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战糖尿病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2年1月9日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全国成年糖尿病患者已达9700万人,近1.5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然而,我国血糖控制情况却很难让人乐观。
在对国内大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抽样调查显示,患者血糖控制率不到50%,更不用说众多未去医院就诊的“隐形”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已致使糖尿病成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以后的第四大人类死亡原因。
如今,90分钟之内,全球约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80人,约有540人会死于糖尿病及其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并发症。
可以说,人类与糖尿病的战争,如今已到决战时刻。
不过,针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应对措施也截然不同。
★ “轻骑”阻击:仅餐后血糖升高
如果空腹血糖正常,仅餐后血糖升高,一般表示病情比较轻,或是处在糖尿病的初始阶段。
此时,先用改变生活方式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在这一阶段,一般只需出动“单兵种”的药物,即可有效控制血糖。
对于非肥胖患者,可采用格列奈类,或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一般治疗观察4周。
如治疗不达标,可进一步采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用药。
在此阶段联合用药的原则,多为两类口服降糖药物并用,而两种口服药物应不为同一类作用机制的药,如格列奈类+双胍类;或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或格列奈类+格列酮类等。
联合用药还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应用。
★ “运动歼灭战”:空腹血糖轻度升高
空腹血糖轻度升高,是指空腹血糖波动在7.0~8.83mmol/L(毫摩尔/升)。
此时有两种情况:(1)患者原病情比较重,通过治疗,血糖基本控制在该水平;(2)刚诊断为糖尿病,而血糖在该范围内波动。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可维持原治疗方案,继续观察;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应采取口服药物治疗。
首选二甲双胍类或胰岛素促分泌剂类(如磺脲类)降糖药。
如果病情控制不能达标,可进一步采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用药,如磺脲类+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一般不主张磺脲类药物与格列酮类药物联合应用,但也可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伴有“代谢综合征”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应选用相关疾病用药,如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应服用他汀类调脂药,以此类推。
采用口服降糖药物联
合用药仍不能达标,应采取胰岛素治疗。
低血糖
血糖达标
血糖不达标
制剂或格列奈类降糖药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图1:仅餐后血糖升高“作战路线图”
图2: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作战路线图”
★ “大兵团联合作战”:空腹血糖中度升高
空腹血糖中度升高,是指空腹血糖在8.89~10.0mmol/L。
建议一开始就采取“大兵团联合作战”——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方法。
非肥胖者可采用磺脲类+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或格列酮类;肥胖组可采用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或格列酮类+小剂量磺脲类。
非肥胖者和肥胖者的药物组成是相同的。
其区别在于,非肥胖者首选用的磺脲类药物的剂量会大一些;而肥胖者首选用的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或格列酮类药物的剂量会大一些,磺脲剂量小一些。
★ “王牌师团出击”:空腹血糖重度升高
国内外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平时空腹血糖波动在10.0~13.89mmol/L即为重度空腹血糖升高,应立即采用降低血糖的“王牌部队”——胰岛素治疗。
此外,对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为中、重度升高的患者,建议一开始就采用联合疗法,即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或强化胰岛素治疗。
编后:本文简单扼要地介绍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诊疗思路,是一个纲领性的诊疗指南,目的是让读者对如何应对“三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而对于具体的用药方案,患者还需听从主治医生的建议。
《家庭医药》也将继续关注“三高”,给您带来更多、更具体、更实用的医学科普知识。
常用口服降糖药一览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那)
双胍类:如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美迪康,格华止)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阿卡波糖)、卡博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
磺脲类:如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酮类: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体重增加
不达标
体重增加
图3:空腹血糖中度升高“作战路线图”
图4:空腹血糖重度升高“作战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