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过海跨海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供水应急工程施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第一章总体概述:施工程序总体设想及施工段划分 (113)
1.1编制说明 (113)
1.1.1编制依据 (113)
1.1.2编制范围 (113)
1.2工程概况 (114)
1.2.1工程简介 (114)
1.2.2工程内容及范围 (114)
1.2.3工程特点 (114)
1.2.4水文气象 (114)
1.3施工目标 (114)
1.3.1工期目标 (114)
1.3.2质量目标 (115)
1.3.3安全目标 (115)
1.3.4环境目标 (115)
1.4施工程序总体设想 (115)
1.4.1总体施工方案 (115)
1.4.2施工段划分 (116)
1.4.3组织机构设置 (116)
1.4.4劳动力安排 (121)
1.4.5机具、设备配备 (121)
第二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及违约承诺 (122)
2.1施工进度计划 (122)
2.1.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122)
2.1.2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 (122)
2.1.3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122)
2.1.4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 (123)
2.1.5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安排 (124)
2.2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25)
2.2.1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 (125)
2.2.2人、财、物的保障 (125)
2.2.3劳动力与施工机械的保证措施 (127)
2.2.4技术工艺的保障 (127)
2.2.5管理机构的保障 (129)
2.3施工进度违约承诺 (129)
第三章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131)
3.1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131)
3.1.1劳动力投入计划 (131)
3.1.2劳动力保证措施 (131)
3.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保证措施 (133)
3.2.1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133)
3.2.2材料、设备的供应及管理 (134)
3.2.3合格供应商的评审 (134)
3.2.4材料设备采购计划的审批及进场计划的审批 (134)
3.2.5材料及设备的验收 (134)
3.2.6不合格材料及设备的处理 (135)
3.2.7主要材料保证措施 (135)
第四章机械、办公、检测设备投入、进场计划及保证措施 (140)
4.1机械、办公、检测设备配置计划 (140)
4.1.1施工机具投入的依据 (140)
4.1.2施工机具管理计划 (140)
4.1.3机具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141)
4.1.4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 (142)
4.2机械、办公、检测设备的保证措施 (142)
4.2.1机械、办公、检测设备调配措施 (142)
4.2.2机械、办公、检测、设备的保证措施 (142)
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144)
5.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原则 (144)
5.1.1合理用地 (144)
5.1.2合理布置设备 (144)
5.1.3现场布置要求 (144)
5.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内容 (144)
5.2.1大门 (144)
5.2.2围挡 (144)
5.2.3施工场道 (144)
5.2.4办公区建设 (144)
5.2.5生活营地建设 (144)
5.2.6其它配套设施 (145)
5.2.7施工用水、用电、消防布置 (145)
5.3总平面管理 (145)
5.3.1平面管理总原则 (146)
5.3.2平面管理体系 (146)
5.3.3平面管理计划的制定 (146)
5.3.4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 (146)
5.3.5平面管理措施 (146)
5.3.6 现场排水、排污和废弃物的管理 (146)
5.4施工总平面布置 (147)
第六章对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工艺分析及解决方案 (148)
6.1施工顺序 (148)
6.2施工准备 (148)
6.2.1施工技术准备 (148)
6.2.2文件资料管理 (148)
6.2.3施工现场准备 (148)
6.3测量放线 (153)
6.3.1 线路交桩 (144)
6.3.2 测量放线 (144)
6.3.3 地下障碍物探测 (144)
6.4围堰 (148)
6.4.1围堰施工 (144)
6.4.2围堰措施 (144)
6.5.1开挖基槽 (144)
6.5.2防波堤砌筑 (144)
6.5.3施工措施 (144)
6.6抛填块石 (159)
6.6.1抛投分层及边线标记设立 (144)
6.6.2抛投方法 (144)
6.6.3抛石漂移量控制 (144)
6.6.4加荷控制 (144)
6.6.5抛石检测 (144)
6.7基槽挖泥清淤 (153)
6.7.1施工工艺流程 (144)
6.7.2施工准备 (144)
6.7.3装船固定 (144)
6.7.4挖沟施工 (144)
6.7.5船舶布锚要求 (144)
6.7.6挖沟机的回收 (144)
6.7.7基槽挖泥质量保证措施 (144)
6.8沟槽开挖 (160)
6.8.1文件提交 (144)
6.8.2一般要求 (144)
6.8.3沟槽断面 (144)
6.8.4沟槽土堆放 (144)
6.8.5余土及废料处置 (144)
6.8.6开挖方式 (144)
6.8.7沟槽挖掘深度 (144)
6.8.8富水地段开挖 (144)
6.8.9防止塌方 (144)
6.8.10沟槽支护 (144)
6.8.11沟槽内排水 (144)
6.8.12其他注意事项 (144)
6.9管基处理 (165)
6.9.1陆域 (144)
6.9.2海域砂石袋安装 (144)
6.10.1管道接口 (144)
6.10.2安装准备 (144)
6.10.3铺装顺序 (144)
6.10.4管道安装 (144)
6.10.5管道切割要求 (144)
6.11钢管安装 (168)
6.11.1修口 (144)
6.11.2焊条规定 (144)
6.11.3焊接 (144)
6.11.4接口检验 (144)
6.11.5法兰连接 (144)
6.11.6切割要求 (144)
6.11.7管道转角 (144)
6.11.8管道支墩 (144)
6.12钢丝网骨架复合PE管安装 (168)
6.12.1管道及设备要求选择 (144)
6.12.2敷埋施工工艺 (144)
6.12.3管道敷埋施工技术 (144)
6.12.4工艺特点 (144)
6.13管道防腐 (173)
6.13.1接口内防腐 (144)
6.13.2接口外防腐 (144)
6.13.3法兰接口外防腐 (144)
6.13.4防腐修补 (144)
6.14管道水压试验 (173)
6.14.1试压分段 (144)
6.14.2试验前检查 (144)
6.14.3试验准备 (144)
6.14.4充水浸泡 (144)
6.14.5强度试验 (144)
6.14.6严密性试验 (144)
6.14.7其他技术要求 (144)
6.15管道冲洗消毒 (177)
6.16.1钢筋工程 (144)
6.16.2 模板工程 (144)
6.16.3 混凝土工程 (144)
6.17附属设备安装 (180)
6.17.1阀门 (144)
6.17.2金属构件 (144)
6.17.3 井室井盖 (144)
6.17.4 电气安装 (144)
6.18网箱配重 (183)
6.18.1网箱制作 (144)
6.18.2混凝土配重块制作 (144)
6.18.3网箱及混凝土配重安装 (144)
6.19回填工程 (183)
6.19.1一般技术要求 (144)
6.19.2管道回填区 (144)
6.19.3一般回填区 (144)
6.19.4交叉管道回填 (144)
6.19.5井室回填 (144)
6.20竣工验收 (183)
6.20.1竣工资料收集整理 (144)
6.20.2工程竣工验收移交 (144)
6.20.3工程质量保修 (144)
6.21关键技术、工艺分析及解决方案 (183)
6.21.1海上作业 (183)
6.21.2海上安装管道 (184)
6.21.3管网清理、水压、消毒 (184)
6.21.4沟槽回填 (185)
6.21.5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85)
6.21.6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摆放 (188)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违约承诺 (190)
7.1安全保证措施 (190)
7.1.1建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 (190)
7.1.2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190)
7.1.3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 (192)
7.1.4安全技术措施 (195)
7.1.5防火、防盗及危爆物品管理措施 (197)
7.1.6劳动安全措施 (198)
7.1.7应急计划和措施 (198)
7.1.8安全生产措施 (199)
7.1.9各分项安全措施 (200)
7.2文明施工实施方案及保证措施 (202)
7.2.1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202)
7.2.2文明施工的实施方案 (202)
7.2.3文明施工实施措施 (203)
7.2.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05)
7.3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206)
7.3.1现场管理措施 (206)
7.3.2水污染防治措施 (206)
7.3.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07)
7.3.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07)
7.3.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207)
7.3.6城市生态保护措施 (208)
7.4施工现场维护措施 (208)
7.5成本控制措施 (208)
7.5.1现场成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208)
7.5.2降低成本的措施 (209)
7.5.3制定技术措施 (209)
7.5.4施工措施 (209)
7.5.5制定安全措施 (209)
7.5.6实行强制式机械管理 (210)
7.5.7采用独特的物资供应与管理模式 (210)
7.6冬、雨季施工措施 (210)
7.6.1冬季施工重点 (210)
7.6.2雨季施工重点 (210)
7.6.3冬季施工措施 (213)
7.6.4雨季施工措施 (213)
7.7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214)
7.7.1应急准备 (214)
7.7.2现场人员伤害抢救实施办法 (215)
7.7.3汇报 (215)
7.7.4公司意外伤害领导小组 (215)
7.7.5事故的调查、处理 (217)
7.7.6发生紧急情况后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217)
7.8安全文明施工违约承诺 (218)
第八章针对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及施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219)
第九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违约承诺 (220)
9.1质量目标 (220)
9.2质量控制方法 (220)
9.2.1技术文件、报表审查 (220)
9.2.2现场质量检查 (221)
9.3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程序 (221)
9.3.1质量问题分析的目的 (221)
9.3.2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221)
9.3.3质量问题不作处理的论证 (222)
9.3.4质量问题处理的鉴定 (222)
9.4质量控制管理 (223)
9.5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226)
9.6技术保证措施 (226)
9.7质量保证措施 (227)
9.8工程创优计划 (228)
9.8.1从管理入手,为创优工作奠定基础 (228)
9.8.2施工阶段性的质量保证措施 (229)
9.9工程质量违约承诺 (230)
第十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及违约承诺 (231)
10.1从技术上保证进度 (231)
10.2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231)
10.3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保证措施 (232)
10.4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违约承诺 (232)
附表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33)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234)
附表三:施工进度计划表 (235)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236)
第一章总体概述:施工程序总体设想及施工段划分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
2.业主提供的工程施工图纸;
3.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施工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国务院);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5号令);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3号令);
《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5S505);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JGJ55-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4-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JGJ55-2011);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13);
1.1.2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为一份具有技术先进性、内容全面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操作简易性的施工方案。
我公司将在图纸会审、工程正式开工前将严格按照业主单位的意见,认真细化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的特殊问题,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科学施工,在施工全过程中接受业主及现场工程师的监督、指导和审查。
我们诚恳地表示,我公司完全接受业主提出的有关工期、质量、合同价款与支付、材料设备供应、保修的各项要求。
工程开工后,将严格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措施和承诺,做好施工前的前期准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落实各项方案和措施,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落实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通过对劳动力、设备、材料、技术、方法和信息的优化处置,实现
工期、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XXXX供水应急工程施工。
建设单位:XXXX。
建设地点:XXXX。
1.2.2工程内容及范围
本工程新建配水管线4.0km,其中陆地配水管线工程DN500 L=2.3km;陆地到湾北跨海配水管线工程DN500 L=1.7km。
设计需水量为1.8万m3/d。
本工程跨海引水工程单根管道投影长度1697.49m,管材采用聚乙烯钢丝网复合PE管,管道直径为500mm,管厚度为20mm,其中约400米长度埋设于上下岸段,其余约1400米长度埋设于跨海段。
由于需要在海里开挖管沟,工期紧,因此工程技术难度较大。
1.2.3工程特点
本工程位于大连市XXXX之间海域,跨海区域施工有以下特点需要重视:
1、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
要求在任何作业前都要有可行性研究和风险分析及应
急措施。
一切从效率效益出发。
2、环境条件,工况条件比陆地复杂,恶劣,作业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受气候制约。
我们只能认真应对,决不能麻痹或轻视其灾害力量。
3、作业费用高、管理者时刻要有“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任何作业准备必须认真充分细致,组织要严密。
4、专业分工细,专业性强,要求团队精神与各作业链生产组织协调配合好,各工作
界面划分要清楚,衔接要紧凑严密。
5、施工质量要求高。
不论是在施工期间或投产以后,海洋管线若发生问题,其维修比陆上管线维修困难得多,因此要确保施工质量。
1.2.4水文气象
1、水文条件
本工程位置处无水文观测站,故参考附近长岛潮位观测站的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XXXX的潮汐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性质一般情况下,每日潮位有两次涨落,且日潮不等现象较明显。
2、设计潮位
依据对长岛验潮站1966年7月~1967年6月一年的验潮资料统计分析,给出潮汐主要特征值如下(高程基准面为松木岛筑港零点):
最高高潮位: 4.13m(1966年7月19日14时15分)
最低高潮位: 1.68m(1967年2月23日13时0分)
最高低潮位: 2.74m(1966年8月25日14时0分)
最低低潮位:0.33m(1966年11月30日20时30分)
平均海平面: 2.73m
最大潮差: 3.87m
平均潮差: 2.59m,
平均涨潮历时:6小时12分
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15分
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 1.22m
设计低水位:-1.44m
极端高水位: 2.30m
极端低水位:-2.92m
本次设计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
3、潮流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本海区属不规则半日潮,一般情况下每日潮位有两次涨落,日潮不等现象比较明显。
流速尤以深槽上游大连岛以北地区流速最大,实测最大流速102cm/s,流向大致与海岸线或等深线的走向一致。
大连岛向XXXX口方向流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湾口潮流以旋流为主。
湾外潮流主要受辽东湾潮流影响,以南北向的往复流为主,直至葫芦套深槽航线地区的最大流速仍在70cm/s左右。
2006年8月XXXX的水文调查资料表明:航道开挖所在区域大潮最大涨潮流速为0.57(m/s),大潮最大落潮流速为0.40(m/s)。
小潮最大涨潮流速为0.22(m/s),落潮最大流速为0.28(m/s)。
余流:湾内余流流速远小于潮流流速,大都在10cm/s以下,仅在雨季径流较大时,大连岛口门附近余流较大,测得的最大值为37cm/s。
湾内水深地形复杂,岛屿星罗棋布,余
流流向分布比较复杂。
4、设计波浪
XXXXX是一个深入内陆的喇叭状的海湾,湾口向西南敞开,面向渤海,海湾纵轴呈西南-东北向,湾内泊稳条件良好。
该湾长岛北端(39°18′33″N,121°40′08″E)曾设临时岸边波浪站,使用HAB-1型岸用光学测波仪,进行了为期一年(1966年7月~1967年6月)的波浪观测。
测波仪海拔高度为28.7m,测波浮标设于测波点NW方712m海面,其处水深为7.5m,测波点海面开阔程度为120°。
根据一年(1966.07~1967.07)的实测资料统计,N-NE和W向为常浪向,NNE向为强浪向。
N-NE向波浪频率为19%,W向波浪频率为6%,E和NE向波浪频率均为5%。
波向不定频率为40%,其余各向均为2%或3%。
由此表明,N—NNE和W向波浪,对该湾造成影响相对明显。
各向年内平均波高介于0.1~0.4 m之间,而以NE和NNE两方位较大。
波高极值(1.3m)出现于NNE向,周期3.4S。
N和NE向次之,皆为0.9 m,其余各向均介于0.3~0.8m之间。
各向波浪平均周期接近,除NE向为3.1s较大外,其他诸向均在2s左右。
海浪要素统计(1966年7月~1967年6月)表1-1
图1-1 一年实测波浪要素图
据年内各月波浪资料统计,4月平均波高略大,其值为0.4m,5、7、10和11月四个月均为0.3m,6、8和9月三个月均为0.2 m。
各月最大波高极值(1.3m)相应周期为3.4s,见于1966年10月27日11h,当时风速为16.3m/s,其风向(N)和波向(NNE)基本一致。
其次,4月和11月最大波高亦可达1.1~1.2 m。
其余5个月,最大波高均在0.7~0.9m范围之内。
应当指出,冬季,寒潮常伴随偏北大风侵袭本区,因海面风区较短,加之海冰影响,波浪甚微,停止波浪观测。
5、冰凌
根据调查访问,XXXX初冰期在“大雪”前后。
封冻边界为黑嘴以内南北滩均封冻,封冻后固定边界变化不大,但深槽航线上一般不封冻。
封冻后冰厚增加缓慢,一般1月底到2月初可达最大厚度,沿岸地区可达60cm左右。
目前观测单层冰厚度一般为8cm,最大12cm。
湾内流冰情况取决于流和风,且多集中于深槽航线地区,呈带状分布。
据调访资料,每年春天辽东湾解冻后,大量流冰南下,有密度大、体积大的流冰,流到兔儿岛以外开敞海湾地区,历时集中约3~5天,但大块流冰通常不会进入葫芦套以内海区。
6、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
(1)场地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陆域南、北两岸原地貌单元均为海漫滩,后经人工回填平整,场地地形起伏不大,北岸场地标高为3.13~5.15米,最大高差2.02米;南岸场地标高为2.84~4.38米,最大高差1.54米。
海域为水下岸坡,总体由两岸向中间倾斜,海底标高-0.28~-5.48米,最大高差3.20米。
(2)岩土体类型
根据勘察结果,本场地钻孔所达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分布为:
①素填土(Q4ml):
灰褐~黄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碎石等组成,碎石粒径20~80mm不等,其硬杂物含量40%以上,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状态。
两岸8个钻孔中见有分布,最大揭露厚度4.20m。
②淤泥(Q4m):
灰黑~黑褐色,含有机质、贝壳等,局部含角砾,有少许腥臭味,饱和,流塑~软塑状态。
海域地段均有分布,最大揭露厚度4.00m。
(3)地下水
本场地两岸部分钻孔在预定深度内见有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北岸在2.60~3.90m;南
岸在2.40~3.90m,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为①层素填土,地下水补给主要为海水,水位变幅1.00~2.00m,明显受潮汐作用影响。
为了获取海水化学性质,查明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在ZK16钻孔处采取海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详见附表1《水质分析报告表》,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按Ⅱ类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结果见下表(海水腐蚀性评价一览表)。
海水腐蚀性评价一览表表1-2
综合评价,水质按Ⅱ类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长期浸水时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干湿交替时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强腐蚀性。
(4)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与评价
根据周边地质调查及勘察钻孔揭露,本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有活动断裂;勘察过程中也未发现滑坡、危岩、泥石流、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区②层淤泥,属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弱土,其在7度地震时有产生震陷的可能。
(5)地震烈度及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9版)、《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S146-2012)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之规定,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规划场地钻孔覆盖层厚度最大只揭示4.20米(通过对相邻场地的了解,该区覆盖层厚度为15~80m),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 =80.00m/s,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6)地基土承载力
场地内各岩土层承载力的确定是依据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根据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的数理统计结果,结合以往相似场地成功建筑经验,综合给出拟建场地内地基土承载力容许值及变形参数的建议采用值。
①素填土:欠固结,不提供承载力。
②淤泥:f=45kPa;Es =1.92 MPa。
(7)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根据场地周边地质调查及勘察钻孔资料结果,场地内未发现活动断裂、构造破碎带等构造形迹,也未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故本场地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场地稳定性较好。
虽然场地分布有欠固结软弱素填土层、高灵敏度软弱淤泥层,但若采取适宜
施工方法,本场地适宜于该工程的建设。
1.3施工目标
1.3.1工期目标
施工工期2016年6月30日前完工,具体开竣工日期以合同约定为准。
1.3.2质量目标
执行国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保本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合格标准。
1.3.3安全目标
责任事故死亡率为零,无重大工伤事故、火灾事故和恶性中毒事件;轻伤频率控制在1.0‰以内。
1.3.4环境目标
噪声排放达标,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
生产及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排放,达到大连市的标准规定。
控制粉尘排放,施工现场道路硬化,达到现场目测无扬尘,实现绿
色施工的目标标准。
1.4施工程序总体设想
1.4.1总体施工方案
在本工程开工前,为保证本工程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我公司将选用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经理部,并配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项目法施工的运行规则进行管理,并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将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层层落实到人,按工尺功能特点组建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前对这些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技术安全交底,使其全面满足质量技术要求。
组织有关管理、施工人员熟悉图纸、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做好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机具和劳动力准备,开工前一周准备就绪。
组织人员收集有关施工现场资料,高程点引测,复核工作,指定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教育。
1、公司目标
强化管理:以工程为中心,以人为对象,以保工期、创优质为目标,以合同为依据,强化企业的各项管理,确保目标的实现。
技术先行:学习新工艺、新规则,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图,配备精良的机械设备和试验检测仪器,确保新技术的实施。
严格控制:对施工全过程实施严谨、科学的试验和监控,掌握第一手资料,旨在指导施工,控制质量。
确保工期:合理组织、精心安排,保证重点,确保在工期目标内完成所有工程项目。
优质安全:把施工规范标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主体工程还是附属工程,均一次成优,合格率100%。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指标的实现。
文明施工:按照市级及公司文明施工有关规定,切实搞好标准化文明工地建设,文明施工,做到施工场地条理化,施工操作规范化,工艺流程程序化。
争创一流:争创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文明施工,高起点进行工程施工及管理。
2、施工总体安排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以及质量、工期目标要求,本工程施工总的原则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期目标的前提下,指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管道施工为重点,着力搞好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加快管道附属工作施工,确保管道工程的如期完工,达到合格工程。
3、工地办公场所:临建设施,机具库房在现场搭设,施工用电、用水就近联系解决,施工材料根据施工进度随时进场。
4、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施工防范、文明施工管理措施,设置警示标牌。
施工临时便桥以木板搭设。
施工现场用电就地联系解决,并设置配电箱。
下管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协调施工周边环境,安排施工组织管理,按照业主要求,按时竣工。
1.4.2施工段划分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围堰→防波堤→抛填块石→基槽挖泥清淤→沟槽开挖→管基处理→球墨铸铁管安装→钢管安装→钢丝网骨架复合PE管安装→管道防腐→管道水压试验→管道冲洗消毒→砼井室施工→附属设备安装→网箱及混凝土配重→回填工程→竣工验收。
1.4.3组织机构设置
1、为保证该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了体现我公司对本工程的重视程度,我公司对该工程的管理机构进行了认真考虑,并决定组织以工程指挥部为龙头,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为管理主体,以分包组织管理机构为有机组成部分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下面是我公司为保证该工程顺利实施而组织的管理机构图:
2、项目各部门职责
1.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代表我公司全面履行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总承包合同与书面承诺;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负责施工所需人、财、物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是全面履行总包合同的第一责任人。
1.2项目副经理:负责施工现场的生产安排、进度管理及各种资源管理;负责协调各专
业之间的交叉施工管理;是工程工期、施工协调、现场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1.3项目总工: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深化和优化设计管理、变更洽商管理、工程资料管理及科技推广应用管理,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管理是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1.4施工技术部:落实对本工程的施工生产进度计划;对本工程的协调管理和计划落实负责,及时协调、解决各管理层、职能部门、施工队、专业分包之间出现的问题、矛盾;负责具体的施工组织、各级计划安排控制,审核各专业分包施工计划,协调编制施工进度总计划;对施工现场CI规划、临时水电、总平面布置等进行管理;记录总施工日记;对工地内外各种关系、各专业分包等进行统一协调、统一管理。
对本工程的技术管理负责,进行技术组织、计划调整、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的编制、落实工作,负责进行技术交底;审核、指导各分包的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审核变更要求并及时予以确认,负责施工现场的试验和测量;负责技术资料统一上报、统一发放、统一收集整理,建立包括分包工程在内的工程统一档案;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创优活动、降低施工成本;督促、指导项目三大管理体系工作的正常运行;负责项目各种方案、技术变更的上报并跟踪取回业主、监理的审批回文,并跟踪、监督方案的落实工作。
1.5材料供应部
1.5.1根据工程部门提出的经项目经理批准的材料设备计划,负责材料设备、工具的计划、采购和供应管理工作;
1.5.2负责项目材料的保管及发放,保证所需材料的及时到位;
1.5.3负责工程机械配备、使用及维护保养;保证周转料具的供应、运输与保管;
1.5.4负责对指定材料、设备的采购、验收及保管工作。
并就该部分工作与业主方进行协调;
1.5.5负责协助工程部对各种材料样品的收集并报送业主方确认;
1.5.6会同商务和约部进行各种材料设备的采购招标及合同的签订工作。
1.6安全管理部
1.6.1对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消防保卫工作负责;
1.6.2制定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消防保卫工作目标、计划和管理措施;
1.6.3建立各专业分包在内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消防保卫工作管理体系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