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2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2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可以发生爆炸的常识;
(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安全图标。

(3)了解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使用可燃物时的安全常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可燃物在为人类提供能源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某些危害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难点:对爆炸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节内容的难点在于对爆炸的认识,教材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而得出“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混合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这一结论,而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在教学中决定采用“实验引导——讨论归纳”的自学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对爆炸的认识
[教师活动] 目的: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媒体播放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现场。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燃烧会发生爆炸,而有的燃烧又不会呢?
[学生活动]
1、讨论归纳,提出猜想与假设:爆炸是有条件的,可能和燃烧的剧烈程度有关,可能和燃烧发生的空间有关。

[师生活动] 和几个同学一起完成[实验7-2],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发现新知:
1、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迅速________而引起爆炸。

2、不仅可燃性的气体,一些可燃性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教师活动]
注意:
①这里所描述的爆炸是由化学变化所引起的,而有些爆炸则是由物理变化所引起的,如轮胎爆炸等。

②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③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可燃物可能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知识点研讨应用]
(1)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粒④棉尘⑤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A、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发光发热的变化 D、颜色改变的变化 C、燃烧 D、爆炸
(二)与燃烧剧烈程度有关的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1、回忆硫在空气中燃烧及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再结合对[实验7-2]的分析,你还可以得出:氧气的________越大、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越大,燃烧越剧烈。

2、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会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及小的炭黑颗粒固体(俗称“积炭”)等物质。

3、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出的废气、管道煤气泄漏等都会增加空气中CO 的含量。

[知识点研讨应用]
(1)煤是很多地方生活中的主要燃料,煤的使用经历了由煤球到蜂窝煤的过程。

把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
A、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完全
B、增加氧气的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完全
C、减轻煤的质量,使其更方便的运输
D、为了美观
(2)大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其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造成这两种污染物的主要原因是()
A、燃料中含有许多杂质
B、汽油中含有一氧化碳
C、为两种污染物都不能燃烧
D、汽油或柴油燃烧不充分
(三)了解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1、阅读课本,了解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遵守的有关规定。

2、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可氧气)时点燃,有可能发生爆炸,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体积分数)如下:H2:4%~75% CH4:5%~15% CO:12.5%~74%
3、安全自救常识:当被困火灾区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例如:①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②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③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等。

[知识点研讨应用]
(1)汽车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2002年3月,一名印度妇女将酒精带入列车内,酒精燃烧,导致列车后厢起火且迅速蔓延,致使三十多名乘客死亡,几十人烧伤,事故震惊全世界。

下列物品:①矿泉水②烟花③酒精④汽油、煤油⑤食醋⑥液化石油气,其中属于易燃易爆而严禁携带上列车的物品有()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⑥(四)课时知识点归纳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时自我测评
[达标体验]
1、下列气体混合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CO和空气
B、H2和O2
C、天然气和空气
D、氖气和氧气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下列物质: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火柴,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3、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立即让车内乘客集中在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4、下列措施中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是()
A、封闭存放易燃物的仓库,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将酒精和鞭炮同时装上一辆货车运送
C、面粉加工厂内直接进行电焊操作
D、在生产酒精的车间内,所有的照明设备进行隔离或密封
5、当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去
B、穿过浓烟区时,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
C、赶紧乘坐电梯离开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快离开
6、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对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哪些因素提出了以下的假设:
一取决于氧气的浓度;二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请你就他们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能力提升]
7、下列的生活经验正确的是()
A、发现家里的煤气泄漏时,首先要做的是打110报警
B、炒菜时油锅中着了火,最好用水浇灭
C、学校档案室失火以后应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家中的冰箱内有异味时,可放一块木炭除臭
8、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而
造成的。

对此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拟定下列自救措施准备向大家宣传:
①室内起火,不要打开门窗②所处的火灾地区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③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应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④火情不大时可用湿棉被盖在火焰上⑤火情很大时,要撤离现场,及时报警⑥不
能撤离时,及时报警并趴在比较安全、通风且有水源的地方 ⑦遇高楼着火时,要
及时跳楼 ⑧不能撤离时,可转移到阳台上,并呼救
你认为上述措施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9、据报道,某地进城务工的三名妇女晚上将燃着的蜂窝煤炉子搬进寝室内取暖,结果三人均中毒。

(1)使三人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_____,上述情况中产生该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名妇女均在室内,但无一人察觉到该有毒物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辉同学在家中的厨房内发现,煤气灶上方的铝锅底部覆上了一层黑色的物质,他好奇地对该物质进行探究,发现该物质能空气中能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请你推测: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产生该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如右图,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 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 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
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
塑料盖 金属筒
无盖小塑料筒
(内装干燥面粉)
鼓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装的是干燥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