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厦门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厦门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莱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莱,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

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

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

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

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

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 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
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 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 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 请以下面“开端”为例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开端:马兰花借钱给麻婶。

发展:
高潮:
结局:
3.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一个兵
张中杰
刘局长退休后,与别人的门可罗雀相比,他家门庭若市。

而且,来来往往的不仅有战友,同事,更多的是素不相识的普通百姓。

刘局长在部队上当连长时,总是冲在最前。

一次,他去新兵班为战士们做战前动员。

卫生员说丢了6片抗敏药。

战斗在即,班长铁青着脸挥着枪骂娘,说查出哪个胆小鬼偷的,按临阵脱逃军法处置。

且不说军令如山,就一个胆小鬼的名声被遣返原籍,这辈子都抬不起头。

十几个新兵个个噤若寒蝉、忐忑不安。

刘连长对班长耳语后让临时指挥办的人都出去,然后对大家说:“想查一查一个准!第一回上战场胆怯也很正常。

今天大家要珍惜改过机会。

每个人进指挥办一下,拿了药片的放在办公桌上再出来。

咱既往不咎!”
6片抗敏药完璧归赵。

这个班的新兵个个英勇杀敌,拿了药片的三个战士表现尤其勇敢,成了战斗英雄,没有一个孬种。

升了团长后,他参加团部例行工作会。

有位士官带病坚持工作,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军报记者写好了英雄事迹报道:加班是常态,母亲病危不回家,爱人临产把休假让给战友。

感人泪下,准备发通稿在全军上下宣传。

就等他签字发稿了。

他仔细看过后,语重心长地说,追认烈士和其他抚恤家属善后工作一定要
做好,宣传就不必了。

“我们经常说要爱民如子,就不能放口头上,搞形式主义!不能强调士兵的责任,而忽略他们的权利。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也是为人子女和丈夫,为人父母的。

除非战时需要,我们也要换位思考,该休假休假,与家人团聚!”他泪流满面,“对于逝者,我们在座的也有责任,深感愧疚!”
他向军部提议,最终在全军推行:三种情况必须及时请假回家——父母生病临终时、妻子生子临产时、孩子升学临考时,除非确实有离不开的特殊任务。

对于这种情况不回家的官兵,不但不表扬、不宣扬,还要对他的真实品德进行考察。

半年后,团部收到了许多父母感谢信,对部队表示感谢;因夫妻长期军地分居而导致的离婚案件绝迹。

一些部队子女大学毕业,毫不犹豫子承父业,主动投笔从戎。

该团在各项工作中所向无敌。

刘团长转业后当了地方交警大队副队长。

他经常下到基层调研,一次,正遇交警队长在处理违章。

队长正要签批时,他挡住了。

“且慢,这个违章不能签!”他带着队长调取这个违章记录视频。

画面上,一个年迈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过斑马线。

宝马过去了,奔驰也过去了,后边其他车辆司机也视而不见。

老太太颤颤巍巍,惊惧交加,不敢前行。

第二车道的一辆面包车早已停下观察,等老太太过马路。

司机实在忍不住了,往左急打方向将车斜横着压线停下,扶老太太过了马路。

原来,他当天开车下乡,正巧在后边看到了这感人一幕。

“为了行人安全而无奈出现这样的违章不能算违章!”他严肃地说,“我们要人性化执法。

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流血流汗再流泪!”
他指着荣誉室的一排排奖杯,激动地说:“再多的奖杯,也换不来老百姓的好口碑!”
结果,当天又从监控视频中消除了五起类似违章。

从此,他为处理违章的交警立规:对见义勇为做好事,不得已而出现的交通违章行为,一律不处罚。

对不礼让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和违章坚决查处。

你也许很想知道我为什么了解刘局长这么多。

其实,我就是当初拿了药的新兵蛋子中的一个。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将刘局长退休之后门庭若市与别人退休之后门可罗雀的情况进行对比,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B. 新兵班有人偷拿药片,班长的话让战士们个个噤若寒蝉、忐忑不安,既体现了战士们的心理状态,也暗示了军纪严厉。

C. 小说主人公在担任团长之时对某士官带病坚持工作猝死在岗位上的事迹不予宣传,原因在于他认为这个人的思想品德有问题。

D. 小说题目“我是一个兵” 意蕴丰富,一方面是说“我”与刘局长都曾经当过兵,另一方面揭示了对当代军人
歌颂的主题。

5. 小说中的刘局长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两季的夏粮和早稻已丰收到手,分别比上年增产24.2亿斤、20.6亿斤,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预计比上年增加800万亩,丰收在望。

”农业农村部相关官员介绍说,2020年还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会有个好收成。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十三五”期间,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粮食连年丰收,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470公斤,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称赞道。

浓浓的科技范儿改变着农业,也增添了发展动力和活力。

“十三五”期间,中国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均较2015年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地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十三五”期间,中国不断加强粮食储备应急管理,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互为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

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的库存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的消费需求。

(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9月30日)材料二: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近期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阶段性波动,这一波动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

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为每百斤122.4元,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7%。

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消费者出于防范风险的心理多买点儿粮食,一些贸易商出于看好后市的预期适当多囤点儿粮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要避免跟风,既要防止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浪费,也要防止出现后期价格波动下跌带来的损失。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

(摘编自乔金亮《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完全有保障》,《经济日报》2020年8月26日)材料三:
“农者,天下之大本”。

农业不仅能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了由长期供给不足向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依然存在。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连片性的特点,再加上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降水量悬殊,各地的干旱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总体而言,中国农业干旱的地域分布特点是:淮河以北地区主要是春旱、春夏连旱居多;两广北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出现伏旱,而春旱较少;四川西北地区多春、夏旱,四川东部地区多伏、秋旱;西南地区冬、春旱较多;西北地区一般是常年干旱。

随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每年的粮食生产总受灾面积稳步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2005年,我国每年的粮食生产总受灾面积在6000万亩- 8000万亩之间。

2006年之后,稳定在2000万亩- 4000万亩之间。

(摘编自鲍国良、姚蔚《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了联合国有关官员的高度赞誉。

B. 近期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阶段性波动,引发广泛关注,其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洪涝灾害的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的传导。

C. 我国的粮食生产虽然完成了从长期供给不足到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但我们还并不能高枕无忧,而应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风险。

D.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降水量不一,旱灾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淮河以北地区和两广北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特点就不同。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部分消费者和一些贸易商怀着各自目的囤积粮食,这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做既会因保管不善而造成浪费,也会因价格下跌给自己带来损失。

B.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平衡健康地发展,和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的增长密不可分。

C. 干旱是威胁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充分认识其季节性、区域性、连片性的特点,有助于我国决策部门因时因地制定相关适宜政策。

D. 面对自然灾害的肆虐,人们并不会无能为力,如我国面对干旱,就通过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粮食生产总受灾面积逐年下降。

9. 请综合材料,概括说明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论语·子罕》)
10.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儒者形象?
11.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翻译“何有于我哉”,并回答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责子①
[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①陶渊明另有《命子》诗,中有“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句。

另有《与子俨等疏》一文,文中有句:“‘高山仰止,最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晋代另一位文学家左思写过《娇女诗》,诗中写小孩子顽皮活泼,把衣衫弄得一塌糊涂,让大人恼火“当与杖”,但却是一段矜惜怜爱之情,富有生活情趣。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自己两鬓白发和肌肤松弛,是为了表现自已的年老,为后面内容做铺垫。

B.诗歌写自己的五个儿子皆不成器,尤其阿舒二十八岁了,还是懒惰得世上无双。

C.阿宣行将十五岁却不爱学习,雍、端十三岁还不识数,通子快九岁了只知贪吃。

D.诗人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表示假若天意真是如此,那就暂且还是喝酒吧。

13.杜甫认为《责子》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却予以否认,认为是戏谑的慈样。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你的理解,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小题1分,错一处,该小题不得分)
(1)杜甫《登高》中写秋天落叶萧索,长江奔流不止的两句是:“ ▲ ,▲ 。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 ,▲ 。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形,以“ ▲ ,▲ ”两句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同时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6)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认为,只有“ ▲ ,▲ ”,才能使百姓接受教育,懂得礼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从2019年3月1日开始,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在影片放映前会看到一部名为《家国与边关》的短片。

这部短片时长45秒,聚焦中国各地极端艰苦环境中的边防军人。

与常见的军队宣传片风格不同,这部短片不“秀肌肉”,只“讲感情”。

飞机大炮、刀光剑影等常规元素在此片中无处可寻,有的只是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等艰苦条件下巡逻的场景。

在最具冲击力的自然环境中呈现人物遭遇危险时的困境,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令观者动容。

产生尊崇之情。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说,国防部新闻发布和宣传一直努力破除高冷范、衙门腔。

未来会越来越多地采用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国防部的举措受到很多网友的点赞,请简要分析,拟出两点点赞的原因。

每点不超过2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6.下图是清人改琦的画作《林黛玉画像》,图中黛玉置身竹丛、假山间,左上角还有一只鹦鹉。

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画家为什么要画竹子和鹦鹉。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古希腊格言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健康,而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幸福、健康是美……
——网络名言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

——网络名言材料二: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

”作为一名父亲,他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指出,体育除了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一直把文化课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学校的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

部分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只服务于考试。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重视体育锻炼,从自身做起”。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A.“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误,这是说明三孬善意的提醒。

B.“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错误,马兰花丈夫的行为是小市民普遍会有的。

D.“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错误,说明了她知恩图报。

故选CE。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情节的能力。

梳理文章的思路需要结合故事的发展进行分析,本文1-4段是故事的开端,交代麻婶住院,马兰花借钱的事。

5-10段是故事的发展部分,交代马兰花与丈夫去医院看麻婶,看到麻婶的女儿正在痛哭,没有提借钱的事。

11-17段事高潮,交代夫妻二人因为钱的事产生矛盾,马兰花不断忍让。

19-最后是结尾,交代麻婶的女儿知恩图报,邮来了钱,并在信中让马兰花住到她家。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能力。

此题考核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审清题意,确定欣赏对象,并明确是概括性格特征还是简要分析,概括只需要明确特点,简要分析需要先概括再用具体事例分析。

组织答案时先概括性格特征,再选择突出事例简要分析。

由“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可以看出她朴实善良,富有同情心。

由“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等句子可知,她理解麻婶女儿此时的心情,体会丈夫的心理,善解人意。

由“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等句子可知,她做人有原则,面对丈夫的过分言行,据理力争,坚强不妥协。

【点睛】分析人物性格特征:①从描写方法中认识人物性格,②从故事情节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③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④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分析人物性格。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原因在于他认为这个人的思想品德有问题”分析错误,从文中团长在例会上所说的话可看出,原因是刘团长认为爱护士兵不能放在口头上,搞形式主义。

且对“他的真实品德进行考察”是指“三种情况不回家的官兵”,而不是这个猝死士官的思想品德有问题。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分析鉴赏人物性格的能力。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需要结合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和侧面烘托等。

由“刘局长在部队上当连长时,总是冲在最前”“升了团长后,他参加团部例行工作会”“刘团长转业后当了地方交警大队副队长。

他经常下到基层调研”可知,刘局长身先士卒,凡事带头。

由“想查一查一个准!第一回上战场胆怯也很正常。

今天大家要珍惜改过机会。

每个人进指挥办一下,拿了药片的放在办公桌上再出来。

咱既往不咎”可知,刘局长富有智慧,巧妙施计,既让士兵把药退了回来,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