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铜仁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贵州铜仁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
1.选择题
第1题.
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A: 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 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 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 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
【答案】D
【解答】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排除;
D是客观条件,故D正确。
第2题.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推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政策。
下列历史事件能体现这一时期的这一主题的是()
A: 玄奘西行天竺
B: 鉴真东渡日本
C: 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
D: 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D
【解答】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和吐蕃的交往密切。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故D项正确。
故选D。
第3题.
浩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A: 市舶司的设置
B: 中书省的设置
C: 宣政院的设置
D: 枢密院的设置
【答案】C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了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域,C符
合题意;A项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B项是中央机构;D项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故选C.
第4题.
在某一条约签订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这一条约指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答案】C
【解答】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第5题.
这一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包括()
A: 议会制度和民主思想
B: 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
C: 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
D: 议会制度和机器生产
【答案】B
【解答】由材料这一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历史。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
因此材料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包括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B项正确。
A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6题.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
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其中力挽狂澜是指()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召开遵义会议
【答案】D
【解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属于星火燎原,A项不符合题意;
中共成立属于日出东方,B项不符合题意;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属于灯塔指引,C不符合题意;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等的错误指挥,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第7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休和人民生活贫闲、生灵涂炭的局面。
材料意在说明新中国的成立()
A: 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B: 使人民不再四处奔波
C: 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 实现了祖国的最终统一
【答案】A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诞生了,所以选A项;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C项是改革开放后;
D项最终的表述错误。
第8题.
在世界古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哈里发建立的是()
A: 阿拉伯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查理曼帝国
【答案】A
【解答】在世界古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哈里发建立的是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第9题.
由下列一组图片可归纳的主题为()
A: 俄国二月革命
B: 俄国十月革命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俄国三年国内战争
【答案】B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
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故由题干这一组图片可归纳的主题为俄国十月革命。
第10题.
1990年9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整个世界的新秩序。
学者刘金质在《冷战史》一书中评论,要建立这样的新秩序是不可能的: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
学者刘金质认为布什所提出的世界新秩序不可能建立,理由是()
A: 长期冷战,导致美国已经衰落
B: 世界格局正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C: 苏联虽然解体,其他国家依然与美国对峙
D: 世界仍然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答案】B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整个世界的新秩序,但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所以学者刘金质认为布什所提出的世界新秩序不可能建立,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第11题.
吃的有油、穿的有绸、还有钱来搞旅游,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在()
A: 土地改革后
B: 改革开放后
C: 加入联合国后
D: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答案】B
【解答】由材料吃的有油、穿的有绸、还有钱来搞旅游可知。
此变化是有改革开放带来的。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故选B。
2.填空题
第12题.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判断:________ 改正:________
【答案】'×', '把上海改为瑞金'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瑞金成为了红色革命的首都。
第13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人物和事件。
(1)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是: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3)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________。
(4)解放军的好战士是:________。
(5)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________。
(6)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________。
(7)文革中的最大冤案是:________。
(8)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________。
【答案】'黄继光焦裕禄中国人民志愿军雷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答】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在上甘岭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
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雷锋入伍后刻苦学习,苦练本领,克己奉公,表现突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解放军的好战士。
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正式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14题.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答案】'深圳', '珠海', '汕头'
【解答】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附件两省兴办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故答案为:深圳、珠海、汕头。
第15题.
《联合国家宣言》称: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此处的三国同盟是指德意奥。
________
(判断对错)
【答案】'\\times '
【解答】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互相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二战中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鼓舞了各国人民的
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三国同盟是指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
3.材料分析题
第16题.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是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佘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
(宋)盂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商品的交易媒介发生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传统交易媒介相比有何优点?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梦实现的建议。
【答案】
(1)坊市制度被打破,商业区已经深入到居民区;交易时间可以从早到晚,有了夜市、早市。
(2)出现了纸币交子;交子携带方便,便于流通。
(3)宋朝时经济重心已在南方。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劳动力与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解答】
(1)由材料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可知,反映的是宋代开封夜市的情况,由此可知,北宋开封城内商业繁荣,坊市制度被打破,商业区已经深入到居民区;交易时间可以从早到晚,有了夜市、早市。
(2)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是纸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使交子茶山交易最为浩瀚说明北宋成都茶叶交易繁荣。
交子携带方便,便于流通。
(3)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说明了宋朝时政府的经济重心在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可概括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劳动力与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
第17题.
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曾有过灿烂辉煌的阶段,也经历过风霜和雨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
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二在中外交流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
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
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
中国的茶叶、瓷器、造纸、纺织等物产与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重要的产品。
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摘编自《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材料四如下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起点城市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2)材料二中图片的人物是中外交流重要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
请你从中选择一幅图片,简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郑和能够实现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这项政策?【答案】
(1)起点:长安。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
(2)历史事件:玄奘天竺求取佛经;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侵袭东南沿海的倭寇。
(3)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
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和刺激了民间的经济贸易。
(4)政策:闭关锁国。
评价: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保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但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在世界发展进程中逐渐落后。
【解答】
(1)依据材料一西汉丝绸之路线路图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
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可知,西汉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起点城市是长安,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
(2)材料二中图片的人物分别是玄奘、郑和、戚继光。
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明朝戚继光抗倭,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保护了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依据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
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
……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郑和能够实现远航的条件有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
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是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和刺激了民间的经济贸易。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保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但闭关锁国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在世界发展进程中逐渐落后。
4.论述题
第18题.
论从史出。
材料:世界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国家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
17﹣19世纪的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17﹣19世纪的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
论述(任意三点即可):政治方面: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
经济方面: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
理论成果方面: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电能的利用提供了条件,提出进化论观点。
(任意一点即可)科技成果方面: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英国在政治、理论和科技方面领先当时的世界各国。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