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课件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共33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 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怀素《自叙帖》
伏如虎卧,起如龙跳 顿如山峙,控如泉流
张旭《古诗四帖》
王 羲 之 的 《 七 月 都 下 帖 》
骤雨狂风,气势磅礴
(3)行书:
(1)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 演变,东晋书体完全成熟。
(2)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 实用价值。
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 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丑角杨鸣玉、刘赶三。
小生和青衣 丑
你能分辨出图片中 人物的角色吗?
刀马旦
武生和花脸
11.10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 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 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 纸画、令曲之类。
1、汉字的起源 符号化
图画 象形字
汉字(商朝时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脉络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秦隶 古文字阶段
隶书 楷书 辅助书体 草书 隶楷阶段
3、总趋势和过程
行书
总趋势:由繁到简
过程:古文字和隶楷阶段
古文字阶段
甲骨文特点:
1,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 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 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 都没有定势。 2,由于处于象形文字到表 意文字的过渡,所以字形变 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就有 很多种写法且象形意味比较 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
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 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 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 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 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 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 广泛使用。
课堂测评:
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D)
A、是至今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字
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
C、商代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 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 年),向全国颁布的官 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 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 “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 经是相当规范,偏旁 有统一的样式,笔画 委婉曲折,粗细匀称, 字形狭长。
特点: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隶书 特点: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解析:选C。 篆书的特点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思考与讨论: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两个 阶段?基本概况怎样?
1、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 魏晋 自觉阶段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实用,很少追求书法审美功能;
自觉阶段:魏晋开始,臻于成熟。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隶楷阶段
2、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
B
B、中国书法艺术在唐朝之前属于自发阶段
C、中国书法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诸多字体
D、书法艺术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
3、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行书、草书均成就突出A的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4.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 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艺 书法
魏晋以后“自觉阶段”(重审美功能)
术 艺术
楷书:始于东汉,盛行于隋唐;特点、代表(有实用价值)
书体 草书:起源于东汉,成熟于东晋;特点、代表(审美价值高)
行书:东汉到西晋;特点、代表(雅俗共赏,最活跃的字体)
发展演变历程
古代 绘画
中国画种类
写实画:人物、宫廷、风俗画 写意画:花鸟、山水、文人画、年画等
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 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吗?
楷书
图一
行书
图二
草书图三2、 三大源自法艺术(1)楷书(1)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具有其他书 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2)发展: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
(3)主要代表人物: 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 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楷体汉字 执 王 臣 劓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选D。A,甲骨文历经金文、篆书、隶书到楷书;错误。B,草 书便于抒情达意,最能表达人的情感;错误。C,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比较 成熟的文字,不是刻画符号;错误。D,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比较成熟的文 字,具有现代文字的特征;正确。
6.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风俗画为最大亮点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 王冕 《墨梅》 明 徐渭 《黄甲图》 清 郑板桥 《墨竹图》
三、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战国优伶----出现专业艺人 宋代杂剧 元朝杂剧----推向成熟 明朝昆曲——地方戏曲,流传甚广 清朝京剧---国粹
2、京剧形成的原因:
①清朝前期,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活跃 ②各种地方戏曲进京相互融合 ③广大艺人的努力 ④符合统治者和广大市民阶层的口味
3、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⑴形成: ⑵发展:
①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新剧种—京剧
①同光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②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③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第 10 课
【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 特 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
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四大发明、影响(对中国、对世界)
中 国 古 代
中国
古代 科技
数学:《九章算术》、十进位置制、珠算
领 先
医学:《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于

天文学:最早的天文记录、《石氏星表》、浑仪 界

历法:夏小历、《授时历》


农学:四大农书


中国古 先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通俗化
文 学
代文学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平民化
艺 术
汉字书法
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书法:楷书、草书、行书(特征)
中国古 代艺术
绘画
写实:风俗、人物画等
反映社会风俗、
写意:山水、花鸟、文人画等 文人精神意境
戏曲 元杂剧——明传奇——清京剧
D、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2、下列书体,属于正式书体的是:
(A)
①隶书 ②楷书 ③行书 ④草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 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运动图标,你 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 哪一种字体( )
A.行书 B.隶书
C.篆书 D.草书
笔画详备 魏晋--定鼎 钟、王


楷书 结构严整
兼具
实用价值
唐代--盛世 欧、颜、柳
晋 时 期
觉 阶 段
审美 功能 与实 用功
草书
笔画简约 线条流畅 审美价值
东晋 唐朝
王、王 张、怀

行书
兼具楷书的 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
晋王羲之、唐颜真卿、 宋苏轼、元赵孟頫、明 文征明
课堂测评:
1、中国古代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D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中国画特征:笔墨丹青、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追求神韵意气,
借物抒情 ;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表现个性。
发展历程:原始歌舞→优伶→元杂剧(成熟)→
戏剧
→明传奇、昆曲(地方) →京剧(高潮)
国粹京剧
背景: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各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形成过程: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同治光绪,成熟
比较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
颜体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柳体点画 瘦劲,结构严谨。二人有“颜筋柳骨”的特点。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书告身》
(2)草书:
(1)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2)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 任情纵性。虽实用性不强,但成为诸书体中艺 术性最强的一种。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 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 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小结:古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
古文字阶段:“图画文字”(起源六千多年前)→甲骨文(商朝
汉 字 与
汉字 演变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金文→篆书(大、小)→秦隶 隶楷阶段(正式字体):隶书(汉朝盛行)→楷书(唐朝)
总趋势:由繁到简、逐步规范


发展阶段: 魏晋前为“自发阶段”(重实用功能)
5.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把 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解题提示】解答本题明确两点:一是考查中国书法艺术;二是观察 图片,关键掌握草书的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笔断意连,将书 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解析】选D。A,放纵流动,介于楷草间,为行书;排除。B,结构 整齐,秀丽端庄,为隶书;排除。C,笔画圆润,字形稍长,为篆书; 排除。D,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为草书;正确。
金文
在甲骨文之后,出现 了新的字体,这种字 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 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 也叫金文。
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 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 相差无几。但与甲骨 文相比,它的成熟度 已大大提高。
篆书 (大篆)
又称籀文,相 传是西周周宣王 太史籀所创,是 一种较为统一的 文字,使用起来 较为方便。
小篆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1料)一娱、乐二演、艺三场,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 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3)最突出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兰亭序》。 还有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大行书)、 宋代苏轼。
行书
王羲之的《兰 亭序》的章法、 结构、笔法都很 完美,被历代书
家都推为“天下 第一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两阶段、三书法)
魏晋 自发 以前 阶段
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 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3.秦汉时期门类丰富
《夫妇饮宴图》
4.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的中国画出现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隋 展子虔 《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 盛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小结:字体欣赏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 的畅通无阻;
◆ 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 供了便利条件;
◆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善,也为其保持旺 盛的生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