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
变更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或重理论教学而轻实
践教学的看法,应理论融入实践。
可采纳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工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试验法、练习法等。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xx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xx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1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分,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相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试验和简洁推理,相识圆柱和圆锥的根本特征,探究并驾驭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外表积
的计算方法;在详细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驾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学问和方法进展简洁的操作或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相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依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初步相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验应用百分数的学问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分,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相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实力;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相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试验和简洁推理,相识圆柱和圆锥的根本特征,探究并驾驭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在详细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驾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学问和方法进展简洁的操作或解决简
洁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相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依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结合
实例,初步相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洁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
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驾驭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学问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开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学问和方法实力。
数学思索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造就分析、综合和简洁推理的实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实力,开展抽象思维,增加数感。
2.让学生在相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加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究圆
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验视察、猜测、试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造就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实力,开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相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究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加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实力。
4.让学生在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
中,进一步造就视察实力、识图实力和有条理地接着表达的实力,不断增加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究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
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改变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相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
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分,开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学问
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根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造就比拟、分析、综合、概括的实力,开展思维的整体性、敏捷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问和生活经历发觉并提出
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学问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开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驾驭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说明数据信息、解答简洁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合作沟通的实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造就依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
自觉性和实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学问和方法说明日常生活现象、说明简洁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实力,开展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
情感看法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索确实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胜利的体验,熬炼克制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造就谨慎细心的学习习惯,造就发觉错误刚好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不断增加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学问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造就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学问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开展对数学的踊跃情感,进一步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敏捷运用。
全册课时支配:全册共支配73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圆柱和圆锥11课时比例7课时确定位置4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统计3课时总复习
30课时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相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局部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洁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本单元在此根底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
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拟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
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洁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依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
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依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
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困难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
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困难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确定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支配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学问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究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历,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确定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课时支配: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课时
纳税问题1课时
利息问题1课时
打折问题2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困难的百分数应用题3课时
整理与练习2课时
20xx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其次节:相识路途。
学问与技能目标:
1. 在分辨方向的根底上,相识简洁的路途图,能依据路途图说出从启程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相识路途活动,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熬炼学生语言表达实力,实践实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合作沟通的重要,造就学生合作意识与习惯。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
重点:会看简洁的路途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途。
难点:能依据路途图说出启程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殊喜爱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确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方法?
有了路途图,还要相识路途图才能不迷路,所以相识路途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识路途”。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当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途
(1)从十道街启程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 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
驶站到友情宾馆,再向行驶
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途图。
细致看图,你能遵照1路公交车的路途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遵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探讨,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途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
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启程向行驶站到友情宾馆, 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
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参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途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启程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途。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沟通你的行车路途。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沟通。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依据须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加、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
路途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途,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途图,防止迷路。
我想这必须难不倒大家的。
(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途图,她应当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途
20xx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3
教学内容:复习“相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稳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相识,促进学问
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学问构造。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根底,在探究时刻之间改变的
过程中协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相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相互融合。
3、经验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打算:
每个同学打算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老师打算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起先的,完毕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起先的,完毕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起先的,完毕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起先的,完毕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挚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老师指导下进展探究。
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挚友起先玩的时间和完毕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展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老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始终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
(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展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觉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觉: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起先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完毕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当留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留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xx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4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稳固对101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驾驭,并能形成必须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学问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学问构造。
3、在经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学问有新的相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教师想问小挚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爱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开心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答复: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觉什
么?(或小挚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觉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
(或引导学生发觉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挚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挚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挚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挚友在开电瓶车。
)
(2)A:从图中你能发觉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觉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表达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简单发觉,也不会产生看法分歧。
但由于坐龙船的16
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觉可能会有看法分歧,此时,老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相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展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留意什么(或起先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细致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觉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觉:此时此刻是下午4时;有的小挚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挚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超群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工程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工程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依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假设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四平八稳,但要引导学生留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假如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老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终老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
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请小挚友细致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
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沟通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沟通,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情愿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当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表达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假如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展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刚好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沟通活动的不断深化,
老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终的总结概括作好打算。
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
式相对独立的六局部,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细致视察这些算式,你能发觉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展横向、纵向的比照视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当留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留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一样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老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展学问梳理。
(五)稳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挚友打算好计数器,听教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拟: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展数的大小比拟练习:
33○49 101○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展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101-56 84-53
其次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细致视察这两组数,你能发觉什么——引导学生发觉:第一组计算时不须要进位与退位,其次组计算时须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留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觉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遗忘“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协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学问与方法两个方面进展表述。
学问
——学会了什么,应当留意什么。
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根底的合作、沟通、比照、视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展总结。
20xx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相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分。
教学重点
区分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前打算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视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觉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视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启程,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答复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老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干脆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老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干脆计算吗?
引导学生答复。
表示方法不同,不能干脆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