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第一课时)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熟悉小说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作家作品】
曹雪芹(1715~1763)清代著名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预习展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阜盛()簇拥()纳罕()绾着()内帷()憨()盥洗()懵懂()纨袴()杜撰()效颦()忖度()【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我们阅读小说时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这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关键。
分析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行踪和中心事件。
行踪
事件
【自我测评】
1.下列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阜盛(bù)嫡亲(dí)贬谪(zhé)
B.内帏(wéi)盥手(ɡuàn)洋绉(zhòu)胡诌(zhōu)
C.惫懒(bèi) 瞋视(chēn)宫绦(tiāo)洗涤(dí)
D.两靥(yè)纨绔(kuà)颦蹙(pín) 濒临(bī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诗中悲凉的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同路见真心。
”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 、③①⑤④②
D 、④②⑤③①
【我的收获】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第二课时)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小说语言描写的相关片段。
2、学习小说运用语言描写成功刻画人物的方法。
3、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体知识】
章回小说的起源
章回小说是分章叙事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白话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
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成熟的标志。
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和征战故事讲完,于是“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揭示本次“说话”的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合作探究】
高考链接————借助语言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
小说中的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指津:人物的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
借助语言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对象不同,同一人物的语言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特定的环境能够表达出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
3、结合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4、从作品的主题、时代特点及故事情节发展方面,考虑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艺术效果: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够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品味下列人物的语言,分析他们的不同身份和性格。
王熙凤
1、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2、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像是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3、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
1、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2、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3、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
1.外貌描写对应的人物依次是()
(1)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2)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般自然的风流态度。
(3)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4)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A.贾迎春贾探春林黛玉王熙凤
B.贾迎春林黛玉贾探春王熙凤
C.贾探春林黛玉贾迎春王熙凤
D.贾探春王熙凤贾迎春林黛玉
2.黛玉初人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下列哪些言行能反映她的这种心理。
( )
A.黛玉道: “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
B.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
再坐一刻,便告辞。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望舅母容谅。
”
C.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
D.黛玉道: “只刚念了《四书》。
”
【我的收获】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第三课时)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小说环境描写的相关片段。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鉴赏作者介绍主要人物出场时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预习展示】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合作探究】
重点研读有关环境描写和主要人物(如贾宝玉和王熙凤)出场的相关段落,然后完成“合作探究”的问题。
1、第1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贾府的?这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同为小说的主要人物,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不同?作者介绍这两个人物各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自我测评】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的信息(可酌情增删词语)。
○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2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3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1)以《红楼梦》为主语。
(2)以曹雪芹为主语。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