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动量守恒定律第3讲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时作业含解析102445(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基础训练]
1.(2018·江西南昌月考)利用气垫导轨做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如图甲所示,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两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两个滑块A、B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 Hz.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 g、300 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A、B离开弹簧后,滑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本次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0.09 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解析:由题图乙可知,绳子烧断后,A、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时有v A=0,v B=0,A、B被弹开后有v′A=0.09 m/s,v′B=0.06 m/s,m A v′A=0.018 kg·m/s,m B v′B=0.018 kg·m/s,由此可得m A v′A=m B v′B,即0=m B v′B-m A v′A,结论是: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
2.(2018·江苏五校联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操作步骤如下:
A.将操作台调为水平;
B.用天平测出滑块A、B的质量m A、m B;
C.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滑块A、B紧靠在操作台边缘,使A、B间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D.剪断细线,滑块A、B均做平抛运动,记录A、B滑块的落地点M、N;
E.用刻度尺测出M、N距操作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1、x2;
F.用刻度尺测出操作台台面距地面的高度h.
(1)上述步骤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
(2)如果动量守恒,须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用测量量表示).
答案:(1)F (2)m A x1=m B x2
解析:取滑块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两滑块的质量和平抛初速度大小分别为m A、m B、v1、v2,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大小分别为x1、x2,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需要验证的方程为0=m A v1
-m B v2,又v1=x
1
t,v2=
x
2
t,代入得到m A x1=m B x2,故不需要用刻
度尺测出操作台台面距地面的高度h.所以多余的步骤是F.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静止放置,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 a、m b
C.小球a、b的半径r
D.小球a、b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F.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2)根据实验要求,m a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 b.
(3)放上被碰小球后,两小球碰后是否同时落地?如果不是同时落地,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不必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为测定未放小球b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如图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距离应为________cm.
(5)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1)BE (2)大于 (3)b 球先落地,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4)45.97(45.95~45.99均正确) (5)m a OB =m a OA +m b OC
解析:(1)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两小球的质量m a 、m b ,各落点A 、B 、C 到O 点的距离OA 、OB 、OC ,B 、E 正确.
(2)为使a 球碰b 球后不反弹,必须有m a >m b .
(3)b 球被碰飞出后,a 球还要在水平段运动一小段,因此,b 球先落地,但不影响实验结果.
(4)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位置大约在45.97 cm.
(5)若动量守恒,应有m a v a =m a v ′a +m b v ′b , v a 是小球a 单独下落离开轨道时的速度,v ′a 、v ′b 是两球碰后离开轨道时的
速度,又v =x t ,则有m a ·OB t =m a ·OA t +m b ·OC t
,即m a OB =m a OA +m b OC .
4.气垫导轨(如图甲所示)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
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s1、s2和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答案:0.2abs 1 0.2abs 3 0.2ab (s 1-s 3) 0.4abs 2
解析:打点周期T =1b ,打s 1、s 2、s 3均用时5b
. 碰前其中一滑块的动量p 1=mv 1=m s 1t =a bs 15
=0.2abs 1. 碰前另一滑块的动量p 2=mv 2=m s 3t =a bs 35
=0.2abs 3, 故碰前总动量p =p 1-p 2=0.2ab (s 1-s 3),
同理碰后总动量p ′=2m s 2t
=0.4abs 2. [能力提升]
5.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同、体积不等的立方体滑块A 和B ,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在A 、B 的相撞面分别装上尼龙拉扣,以便二者相
撞以后能够立刻结为整体;
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甲,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弧连接,轨道槽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
步骤3:让滑块B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闪拍摄,直到A、B停止运动,得到一幅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
步骤4:多次重复步骤3,得到多幅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的一幅,打印出来,将刻度尺紧靠照片放置,如图乙所示.
(1)由图乙分析可知,滑块A与滑块B碰撞位置________.
A.在P5、P6之间B.在P6处C.在P6、P7之间
(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①A、B两个滑块的质量m1和m2
②滑块A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
③频闪照相的周期
④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
⑤照片上测得的x45、x56和x67、x78
⑥照片上测得的x34、x45、x56和x67、x78、x89
⑦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度或改进实验原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1)B (2)①⑥ m 1(x 45+2x 56-x 34)=(m 1+m 2)(2x 67+x 78-x 89) (3)将轨道的一端垫起少许,平衡摩擦力,使得滑块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由题图可得x 12=3.00 cm, x 23=2.80 cm ,x 34=2.60 cm ,x 45=2.40 cm ,x 56=2.20 cm ,x 67=1.60 cm ,x 78=1.40 cm ,x 89=1.20 c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A 、B 相撞的位置在P 6处.
(2)为了探究A 、B 相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就要得到碰撞前后的动量,所以要测量A 、B 两个滑块的质量m 1、m 2和碰撞前后的速度.设照相机拍摄时间间隔为T ,则P 4处的速度为v 4=x 34+x 452T ,P 5处的速度为v 5=x 45+x 562T ,因为v 5=v 4+v 62
,所以A 、B 碰撞前在P 6处的速度为v 6=x 45+2x 56-x 342T
;同理可得碰撞后AB 在P 6处的速度为v ′6=2x 67+x 78-x 892T
.若动量守恒则有m 1v 6=(m 1+m 2)v ′6,整理得m 1(x 45+2x 56-x 34)=(m 1+m 2)(2x 67+x 78-x 89).因此需要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①⑥.
(3)若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则可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