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豌豆黄的文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豌豆黄的文案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

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

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

原为回族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

北京的豌豆黄儿有两种,一种是北海公园仿膳制作的所谓宫廷小吃。

另一种则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出售的制作较粗糙的豌豆黄儿,这两种小吃都叫豌豆黄儿,但用料、工艺、价格有天壤之别。

宫廷的小吃豌豆黄儿。

精选上好的白豌豆,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

剔出杂质瘪豆,洗净焖烂,过细箩,沉淀后,加白糖桂花,冷却后切块装入精美的礼盒里,每块豌豆黄儿的边角再附几块金糕,红黄相衬,馈赠亲友很适宜。

尤其是说这种豌豆黄儿是宫廷小吃,还说西太后最喜欢吃了,这么一宣传,它的身价更不可一世。

不过那豌豆黄儿的颜色不完全是自然色,豌豆煮熟根本没那么黄。

这种豌豆黄儿的价格昂贵惊人,当时平民人家谁买得起呀!
《故都食物百咏》中记载:“‘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

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

’以去皮之豌豆入砂锅内,煮之成粥,用勺研之,入以红枣,俟水分渐干,即可成块,出锅,待冷后切成三角形,陈列售卖。

橙黄之块,满嵌红枣,可观亦可食。

近有精制者,价则昂矣。


据说,一天慈禧正坐在北海静心斋歇凉,忽听大街上传来敲打铜锣声和吆喝声,心里纳闷,忙问是干什么的,当值太监回禀是卖豌豆黄、芸豆卷的。

慈禧一时高兴,传令将此人叫进园来。

来人见
了老佛爷急忙跪下,并双手捧着芸豆卷、豌豆黄,敬请老佛爷赏光。

慈禧尝罢,赞不绝口,并把此人留在宫中,专门为她做豌豆黄和芸豆卷。

而沿街叫卖的豌豆黄儿,却是一般人家孩子们解馋的小食品。

小贩用砂鼓子(一种较厚的平底圆砂锅)将豌豆煮烂后,加入煮熟的小枣,凝固冷却,磕出锅来,切块出售。

小贩推独轮车,车上扣着几锅熬好的豌豆黄儿。

吆喝“豌豆黄儿哎——大块的!”这种豌豆黄儿较粗,那整锅的黄儿上豌豆皮可见,凭仗小枣的甜味,面面的,倒也可口。

对当时平民人家的孩子来说,平时缺乏零食,若能吃一块这样的豌豆黄,也蛮有滋有味的。

也正是这种做法制作的豌豆黄儿保持了豌豆的自然颜色和它的原味。

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

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梁实秋在其《北平的零食贩》中写道:“‘豌豆黄’之下街卖者是粗的一种,制时未去皮,加红枣,切成三尖形矗立在案板上。

实际上比铺子卖的较细的放在纸盒里的那种要有味得多。


常人春在其《老北京的风俗》中记载:“豌豆黄儿分粗、细两种。

北海公园仿膳、漪澜堂卖的是细豌豆黄儿,庙会上卖的则是粗豌豆黄儿。

这是用砂锅将豌豆煮烂成泥,加上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用手推车运至庙会上兜售。

由于大
多出现在春天的庙会上,因此,人们听了他们吆喝‘哎,这小枣的豌豆黄儿大块的咧’,就感到有新春的意味。


据金云臻先生《饾饤琐忆》记载:“豌豆黄。

有粗细两种,细的传说是宫廷传出来的,流传到民间,便成为蜜饯茶食店或大饭庄的甜点心。

豌豆黄细糯甜香,人口滑润,非常好吃。

在甜食中,除了上述的奶卷以外,它可以在细腻方面夺魁了。

细豌豆黄的制法是用白豌豆,水浸去皮煮烂过箩,箩下的细沙加入适量的水和糖,上笼蒸透,然后定型冷冻而成。

加水去皮过箩这一关,技术性是很强的。

如果加水过多,有流溢走沙之虞,水过少,豆沙干燥,影响过箩,定型后表面也容易有裂纹,就不能像平滑光洁一块金黄软缎一样鲜艳了。

过箩是用一条木板在细钢丝箩上(俗称马尾箩)刮、擦,过下去的豆沙绝无渣滓,细腻非常。

颜色也是重要的一关,如果豌豆质量不佳,豆沙色泽暗淡,没有鲜黄之色,还要在加水时适当用黄栀子水加色,然后定型冷冻。

最后成为方方一块金黄灿烂的豌豆黄,面上嵌以鲜红的蜜糕,切成块状就可以上酒席或装盒出售了。

北京在过去出售细豌豆黄的大部分是蜜饯茶食铺,而东安市场正门一家茶食摊,(似为‘一品斋’)它的细豌豆黄很有特色,也很出名,再就是北海公园‘仿膳茶社’了。

最受大家欢迎的是粗豌豆黄。

春秋两季,沿街叫卖,售者推独轮木车,车前有锅灶设备,车上放大型砧板一块。

蒸煮取沙方法,都比细豌豆黄简略。

不去皮,连皮取沙,不过用水技巧还是一样
的。

用大铁锅蒸熟,沙内不加糖,但嵌上大量红枣。

以红枣代替甜味。

蒸熟后,不经过冷冻,直接锅中翻转到木板上,上盖干净白纱布。

刚出锅的豌豆黄,直径不下三尺,厚度也有四寸左右。

呈黄褐色,没有细豌豆黄色泽鲜艳,但也很平滑。

出售时随卖随切,多少随意,一般切成不等边三角形,一块不过三四个铜板。

吃到嘴里开始觉得很平淡,也少甜味,咀嚼后则产生意外的回甘之味,而且尝出它本身的朴实的豆香。

豌豆黄具有粗扩的乡土气息,所以很为一般劳动群众和市民所喜爱,一般食量,一块已足,两块尽可果腹。

常被人当早饭吃。

叫卖时间,多在春秋两季的上午,直呼‘豌豆黄、大块来哟~’夏季停售,怕馊。

这种小贩有车子,可兼作其他生意,秋冬季卖煮白薯(山芋),夏季卖切糕,多种经营。


周绍良先生在其《齿留余香回忆京城》记载:“本来是农村的一种食物,是农民把一些老豌豆洗净,拣去豆皮,把它放在火上煮透,晾凉成坨,去到集市中,临时用刀切成一块一块地卖。

后来被人送到城里庙会中销售,居然甚受欢迎。

又受了‘金糕’的影响,卖者把它切成方块,命名为‘豌豆黄’,成为一种老少咸宜的食品,后来竟被列进筵席上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与‘芸豆卷’配对。

而且此物没有季节性,可以常年供应,所以销售更为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