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江苏徐州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江苏徐州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
1.解答题
第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钦差大臣
(俄)果戈理
相关剧情在外省的一个小城中,钦差大臣微服私访的消息引起了市长和其他官员的惊慌混乱。
人物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法官阿姆摩斯·费多洛维奇,慈善医院院长阿尔杰米·菲力普维奇,督学鲁加·鲁基奇。
市长诸位,我所以请你们来,是因为我要把一个极不愉快的消息告诉你们。
钦差大臣快要到我们这儿来了。
法官什么,钦差大臣?
慈善医院院长什么,钦差大臣?
市长从彼得堡来的钦差大臣私行察访来了。
还带着秘密使命。
督学哎哟,天呀,还带着秘密使命!
市长现在,我要把安得烈·伊万诺夫维奇·奇密霍夫寄给我的信念给你们听。
这是他信上写的:爱友、亲家、恩师台鉴:弟所急需奉告于吾兄者,近闻有某大员奉旨来省视察,对于我县,尤为注意。
(意味深长地跷起拇指)虽该大员以常人面貌出现,然弟之消息,确系来自可靠方面。
弟知吾兄与世相同,亦有小过,盖因吾兄系聪明人也,凡财物到手,均不欲其有所遗漏……故敢奉劝吾兄,诸事务宜留意。
法官是的,这是稀有的事,简直少有。
一定事出有因。
督学为什么呢?这为什么呢?干嘛钦差大臣要到咱们这儿来?
市长考虑也好,不考虑也好,可是诸位,我已经预先通知你们了。
——要小心啊!就我自己这方面说,我已经大致安排好了,而且我也劝你们安排一下。
阿尔杰米·菲力普维奇,尤其是您!没有疑问,这位路过的大员一定会先去视察您所管理的慈善医院——所以您得把什么都弄得像样儿:病人的帽子要干净,不要让病人弄得跟铁匠似的,像他们平常那样穿家里的衣服。
慈善医院院长嗳,这不要紧,大概可以让他们戴上干净睡帽的。
市长是的,而且在每张床上挂上一块拉丁文或别种什么文写好的牌子……这是您这方面的事情。
写上病名,什么时候得的病,哪一月,哪一日……糟糕的是,您的病人抽那样强烈的烟草,谁走进去都要直打喷嚏。
不错,病人还是以少为妙;要不然,马上就会被认为管理不善﹐或是医生无能。
慈善医院院长哦!关于治疗,我自有办法:越近乎自然越妙;我们不用贵重药品。
人是单纯的东西:如果他要死,他就会死;如果他要好,他就会好。
市长阿姆摩斯·费多洛维奇,我也要劝您注意您的法院。
在您的前厅,诉讼人常常进进出出的那个候审室里,法警们养了许多鹅,它们就在人脚下穿来穿去。
当然,从事这种家庭副业是值得奖励的,为什么法警们就不能养呢?不过,您要知道,在这种地方,这是很不体面的……我早就想对您提起这一点,可是,不知怎的我倒忘了。
法官那么,我今天就叫人把它们全赶到厨房里去。
您要是高兴的话,请过来吃顿便饭。
市长此外,还有一件糟糕的事情,是您把各种破烂不堪的东西全晾在法庭上,还把打猎用的长鞭子在放公文的橱上。
我知道您喜欢打猎,不过您最好暂时把它收起来;等钦差大臣走了以后,您可以把它再挂上去。
还有您那位陪审官……当然,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可是,他身上发出的那股子怪味儿,就好像他刚从酿酒厂里出来似的——这也是不好的。
我早想对您提起这件事,可是不记得让什么事一岔,就给忘了。
要是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天生就是这么一股子怪味的话,那是有法儿治的。
可以劝他吃葱、吃蒜,或是吃别的什么东西。
法官不,这股子味儿是弄不掉的。
他说,他小时候摔了一跤,从此以后,他身上就发出一股烧酒味儿。
市长我只是叫您留意罢了。
至于说到内部的安排和安得烈·伊万诺夫维奇·奇密霍夫信上所提到的小过,我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而且说起来也奇怪,没有一点罪恶的人连一个也没有,这是上帝安排定的,伏尔泰要反对也是没有用的。
法官罪恶各有不同。
我公开和大家说吧,我受贿赂,但是,那是什么样的贿赂?几条小猎狗。
这完全是另一回事。
(有删改)(1)下列对戏剧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钦差大臣微服私访的消息引起了市长和其他官员的惊慌混乱,市长称这为极不愉快的消息,这说明这些人平时工作没有尽到职责。
B: 市长要求病人的帽子要干净,而慈善医院院长菲力普维奇却说大概可以让他们戴上干净睡帽的,这说明他狂妄自大,无视市长要求。
C: 人是单纯的东西:如果他要死,他就会死;如果他要好,他就会好,这种荒谬的言论,深刻暗示了沙俄统治时期底层百姓生命的微贱。
D: 把贪赃枉法说成小过,并公然宣称没有一点罪恶的人连一个也没有,这说明市长正试图以颠倒是非的荒谬言论掩盖自己的罪恶。
(2)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味深长地跷起拇指是舞台说明,作者通过这个舞台说明,形象地写出了市长自以为得到可靠消息时的得意神态。
B: 当然,从事这种家庭副业是值得奖励的,为什么法警们就不能养呢?用反问句式,刻画出了市长平易近人、体恤下属的性格特征。
C: 慈善医院的院长本该善良仁爱,但菲力普维奇却阴险残忍,作者这样安排暗含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D: 《钦差大臣》被誉为含泪的笑,一方面是因为它强烈的讽刺性,一方面是因为它揭露的社会现实引发了人们的悲伤。
(3)《钦差大臣》是一部讽刺当时俄国社会现实的喜剧。
节选的这部分文字揭露了当时俄国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请加以分析。
【答案】BB
(3)①各级官吏贪污成风。
市长贪赃枉法,凡财物到手,均不欲其有所遗漏;法官公开宣称自己受贿。
②阿谀奉承,法
官巴结上司,贪赃枉法。
不失时机地邀请市长吃饭。
③热衷私事,渎于职守。
慈善医院院长工作拖拉,伪善歹毒,公然宣称越
近乎自然越妙;我们不用贵重药品;法官工作懒散。
把各种破烂不堪的东西晾在法庭上,把打猎用的长鞭子挂在放公文的橱上。
疏于管理。
允许法警在候审室里养鹅,把法院搞得乱七八糟。
【解答】
第2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
(节选)
沈西蒙
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
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
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
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
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
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
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
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
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
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
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
(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
(跪下)
路华:
(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
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
阿香她出了什么事了?
童妈妈:就为了还不起这断命的印子钱,有人逼她去香港。
路华:什么人?
童妈妈:是个跳舞厅老板,叫老七。
路华:这人在哪里?
童妈妈:苏州河小舢板上,在等阿男回来。
老七讲,只要能跟阿男这孩子碰碰头,见见面,说什么往事就一笔勾销了。
(出门)
路华:通信员!
通信员:有!
(进屋)
路华:打电话报告连长,说这儿有情况!
通信员:是!
(下)
路华:
(十分纳闷)老七怎么敢逼阿香去香港?这是个什么人?为什么和阿男见见面,往事就一笔销了?这倒有些蹊跷!往事?什么往事?为什么要到苏州河的小舢板上去?奇怪!
这时阿香推门进来。
阿香:弟弟,你快走!
路华转身,阿香愕然。
路华:你,你是阿香吗?
阿香点头。
路华:你妈告诉我,有人要逼你去香港?
阿香:是的。
同志,你——
路华:我和阿男是好朋友,好同志。
有什么事尽管对我说。
阿香:解放军同志,快走吧!求你告诉阿男,今晚不要回来,有人要暗害他。
路华:什么人?老七?
路华:他在哪?
阿香:在苏州河上。
路华:你带我去。
阿香:不行,他们人多。
他们本来想借我的手杀害我的亲弟弟。
(哭)我差一点上他们的当……
路灯下,老七指挥着短打甲、乙、丙冲进屋内,吹灯,与路华厮打起来。
阿香:
(奔出)解放军同志……
老七捂住阿香嘴。
短打乙:
(指倒在地上的路华)昏过去了!
短打甲:啊!上当了,不是阿男,是个军官。
老七:糟!装麻袋!
老七:有人,来不及了。
(对阿香)你去联络解放军,好,把她掼到苏州河里去!
匪徒将阿香抬走。
通信员跑上,扶起路华。
通信员:指导员,你怎么啦?
路华:快,叫连长把部队带到这儿来。
通信员:那你……
路华:快去!
通信员跑下。
路华挣扎起来,追出。
少顷,童妈妈端一碗馄饨回来。
童妈妈:路同志!唉,真是,馄饨不吃就走了。
童阿男上。
童阿男:妈!
童妈妈:阿男!
(放下碗抓住童阿男)阿男!我的好儿子!快给妈看看!
童阿男:家里出了什么事啦?
童妈妈:好了,没事了。
亏得带回来这笔钱,你阿香姐有救了。
童阿男:钱?谁送来的钱?
童妈妈:阿男,不是你托路同志带钱来家的吗?
童阿男;我的钱?
童妈妈:是呀,你看。
他说这些钱是你积蓄下来的津贴费。
童阿男:姓路的?是什么人?
童妈妈:说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你的上司。
童阿男:妈,他人呢?
童妈妈:刚刚还在。
阿男,你怎么了?
童阿男:我,我……
(奔走,又回,坐下)
童妈妈:阿男,你又得罪人了?又闯祸了?啊?
童阿男:妈,我对不住他!
(抱头)
阿荣奔上。
阿荣:童妈妈!童妈妈!
(见童阿男)阿男,不好了,老七把阿香扔进苏州河里啦!
童妈妈、童阿男:啊?
阿荣:亏得指导员和几个船老大,把阿香姐救起来了。
童阿男:带我去!
阿荣:走!他们正欲动身,路华抱着阿香回来。
童妈妈:
(哭)阿香!
路华:
(忙将阿香放在躺椅上)还来得及,快送医院。
童阿男:指导员……指导员,你上哪去?
路华:追老七。
童阿男:你负伤了,让我去!
路华:你又没有带枪,你去干什么?你还是在家里好好想想吧!
(冲下)
童阿男:妈,你好好照应阿姐。
指导员!
(追下)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的舞台说明语言简洁,内容丰富,不仅有场景的介绍,也交代了人物的活动。
B: 指导员路华警惕性很高,听了童妈妈的话后,让通信员给连长打电话,是因为他意识到这里面有问题。
C: 童阿男回到家,听说指导员来过,他奔走,又回,坐下,这一简单的动作描写反映了他的懦弱。
D: 本文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以童家为代表的贫苦人民和以老七为代表的地痞流氓之间的冲突。
(2)文中画线句子是路华的内心独白,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3)戏剧的三一律指的是要求戏剧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时间律),人物在这一时间内所达到的地点(地点律),情节的内在统一性(情节律)。
本文是如何体现戏剧的三一律的?
【答案】C
(2)8.①运用了大量的问句,写出了路华和观众心中的疑问。
②为后文戏剧冲突的发展埋下伏笔。
③路华关心童家,体现出
解放军战士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
④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时间律:时间集中发生在子夜时分。
②地点律:故事集中发生在童家。
③情节律;故事主要围绕童家被地痞流氓迫
害,以路华为代表的解放军救童家展开。
【解答】
第3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佳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訾,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
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酒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
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
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
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
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B: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C: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D: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倬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
B: 榷酤,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
文中意指前者。
C: 卒,死。
《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士大夫之死。
唐代之后卒泛指死。
D: 论,评论。
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评价和总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仲淹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致力改革,削减冗滥,考核审查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平。
但是他的改革涉及面太大,评论的人认为无法实行。
B: 麟州遭到敌寇侵扰,范仲淹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
C: 范仲淹曾有多次调动,先后任邠州、邓州知州和给事中等职。
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也愿意留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
D: 传记作者认为,北宋是一个不乏明君和贤臣的朝代,范仲淹就是贤臣中的代表,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2)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5)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
【答案】CDD
(1)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
(存问嗟悼各1分,意思对2分)
(2)范仲淹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
泛虽各1分,意思对2分)
(1)性至孝
(2)好施予
(3)为政尚忠厚
(4)所至有恩
(任答3点即可)
【解答】略
(2)
(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总结错,应是功过是非的评论)
(3)D
(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错,应是范仲淹有能力承担他的责任,探究他想知道的事物之精神,可与古人媲美略略
第4题.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送春
刘辰翁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
况雁门陀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
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
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
但满眼杨花化白毡。
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
蜂黄蝶粉,凝碧池边。
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
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注】刘辰翁,宋末元初人,此词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作开篇,把春当作自己的朋友,以汝归欤设问,紧扣题目送春,领起全词。
B: 风雨与烟尘,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与烟雾尘埃,也指政治风雨与战火尘烟。
C: 上片结末以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发问,启人深思,引出下片内容。
D: 下片杨花化白毡华清宫七宝鞭等典故,展现了江南正是堪怜的景象。
(2)现代著名学者俞平伯评价此词语意极悲。
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D答:
(1)上片中自然时令之春的远去,带给词人的眷恋、不舍、哀伤之悲。
(2)下片中通过写景表达的昔盛今衰之悲。
(3)无家可归的亡国遗孤之悲。
(4)对故国灭亡的惋惜思念之悲。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解答】D[展现了江南正是堪怜的景象错,一是并非写江南;二是并非是堪怜
(令人爱怜)景象,而是萧条、衰败景象。
]略
第5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
西至长安求官,
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举茂材。
父死不奔丧,下狱论。
后复荐为郎,数求使外国。
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时匈奴郅支单于背畔礼义,留杀汉使者吏士。
常与延寿谋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
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延寿犹与不听。
会延寿病,汤独矫制即日引军分行,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杀郅支单于。
于是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
臣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陷陈克敌,斩郅支首。
宜县头槁街9,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既至,论功。
刘向曰: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元帝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关内侯,为射声校尉。
汤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也,按验,实王子也,汤下狱当死,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芥之过,赐死杜邮。
今若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厉死难之臣也。
成帝出汤,夺爵为士伍。
后数岁,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
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僚议数日不决。
上召见宣室。
烫知乌孙瓦仓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旦迪指计其旦旦不出乒旦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
大将军凤奏以为从事中郎,莫府事壹决于汤。
(选自《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有删节)【注】①槁街:汉代长安街名。
少教民族聚居之处。
②杜邮:地名,在咸阳以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B: 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C: 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D: 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茂材,即察举岁科之一的秀才,始于汉武帝时期,为避东汉光武帝刘秀之讳,改称茂材,也常作茂才。
B: 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一般史籍中也常用来指代唐虞执政的那段时间,古人认为那是一段太平盛世。
C: 关内侯,秦汉时期爵位名,有封号和封国。
一般是对文官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D: 宣室,古代宫殿名,此处指汉代未央宫中的宣室殿。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之事,就发生在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汤富有才学,进入仕途。
他自幼爱书擅文,因求贷无节制不被州里赏识,到都城后进入仕途,几经辗转才做了西域副校尉。
B: 陈汤颇有谋略,敢于决断。
他看出偏远地区的郅支单于的劣势,未向皇上奏请,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