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2022年-有答案-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县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1.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
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 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该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终端)充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煤、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3)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风的形成
B.岩浆喷发
C.植物的生长
D.海水蒸发
3. 阿图什天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天然石拱门呈"∩"字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动,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下图为
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阿图什天门。
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阿图什天门类似的是
A.喀斯特地貌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风积地貌
4. 下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5. 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简图,图中所示区域西侧海岸线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
6. 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
A. B.
C. D.
7.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为太阳长波辐射
B.②—为大气逆辐射
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D.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④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③增强
(3)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观测发现,南极上空每年春季臭氧含量比之前有大幅度下降,并将这一现象称为"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的出现,表明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含量减少。
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于1985年缔结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公
约》和《议定书》的有效实施,使得"臭氧空洞"开始减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臭氧层破坏,使近地面()
①大气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②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增加③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增加④大气的温度升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破坏臭氧层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①对皮肤的危害②对肺部的危害③对眼睛的危害④对心脏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读下面“循环运动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四地气压值相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甲>丁
D.丙>丁>乙>甲
(2)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A.夜里的海风
B.夜里的陆风
C.白天的海风
D.白天的陆风
(3)若该模式图表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则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
(2)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图中①的作用是()
A.使沿岸地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增强
B.为陆地提供水循环所需要的
C.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源泉
D.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11.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
读杭州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潮汐的作用力主要是()
B.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C.太阳辐射
D.日、月对地球的引力
(2)钱塘潮潮位高的原因包括()
①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②人类修筑"海塘"③钱塘江的顶托作用④舟山群岛的阻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 下图是一幅在秋季北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区的热量带为()
A.亚寒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13.
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
“牙刷草,开紫花。
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成土母质
(2)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
图1为河流地貌示意图,图2为四幅河流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2中相似的地貌景观。
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____(填序号),乙—________(填序号),丙—________(填序号),丁—________(填序号)。
(2)分别指出图2中②③的地貌名称,②________,③________。
写出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________、________。
(3)描述图2中①地貌景观的特点。
三、填空题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
(3)由图可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________。
(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________。
读海洋表面盐度和温度按纬度分布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的曲线A表示海洋表面平均________按纬度分布曲线。
(2)图中的曲线B表示海洋表面平均________按纬度分布曲线。
(3)由图可知,海洋表面盐度按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
(4)南北回归线附近,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之下,降水量________,蒸发量
________降水量,海水盐度________。
赤道附近,处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之下,水量
________,蒸发量________降水量,海水盐度________。
自回归线向高纬地区太阳高
度角降低,蒸发量随之________,盐度逐渐降低。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土壤是四大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为________圈,②为________圈,③为________圈,④为________圈。
(2)土壤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换,经过输入,转移的变化,一方面维持土壤本身的活动,另一方面以输出的形式作用于
________,形成土壤的________特性。
(3)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必须合理耕作经营,否则会引起土壤肥力退化如
出现沙漠化、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湖南省衡阳县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1.
【答案】
D
A
【考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
(1)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2)地震波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解答】
(1)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自地表到地心依次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故从地表钻入地下到达地心将依次经过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和地核。
故选D。
(2)由于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液体和气体,所以当遇到油气资源时,横波会突然消失,根据这一特点即可判断出答案。
故选A。
2.
【答案】
D
D
B
【考点】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如:四川盆地位于季风区,这里的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贫乏。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
(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如:四川盆地位于季风区,这里的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贫乏。
【解答】
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地区应该是太阳能最丰富的的地区,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错;
B、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固定的太阳辐射,故错;
C、太阳活动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产生“磁暴”现象,故错;
D、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故对;
岩浆喷发是来自地球内部软流层的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
3.
【答案】
C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该地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图示天门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属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都是流水的侵蚀为主;风积地
貌形成的是沙丘。
选C正确。
4.
【答案】
D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风是由缓坡吹向陡坡的,由图示可知,沙山的西北坡是缓坡,即是迎风坡,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选D正确。
5.
【答案】
A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由图中海陆轮廓及经纬度位置可得,图示区域在南美洲南部。
该区域多岛屿、峡湾,西侧海岸线曲折,主要是因为该地纬度高
,雪线低,断层纵横交错,冰川侵蚀作用明显。
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6.
【答案】
D
C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冲积平原;三
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
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ABC错误,
D正确。
据此分析本题选D.
(2)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
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
观图可确定选C项正确。
ABD错误。
据此分析本题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C
B
D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1)据图判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短波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
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A错。
◎为太阳辐射,不是气逆辐射,B错。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③为地面辐射,C对。
④为大气逆辐射,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量较弱,D错。
(2)多云的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即◎减弱,
使得白天气温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即④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使得
夜晚气温不太低,从而导致昼夜温差较小,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3)人造烟幕增加空气在的颗粒物含量,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气对地面的保
温作用增强,近地面大气降温减慢,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④为
大气逆辐射,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C
B
【考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组成
【解析】
(1)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故臭氧层被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的
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升高。
②④对,③错
,C正确,
跟大气成分和含量无关,①错。
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2)臭氧层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增加,使人类患皮肤癌及白内障的概率增加。
①③正确,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B
C
D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
(1)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解答】
(1)此图为热力环流: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
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根据过程及根据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反之越高.在同一
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规律即可得出答案。
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
甲乙气压大于丙丁;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而乙大于甲,丙大于丁。
综合得知,气压排列是乙>甲>丙>丁,B正确。
(2)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由乙吹向甲,为海洋吹向陆地即为海风,乙为海洋大气下沉,故温度低,形成高压,陆地相反,温度高,故为白天。
故综合得知为白天的海风。
C正确。
(3)当前人类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示意图”模式图中①
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地表径流。
故选D。
10.
【答案】
D
C
A
【考点】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
(1)读图,图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中有水汽蒸发、水汽输送等,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所以水循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
射能,D对。
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的重力能、天体之间的引力能等不是水汽蒸发、
输送的主要能量来源,A、B、C错。
故选
D.
(2)读图,图中①功能是水汽输送环节,是风将海洋水汽吹送到陆地上空。
长江表示的是地表径流环节,A错。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不能水平输送水汽,B错。
我国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将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C对。
我国的冬季风由陆地
吹向海洋,D错。
故选C.
(3)本题考查水循环的意义。
图中①为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气流,使陆地冬天气温升高,夏季凉爽,海洋性的特征增强。
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D
B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潮汐主要是在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2)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主要受海湾地形、河流水的顶托、东南季风和天文引潮力的共同作用,人类修筑“海塘”和舟山群岛的阻挡不是钱
塘潮潮位高的原因。
故B①③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A
B
【考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1)本题考查植被类型的判断,据图可知,图中树木有落叶,且位于北方地区,为秋季,应为落叶阔叶林,A正确。
故选A.
(2)结合上题分析,该树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B正确。
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考点】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综合题
【答案】
【考点】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填空题
【答案】
(1)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③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4)沙漠白天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
所以昼夜温差大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综合题
【答案】
(1)盐度
(2)温度
(3)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方向递减
(4)小,大于,高,大,小于,低,减少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1)本题组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的有关知识。
【解答】
(1)图中副热带海区数值最高,高纬度较低,A曲线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
布曲线。
(2)图中赤道地区数值最高,高纬较低,B曲线表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按纬度分布曲线。
(3)由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由图可知,海洋表面盐度按纬度分布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
高纬和低纬方向递减。
(4)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最高。
赤道
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水量大,蒸发量小降水量,海水盐度低。
自回归线向高纬地区太阳
高度角降低,蒸发量随之减少,盐度逐渐降低。
【答案】
(1)大气,生物,水,岩石
(2)物质,能量,外界环境,肥力
(3)盐碱化,水土流失
【考点】
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
【解析】
(1)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壤的有关知识。
【解答】
(1)土壤处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生物圈,③为水圈
,④为岩石圈。
(2)土壤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土壤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它以物质、能量的输出形式作用于外界环境并
形成土壤肥力特性。
(3)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必须合理耕作经营,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就会出现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水土
流失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