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
交换
单元第四单元学科生物年级七
学习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自身的感受,概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概括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难点学习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通过自身感受,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由空气清新的环境,引出呼吸对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45的“想一想,议一
议”,思考一下文中的问题。
评价学生发言,设置问题:常识告诉我们,
通过呼吸系统,我们吸人的气体主要是氧气,
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能否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呢?
介绍演示实验的用具,说明用澄清的石灰水
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的化学现象,证明二
氧化碳的存在。
小组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
下学生的好奇
心大增,注意
力集中,分别
想办法证明。
培养学生动脑
思考的习惯,实
验很简单,学生
容易看到现象。
(吹气就好了)
讲授新课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通过亲身体验,理解胸廓变化的特点。
出示课件,介绍肋骨、助间外肌、胸骨、膈
肌的相关生物学知识。
讲解人们进行呼吸时,
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吸气时:肋骨和胸骨向
上,向外提,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胸廓
扩大;呼气时:肋骨和胸骨向下向内收,膈
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缩小。
提出问题:我们明白,骨骼本身是不能移动
的,肋骨和胸骨位置的变化是怎样实现
的?(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帮助学生回顾了解肋骨、
助间外肌、
胸骨膈肌的
相关生物学
知识。
在老师的指
导下,用手
按住胸部两
侧,深深地
吸气和深深
地呼气,感
觉肋骨和胸
廓的变化情
引导学生发现问
题,增强学生渴
望尽快解决问题
的兴趣。
合作探究以前学习的知识:是什么结构帮助我们完成
伸肘和屈肘动作的?)
知识小结,归纳板书:
体外(气体)经过呼吸道到达肺,与之进行气
体交换。
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
题:①、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呼吸要比在陆
地上呼吸困难,这是什么原因?
②、晚上习惯趴着睡觉的人,对自身有什么
危害?
2、借助教学模具,理解膈肌的运动。
3、理解气体扩散作用。
展示教具“隔肌的运动”模型,引导学生分
析教具各个组成部分所模拟的身体结构,让
学生了解模型各部分代表的结构。
提出问题:
这个模型的设计有没有不足之处?带领学生
分析教具模型设计的不妥之处,引导学生提
出改进的方法。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打嗝是怎么回事
儿?为什么常常忍不住?
介绍“打嗝”的生物学原理。
讲解气体性质:气体的扩散与水的流
动很相似,水是由水位高的地方流向水位低
的地方,气体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
地方扩散。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气体来
说,容器的容积越小,气体压强越大,容器的
容积越大,气体的压强越小。
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总结,实现对知识的巩
固。
学生按照“吸气运动”,说出“呼气运
动”的过程。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氧气要移送到机体的每
一个细胞中。
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况。
靠肌肉的牵
拉完成伸时
和曲肘动
作。
迁移知
识,明白助
骨和胸骨位
置的变化也
是在肋间外
肌的牵拉下
完成的。
知识小结,
抄写板书。
在教师的引
导下,分析
“隔肌的运
动”
了解“打
嗝”的生物
学原理。
学习气体性
质①,明白
气体可由气
体压力高的
地方流向压
力低的地
方。
②、了解气
体性质,气
体会从浓度
高的地方向
浓度低的地
方扩散。
观察“肺泡
"模型,了解
肺泡的形态
和周围密布
的毛细血
知识从生活中
来,要用到生活
中去。
鼓励学生从生活
中发现问题,并
且培养他们用所
学知识解决生活
问题。
用学生已有的知
识进行讲解,便
于学生理解。
4、总结归纳,巩固所学。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出示课件:
从“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的角度进行1.吸气运动:外界气体进入肺。
教师引导、说明。
2.呼气运动: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引导学生明白此过程。
提出问题:气体通过呼吸运动进人我们的肺部以后,下一步这些气体(氧气)又该向哪里扩散呢?
提出问题:这些氧气是怎样从我们的肺部进人到每个组织细胞中的?
列举生活实例“未进厨房就可闻到饭菜的香味”和“丹桂花开,十里飘香”,讲解气体性质:气体会从多的地方向这种气体少的地方扩散。
课件展示:“肺泡”结构,带领学生观察了解肺泡的形态和周围密布的毛细血管。
带领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细胞中能量转换器线粒体的知识,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原理,解释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气体交换的原理,明确细胞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并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
管。
学习肺泡与
血液、血液
与组织细胞
间气体交换
的原理。
培养学生多角度
总结所学知识迁
移的能力。
锻炼学生运用以
前知识解决新问
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新
知。
课堂小结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吸气: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呼气:排出交换后的气体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特点: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是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
气体经扩散作用实现交换。
板书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外界气体经过呼吸运动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实现气体交换。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有关。
2、根据气体扩散原理,实现气体交换。
3、胸廓在和呼吸有关肌肉作用下移动,使其内外压力出现变化,完成气体由压力大的向压力小的方向移动。
(完成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