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我公司将严格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质保体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设备、劳动力的管理,采用项目管理“8、5、15”工作法,即项目管理“八字诀”:算、采、收、发、代、保、撤、结、及经济管理“把五关”和在十五个关键环节建立管理点,定人定责、形成责任网络,实施全过程控制。
1.公司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在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前认真地组织施工人员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有关资料全面细致地了解。
2.施工人员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与传统的技术、产品、工艺、材料的优劣全面对比。
3.项目负责人根据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进展情况,提前编制出详细的施工工艺资料,并组织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学习,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施工技术。
4.科学合理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减少三大机械施工工具租赁费用。
5.管理上重点注意材料成本关,严格加强材料管理,降低材料周转损耗,材料进场做到质优量足,合理堆放,避免二次搬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节约原材料。
在采购时做到“三掌握”、“三对比”:掌握市场材料价格,掌握货源情况,掌握厂家信用和售后服务;对比材质,对比价格,对比运距。
采购各类材料、工具时,将材质和差价放在首位。
现场收料时严格验质、量方,堵住量差漏洞,实行限额领料,特殊材料专项保管使用。
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科学合理地搞好材料代用,降低成本,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搞好成品保护,以减少材
料损耗及材料破损率。
6.对现场的机械特别是大型机械做到有计划的合理使用,实行专人操作、专人保养,减少维修,降低机械的磨损率,提高机械使用率。
(1)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1.为提高现场综合管理能力,项目配置影响设备,在主要工序、重点部位上拍摄影像资料,并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以确保过程质量。
2.信息化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的有效工具。
对工程质量、进度、技术、材料、安全、资金等目标实行动态控制,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有关信息做有序的存储整理,以部门之间、配合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为中心,以岗位工作标准为切入点,解决项目部从信息收集、处理到决策等环节的准确性、及时性,为项目部高效优质提供依据。
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工费开支、材料费开支约。
4.在施工中首先做好预留孔洞和钢管工作,电气配管的连接方式:暗配管4 0mm以下采用丝扣连接,40mm以上采用套管连接,套管直径比连接管外径大一号,其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径外径的3倍,连接管对口处应位于套管中心。
套管两端的焊口应有正式焊接,焊缝应严密。
明配电管一律采用丝接,凡丝扣连接管都须按规定接跨接线。
焊接倍数需符合规范要求。
5.电缆桥架安装应符合原设计文件要求,做好顶埋件的管子,测位、放线应准确,施工应严格按照标准图集。
6.管子使用前必须清除管内的杂物和毛刺。
7.管子的封口处理,为使管子在安装后不出现堵塞现象,可将大口径管口用
钢板焊缝,小口径管口可用丝堵封口,对各种接线盒内管口的保护,可采用盒盖暂时封堵,穿线时再拆除,预防杂物进入盒内堵塞管腔。
8.成排钢管安装按规范规定将管子间留一定的间隙,并用固定支架固定牢固。
9.设备电线安装前的工作:对所有预埋的管、箱、盒要进行积水处理,清除内部杂物,方可穿线。
各种导线压接前均应进行导线绝缘测试和设备测试符合要求后方能压线。
并做好记录存档。
10.暗配管子的验收:每一预留槽内或吊顶内的管子安装完后,有关施工技术人员会同甲方、监理、现场质检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隐蔽,并填好隐蔽验收记录,甲乙双方盖章签字,保存入档。
11.产品保护:对所有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12.在工程质量上要打破过去靠修补创优质工程的方式,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一次成优。
(2)先进机械、仪器设备的应用
1.采用多功能测试校验仪器,主要应用于多种信号的现场校验,省工、省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投入先进的通讯设备,以加快信息沟通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3)计算机辅助管理及网络技术
1.项目采用电脑管理,建立成本控制、工程进度和物资管理体系,解决施工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现场办公效率提高,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2.在施工中,引用AUTOCAD、Project软件,对不同的图层进行设定,在施工过程,用图层开关和图层冻结命令将各系统的配合进行电脑管理,以达到各系统的施工穿插进行的要求。
(4)流水施工法的应用
1.流水施工法的定义
流水施工为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的一种管理形式,就是由固定组织的工人在若干个工作性质相同的施工环境中依次连续地工作的一种施工组织方法。
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依次施工(亦称顺序施工法)、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等组织方式。
对于相同的施工对象,当采用不同的作业组织方法时,其效果也各不相同。
流水施工法是目前通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以最少的投入,合理优化的劳动组合、连续均衡施工大幅度缩短工期的先进施工法。
2.流水施工法的完善、发展
根据施工对象的需要,把专业工人组成若干个专业的或混合的小组,按照规定的顺序在若干个工作性质相同、劳动量大致相等的工作段上,不间断地进行施工的方法。
因此,完善的流水施工作业法应该满足两项要求:
各小组自始至终从事同样的工作,使工人操作专业化,收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机具设备利用率的效果;
有节奏地连续生产,前一工序在某一段上完成,下一工序紧接着就在那一段上开始,保证工作面不空闲,工序之间不脱节。
流水作业法在工业生产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
建筑业因产品固定,生产方式和一般工业生产不同,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施工,在一定期间内材料、机具设备和劳动力的需要量比较均衡,能够有效地缩短单项工程的施工周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由手工操作向大工业生产方式过渡最好的组织形式。
3.流水施工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是要求把施工对象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施工段。
施工段可以是跨
越几个单项工程的同一类别的分部工程,可以是成批的同一类型的单位工程,也可以是单位工程的某一分部分项工作。
只要采用的工艺相同,工程量相当,就可以按不同工序配备各种专业工人组成固定的小组、施工队、混合施工队,遵照严格的先后顺序,准确的周期,依次由一个施工段转移到另一个施工段,连续地进行有节奏的、相同的作业。
第二是要规定适当的流水步距,即两个相邻工段开竣工间隔的时间。
当小组、施工队或混合施工队在一个施工段停留的时间等于一个流水步距或为流水步距的整数倍时,施工就可不间断地进行,形成有节奏的、连续的、均衡的流水作业。
4.流水施工法对本工程的应用
本工程施工进行流水施工,做到平面分段、立面分层同步交叉流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