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陆游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763a7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b.png)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鹊桥仙》诗词的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鹊桥仙》诗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篇1原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品赏析【注释】: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篇2原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赏析秦观地这篇《鹊桥仙》,写地是留传千古地牛郎、织女地爱情故事。
词地上片,以简洁地笔调,写出了他们七七佳期相会地盛景。
词地下片,则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们依依惜别,将爱永存心间地忠贞。
作者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
牛郎、织女被王母强行隔开后,一年才有一次鹊桥相会。
既没有慨叹他们聚少离多,更没有抒发缭绕于胸地脉脉相思。
而是自出机抒,将笔锋定格在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地爱情上。
匠心独具。
宋时多数人对爱情地看法,就是两情相慕,必形影不离,分分相爱,秒秒相亲。
而秦观却否定了这种朝欢暮乐地庸俗生活,他要倡导与歌颂地,是天长地久地忠贞爱情。
这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地。
独辟蹊径。
起句地“纤云弄巧”,以轻柔多姿,优美巧妙地云彩,来显示织女手艺地精巧绝伦。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e99fc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5.png)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宋代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译文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
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
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
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注释杜鹃:鸟名,又称“杜宇”、“子规”、“鶗鴂”、“怨鸟”。
传说古蜀国王,名“杜宇”,号“望帝”,禅位于开明之士,隐于西山,死后,其魂化为杜鹃鸟。
啼声哀苦,每至血流于喙。
蓬窗:犹蓬户,即编蓬草为窗,谓窗户之简陋。
《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柜。
”宋刘克犀《打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
”《剪灯新话·至正妓人行》:“土炕蓬窗愁寂夜,挑灯快读解愁颐。
”皆可证。
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
杜宇:即杜鹃。
深枝:树林深处的枝条。
故山:故乡的山林,即故乡。
羁旅:寄居他乡。
羁,停留。
赏析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
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
词人从景物写起:“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
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
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
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宋词赏析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宋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23c6badaef5ef7ba0d3cfc.png)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宋词赏析【作品介绍】《鹊桥仙;夜闻杜鹃》是宋代爱国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
词作围绕“夜闻杜鹃”,以叙述的口吻,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和氛围,突出词人宦游生活中的孤独愁绪。
整首词深沉凝重,凄切悲凉。
【原文】鹊桥仙;夜闻杜鹃①茅檐人静,蓬窗②灯暗,春晚③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④。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⑤飞去。
故山⑥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⑦!【注释】①杜鹃:鸟名,又称“杜宇”、“子规”、“鶗鴂”、“怨鸟”。
传说古蜀国王,名“杜宇”,号“望帝”,禅位于开明之士,隐于西山,死后,其魂化为杜鹃鸟。
啼声哀苦,每至血流于喙。
②蓬窗:犹蓬户,即编蓬草为窗,谓窗户之简陋。
《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柜。
”宋刘克犀《打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
”《剪灯新话;至正妓人行》:“土炕蓬窗愁寂夜,挑灯快读解愁颐。
”皆可证。
③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
④杜宇:即杜鹃。
⑤深枝:树林深处的枝条。
⑥故山:故乡的山林,即故乡。
⑦羁旅:寄居他乡。
羁,停留。
【白话译文】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
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
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
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创作背景】这首词当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期的作品。
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赏析】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
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f8eb4927284b73f3425000.png)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词】: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释】:①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
②杜宇,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
③故山犹自不堪听,意思是即便在故乡,听到这杜鹃的鸣声也够难受的。
【翻译】: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
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
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
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赏析】: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
杜鹃本来就是一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
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陆游是在他四十六岁时来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作诗道:“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飘零”,情绪还是不错的。
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
他曾身着戎装,参加过大散关的卫戍。
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自己“英雄用武之地”的机会到了。
可是好景不长,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被解散,自己也被调往成都,离开了如火如荼的前线生活,这当头一棒,是对作者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可以想见。
以后他辗转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
由此看来,他的岁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对功名的失意、对时局的忧念:“况半世、飘然羁旅!”从这痛切的语气里,可以体会出他对朝廷如此对待自己的严重不满。
陈廷焯比较推重这首词。
陆游《鹊桥仙 夜闻杜鹃》原文、注释、译文机赏析
![陆游《鹊桥仙 夜闻杜鹃》原文、注释、译文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85b2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0.png)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原文、注释、译文机赏析【原文】《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②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③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④【注释】①杜鹃:鸟名。
《禽经》:“江左曰子规,蜀右曰杜宇,瓯越曰怨鸟,一名杜鹃”。
②蓬窗:船窗。
蓬,蓬舟。
③杜宇:即杜鹃。
又《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后有王曰杜宇,号曰望帝。
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呜也。
”故后人诗文中每以故国旧君之思托寓此鸟。
④故山:故乡。
羁旅:客居异乡。
【译文】茅檐下人声寂静,蓬船窗边的灯火已熄,江村夜深时,只剩下满耳暮春风雨飘萧浙沥,连同江潮水涨声。
这里听不见林中黄莺清脆的鸣啭,又没有房檐屋梁燕巢中亲昵的呢喃,只有当月色好的静夜,时时听得杜鹃的声声哀啼?这是怎样的一种啼鸣哀苦之声啊!只催得不寐夜坐之人满襟情泪,它又将孤寂者的浅梦惊破,而那时它又飞向林木深处,杳不可觅了。
在故乡尚且经受不了这样悲切的呜啼声,何况我这半辈子在外飘零客游的人呢!【集评】明·卓人月、徐士俊:“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于邑。
”(《古今词统》,转引自《词林纪事》卷十一)清·许昂霄:“感愤语,妙以蕴藉出之。
结句翻用贺知章事,而感慨意即寓其中。
‘故山犹自不堪听’衬簟一句,不惟句法曲折,而意亦更深。
”(《词综偶评》)清·陈廷焯:“起三句已握题魂。
字字是血。
放翁一生不遇,于情不得已时不觉偶露”(《云韶集》卷六)。
又:“放翁词,唯《鹊桥仙·夜闻杜鹃》一章,借物寓言,较他作为合乎古。
”(《白雨斋词话》卷一)【赏析】从词的脉络看,上片起三句实已写去国离乡,飘泊江湖之苦思,有此前衬,结末“故山”二句始坚实有着落,这就是陈廷焯所说的“已握题魂”之意。
唯其如此,始不觉得这头三句说“连江风雨”和下文的“月夜”有矛盾不协调。
最新《鹊桥仙》原文、注释及赏析精选
![最新《鹊桥仙》原文、注释及赏析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4e721d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9.png)
《鹊桥仙》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鹊桥仙·乞巧楼空清代:纳兰性德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
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译文: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闲步信足,不觉已到前院。
彩楼已然搭好,和去年此时的一样:华丽的让人眩晕得手足无措。
然而,时过境迁,佳人早已不在,茕茕孑立的我看谁在这样沉迷的夜乞巧!相必此情此景,就连汉宫秋月下夜夜笙歌的影娥池亦只能任凭一潭吹皱的池水空叹了吧!我的心生出还旋寂寞的藤,沿着彩楼蜿蜒,零零落落,缠缠绕绕,纠纠结结。
当年你濯濯素手为我缝绽的锦衣华服始终不敢穿在身上——那都是满满的你笑颜如花的念想啊!我的侍从……!不关今日将如何忙乱,也一定要牢记我的叮咛,千万不要触碰那些早已沉压柜底的旧罗衫啊!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
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夜,无视我的抗拒,准时地来到了。
纤云弄巧,今夜的美我不忍享用。
也罢,众人皆沉迷于她锦袍缎裳不可企及的魅惑,那么就让我,独驾一叶扁舟,流淌在北海中央,许能寻回昨日你的倩影。
我至亲至爱的人哪,你是否看到菱蔓交缠,扯出粉莲涩涩娇羞。
它娉娉婷婷,多像你!试图握紧你的我的手落空了。
抬头仰叹:璀璨的繁星啊,这良辰美景,亦不过你我想对!哦……那是你吗?手持我送你的妆盒袅娜而至?故人诚不欺我也——!天上人间,你我之恋,弥久恒远……。
注释:乞巧楼空,影娥(é)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pù)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zhàn)。
影娥池:池名。
《三辅黄图》谓:汉武帝于望鹄台西建俯月台,台下穿池,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
唐上官仪《咏雪应诏》:“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丁宁:同叮咛。
罗衣:软而轻的丝制衣服。
莲粉飘红,菱丝翳(yì)碧,仰见明星空烂。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原文、赏析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355b0d10661ed9ad51f352.png)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出自宋代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
原文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词人感到无比的忧伤。
随后词人骑驴入川,颇不得志。
这首词是词人回到越州山阴故乡(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译文
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陆游《鹊桥仙》的赏析
![陆游《鹊桥仙》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805e2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c.png)
陆游《鹊桥仙》的赏析
陆游《鹊桥仙》的赏析
鹊桥仙【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简析】
梦中还是从戎南郑的边城角声,醒来却是闻羁旅成都的杜鹃啼鸣。
“千里曜戈甲”的`壮景,由此破碎为茅檐孤灯的暗夜;那“气吞残虏”的雄怀,又何堪临对这春晚的“连江风雨”?杜鹃是蜀中望帝的化身,它的啼鸣,似乎总在提醒羁人“归去”.但放翁的志向,本就在“欲倾天上银河水,净洗关中胡虏尘”,他也曾在诗中再三申诉:“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
”那么,这“故山”就不应只指故乡山阴,当还包含了半壁液沦落的故国河山。
而半世飘然的“羁旅”,更还伴和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无限悲慨了。
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8960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7.png)
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鹊桥仙-一竿风月》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①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②时人错把比严光,③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释】①钓台;严子陵钓台,在今浙江桐庐县西三十里富春江北岸。
②理棹:泛船。
棹(zhao),划船工具,状如桨。
③严光:东汉隐逸高士,字子陵。
原籍浙东会稽余姚,少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严光变名姓隐身不见。
事详《后汉书·逸民传》【译文】挑一竿风月,披一蓑烟雨,家住在严陵钓台西畔。
网得鱼来挑卖时怕靠近城门那边,更何况肯去那红尘俗世,人事鼎沸之处?潮起了赶着出舟打鱼,潮平时系小舟在近岸,潮退了高歌一曲驾舟归去。
世人错把严光来比拟我,其实呢,我就是我,一个无名渔父!【集评】近代·俞陛云:“首三句如题之量。
‘怕近城门’二句未必实有其事,而可见托想之高,愤世疾俗者,每有此想。
‘潮生’三句描写江海浮家之情事,句法累如贯珠。
‘无名渔父’四字尤妙,觉烟波钓徒之号,犹著色相也。
《渔父》词以张志和数首为最著,此作可夺席矣。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赏析】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念几乎陶冶教养着所有的文化人,陆游也不能外。
淳熙十四年(1187)放翁权知严州军州事,严州即今浙江建德一带,钓台密迩其地,于是严子陵的高风亮节正可疗治其壮志不酬的创痛,一种隐逸其间的意念油然而生。
这首词即写于此种心境时。
别以为这词是写实,放翁真的当了渔父,其实整首词只是词人构建的一组意象,他要传述的是“况肯到、红尘深处”的厌弃恶浊现实的心态。
这种厌世出尘的情怀似乎颇为消极,然而究其实,是一种愤懑的表现,是悲慨之甚的无言抗争。
此词风调略近朱敦儒的《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但二种闲适仍有异同。
朱氏的怡淡飘逸大抵表现在“靖康之耻”前,与放翁的身处山河破碎之时,报国无门而以清狂闲逸来平衡一己心态,有着质的差异。
陆游《鹊桥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鹊桥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2107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c.png)
陆游《鹊桥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鹊桥仙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 [11] ,家在钓台西住 [12] 。
卖鱼生怕近城门 [13] ,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 [14] ,潮平系缆 [15] ,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 [16] ,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释:[11]“一竿”二句:意谓不论晴雨,都要持竿披蓑去钓鱼。
[12]钓台:此指严子陵钓台,在今浙江桐庐县西。
[13]生怕:只怕,恐怕。
[14]理棹:划桨。
[15]系缆:系船靠岸。
[16]严光:严子陵。
少与刘秀同学,秀即帝位,隐去,披羊裘钓于泽中。
帝遣使聘之,除官,不受,耕于富春山麓。
译文:风中月下钓鱼,烟雾雨中披蓑衣,家在钓台西边住。
卖鱼又怕近城门,染红尘;更何况身往红尘深处去呢?涨潮时整理船桨,潮平时停船系缆,打鱼为生,潮落时唱着渔歌满载而归。
时人都以为我是严光似的隐者,其实我只是一个不为名利的渔夫。
评析:陆游在《烟艇记》中说:“尝慨然有江湖之思……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得一叶之舟,伐荻钓鱼而卖芰芡。
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钓于玉笥之下。
醉则散发叩舷为点歌,顾不乐哉。
”这是他一生的企望。
这首词作于晚年退官家居之时,是对其毕生梦想的践行之作。
词中的渔父是一个不慕荣华、洁身自好的隐君子。
虽则孤傲一点,却是作者最心仪的高士。
词笔快利,若不经意,却有运斤成风的大匠手段,风骨高岸,笔力清峻,真可高视千古,独步词林了。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官宦世家,以荫补登仕郎。
少有才名,试进士,为秦桧所忌,除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通判兴隆军事。
范成大帅蜀,以参议官佐幕成都。
嘉泰初,以韩侂胄荐,诏同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
韩败,被劾落职。
他一生坚决主张抗战,晚年退居家乡,报国信念始终不渝。
于诗而言,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平生为诗近万首。
词的数量比诗少,多感慨国事之作。
《鹊桥仙 华灯纵博》全文解析
![《鹊桥仙 华灯纵博》全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32086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d.png)
《鹊桥仙·华灯纵博》全文及解析
《鹊桥仙·华灯纵博》的作者是南宋词人陆游,全文如下: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这首词的意思是: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驰骋射猎,谁还记得当年豪迈的举动。
那些终日沉溺于饮酒作乐的人,有一半已经封侯进爵,而我却独自去做江边的渔夫。
我乘坐着八尺长的轻便小船,披着三扇低篷,独自在长满苹草的小洲上领略着烟雨迷蒙的风光。
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人,又何必非得要官家赐予呢?
这首词的上阕追忆了作者当年的豪情壮举,而如今渔猎江边,英雄迟暮,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下阙描写了作者隐居生活的闲适和洒脱,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自嘲之情。
整首词意境苍凉,情感深沉,体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对现实的不满。
《鹊桥仙·华灯纵博》是宋代词人陆游的词作,这首词借回忆昔日的戎马岁月,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上阙追忆了作者早年的豪迈壮举,而如今却只能渔猎江边,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下阙描写了作者隐居生活的闲适和洒脱,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自嘲之情。
整首词意境苍凉,情感深沉,既体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又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恶,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陆游诗词《鹊桥仙·华灯纵博》原文译文
![陆游诗词《鹊桥仙·华灯纵博》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26200ef242336c1eb95e8e.png)
陆游诗词《鹊桥仙·华灯纵博》原文译文《鹊桥仙·华灯纵博》宋代: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译文】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
江边有八尺轻舟。
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
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
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萧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
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
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
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
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
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
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
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
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
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
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
陆游《鹊桥仙》作品赏析
![陆游《鹊桥仙》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d91ed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f.png)
陆游《鹊桥仙》作品赏析陆游《鹊桥仙》作品赏析 鹊桥仙 ⼀竿风⽉,⼀蓑烟⾬,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错把⽐严光,我⾃是⽆名渔⽗。
作品赏析 陆游这⾸词表⾯上是写渔⽗,实际上是作者⾃⼰咏怀之作。
他写渔⽗的⽣活与⼼情,正是写⾃⼰的⽣活与⼼情。
“⼀竿风⽉,⼀蓑烟⾬”,是渔⽗的⽣活环境。
“家在钓台西住”,这⾥借⽤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披⽺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
以此来喻渔⽗的⼼情近似严光。
上⽚结句说,渔⽗虽以卖鱼为⽣,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
卖鱼还⽣怕⾛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
以此来表现渔⽗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在。
下⽚头三句写渔⽗在潮⽣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
⽣活规律和⾃然规律相适应,并⽆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最后两句承上⽚“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这从他披⽺裘垂钓上可看出来。
宋⼈有⼀⾸咏严光的诗说:“⼀着⽺裘便有⼼,虚名留得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去,烟⽔茫茫何处寻。
”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
陆游因此觉得:“⽆名”的“渔⽗”⽐严光还要清⾼。
这词上下⽚的章法相同,每⽚都是头三句写⽣活,后两句写⼼情,但深浅不同。
上⽚结尾说⾃⼰⼼情近似严光,下⽚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词中写渔⽗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后⼈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的渔⽗词,⽤⾃⼰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之上。
显⽽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的。
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陆游另有⼀⾸《鹊桥仙》词:“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
轻⾈⼋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
镜湖元⾃属闲⼈,⼜何必官家赐与!”也是写渔⽗的。
陆游诗词《鹊桥仙·夜闻杜鹃》原文译文赏析
![陆游诗词《鹊桥仙·夜闻杜鹃》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537c2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6.png)
【导语】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氛,再⽤对⽐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的感慨。
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下⾯是分享的陆游诗词《鹊桥仙·夜闻杜鹃》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代:陆游 茅檐⼈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
林莺巢燕总⽆声,但⽉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拣深枝飞去。
故⼭犹⾃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译⽂】 暮春时节,眺望江⾯,风⾬连天。
篷蔽的茅屋⾥,烛灯明灭,悄⽆⼈⾔。
连树林⾥的黄莺都停⽌了鸣叫,惟有杜鹃,在⽉夜⾥孤苦哀啼。
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的影⼦,惊醒了我的梦,让⼈清泪欲洒。
年已半百,⼀畸零⼈,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让我不堪听闻矣。
【赏析】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鸣。
它⼜名杜宇、⼦规、鹈鴂,古⼈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更把它编成了⼀个哀凄动⼈的故事。
(《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杜鹃。
”)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陆游在成都时的⼼情本来就不⼤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然会惊动敏感的⼼弦⽽思绪万千了。
上⽚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
词⼈从景物写起:“茅檐⼈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
”“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
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
在这样的寓所⾥,“晻晻黄昏后,寂寂⼈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
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萧萧暗⾬打窗声”。
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林莺巢燕总⽆声,但⽉夜、常啼杜宇。
”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不直接写,⽽是先反衬⼀笔:莺燕⽆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声了,对这“⽆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
“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奈的情味。
《鹊桥仙·陆游》原文与赏析
![《鹊桥仙·陆游》原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42dc0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8.png)
《鹊桥仙·陆游》原文与赏析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陆游词不编年,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在陆游家乡绍兴镜湖,词中有明白交代。
词的内容,是从回忆南郑从军生活说起的,可知它定非作于早年在家乡之时,必作于离蜀东归以后。
放翁离蜀到家在孝宗淳熙五年戊戌(1178),但那一次只是在接到新的任命后回乡作极短暂的逗留,与这词的情境不合。
到淳熙七年庚子(1180),陆游五十六岁以后,才奉祠家居,到十三年丙午(1186)又出仕,在家有五年之久。
这首词大概作于这一段时间里。
上半片起二句是从回忆在南郑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中事写起。
南郑接近抗金前线,王炎是主战派人物,有先恢复关中以图收复北土的计划。
陆游也很想通过南郑从军实现自己复国的愿望。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是对“当年豪举”的回忆。
这是实事,有诗为证。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说:“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毬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在调离南郑以后,改官成都时,他的豪兴依然不减。
《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说:“忆从南郑客成都,身健官闲一事无。
分骑霜天伐狐兔,张灯雪夜掷枭庐。
”至于“驰射”,陆游《自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说:“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
”《追述征西幕中旧事》诗说:“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骄。
”《醉歌》说:“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渍短貂裘。
”《怀昔》诗说:“昔年戍梁益,寝食鞍马间。
一日岁欲暮,扬鞭临散关。
……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
”等等,不一而足。
此词将此凝聚成八字,有力地表现了当时豪壮的胸怀和英勇的行动。
用“谁记”二字一回顾、一反问,便蕴含了孤独的词人的无限感喟,大有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那种“廉颇老矣”的味儿。
接着用酒徒封侯、自己作渔父对比,说一升一沉,遭遇截然不同。
陆游的《鹊桥仙》原文及赏析
![陆游的《鹊桥仙》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16fa1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8.png)
陆游的《鹊桥仙》原文及赏析陆游的《鹊桥仙》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陆游的《鹊桥仙》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鹊桥仙》原文: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祝。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赏析: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
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
“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
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
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
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
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
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
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
”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
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
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
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
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宋词赏析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宋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d2d09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e.png)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宋词赏析《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宋词赏析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词作鉴赏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
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
“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
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
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
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
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
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
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
”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
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
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
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
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陆游另有一首《鹊桥仙》词:“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也是写渔父的。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74721f9e314332396893ea.png)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词】: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释】:①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
②杜宇,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
③故山犹自不堪听,意思是即便在故土,听到这杜鹃的鸣声也够难受的。
【翻译】: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
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
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
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赏析】: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
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
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
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
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
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泼,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
鹊桥仙古诗
![鹊桥仙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48046fc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d.png)
鹊桥仙古诗《鹊桥仙》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
陆游少年时便负有凌云之志,为抗击金兵驰骋奔走。
宋代:陆游华灯纵博,雕鞍能断,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挑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译文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
江边存有八尺轻舟。
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用布满�o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像是我这样的悠闲之人。
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予不容呢?注释1、华灯:装饰华丽的灯台。
2、纵博:纵情赌博。
此处视为豪爽任侠的一种行为表现。
《剑南诗稿》卷二十五《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3、酒徒:犹言市井平民,普通人。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本纪》:“郦生嗔目案剑并言使者曰:跑,Segonzac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4、渔父:渔翁,打鱼的老人。
5、占断:全然占据。
6、�o洲:丛生苹草的小河。
7、镜湖:在浙江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周遭三百余里,以水平如镜而出名。
8、闲人:作者自称,乃愤激之辞。
9、官家赐与: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至会稽,唐玄宗诏获赐镜湖剡溪一曲。
陆游THF1其典,抒发自己的反感之情。
官家,指皇帝,此处清指唐玄宗,实指当时的南宋皇帝。
赏析这就是陆游寓居故乡山阴时所并作。
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演唱”。
山容水态之赋,棹歌舞舟模之什,而已清旷谈论离,萧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递湖山,心存河岳。
他写下“身旧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坎坷的充分反映。
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
认真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
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父。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只能隐居的无
奈和牢骚。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 意?请简要分析。(6分) • 答: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之态,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 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 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 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 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 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 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 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 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 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 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 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 情悉称,妙合无垠。
(2013年全国高考卷)
【注释】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 ①豪举: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 棋戏。 •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 雨空濛的风光。 •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 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 镜湖一角。
【译文】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骑上骏马驰 骋射猎,如今谁还记得当年豪迈之举! 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 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八尺轻舟,三扇的乌篷船,在长满蘋草、烟雨 空濛的小洲独来独往,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 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 吗?
愤慨不平之情。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
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 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 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 的赐与?
•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 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 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 雕鞍驰射,蘋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 “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 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 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 沉的意境。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 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 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 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情感?(5分) • 答: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 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蓬”之渺小与 “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 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 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于舒缓中蓄 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于是,“镜湖元自 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 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 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 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 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 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 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 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 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 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 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 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 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 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 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 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 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 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 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 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博弈,骑上骏马猎射驰 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 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 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 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 陇右始”。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因此,他在 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 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 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 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 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