认知术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活动的科学,它关注人类如何理解、表达和传递信息。
在中医药领域,认知术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材命名的原理和规律,从而为中药材的命名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中药材命名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中药材命名工作提供参考。
本研究首先对现有的中药材命名规则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各种命名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
从认知术语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药材命名与人类认知活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中药材命名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现象。
结合实际案例,对中药材命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为中药材的规范化命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傣药的命名要点及应用
![傣药的命名要点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8d31ec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0.png)
傣药的命名要点及应用
傣药是中华傣族的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药物资源,拥有众多珍贵的傣药。
傣药的命名,是为了便于记忆、传承、研究而采用的独特的药物命名标准。
本文就傣药的命名及其应用,简要介绍如下。
一、学名:傣药的学名由“学名族”、“学名属”、学名种”三部
分组成。
“学名族”用拉丁文来表示,为区分其他族属,例如,野牡
蛎部族,拉丁文为Ostreidae。
“学名属”用拉丁文表示,为了区分
其他属亚类,例如,野牡蛎属,拉丁文为Ostrea。
“学名种”用拉丁文表示,为了区分其他种亚类,例如,牡蛎种,拉丁文为Ostrea edulis。
二、俗名:傣药的俗名主要用中文表示,以便于记忆传承,以易于理解为宗旨,按照传统习俗和当地语言习惯改编,例如,野牡蛎用俗名叫做“紫石子”。
三、药性:傣药的药性是其特性,分别有温中、热、酸、苦、甘、咸、淡等,例如,野牡蛎的药性主要偏温中苦甘。
四、功效:傣药的功效也是其特性,是用来治疗疾病的,可分为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抗病毒、祛风消湿等几类,例如,野牡蛎的功效可以行气活血、抗病毒。
五、应用:傣药的应用是指其具体的用法,是根据具体病情及患者的体质来确定的,包括局部应用和内服、口服等多种综合应用方式,例如,野牡蛎可以采用喷鼻服用,或泡脚煎服等多种用法。
总之,傣药的命名要点与应用,是傣药文化传承、研究和发展过
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方面,要正确使用傣药,必须对其命名要点有足够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正确使用傣药,应该根据具体的病情,正确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只有这样,傣药的功效才能发挥最大潜力,为社会健康服务。
德宏傣族医药现状及发展思考
![德宏傣族医药现状及发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b4f27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d.png)
德宏傣族医药现状及发展思考德宏州作为云南省的一部分,是中国西南边陲地区,而傣族医药则是该地区的特色之一。
傣族医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药材应用。
本文将就德宏傣族医药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予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德宏傣族医药现状1.传统医药文化保护不足德宏地区的傣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受到西医的冲击,传统医药文化逐渐式微,不少传承人年龄较大,年轻一代对传统医药的认知和传承意识不足,因此传统医药文化保护任重道远。
2.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德宏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种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资源,资源庞大,品种繁多。
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医药服务水平提升在治疗手段、诊断技术、药物研发上,现代科技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进而提高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在这一进程中,德宏傣族医药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加强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传统医药文化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非常值得继承和传承。
加强对傣族医药文化的调研和收集,对传统医药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和梳理,建立起丰富的传统医药文献,以此为基础,开展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挖掘工作。
2.合理开发和利用药材资源德宏地区药材资源丰富,但在利用过程中也存在滥采滥伐、恶性开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药材的生长和质量。
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药材资源,确保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的合理开发。
4.傣族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互补性强,可以相互融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德宏傣族医药应该加强与现代医学的交流合作,吸收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统一,为人民健康服务。
5.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加强医学教育,培养更多的傣族医药人才,传承和发扬傣族医药的优秀传统。
要鼓励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傣族医药的学术交流,举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傣族医药的学术研究和发展。
关于傣药材中文名称命名方法的探讨
![关于傣药材中文名称命名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2e3910abed5b9f3f80f1c06.png)
常 用 药 用部 位 和 存 在 的命 名 情 况 , 归纳 傣 药 材 中文 名 称 命 名 方 法 。结 果 : 药 材按 药 用 部 位 与 功 能 分 析 , 在 5种 命 名 情 傣 存 况 . 纳 总 结 出一 套 适 合傣 药材 的 中文 名 称 命名 方 法 。 结 论 : 药材 中 文 名 称命 名 方 法 具 有 显 著 的 傣 族 医 药 文 化 特 色 , 归 傣 简
的 带 叶 嫩 枝 ; , 毛 叶 三 条 筋 、 叶 茶 ; , 白 檀 、 花 叶 如 大 花 如 白 树 的花 ; 穗 , 千 日红 的 花 穗 ; 头 , 玉 米 的 轴 ; 粉 , 花 如 柱 如 花
单 、 用 , 傣 药材 中文 名 称 的 系统 命 名 和 学 习使 用具 有 指 导 意 义 。 实 对
关 键 词 : 药材 ; 文名 ; 名 方 法 ; 讨 傣 中 命 探
中 图分 类 号 : 2 7 2 R 9 ,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号 :0 6—6 1 (0 7 1 —0 3 —0 10 8 0 2 0 )0 0 9 3
3 1 1 1 按 本 命 名 原 则 制订 的 药 品 名 称 为 中 国药 品 通 用 ...
名 称 ( Nn p rvdDrgN锄 e, 称 ; A N) C N C aA p e 典 委 员 会 负 责 组 织 制 定 并 报 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3 11 总 . 则
1 傣 药 中 的 常 用 药 用 部 位 以< 双版纳傣药 志) 1 西 ( ~4集 ) 材 料 进 行 研 究 , 为 傣 药常用的药用部位主要有 : 根 ( 括 块 根 ) 白 花 臭 牡 丹 、 荆 的 根 , 虎 芋 的 块 包 , 蔓 老 根 : 茎 ( 括 块 茎 ) 如 长柄 山姜 、 翅 豆 莞 的 根 茎 ; 茎 , 根 包 , 九 鳞
傣医药文化的传承教育与现代化
![傣医药文化的传承教育与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3677dcc5f90f76c661371add.png)
傣医药文化的传承教育与现代化作者:王少伟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构成,傣医药文化孕育于傣族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民族文化中。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言传身教、文传两方面,分析傣医药文化的传承教育;提出运用构建傣医药师资队伍、合理编制傣医药教材、优化傣医药教育方法等策略,促进傣医药文化传承的现代化发展,以期为傣医药文化的广泛推广提供理论参照。
关键词:傣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前言:到目前为止,傣医药文化的文字记载历史已有2500余年。
作为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傣医药以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理论体系完整著称。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傣医药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同时,也为傣医药文化发展嗲来了诸多机遇。
因此,分析傣医药文化传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傣医药文化的传承教育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傣医药文化的传承教育进行分析:(一)言传身教方面从傣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这种文化最初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的。
具体而言,傣医药文化的言传身教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家传方法。
这种传承方法是指傣医药文化在家族内部之间的传承。
它的传承范围局限于家族内部,封闭性、保守性特征较为明显,但这种传承方法可以较好地保障所传承傣医药文化的完整性。
第二,师承方法。
这种传承方法是指,师傅传授讲解傣医药文化知识,由徒弟学习,并按照相同的方式延续传承。
与家传法相比,这种传承方法有利于傣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
第三,民间口耳相传。
与其他传承方法相比,这种传承方法的传播范围较广,但所传承傣医药文化知识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特征。
傣族的言传身教传承教育主要集中在滇腊撒哈、波腊撒哈时期。
由于当时尚未出现文字,因此,傣族先民只能将从医药治疗经验中总结出的傣医药文化知识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输给下一代,传输效率较低,传输范围严重受限。
(二)文传方面傣医药文化的文传教育建立在傣文的基础上。
对泰傣传统医药文化的思考
![对泰傣传统医药文化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86edfdf844769eae109ed94.png)
对泰傣传统医药文化的思考发表时间:2016-05-20T11:06:05.3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作者:王时锋[导读]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每个人在生病时都会寻医问药,泰傣族处于亚洲南部,人们治病从原始状态下的草药开始。
王时锋(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松原 138000)【摘要】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北回归线的热带北缘地区,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珍奇的动物和地质资源孕育着丰富多彩的药材。
泰国是一个东南亚的热带国家,也是世界上天然药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傣泰医药深受佛教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尊崇宗教的相关理念,在采药行医上有神秘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傣泰医药文化逐步走向世界。
【关键词】泰傣医药;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372-02 每个人在生病时都会寻医问药,泰傣族处于亚洲南部,人们治病从原始状态下的草药开始,在草药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医药文化。
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与傣族地区的地理物候、原始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其建立和发展是原有民间医术与外来医学的结合。
泰族医药是泰族人民发展的历史,其用药行医是常年累积下来的。
1.傣族传统医药文化傣医药是傣族人民创造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根植与傣族的社会生活中。
受地理气候条件雨冷热3季的交替限制,人们身体多受环境影响生发各种疾病。
傣医善用佐料,药食同源。
傣族的佐料多具有祛风除湿、发散解表、消暑的功能,如香茅草用于治热季感冒,风热型感冒;荆芥、薄荷用于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由此香茅草、薄荷、荆芥、姜、葱等在傣医方剂里很常见,况且这些佐料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风湿病,皮肤病等常见病,还可以调和吃烤或油煎的菜时易上的火。
傣医也会经常根据不同的季节,按照疾病性质的不同,在用药上有所侧重。
如热季多发痢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以及其他热性病,用苦味凉药(雅烘),用以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止血;雨季多发腹泻,腹痛、泻痢、湿热癣疹、肿毒烂疮等胃肠道及皮肤疾病,多用辣味药(雅撇)以收敛除湿;冷季多发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肢体冷痛等风湿类疾病和呼吸系统疾则多用辣味药物,用涩味苦药及香味药(雅发),以温中止痛等。
傣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傣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0d9ccb01f69e31433294c0.png)
傣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段忠玉张超【摘要】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傣医药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冲击。
本文对傣族传统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搜集和整理,对傣医药文化传承现状及问题、傣医药文化传承措施、傣医药文化传承研究的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综述。
【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傣医药;传承;保护·医学社会学·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Dai medical culture is facing the huge impact.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this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du strial development of Dai medicine,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maintaining frontier minority health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Dai medicine. This article has collected and combed the related academic papers and summari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 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Dai medicine inheritance, Dai medi cine inheritance measures, Dai medicine inheritance research deficiency and so on.Key Words Dai Traditional Medicine; Inheritance; Protection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绿色医学及回归自然思潮的兴起,全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传统医药,包括对中国传统医药、阿拉伯医学、印度传统医药、欧洲传统医药等进行再研究。
传统傣医“雅给”的医学人类学探究
![传统傣医“雅给”的医学人类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b6f00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c.png)
传统傣医“雅给”的医学人类学探究
段忠玉;郑进
【期刊名称】《中医药文化》
【年(卷),期】2022(17)2
【摘要】傣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傣族先民通过从资源丰富的大自然中寻求对抗病痛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经验,总结出各种方药及治疗手段。
“雅给”为傣族医
药传统文化核心之一,意为解药。
将傣族“雅给”视为一个杂合体的存在,傣族的先
民们在史前时代“尝遍百草”,从而形成了关于植物的一套认知体系;在“万物有灵”和南传佛教的观念之下,又形成了一套仪式体系,一面“药解”,一面“神解”,这套体系不仅仅局限于“生理的治疗”,还包容了“心理的治疗”以及“社会的治疗”。
【总页数】7页(P174-180)
【作者】段忠玉;郑进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
【相关文献】
1.傣医传统经方“雅叫帕中补”临床应用体会
2.从傣医传统疗法看傣医学传承与发展的方式
3.傣医传统经方雅叫帕中补临床应用
4.傣医传统口功吹气疗法的医学人
类学解读5.云南中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附属傣医医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州傣医医院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傣药的命名要点及应用
![傣药的命名要点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2c450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9.png)
傣药的命名要点及应用傣药是傣族传统的中草药制剂,继承了悠久的传统及丰富的经验,以医治多种疾病。
傣药以植物、动物、矿物质三大类成分为主,以加工成药丸、散剂、外用膏等多种形式。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傣药的命名。
傣药的名称多是傣语,也有英文和汉语等。
傣语中一般以物种名称及果实、花粉、树皮、根枝等物质的复合名称为主,如“乌多多藤”、“黑马藤草”、“麻螺花”、“芦荟籽”等。
英文和汉语名字,如“大菊叶”、“粉丝蒿”、“甘草”、“苦参”,都是将物质的实际称谓引入到傣语中。
傣药的命名要点有一定的规范,首先,应准确地描述药物的本质和性状,其次,要便于使用者记忆与使用。
第三,字数要尽量减少,保留物本身的名称。
四是要准确描述,不可以俗化或将药物命名为某一人的名字,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傣药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用来治疗疼痛、感冒、发烧、腹痛等。
多种傣药可以混合使用,对治疗复杂病症有显著的疗效,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受到广泛的认可。
傣族的古老传统由祖父传给孙子,每一代都传承下来,傣药的命名也一样。
傣药的命名要求精准、简洁。
只有精准的命名,才能准确而及时治疗病症,提高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傣药的命名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傣药传承的核心和中草药发展的重要基础。
傣药既有其自身特性,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生产傣药,并将其作为旗舰产品推向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
届时,傣药的命名也将成为非常重要的部分。
傣药的命名要点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保持中药传统文化,记忆傣药名称及正确使用尤为重要。
为此,应继续提高普及傣药知识的工作,大力发展傣药,守护傣药行业,使傣药在国际社会中受到更多的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人类学视域下傣药命名的医药文化内涵探析作者:李薇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9年第03期【摘;要】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
作为承载傣医药文化的重要形式,傣药的命名充分反映傣医药文化的起源与形成、药物知识以及傣族在防治疾病方面的特色。
从语言人类学视角研究傣药的命名对于进一步整理、传承和保护傣医药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言人类学;傣药;命名;民族医药文化【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6-0001-04语言人类学是语言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它通过语言研究蕴含其中的人类各民族群体特征及社会文化信息。
语言人类学认为,语言是文化现象,语言系统中凝聚着所有文化的成果,保存着一切文化的信息。
因此,人们有可能通过语言了解和认识、分析各种文化现象,进而探索文化史上的未知状况[1]49。
傣医药文化作为傣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文化内涵必然可通过分析其语言系统来呈现。
在人类学研究中,作为分析单位的单词研究尤为重要。
词汇被看作是从一种特定的语言中提取出来的并被提升为人类活动的普遍或准普遍类型的符号[2]129。
其中,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的不同,又是通过命名来确定其存在的[1]43。
世界上各个民族通过命名所表现的对事物的分类和解释未必是准确的,也不一定就是科学的,但它反映了每一个民族特殊的认识方式[1]50,也承载、传递着该民族的文化。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其语言结构在形式上与汉语不同。
从傣药名称来看,多为“通名+专名”的形式。
“通名”主要指傣药的类属词,如傣族植物药根据植物属性大致可分为埋——树木,芽——草本植物,嘿——藤本植物,故——蕨类植物,蛮——块根植物,贺——鳞茎植物,麻——果子、种子或果树,毫——五谷类植物,托——豆类,罗——花朵和花卉等类别,“埋”、“芽”、“嘿”等即为傣药名称的通名。
“专名”则是傣药在形体、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区别特征。
如傣药名“芽敏”(艾蒿),“芽”指草本植物,“敏”指臭味。
在语言学上,“敏”即命名的理据。
作为承载傣医药文化的重要形式,研究傣药的命名对于进一步了解傣医药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医药理论,药物知识以及疾病的防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傣医药的起源与形成法国思想家拉法格曾经说过:“任何文明语言中的词都保留着原始人林莽生活的痕迹……”[1]52。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南部,多居住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坝或河谷地带,那些地方往往植被茂密。
如傣族聚居地西双版纳,各类植物的数量达5000多种,脊椎动物也有500多种。
在采集经济时代,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傣族先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同时,由于傣族聚居地多属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受气候、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代史上,傣族人民的聚居地疟疾、霍乱、麻风、风湿疼痛等多种疾病高发。
傣族先民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一方面逐渐认识到各种植物在形体、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本能地向大自然寻求防病、治病的方法,从而在观察和食用野生植物和观察动植物生长规律的过程中[3],积累了药物知识和防病治病的经验。
傣族的医药文化就是傣族人民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傣族传统歌谣《采果歌》中有这样的歌词:那些果子“有甜的有酸的,有红的有绿的,有大的有小的”。
《吃菌子》中唱道:“闻了闻,有香味……送进嘴,嚼嚼瞧,不苦也不涩。
”[4]25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甜的酸的”、“不苦也不涩”是对植物味道属性的认知,“红的绿的”是对植物颜色属性的认知,“大的小的”是对植物形体属性的认知,“有香味”则是对植物气味属性的认知。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认知焦点、范畴等级结构与该民族的生活经验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人类语言对某种物质的认知和分类和该物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等级一致[5]。
傣族先民对药物的认知最初就是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的形体、颜色、气味等特征的认知开始的。
反映在药物的命名上,也多从这些外部可感的特征入手来命名。
以《中华本草——傣药卷》为例,该书共收录矿物药11种,植物药373种,动物药16种。
笔者曾对这些傣药的命名理据做过分析,认为大致可分为形体、颜色、气味、质地、性味、特性、功效、价值、生长属性等主要理据类型。
笔者对占比最高的傣族植物药的命名理据做过详细的统计,在373种植物药中,单一理据的228种,复合理据(即有两个及以上理据)的145种。
在228种单一理据命名的傣族植物药中,除药名直接体现其功效之外,以形体、颜色、性味命名的分别占总数的36.8%、10.5%和5.3%,在各命名理据类型中分别排名第1、第3和第4。
详见表1。
而在各复合理据中,有反映药物颜色、形体、性味、气味等的也分别占总数的31%、28.3%、12.4%和11.7%。
详见表2。
其中,以“形体+颜色”命名的共16种,占49种命名组合方式的32.7%;此外“颜色+气味”、“形体+气味”、“颜色+性味”、“形体+性味”等命名形式均在各命名组合方式中占一定的比重。
以上數据充分说明,傣族先民对医药的认识最初来源于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药物的粗浅认识。
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形体、颜色、生长属性等对动植物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进一步闻气味、尝味道等尝试,认识到哪些有毒不可食用,且在反复不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其药效。
这正是傣医药的萌芽。
医学离不开药物,而药物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身边的植物动物不断的认知、不断的尝试中发现的[4]26。
傣药的命名方式为傣族医药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2;对药物的认识2.1;药物色泽与功效;由上表可知,在所有的命名理据中,单独以颜色命名的药物排在第二。
而在各复合理据中,有颜色理据的也占到总数的31%,位居第一。
这充分说明,颜色是傣药命名的重要理据。
傣医药理论认为,药效与药物的颜色有很大关系。
一般认为开红花,或有红色汁液的药用植物,大多可用于补益气血、止血等功效。
而开白花或流白浆的药用植物,则可用于镇静安神、镇痛、消肿、解毒等功效[6]66-67。
多例傣药的命名直接体现了这一联系。
芽喃默(飞扬草):傣语“南默”指白色的似乳汁的汁液。
傣医认为,此药味酸、微辣、性凉,有清火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
嘿涛勒(凤庆鸡血藤):傣语“勒”指“血”。
该药用植物枝条被砍伤后会流出暗红色的状如血(勒)的树脂。
傣医认为此药味苦、涩、性凉,有清火解毒、补血止血的功效。
罗埋亮(朱瑾):傣语“亮”指红色。
傣医认为此药味微甜,性平,有补血调经、收涩止泻之功效。
宾蒿(臭茉莉):“蒿”指白花。
傣医认为此药味苦,微甜,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化痰、通乳下乳、行气消胀等功效。
有的傣药命名甚至直接体现了药物颜色与其所对应的功效之间的联系。
如“皇旧罕(旱莲草)”,傣语“罕”有“金黄色”之意,而傣医认为此药有除风、解毒、止痛(皇旧)等功效。
再如“娜罕(羊耳菊)”,指此植物开金黄色(罕)的花,具有祛除(娜)病毒邪气的功效。
“嘿亮郎(铁腾)”,傣语“亮”本指红色,这里类比为如血一样的颜色。
“郎”指停止,凝固之意。
傣医认为此药有快速止血的作用,故名[7]。
2.2;药物气味与功效;在表1中,单独以气味命名的药物排在形体、药用功效及颜色等理据之后,位居第四。
而在表2中,各复合理据中有气味理据的也占到总数的11.7%,这说明,药物气味同样是傣药命名的重要理据。
傣族喜用气清香、味辛的药物,这成为傣医治病药方的特色之一[8]。
一般香味药有通气、开胃、清脑、醒神、补益之功效;臭味药则有消积食、理气胀、开窍醒神等功效。
单独以气味命名或复合理据中有气味的傣药如:芒荒(千年健):指此植物具麻味(芒)而气味芳香(荒)。
傣醫认为此药味苦、微麻,气香,有调补水血、除风止痛、续筋接骨的功效。
芽敏(艾蒿):傣语“敏”指臭味。
傣医理论认为,一般有臭味的植物有消食积,理气胀等功效。
此药通气止痛,对脘腹胀痛、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麻尖(肉豆蔻):傣语“尖”多指特殊的香味。
傣医认为此药有补土健胃、消食化积之功效。
嘿多吗(鸡矢藤):指此植物有臭味,如狗屁(多吗)一样。
傣医认为此药有清热解毒、行气活血、补土健胃、消食的功效。
麻娘布(茴香砂仁):傣语“娘”指有香气之意。
傣医认为此药味微苦、甜,气清香,性平,有清火解毒、补土健胃、通气消胀的功效。
此外,一些药物的命名是“气味+功效”的复合理据,而气味与其命名义中的功效相同。
如“叫哈荒(生藤)”,傣语荒指香味,“叫”有解毒之意。
傣医认为此药有止咳化痰、除风止痛之功效。
再如“芽尖拎(小果香草)”,指此植物具有香味(尖),傣医认为其具有补“土”的功效。
2.3;药物性味与功效;傣族将药物按味分为八种,“宋”、“万”、“发”、“景”、“烘”、“闷”“撇”、“章”[6]67。
滋味不同,则功效不同。
一般苦味药有清火解毒,止泻之功;酸味药有开胃、健胃、清火滋水、止咳的作用;甜味药有补益的作用;麻味药有通气止痛之功;涩味药具有收敛止泻、治疮之功;辣味药性热,补火通气血等。
这在药物命名中多有所体现。
如有名的傣族植物药“三丫苦”,傣名“锅烘楠晚”,“烘”即味苦之意。
此药性凉、味苦,有清热解毒,除风止痒,消肿止痛之功效。
再如“芽爬匹”(小铜锤),指此药有辣味(匹)。
该药具有清火解毒,散瘀,止血,止痛的功效。
再如:咪火哇(箭根薯):傣语“火哇”指野牛,“咪”指胆汁,意为此药具有像野牛胆汁一样的苦味。
傣医认为此药味苦,性寒,有清火解毒、止咳化痰、消肿止痛的功效。
麻献(野花椒):傣语“献”指麻辣味。
傣医认为此药有通气除寒、消肿止痛之功效。
麻怀烘(野苦瓜):傣语“烘”指苦味。
傣医认为此药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麻脑(柠檬):柠檬这一植物在汉语中的命名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而傣语则体现了该植物的特殊属性。
傣语“脑”指味酸。
傣医认为此药有补水滋润、润肺止咳的功效。
麻夯板(余甘子):傣语“夯”指酸角。
意为植物的果子具有与酸角一样的酸味。
傣医认为此药有清火解毒、止咳等功效。
3;疾病的防治3.1;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在采集经济时代,傣族先民通过口尝百草的方式,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植物的药用功能,在此过程中免不了会发生中毒现象;此外,傣族聚居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不乏有毒的动植物如蜈蚣、毒蜘蛛及各种常见毒蛇等;植物方面,海藻、苔藓、蕨类及菌类当中也有许多具有毒性。
为了防病和解毒,通过不断的探索,傣医创立了“雅解”(解药)[3]理论。
“雅解”是傣族医生常用的特色药物之一,已成为傣族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9]。
傣族一方面长期服用解药排除身体当中的微量毒素,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体现了“未病先解”的特色理论;另一方面,当人体发病后,多先服用解药,然后再进行治疗,即“先解后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