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2.3《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中“太阳”的象征意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B.廉价的乐观主义
C.荒谬时代下的“永恒真理" D.光明的未来
2.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凝练,“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B.落日跃入山海,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
视听结合,使落日景象更显壮观。
C.小心地探出前额,指关节揳入巨石罅隙,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血滴,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出登山者处境的艰难。
D.岩壁上没有雄鹰或雪豹,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因而我攀在雪峰之侧,默享着这大自然的赐予,也有些失落。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一本本好书,就如同跟一位位智者、贤者交流。
阅读它们,就好像是在聆听教诲或是在促膝谈心。
阅读,是现代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日常的、主要的渠道。
______,领略到彼岸花开的盛景。
①因此有“读一批书"“读透一本书”的不同阅读方式。
②有时要同时读几本相关联的书。
③“读透一本书",就是从“原意”而“思"而到达“意义”的彼岸。
④但有时阅读是翻阅式或跳读式。
⑤读一批书,就是同时阅读内容相似、相关联的一批书。
⑥读书,总要“时习之",要领会原意并创获意义
A.①⑥③②④⑤B.⑥①④②③⑤C.⑥④②①⑤③D.②③④①⑥⑤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5.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昌耀处于叛逆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可谓强烈;但是其出走,不会没有时代风气的推波助澜。
②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词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
③对待触目惊心的“反右”运动,就像对待之前的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昌耀有一种不去引人注意的淡漠。
④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
⑤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⑥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成为世界上的独特风景。
A.①④⑤B.②④⑥
C.①③⑤D.②⑤⑥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B.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C.惊异于/薄壁那边
D.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二、小阅读-课内
7.对《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仅能征服"说明诗人所塑造的攀登者形象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而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也是诗人不选“朝阳"而选“落日”,不言“之巅"而言“之侧”的原因。
B.“滑坡"“嚣鸣”意在表达不管怎样的高度,都是征服,都要付出代价和牺牲。
这既是诗人在攀登时真实的场景,也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写照。
C.“雄鹰"“雪豹”的意象,是一个攀登者的呼告,也是一个理想追求者的自白,他用高原上自然界的勇者来激励自己——即使征服的不是最高峰,也应奋斗不息。
D.“小的可怜的蜘蛛"的出现,刹那间让诗人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奋斗固然重要,高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奋斗和高度的态度。
8.《峨日朵雪峰之侧》开篇语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请赏析。
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B.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C.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D.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10.石砾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这与攀登中的“我"的动势正好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在攀登的同时,不时有石砾下滑,说明我有与困难作斗争的豪迈气概。
B.“我"在攀爬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阻力,“我”的攀爬之路非常困难。
C.我在与石砾与落日抗衡中,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甚至会牺牲生命的。
D.在荒谬的年代,导致人人信仰缺失,自然会出现“千军万马般的厮杀"的荒谬局面。
11.《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什么起笔就写“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而不是“之顶"“之巅”呢?
12.《峨日朵雪峰之侧》中写蜘蛛的“可怜"“默享”有何作用?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13.观照诗人境况,联系时代背景,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内容主旨的理解。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
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
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混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
④宝镜:唐李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人肺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赢得闲愁千斛”语带夸张,《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接设喻,又都有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之妙。
B.“却忆安石风流”中,“却忆"由实转虚、承上写登高所见所感,启下用典抒怀;苏轼“遥想公瑾当年”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C.“宝镜"三句,词人继续虚写过去,用寻觅不到“宝镜”、夜幕无人劝酒,暗喻知音难觅及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的苦闷。
D.全词以吊古伤今之法表现主题,写景与抒情都极为“老辣"。
写景时,景中寓情,浓郁蕴藉;抒情时,抚今追昔,笔调深沉悲凉。
15.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诗中的意象往往都具有强
烈的暗示性和丰富的象征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
(1)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2)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16.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对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也侧面表现出“我”的流连忘返。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草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本诗前三句“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山月
徐陵【注】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备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徐陵,南朝陈时期的著名诗人。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既写了时间和地点,也描绘了一幅莽莽苍苍的关山图景,寄寓了客子身在边地思念亲人的幽怨情怀。
B.羁旅中的客子与家乡高楼上的思妇在春末夏初之时,满怀伤离之情,两地情感同书,互相映衬,思念深重。
C.诗中描写星旗云阵的方式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地北风飞雪的方式虽不相同,却各尽其妙。
D.“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常用以抒写征人思妇怨离伤别之情。
本诗虽大体没有超出这一传统主题的范围,但蕴涵丰富,艺术个性鲜明。
18.有人认为,最后两句表达思妇盼归之情,也有人认为表达客子厌战之意,还有人认为表达夫妇充满矛盾的内心,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9.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0.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四、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太阳”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放弃挣扎,甘愿跌落深渊。
B.“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喊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的坚持实属难事,流露出自豪感。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诗句由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描述了登山勇士的艰辛的生命体验。
D.“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上,既流露出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又表达了对平凡事物的敬畏。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韦庄,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因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峨日朵雪峰之侧(节选)
昌耀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致云雀(节选)
雪莱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23.下列对三首诗选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选段借红烛流脂膏,表现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的情怀。
B.《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借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来表达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C.《致云雀》选段借“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
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D.三首诗的选段都选取了典型意象。
并赋予起特定的含义,来抒发诗人心中的激情。
24.下列对三首诗选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选段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
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B.《峨日朵雪蜂之侧》选段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C.《致云雀》选段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D.三首诗的选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愿景。
阅读《峨日朵雪峰之侧》第二节,完成后面的题目。
25.“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而现实情况则是“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诗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
26.诗人使如何看待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相伴的?
27.诗人李以亮曾这样点评《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一首孤绝的超越之诗。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太阳"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放弃挣扎,甘愿跌落深渊。
B.“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喊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的坚持实属难事,流露出自豪感。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诗句由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描述了登山勇士的艰辛的生命体验。
D.“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上,既流露出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又表达了对平凡事物的敬畏。
29.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情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节选)
闻一多
(此诗是诗人1922年在赴美的旅途中所作)
归来罢,流落的孤禽!
与其尽在这水国的绝塞,
拼着寸磔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梦,
不如擢翅回身归去罢!
啊!但是这不由分说的狂飙
挟着我不息地前进;
我脚上又带着了一封书信,
我怎能抛却我的使命,
由着我的心性
回身擢翅归去来呢?
听雁(节选)
付秀红
在这肃杀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
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的鸣叫似呼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
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30.下列对杜甫的《孤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B.颔联“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C.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犹"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D.尾联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表现了孤雁对野鸦团聚在一起的羨慕、向往之情。
31.三篇作品塑造的“雁"的形象有何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阅读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完成题目。
3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B.“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示了“我"身后还有一些将要陆续征服的高度。
C.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D.诗歌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
33.在诗歌最后,诗人写到的蜘蛛意象有何深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良宵
昌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使月光下的花苞
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
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
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
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
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3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似是对他者的诘问,又如同喃喃自语;既点出了诗人被放逐的处境,又表现出对命运的思索。
B.“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写在一个小雨霏霏的夜晚,青草散发着清香,诗人受伤的心灵被大自然拥抱着、安慰着。
C.“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爱情"不会因放逐而心灰意冷,诗人经历了命运的折磨,仍能在空气和阳光中获得新生。
D.本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诗人所抒发的不仅是爱情的情感,也是借“爱情”表达自己对当年被流放所遭遇苦难经历的回忆与哭诉。
3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一连用了四个否定词,对浪漫的想象进行了否定,再次暗示了自己身处困境的遭遇。
B.“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对白是本诗的主要形式,诗人面对“朋友"的又一次提问,给出了更坚定更豪迈的回答。
C.“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以华丽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不屈服于命运的刚毅情怀。
D.“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化用古诗中的“纤纤擢素
手”,这既是诗人对爱情的真挚与渴望,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更高呼求。
36.本诗在抒情时,多次进行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人称变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7.本诗在网上的通行版本中,没有“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这使月光下的花苞/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三句。
你认为这三句话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城市
昌耀
颤动的城市。
/颤动着的/是它同时闪亮的百万张向阳的玻璃窗叶。
/是它同时熄灭的百万张背阴的玻璃窗叶。
/从群楼巍耸的街谷,/依次地叠印出了/黎明与黄昏的颤动。
/就这么颤动。
/而且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
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
/一个大胆的欲念。
未曾有过教堂十字架或喇嘛寺金顶的新的城市,/不知道什么叫精神的创伤。
/不知道什么叫旧的烙印。
/不知道什么叫复活。
/新的城市是昂奋的。
/昂奋中,它的被机械摩擦得呻唤的体积在颤动。
/它的云层和电磁波在颤动。
/它的日渐扩大的垃圾停放场在颤动。
/——从未有过这许多令人发愁的排泄物。
/但是,新的文明和新的财富在颤动。
/就这么颤动。
/颤动着的还有回转的木马。
/——在圆形广场,/在广场的同一个平面二度空间,/儿童的回转木马/与正午的车流以同一的转速在颤动。
/就这么颤动。
/牧羊人的角笛愈来愈远去了。
/而新的城市站在值得骄傲的纬度/用钢筋和混凝土确定自己的位置。
/每晚,它的风暴般颤动在空际的光之丛林/是抒情的,/比羊角号更动人,更热烈,/也更有永久的魅力!
3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草原的一个/壮观的结构。
一个大胆的欲念"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了城市是勤劳的人们的伟大创造。
B.诗人写“牧羊人的角笛”表现城市远离了自然。
C.“钢筋和混凝土"的用意是突出城市的现代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