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修之死》
一、课内阅读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适庖官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账,禀请夜间口号。
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装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惇。
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遂亦收拾行装。
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
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
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
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人!”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1.文段开头的两个“欲”字反映了曹操怎样的心理?下文哪一句与之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两个“大惊”对表达中心,刻画人物有何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品味“急回帐召惇问其故”和“操唤杨修问之”中“召”“唤”二词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末魏初,在文学上是一个暂时繁盛的时期。
曹操自己也写诗文,加以他重视人才,善于笼络一般有才名的文人,所以许多文人都为他效劳,使他赢得“唯才是举”的美名。
但孔融、祢衡、杨修三人在当时都是极负盛名的才子,但孔融、杨修二人被曹操先后杀掉;对祢衡,碍于他的文名,不敢杀,借刘表之手把他杀掉了。
三人都是不肯阿谀曹操终被断送性命。
试对“唯才是举”和诛杀三人的矛盾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反映了他处于进退维谷时的矛盾心情。
下文的“心乱,不能稳睡”与之相呼应。
2.“大惊”是因为杨修叫军士收拾行装这种擅自动行,是属于“惑乱军心”,违反军纪的行为。
而杨修明知是军纪所不容却仍无所故忌,就更突出其恃才放旷的性格。
3.“召”字表明夏侯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亲密,而“唤”虽也有叫来的意思,但这个词表明杨修不如夏侯惇受曹操重用,不属于核心集团。
4.由材料可知,曹操所举之才是要忠诚于他的而那些不想依附于自己的,就想办法除掉。
例如:徐庶被他从刘备那里骗过来等等。
二、课外拓展
操遂使人召衡至。
礼毕,操不命坐。
祢衡仰天叹曰:“天地阔,何无一人也!”操曰:“吾手下有数十八,皆当世英雄,何谓无人?”衡曰:“愿闻。
”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
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
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子、曹子孝世间福将。
——安得无人?”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
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
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操怒曰:“汝有何能?”衡曰:“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
岂与俗子共论乎!”时止有张辽在侧,掣剑欲斩之。
操曰:“吾正少一鼓吏;早晚朝贺宴享,可令祢衡充此职。
”衡不推辞,应声而去。
辽曰:“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操曰:“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
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
彼自以为能,故令为鼓吏以辱之。
”
来日,操于省厅上大宴宾客,令鼓吏挝鼓。
旧吏云:“挝鼓必换新衣。
”衡穿旧衣而入。
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
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
左右喝曰:“何不更衣!”衡当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
坐客皆掩面。
衡乃徐徐着裤,颜色不变。
操叱曰:“庙堂之上,何太无礼?”衡曰:“欺君罔上乃谓无礼。
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时孔融在坐,恐操杀衡,乃从容进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足发明王之梦。
”操指衡而言曰:“令汝往荆州为使。
如刘表来降,便用汝作公卿。
”衡不肯往。
操教备马三匹,令二人扶挟而行;却教手下文武,整酒于东门外送之。
荀彧曰:“如祢衡来,不可起身。
”衡至,下马入见,众皆端坐。
衡放声大哭。
荀彧问曰:“何为而哭?”衡曰:“行于死柩之中,如何不哭?”众皆曰:“君等是死尸,汝乃无头狂鬼耳!”衡曰:“吾乃汉朝之臣,不作曹瞒之党,安得无头?”众欲杀之。
荀彧急止之曰:“量鼠雀之辈,何足污刀!”衡曰:“吾乃鼠雀,尚有人性;汝等只可谓之蜾虫!”众恨而散。
1.曹操想杀祢衡,却不自己动手,而欲借刘表之手杀之,其原因何在?反映了曹操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哪些地方看出祢衡对曹操的蔑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段,你知道曹操和祢衡之间的根本矛盾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较多的排比句,请选取一例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曹操不愿落个不能容人的恶名以致人才不能归附他。
这反映了曹操老奸巨猾,狡诈的性格。
2.讥讽曹操手下无一真正人才、裸衣击鼓侮慢曹操、当面指责曹操的恶行。
3.根本矛盾是祢衡忠于汉室,而曹操挟持了天子,大权独揽,乱了朝纲。
4.从排比句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等来结合所选句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