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校本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作业答案目录
1、课内古诗文(1)答案
2、课内古诗文(2)答案
3、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4、散文阅读答案
5、小说阅读答案
6、说明文阅读答案
7、议论文阅读答案
8、作文
课内古诗文(1)
(一)古诗文默写
【答案】
1、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南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7、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8、元白朴《天籁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9、元马致远《东篱乐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元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1、元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二)木兰诗
【答案】
一、填空题
二、解释下列词语
三、原文填空
1 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2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3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4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5 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6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7 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
8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9 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
10 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
11 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12 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
13 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14 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5 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
16 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四、问答题
1 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写出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 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3 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4 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5 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
6 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7 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

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8 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
9 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10 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三)巢谷传
【答案】
1-3略
4、巢谷弃文从武;巢谷与熙河名将韩存宝的金石之交,为他冒死送银;在苏辙兄弟远谪岭南时,巢谷自末眉州万里步行相访,结果死于途中。

表达作者对巢谷志节的崇敬和无力报答的惋惜,使世人知巢谷之贤,扬巢谷之名,斥世俗之风。

5、(1)不远万里来看望我们兄弟;(2)为朋友敢于伸张正义。

(四)卖柑者言
【答案】
1——4略
5、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

6、D
7、“甚矣哉,为欺也!”(你的欺诈行为太过分了!)表明“我”很气愤。

这个倒装句,起强调作用,突出卖柑者欺骗之甚。

8、略
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存在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

(五)关汉卿曲二首
【答案】
1、2略
3、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

4、C
5、B
6、A
“凭阑袖拂杨花雪”。

(六)天净沙·秋
【答案】
1、元代白朴《墙头马上》或《梧桐雨》
2、天空中的鸿雁
3、B (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4、迟暮萧瑟,明朗绚丽
(七)天净沙·秋思
【答案】
1.小令曲牌名题目
2.马致远元戏曲散曲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秋思之祖
3.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4.A
5.B
6.D
(八)水仙子·咏江南
【答案】
1.此小令描写了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香风、珠帘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答对四种意象就给2分)。

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态和对江南美景的赞叹之情(答对一种感情即可给1分)。

2、此小令在写景的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①远近结合,开笔瞭望大江远山,逐渐由远入近写到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手法1分,分析1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在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手法1分,分析1分)。

3、江上烟波荡漾,山中雾气氤氲,动静相映,更显出烟水迷茫的韵致;(1分)画檐连接不断,残荷丛生,安静恬淡;(1分)沙鸥飞舞,珠帘漫卷,给画面增添了几许摇曳之姿;(1分)画船驰来,酒旗招展,宁静之中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1分)这样,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江南的美丽可爱。

(1分)
4、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分)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江南水乡天然美景,表现了景色的明丽隽美,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2分)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主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分)
5、应为“有我之境”。

(1分)
这首元曲看似描写客观景物,但处处有“我”。

如“看沙鸥”就是“我”在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含着“我”的感受;“爱煞江南”更是“我”情不自禁的情感表白。

(2分,任举一例即可。

)
课内古文2
(一)古诗文默写
【答案】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2、宋朝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三国时期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北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5、宋朝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6、唐朝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7、宋朝林逋
纤钓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

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8、唐朝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二)黔之驴
【答案】
一、解释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巨大的样子)
憖憖然(小心谨慎)
他日(另外)
虎大骇(害怕)
技止此耳(本领)
益习其声(渐渐)
驴不胜怒(忍受)
计之曰(考虑)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至则无可用(则:却)
稍出近之(稍:渐渐)
虎大骇,远遁(遁:逃走)
以为且噬已也(将)
益习其声(益:渐渐)
益狎(亲近而不庄重)
技止此耳(仅仅)乃去(才)
蔽林间窥之(偷看)
以为且噬己也(咬)
蹄之(用蹄子踢)
二、一词多义
⑴……的样子;然而⑵于是;于是⑶离开;距离⑷罢了;耳朵(5)把……当作;认为(6)无意;代词,代驴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

⑵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⑷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四、选择题
1、B
2、B
3、B
五、文章理解
1、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2、(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2)做事要知己知彼,慎重对待,方能成功。

(3)要做成功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个观察、考察到试探地完整的实践过程。

3、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
4、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他是(唐)朝人。

(三)黠鼠赋
【答案】
1、本文作者是宋朝_(朝代)文学家苏轼。

2、本文选自《东坡全集》_,本文作者苏轼(填姓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除这篇作品外,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记承天夜游》(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这只老鼠被关在袋中不能逃出去了。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苏子拍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停止以后不久它又发出了咬东西的声音。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书童于是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不料老鼠一掉到地上就跑掉了,即使是动作敏捷的人,也要措手不及。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所以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来;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谋求逃脱。

4、B
5、D
6、(1)没有咬东西却装出咬东西的样子来招引人的注意;没有死而装出死的样子来蒙骗人。

(2)逃跑时动作敏捷得让人来不及作出反应。

(用自己的话回答)
7、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是: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四)狼
【答案】
1、本文的作者是__清_(朝代)文学家蒲松龄,著有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2、本文作者世称聊斋先生,他的书屋名称是__聊斋___,“志”的意思是_记述__,“异”指奇异的故事。

3、本文选自蒲松龄(作家名)的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4、B
5、翻译句子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返回)(完)(通“只”,只有)
翻译:一个屠夫天晚回家,货担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些骨头。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行走)(距离远)
翻译:半路上遇见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3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得到)(停止)(跟从)
翻译: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仍然跟从。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完)(旧、原来)
翻译:骨头已扔完了,然而两只狼仍像原先那样一起追赶。

5顾野有麦场(看,看见)
翻译:这时(屠夫)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6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朝着)
翻译: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夫。

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示数量少)(离开)(动词,坐)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外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他面前
8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将要)(走)
翻译:(屠夫)正打算走,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

9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进入)
翻译:(狼)_企图穿洞而过从背后攻击他。

10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进入)(通“只”,只有))
翻译:它的身体已钻进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11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用来)
翻译:屠夫这才醒悟前一只狼假装睡觉。

1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的)(同“只”)
翻译: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6、内容理解:
(1)概括故事层意: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点击:遇狼、避狼到毙狼】(2)A
(3)A
(4)C
(5)(a)一狼仍从(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两狼之并驱如故
(6)狡猾、奸诈
(7)贪得无厌
(8)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郭伋守信
【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字:
(1)道次迎拜(道路)(2)行部既还(回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他到城郭外。

3.文中郭伋的守信具体表现在(用文中原句回答),并请你说说对郭伋这种行为的看法。

表现:及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看法:他是一个遇到麻烦也要守信用的人,这样才能在别人心中有很高的地位,获得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诚实守信的精神。

(二)陈谏议教子
【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字:
(1)蹄啮伤人多矣(咬。

)(2)而偿其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3.文中“劣马”之“劣”具体表现在性情暴烈,不能够驾驭,而且踢伤、咬伤了很多人。

(用自己的话回答)。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诚实淳朴、宽宏大量,尽量多为他人着想,不能冲动行事,伤害他人。

(三)东坡画扇
【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职业)(2)至懊悔不胜而去(离开)2.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


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并说:“快去外面买了还钱。


3.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欠债原因(1)父亲去世(2)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寒冷。

因此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

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苏东坡在扇子上书写草书和画枯木竹石,喜爱书画的人很快就将扇子买光了。

4.从上文的内容,可看出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苏轼是一个为政宽和,为人仁厚,爱民如子的人。

(四)王冕好学
【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牧牛垄上( 命令) (2)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居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安阳的韩性听说后对此感到惊讶。

3.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
(1)放牛时偷偷跑去学堂听书,并默默地记住。

(2)居住在寺庙时借着佛像的灯光读书,对周围凶神恶煞的佛像视而不见。

4.读了本文,你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我们应当主动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勤奋苦学。

(五)杜处士好画
【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喜爱、爱好)(2)不可改也。

(改变)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有戴嵩牛一轴”是说,杜处士有一幅画,画的是戴嵩家里的牛。

B.“一日曝书画”是说,有一天,杜处士打开书画欣赏。

C.“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是说,牧童看见杜处士,笑他收藏了一幅画错了的画。

D.“处士笑而然之”是说,牧童讲了画错的理由后,杜处士笑着认为他的话是对的。

3.文中“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用文中原句回答)
4.故事可从杜处士、牧童、戴嵩等人物的不同角度引发我们的思考,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牧童: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杜处世: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戴嵩: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六)
【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赵王思复得廉颇(起用)(2)使者还报曰(回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廉颇的仇人郭开多给了使者很多金银,命令(使者)说廉颇的坏话。

3.文中表现连破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是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4.出自这段引文的一个典故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七)
【答案】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寻途登觇(追寻)(2)渐近临之(靠近)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但仔细察看,依然没有看见,他非常怀疑。

B.但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有,他非常疑惑。

B.但很仔细察看,依然什么也没有发现,他心里非常疑惑。

C.但很仔细察看,却依然什么也没有,他心里非常怀疑。

3.“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巨蛇力大无比,更主要是揭示了
巨蛇正在与某种动物搏斗,且势均力敌
4.用一个成语概括螳螂最终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巧取胜
(八)越人遇狗
【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尔饮食之(吃)(2)走而去之(逃跑)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那人用家人一样的方式养狗,却又和狗争抢食物,怎么会不失败呢?
3.狗从一开始的“下首摇尾”到后来的“日益倨”,其变化的原因是越人待它太好,使其产生了优越感。

(用自己的话回答)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对于恶人与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时,就难免自取其祸。

(九)顾亭林先生勤学
【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手不释书(放)(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到……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面对面坐着,畅饮着酒,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

3、“捆书自随”写出了亭林先生手不释书的特点。

(用原文回答)
4、顾亭林先生的故事,在勤学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要抓紧任何机会勤奋努力,认真读书。

(十)王翱
【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馈贻一无所受者(赠送)(2)公悉拆去之(去除)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
王翱从衣领里取出明珠给他,价值千金左右
3、王翱“使人召”太监的养子,目的是归还太监所赠送的明珠
4、王翱是个怎样的人?正直无私、清正廉洁
(十一)顾欢勤学
【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见赋乃止(停止)(2)无遗亡者(丢失,遗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
同郡顾恺之来到县里,见到他(如此勤学)感到诧异,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他交朋友
3、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八岁,诵《孝经》、《诗》、《论》
4、这则故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假如心存勤奋,任何物质困难都能克服,并且有所成就。

(利用任何机会,抓紧时间勤奋学习)
(十二)杨公翥有厚德
【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居京师(居住)(2)诏简有德者试涉(选拔、挑选)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
(邻人之子)听到驴叫声就受惊吓,公就卖了驴步行
3、“廷臣首推公焉”的“首”字,表现了杨公翥有厚德(公认的有德者)
4、文中两次写到杨公翥对邻里的态度,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邻里之间要懂得谦让
(十三)田公文镜抚豫
【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威不可犯(冒犯)(2)如有言未尽(完)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府州县官,毋许逗留省城。

府州县的官员,不许在省城逗留
3、“见后即去”与“毋许逗留省城”照应,田文镜这样做的目的是显示自己清正廉明
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做事不可走极端(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十四)去私
【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平公曰:“善。

”(好)(2)孔子闻之曰(听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祁黄羊的话,真好!
3、孔子称赞祁黄羊的理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用原文回答)
4、读了本文,你懂得的一个道理是每个人做事只有排除一切个人私利,才能成就大事。

(十五)谲判
【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道中拾遗金一封(走路)(2)或逼偿致死矣(导致)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你丢掉的钱是50两,但是信封上却写着45两,这不是你的钱。

3、当官的不把银子判给丢失的人,而是给了拾到银子的穷人,这是为什么?
丢钱的人,受人帮助不知感谢,反而昧着良心陷害恩人。

为了声张正义,惩罚恶人,银子是作为惩恶扬善的褒奖给拾金着的。

4、故事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一个懂理,豁达之人,中华文化传承之人。

虽然她是个贫苦的,但是她心地善良,处处为别人考虑,是一个真正的圣人。

散文阅读答案
(一)
【答案】
1.“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
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歉疚之情。

评分标准:3分。

意对即可。

如未答到歉疚之意,也可得满分。

2.加点词语写出玻璃一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望,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蜂的怜悯之情。

评分标准:3分。

意对即可。

3.⑴我(燕了)这样做就不会扯大纸窗上的洞,能让主人防风,不会影响蚕宝宝上山,免得辜负主人对我的关爱。

评分标准:2分。

意对即可。

⑵回忆了充满诗趣的幼年生活,表现那时人与生灵的温情,反衬现代人对生灵的冷漠,表达作者对过去那份温馨的留恋,隐含着作者对现代物质文明弊端的批判。

评分标准:2分。

意对即可。

4.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劝告;二是怕蜜蜂误会“我”捉它放生的举动;三是“我”不能凭一已之力开窗放蜜蜂出去。

评分标准:3分,每点一分。

意对即可。

过于啰嗦,酌情扣分。

5.画线句写出了“我”心中对蜜蜂命运的牵挂,更能体现“我”对生灵的爱惜、怜悯(爱护、关爱、同情等)。

/从前文写“我”一直想替蜜蜂谋出路,到最后这两句交待救蜜蜂的无果而终和”我“对蜜蜂生死未卜的担忧,暗含了“我”
对人生错失的缺撼和生命的无常、无奈的感叹。

如果删去画线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评分标准:4分。

两层意思只答对第一层,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