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成语“信言不美 的文化内涵阐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老子 ;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 成语 ; 审美 中图分类号 : I20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8610 (2008) 05 - 0039 - 03
《老子 》的智慧是大智慧 ,其思想是大思想 ,德 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高度评价老子学说 ,称赞老 子是“东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 ”[1 ] ,《老子 》两千多 年前提出哲学范畴的“道 ”,“道 ”是宇宙万物的本 原 ,是无限生成 、永恒运动的东西 ,这实际上成就一 种伟大的 、形而上的超越思想和传统 ,“由这一点解 释‘美 ’,‘美 ’就不再是经验世界的东西 。而是形而 上的 、永恒的生命存在 ,是生生不息 、永恒运动的东 西 ,这正是中国古代艺术审美根本精神所在 ”[2 ]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观止 刘华丽 /《老子 》成语“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的文化内涵阐释
— 40 —
以上可 得老 子 追 求“自 然 ”之“信 言 ”、真 言 。 “信言 ”如果转化为“美言 ”则“不信 ”。从形而上的 角度考察 ,《老子 ·二十三章 》提出“希言自然 ”,便 要人们说顺应自然的真话 ,即所谓“知者不言 ,言者 不知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信言 ”外在形态表 现就是“不美 ”。外证有五 :
其二 ,有河上公 、王弼注为证 。河上公注“信言 不美 ,美言不信 ”云 :“滋美之言者 ,孳孳华词 。不信 者 ,饰伪 多 空 虚 也 。”王 弼 注 :“实 在 质 也 , 本 在 朴 也 。”可知 ,“信 ”训为“真 ”最佳 。
其三 ,刘勰在《文心雕龙 ·情采 》中直言 :“老子 疾伪 ,故 称‘美 言 不 信 ’, 而 五 千 精 妙 , 则 非 弃 美 矣 。”[10 ]200《宗经 》强调内容“事信而不诞 ”,反对“采 滥忽真 ”,“真宰弗存 ”的虚假文学 [10 ]201 。五千妙言 的确很难找到华美之辞 ,老子就是其理论的第一个 实践者 。
《老子 》主张的“美 ”是一种辩证的美 ,第二章提 出的“美 ”,与“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之“美 ”内涵不 同 。第二章与二十章之“美 ”的内涵相同 ,都为形容 词 。三十章 :“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 ,是乐杀人 ”,其 中“美 ”释为“夸耀骄傲 ”[4 ] ,从词性角度看为动词 。 第六十二章的“美言可以市尊 ,美行可以加人 ”中的 “美 ”释义为“嘉美 ”[5 ]304 , 从词性角度看为形容词 。 八十章“美其服 ”当释义为“使美观 ”,从词性角度看 为动词 。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之“美 ”当 释义为“华美 ”[5 ]361 ,词性为形容词 ,这是符合《老子 》 的“信言 ”的主张的 。可见 ,“美 ”释义不同 ,词性就 不同 ,其中第二章 、第二十章之“美 ”为美学范畴 ,但 老子并未展开论述此“美 ”的内涵 , 恰恰证明他 的 “希言 ”主张 。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 能 ,动善时 。 ———《老子 ·八章 》
“言善信 ”之“信 ”当为“真 ”之义 。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 惚兮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 中有信 。 ———《老子 ·二十一章 》 “物 ”、“精 ”、“信 ”都证明“道 ”的真实存在性 。 可见 ,老子是强调“真 ”。 善言无瑕謫 。 ———《老子 ·二十七章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语文学刊 2008年第 5期
○刘华丽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 ,上海 200234)
[摘 要 ] 本文旨在提出我国的成语是有其深刻的文化积淀的 ,在使用中不能一味从俗从众 ,要发扬我们
的民族文化精粹必然要重视成语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先秦典籍《老子 》中发掘成语源远流长与深刻的文化厚重性 , 重点阐释“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的内涵及对后代审美的影响 ,以此提醒国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不能一味 俗化文化 。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美与信 、善与辩 、知与博 ”诸范畴 ,实际上 提出真假 、善恶 、美丑等矛盾对立的一系列问题 ,说 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内在实质往往不一致 。从 辩证美学的视角理解 ,这是一种“非美学 ”的美学 , 即否定的美学 ,“从非 、无 、反艺术 、反美学的角度去 看待艺术和审美 ”[2 ] 。实质上老子主张“信 ”、“善 ”、 “知 ”。由此 ,“信 ”与“美 ”释义 应 相对 ,“信 ”即 为 “真 ”,“美 ”即为“华美 ”。再从《老子 》第八章 、二十 一章 、二十七章求证 。

笔者对“美 ”的分析如上 ,兹不赘述 。除此苏 、 刘二人颠覆“信 ”释为“真 ”的解释 ,他们认为“信 ” 为“申说 、表明 ”之义 ,认为“信 ”同“申 ”在先秦两汉 古籍中习见 ,并引古籍证之 。笔者试从文本内求证 , 探求“信 ”的含义 。从“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这一命 题本身来 看 ,“信 ”与“美 ”相 对 , 根 据 互 文 可 推 断 “信 ”为形容词 ,而非苏 、刘二人的动词“申说 、表明 ” 之义 。再从八十一章看 :
《老子 》中出现“言 ”共二十次 ,分别见第二章 、 第五章 、第八章 、第十七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七 章 、第三十一章 、四十一章 、四十三章 、五十六章 、六 十二章 、六十六章 、六十 九章 、七 十章 、八十 一章 。
“美 ”共出现十次 ,分别见第二章 、第二十章 、三十一 章 、六十二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从中可看出老子 主张“不言 ”、“希言 ”、“言善信 ”,反对“多言 ”、“美 言 ”。他提倡“自然 ”之美 ,反对人为之美 :“五色令 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12章 ) 。但 他不否定美 ,“恰恰就是在承认声色作品有悦耳愉 目之艺术美的前提下才激烈批判世人对感官刺激和 感官享乐的放纵追求的 ”[3 ] 。

《老子 》中的成语闪耀着哲学美学的光辉 。我 们重点分析“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 81 章 ) 这一成 语 。老子反对人为美 ,否定人为美 ,其言“圣人为腹 不为目 ”( 12 章 ) ,“多言数穷 , 不如守中 ”( 5 章 ) , “希言自然 ”( 23 章 ) ,他认为人的主观性违背了自 然之道他 ,因此主张“自然 ”,反对繁饰 ,故八十一章 提出“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也是第一次提出“言 ” 与“美 ”的辩证关系问题 。但对这一美学命题的释 义目前还有分歧 ,分歧之处主要在对“信 ”与“美 ”的 理解上 。因此解读这一显美学内涵的命题之前 ,必 须探讨清楚“信 ”与“美 ”的语义 。
其一 ,老子所谓“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通过正 言若反的言说方式形成的哲学美学思维给我们很大 的启示 。庄子直承其说 ,得其精髓 ,提出“贵真 ”的 主张 。“真 者 精 诚 之 至 也 。不 精 不 诚 , 不 能 动 人 。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 ,强怒者虽严不威 ,强亲者虽笑不 和 。真悲无声而哀 ,真怒未发而威 ,真亲未笑而和 。 真在内者 ,神动于外 ,是所以贵真也 。”[9 ]330
其五 ,北京大学哲学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 史资料选编 》也提出“大音 、大巧 、信言 ”的美学命 题 。 [ 12 ]30
论清了“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的含义 ,它的美 学内涵也就了然于心了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的 美学精神就是求“真 ”,求自然 。“在美学上 ,老子深 刻地把审美现象与追求平淡的人生态度联系起来 , 在生命的境界与审美的境界中把握美与美感 ”[13 ] , “真 ”是老子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 、生活理想 ,也是 一种审美理想 。“真 ”居于美 、善之上 ,是最高的人生 境界和审美境界 。“真 ”可解读为“自然 ”,它是一种 本真自然 、超越世俗功利的状态 ,关系人的生命和价 值问题 。老子哲学这种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 ,对中 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特色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老 子 》中其他两个成语与求“真 ”的美学要求直接相 关 :一是具有显美学内涵的“见素抱朴 ”( 19章 ) ,一 是具有潜美学内涵的“大巧若拙 ”( 45章 ) 。它们是 对建立在“道法 自然 ”( 25 章 ) 和“希言 自 然 ”( 23
章 )哲学上的自然本真美学的补充和深化 。这一点 后面再详论 。
“真 ”表现在言辞上是“希言 ”、“不言 ”,顺其自 然 ,要讲“信言 ”;表现在人格上即为内在人格修养 , 即所谓“被褐怀玉 ”( 70 章 ) ,“光而不耀 ”( 58 章 ) 。 《老子 ·四十一章 》:“质真若渝 ”。王弼注 :“质真 者 ,不矜其真 。”魏源在《老子本义 》:“质真者 ,不徇 于外 。” 《老子 ·三章 》:“常使民无知无欲 ”,王注 : “抱朴无为 ,不以物累其真 ,不以欲害其神 。”老子言 “归朴 ”, 庄 子 则 言 “返 真 ”[9 ]186 。庄 子 直 接 提 出 “真 ”、“真人 ”并阐释之 [9 ]96 - 98 。“真人 ”即得“道 ”之 人 。《庄子 ·刻 意 》:“能 体 纯 素 , 谓 之 真 人 。”[9 ]176 《田子方 》、《徐无鬼 》、《列御寇 》、《天下 》也都对“真 人 ”从不同方面进行阐释 。庄子将“真 ”发挥到极 致 ,“真 ”正逐步从哲学走向美学 。
而是形而上的永恒的生命存在是生生不息永恒运动的东他不否定美恰恰就是在承认声色作品有悦耳愉目之艺术美的前提下才激烈批判世人对感官刺激和老子主张的美是一种辩证的美第二章提出的美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之美内涵不同
语文学刊 2008年第 5期
《老子 》成语“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 的文化内涵阐释
值得一提的问题 :六十二章“美言 ”与八十一章 “美言 ”的释义是否相同 ? 有学者主张区别两种“美 言 ”[6 ] ,对八十一章的“美言 ”通行的解释是华美之 辞 ,而六十二章的“美言 ”的释 义尚 有争 议 。苏 铁
[作者简介 ] 刘华丽 ,女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
— 39 —
其四 ,《说文解字 》段玉裁注 :“信 ,诚也 。释诂 : 诚 ,信也 。会意 ,曰信武是也 。人言则无不信者 ,故 从人言 。多 以 为 屈 伸 之 伸 。古 文 信 , 言 必 由 衷 之 意 。”[11 ]可知段玉裁所说古文“信 ”即其本义 ,而非屈 伸之伸的假借义 。假借义常见而本义不常用的例子 很多 ,比如 :“其 ”字等等 ,兹不赘述 。《老子 》中的 “信 ”为其本义 。
生 、刘宗永二人认为《老子 》中的“‘美 ’毫无例外都 是褒义词 ,从字面上讲都是完美而无缺陷的意思 ;从 本质上看 ,它们都信从自然 ,以无所作为的无为主义 为特征 的 ”[7 ] 。笔 者 不 敢 苟 同 苏 、刘 二 人 的 观 点 。 《老子 》六十二章中的“美言 ”与八十一章中的“美 言 ”含义不同 ,这是确信无疑的 。此“美 ”非彼“美 ”, 老子心目中的“美 ”与世俗之“美 ”不同 ,老子心中的 美是一种合乎“道 ”的美学理想 ,六十二章中的“美 言 ”即为合乎“道 ”的“美言 ”。吴澄说 :“‘美言 ’两 句申言善之宝 ,善人以道取重于人 ,嘉言可爱 ,如美 物之可以鬻卖 ; 卓行可尊 ,高出众人之上 。”[5 ]304“美 言 ”为合乎“自然 ”之“道 ”善人的“美言 ”,而并非苏 刘所说“老子谈美的功利价值 ”。“美 ”的不同释义 说明《老子 》的语言具有含混性 。《老子 》语言的含 混性还体现在一“反 ”字 。钱钟书先生说“反 ”字 : “一 者 , 正 反 之 反 , 违 反 也 ; 二 者 , 往 反 之 反 , 曰 返 也 ”,“老子之‘反 ’融贯两义 ,即正反而合 ”[8 ]445 。这 与老子“希言自然 ”的哲学主张一脉相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